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同时塑造了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品质。“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2、荀子之后,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统一了天下,儒家的思想在当时显得更不适用,是以儒家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使得儒家学派遭到极大地创伤,大量经典被焚毁,儒家士子们更是战战兢兢,儒学为此陷入低谷。秦后的西汉初,汉武帝为了达到“大一统”的目的,开始重用儒学。儒家因而一跃成为举国最为显耀的学派。秦后的儒学在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等人的继承与发展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官方哲学。是以有“官场市井、诸人莫不言儒”的局面。
3、(2)陈鹏.论先秦儒家之“孝”的变异(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5-28
4、同时,儒家虽然有政治理想,但是其将政治理想建立于对心性人伦的实现之上,即外王以内圣为价值基础,所以其并不以寡头的政治理想为超越的价值诉求。作为“文化”信仰的儒学,不同于宗教信仰,但可以渗透和融合于不同的宗教;不同于政治信仰,但是可以借助政治的力量而得以推行教化,甚至进而对现实政治进行指导和鞭策。
5、 但是,在当下有相多的误解,认为儒家就是提倡修身的,感觉儒家就是教人怎样做一个道德模范的。然后再引申一下,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人会是一个道德优秀的好人。但是,就学呆啦!然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引出另一个命题,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就是用来愚民的,直接给儒家扣上一顶反面的大帽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6、信仰是一共同体文化之精神核心,是一时代价值秩序的拱顶石。其不仅仅关乎个人生活准则的安排和生活意义的安顿,也关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问题。美国是联邦制,州政府有很大的权力,但是美国的国家认同却从来无严重的问题。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基督教是整个美国社会的基石,可见,信仰对于国家认同的意义。这一文化现象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7、《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奠基之作,其内容深刻反映了孔子思想和儒学的宗旨,更应为我们世人所阅读和研究。《论语》之中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当今社会中如果为我们所用,则会全面的促进我们社会向着一个善的方向发展。
8、第一种,残余的儒家文化已经无法再支撑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儒家文化正处于不断流失,甚至瓦解的地步。儒家文化对国人的精神层面的影响越来越微弱了,因此,我们现在不能说儒学构成了当代国人的信仰。
9、在过去的历史上,儒学之所以占据主流文化思想地位,是因为在不同时代人们总是能从它的源头出发,找到对于社会方向、文明未来、人性进步、人生归宿以及文化价值等等的丰富启迪。我们研究儒学,分析每个时代所有的文明的起源及传承、及思想背景,告诉人们希望在何方,在荒凉的精神世界中发现精神、道德与信仰之本。而王霸之辩从本质上讲虽然是一种政治主张,有着极高的道德价值,但并不妨碍在各方面影响我们的精神追求,道德信念,让我们以更高的要求来实现我们个人以价值。
10、“和气生财”,诚信生财与孔子思想中对人际关系的阐述也是一脉相承的。经济关系体现在人际交往之中,只有践行儒家之道,一团和气、诚实信用,使儒商大放异彩,这种社会信用经济得以构建起来,我国的经济才会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一目标才能有了物质上的保障。
11、 口号的东西咱们就不要喊啦!具体讲指导意义在哪里?相信大家都知道,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大学》里讲到的一句话,也是儒家人生观的一个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对我们的人生就是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12、孔子提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与天人观中看出,虽然孔子一生坎坷不断,但他自始至终都不曾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从孔子的生平事迹也可以反映出这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自然灾害与人祸,让中国人一次又一次陷入苦难之中。尤其是在1840年后,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然而中国人民何曾放弃过?中国人民始终相信会有否极泰来之时。
13、《论语》中孔子思想从对个人修身(道德、文化等方面)的重视,进而达到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引向了社会的这一高度。社会便是一个由无数的单个个体和这些个体之间错综复杂关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当今社会特别是d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我d今后一段时间内建设的主要目标,更体现了《论语》中孔子思想在当今的生命力。“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地提出也体现了我们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丰富养料的行为自觉。
14、(陈明、朱汉民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15、为何儒家会把“孝”与政治联系起来呢?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家本位”观念深厚,以“家庭—家族—国家”链条扩大的“家国同构”社会格局也逐渐形成。家庭内部有父亲或兄长如此的一家之长,国家内部有帝王统治者如此的一国之上,儒家把敬重父兄与忠顺君视为相似的情感,“孝”与“忠”逐渐靠近,孝与政治的距离也慢慢缩短。
16、(1)《“理性、信仰和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6年第11期。
17、正因儒家思想如此先进。摩尼教创始人摩尼才称:除了两只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和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古希腊人外。其他民族都是瞎子。 谁抛弃了儒家思想,谁就是愚昧、无知、落后的瞎子。
18、(14)朱子《中庸章句》:“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从哲学根源上说,这是其体用一元论的必然要求。
19、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孔子说自从颜子去世后,如今再也没有他这样好学的学生了。
20、(4)李景林:《教化的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21、这些伦理价值规范必须必须靠文化生活样式来落实于生活之中,于是就表现为“礼乐刑政之属”,(8)《中庸》本文所谓“悠悠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中庸》开篇这句话可以说最集中地表达了儒学信仰的核心观念,也最为明显地体现了儒学信仰的特点。
22、“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第二十》)
23、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家思想代表了封建的根本。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道德,在纷乱当中凝聚了力量,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最庞大的文化核心。
24、《论语》的内容大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录,也包括孔子平时行为的一些资料,是孔子思想最全面集中的反映。《论语》主要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成书在战国初年。《论语》的传承主要有两个体系,一个在齐,一个在鲁。鲁系所传鲁《论语》共20篇,篇次与今本相同,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在鲁论基础上吸收齐论完成张侯论,至东汉末,郑玄结合张侯论与古论而作注释,这就是最后通行于世而成为我们今天所常见的《论语》。
