1、 这八首偈颂涵盖了巴克提修持(sadhana)的六个阶段:培养信心、亲近圣者、清除恶习、坚稳、依恋、喜乐、纯爱。从八训规可以看出,巴克提的最高境界是saranagati或atma-samarpana,即毫无保留地彻底委身皈命。据契檀尼耶的亲传弟子鲁巴(Rupa)所著的《巴克提情味甘露海》(BhaktiRasamrtasindhu),皈命包涵六个方面:接受有益于奉献服务的事物、拒绝有害于奉献服务的事物,深信克利须那将赐予保护,接受他为自己的保护者或主人,自我臣服和谦卑。一个全然皈命的人,会托庇于克利须那度过逍遥时光的圣地,他向主祈祷:“我的主,我属于你。”由于内心明白这点,他在奉献服务中享受到了灵性的极乐。
2、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受爱好哲学和宗教研究的父亲的影响,包括泰戈尔在内的14个兄弟姐妹都是人文艺术领域的佼佼者。
3、扩展资料:泰戈尔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4、《吉檀迦利》是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5、通常,《雅歌》分为六段:追求和满足,包括羡慕、追求、交通、启示、赞美;脱离自己的呼召;升天的呼召;复活后十字架的呼召;神的工作;肉体的叹息。其追求与呼召的神爱主题,与《吉檀迦利》可谓机杼同出。无怪乎当十九世纪最早的基督教传教士读到巴克提的根本经典《薄伽梵歌》时,毫不犹豫地断言:是低劣的印度人抄袭模仿了《圣经》。(吉檀迦利)。
6、 (徐达斯,天津大学毕业,后求学于剑桥大学比较宗教学系汤姆斯博士,现为北京三智东方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在东方学、考古学、神话学及中国文化史领域孜孜不倦研究十余年,专攻史前文明,对古印度文化和瑜伽哲学皆有独到而深入的理解,曾在印度瑜伽圣地温达文修学瑜伽多年。已出版《处处是禅机》、《上帝的基因》、《道,从这里讲起》、《博伽梵歌>通解》等专著。)
7、 我坐在野地上,凝望高空,梦想你突然来临时那最浩大的辉煌一一万光交辉,车辇上有那黄金色的彩旗在飞扬。人们立在道旁,目瞪口呆。众目睽睽之下,你从你的车座上下来,把我自尘土中扶起,安置在你的身边。我这衣裳褴褛的女乞丐,含着娇羞与喜悦,像夏日暖风中的蔓藤,因喜悦激动而浑身颤抖。
8、 我是不赞同的,充满个人性质的说:他开悟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读他的诗,我能感到幸福,而不是让我觉得他说的极是,或是让我感到感慨。
9、 呵,我的主人,在我向你敬拜之时,请让我全部的感觉,都能够舒展开来,去触摸你脚下的这个世界。
10、在艺术上,《吉檀迦利》也取得很高的成就,首先是浓郁的抒情风味和深刻哲理意味的互相结合,泰戈尔是位抒情大师,他几乎所有的诗集都有浓浓的抒情成分,即使是叙事诗也不例外。
11、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Colbert),加拿大摄影家。他所关注的是人与动物之间那种神秘的联系。从1992年起,他已经作了27次长途旅行,到达了世界上的各个角落。甚至还连着几个月租下远洋轮。对他来说,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本人的观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王国,人类在其中与各种动物共同生活,互相交流。格雷戈里的理想是把《尘与雪》带到全世界。纽约站的展出结束后,流动博物馆就会被拆卸,运送到洛山矶,之后还会巡回南美,欧洲和亚洲。
12、 它们用整个白天来带领我,带我走进那悲欣交集的神秘国度。最后,在我旅程的终了,那黄昏时分,它们会把我带入哪一座宫殿的大门呢?(《献歌》第101号)
13、金克木《泰戈尔的〈什么是艺术〉和〈吉檀迦利〉试解》着重于泰戈尔思想中艺术与科学的矛盾这一点,认为用“神秘主义”、“泛神论”的术语来称呼泰戈尔的哲学思想是不科学不确切的,并进一步阐释我们理解诗歌在情感上的隔阂:“首先是我们对‘神’和宗教的传统一向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之类,讲‘如’,讲仪式,所谓‘宗教感情’在不属于某一教派的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中是很稀少的。例如,辛弃疾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正好象是《吉檀迦利》的题解。但辛弃疾决不会想到他写的‘人’是泰戈尔的‘神’,也决不会有人认为辛弃疾的词中有神秘主义的宗教感情。”
14、《楚辞》中的神爱世界纯粹空灵,没有普通宗教里经常表现的祈福主题,似乎神爱本身就是祭祷的目的,“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同时这种爱也是炽烈而富有个性的,甚至带有“迷狂”的色彩。
15、这在诗集中的第10首和第11首中表现的最为鲜明,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在诗里还表达出了对爱的渴求,诗人的爱是一种放爱,表现为对一切人的爱。尤其对处于被压迫被统治地位的印度人民的同情和对民族压迫的反抗,诗人渴望用爱来解除人间的痛苦,用爱来消解心中的烦闷与寂寞,其中的第70首诗就是对诗人爱的呼唤的诗篇。
16、 在泰戈尔的家乡——孟加拉地区、加尔各答旧城,他被乡人们尊称为Thakur。这是一个神圣的称号,只有精神成就卓越非凡的灵性大师、至上天鹅才配得上的尊贵头衔。在加尔各答、在寂乡(Santiniketan),泰戈尔的故居都是供人们朝觐的圣地。在孟加拉人的心目中,泰戈尔不是一般的世俗中人,他是Kaviraja,一位诗圣;他是Bhakta,一位神的奉献者。因为,他将孟加拉最伟大的灵性传统——Bhakti,虔敬奉爱的精神,通过他的神圣献歌,传扬到了全世界,征服了彼时不可一世的西方文明世界的精英。昔日,泰翁也曾受邀访问过中国。可惜,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化界,浮躁好斗、急功近利,眼里只有诺贝尔奖的金光,对这位真正的泰戈尔,以及他所依托的广博精纯的灵性传统,不但全无解悟、浑然麻木,甚且大加怀疑与抨击,唯恐古印度的灵气阻碍了物质进化的步伐。因为受到左右两派精英的无情夹击,满怀传道与交流希望的泰翁只得黯然返国,留下一声深长的叹息。
17、 也就是说,经过理性化“祛魅”的儒家,虽然有效地推动了文化的变革,但却不得不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剥夺了人类应有的获得个体精神超越和终极关怀的权利,同时,失去终极依据和裁判的儒家,也失去了对现实世界进行彻底而有力的批判的超越性力量,沦为王权的附庸。而《离骚》却凭借先帝和天神的威灵,自信而充分地施展批判的权能,并把对世俗的批判变为一场神圣的审判。
18、读完《吉檀迦利》这部诗集,我真正的感到什么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它为什么是诺贝尔文学奖。
19、诗人曾在一本书中说:“诗与艺术所养成的是人的虔诚的信仰,这种信仰使人与万物化为一体,这种信仰的最后真理便是人格的真理。”因此,泰戈尔所信仰的神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因此世间的万物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情感,都被赋予人格化,而且有了思想。诗人就与人恋爱,与神恋爱,与万物恋爱。
20、 文| 徐达斯
21、《献祭集》、《献歌集》和《渡口集》以及部分新作。其中所收入的《献歌集》的诗歌最多,有51首。孟加拉文版本的集团佳丽是有用的,格律诗译成英文时采用了散文诗的形式,使诗的韵律更富于变化和优美,由于所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和抒情艺术风味。英文本《吉檀迦利》在欧洲一问世便引起轰动。诗人也因此成为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成为第1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吉檀迦利》就是这103首英文本,我国的著名文学家冰心在早年时曾经把它译成中文影响颇大。我国最早是陈独秀首先注意到并对其进行翻译,但是冰心的译本影响最大。
22、我不再以我那久历风雨的旧船行遍天涯,我搏击风浪的岁月已经远去,现在,我希望死于不死当中。
23、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24、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淮南市图书馆、合肥瑶海图书城
25、 一切众生之至高大法,就是以超越之爱事奉至尊者。这样的超越之爱必须是毫无动机、永不中断的,如此自我才能得到彻底的满足。巴克提瑜伽是最圆满、最殊胜的灵性法门,对献身此道者,觉悟和超脱将不期而至。
26、赞美,通常都是指向理想的事物,所以人们就需要一种完美而可赞的对待,这就是神。借着这种练习,逐渐步入了生命的妙境界,与神的深度联结,其结果,就是神性的自我开始打开,一切的真实圆满,才会如愿以偿地结蒂开花。所以,诗人泰戈尔才会说:“我知道,我只有作为歌者,才能靠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