25、《史记·孔子世家》所记颜回语:“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之丑也;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颜回宁愿终生不仕,惟以“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韩诗外传》卷十)。孔子赞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26、最后,儒学给出一套解释生活的义理体系,并提供一套安顿日常生活的完备仪轨和制度。儒家具有完备的解释生活的道理,这就是儒学的教化的哲理系统。这个哲理系统是完备的,其集中的表达就是儒家的经典体系。小程说:“经所以载道”(《近思录》卷2),即是此义。儒家的教化哲理系统与西方哲学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开放的义理系统,并且其哲理的演进,是在保持连贯性之中的经典诠释完成的,并非如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哲学系统推翻另一个哲学系统。
27、在儒家看来假藉仁义的名义,以武力攻打别人的,就是霸道。还有一种更坏的战争,连正义的借口也干脆不要,赤裸裸地为掠夺别人的土地、财富而发动战争。当然,古今大部分的帝王、政客都不会随便抛弃道德的外衣而作战,以免出师无名。不少“伟大”的政治家会运用种种“正义”、“堂皇”的口号来发动战争。现今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国总统以反恐为由,攻打伊拉克、叙利亚,来掠夺他们的石油资源,用以巩固在中东的战略地位。
28、|投稿邮箱:454554538@qq.com
29、对外交往上要“和平共处”。当今社会中,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地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也日趋频繁和紧密。这是一个开放而又互动的时代。只有在国际交往之中取得优势地位,国家有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谐社会发展才会更加稳固。面对国际上的各种矛盾和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行径,以及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对我们国家不同形式的干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借鉴儒学“和”的思想,继续推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倡导各国之间应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有好关系,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在国际大背景下尽可能实现“和平共处”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必要时还要采取中庸之道。《论语》中提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君子中庸,小人反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弹也。”就是说,中庸作为一种美德来说是最高尚不过了;君子做到中庸,小人违反中庸,因为君子做到中庸,所以君子时时恰如其分,因为小人违反,所以小人肆无忌惮。毛泽东说:“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的理解一番。”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善于利用“中庸”之道,国际关系好了,就能更有效的抵制各种外来干扰,就能顺利构建和谐社会。否则,和谐社会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30、《论语》作为儒学之经典。“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吼吟”(赵歧《孟子题辞》),在当今并没有失去它原有的价值。无论是在个人道德、学识修养上都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还是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上,乃至于对于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问题上都具有深刻意义。“生生和谐”的人类世界正是我们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把握和理解基础上的发展。儒家哲学中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借鉴。《论语》更是我们传承儒家的一条途径,作为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古籍,我们还要批判的继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孔夫子的思想光辉照耀当今我们这个时代,让古代优秀的文化部不随着历史的足迹而尘封,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31、人民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使国家达到太平的统治,事实上都没有违背儒学的仁和礼两大原则。
32、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33、再次,儒学提供给人一套伦理规范和行为原则,这是显然之事。对于超越者的体认并非仅仅是内心体验之事,必要在实践层面见诸行动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原则性规范。在儒家即是五伦之道。《易传·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父子、君臣,这是儒家所言五伦之中最为核心的三伦。儒家认为五伦关系乃是本于终极的天道秩序。
34、 第肯定人的现实价值,尊重人的生命。自从人类成为智识动物后,对人自身、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关系便进行着不断的思索与探讨,不同类型的文化对此进行了不同的回答。在近代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之前,只有中国文化对人的现实价值是持完全肯定的态度。比如,基督教、佛教都主张人们放弃现实世界的利益去追求虚无飘渺的天国世界、佛性世界,在实质上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否定(在不同时期其程度有很大区别),而在中国,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充分地肯定了人生存在现实世界的意义,认为在天、地、人三者之中,人是中心,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中国古代的“天命论”,把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看成是上天安排的结果,是老天爷意志的体现,这种说法虽然与宗教的上帝创世论有相似之处,但与其他文化中的上帝却有着重要的区别。其表现一是儒家思想中的“天”虽然也有神的含意和成分,但它更多更主要地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即我们今天讲的自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如孔子就明确地认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说,上天是用诸四季的更替、万物的存在和变化等行为来表示它的存在和意志。“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点是,中国古代“天命论”的出发点和归缩并不是要人们去追求天国世界,为“天”献身和殉道(像其他文化中的宗教所宣扬的那样),而是借助“天”来证明在现实世界行为的合理性和按照天的意志即客观规律办事,达到天为人服务的目的,天生出各种各样的物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使人有生存的条件,“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适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
35、 鲍鹏山:一本《论语》抵得了十万大军!文明,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
36、当今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交往日益频繁和复杂,与人交往成为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一个人成功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能够做到正确待人,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则成为一个人所要做的重要工作。在春秋时代的《论语》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要追根溯源,重返先秦,将《论语》中的这一财富加以利用,将孔子思想中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中的有利成分融入我们身上,从而更为完美的处理人际关系,加强自身修养。
37、从秦汉开始,随着统治者及各类利益攫取者的利用,以及后人的歪曲解读,“孝”的本义概念被偷偷替换,孝的精华逐渐被曲解,起而代之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顺从,“顺从即孝”,这显然是与先秦原生儒家的孝论相悖的。
38、恭,有貌思恭(《季氏》),居处恭(《子路》),其行已也恭(《公冶长》),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恭则不侮(《阳货》)。
39、以上四种,可以基本概况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方面的支撑内容。当然,这三种并非是相互独立和外在的。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只是谁多谁少的问题。那么,这四种思想因素之中,哪些是国民的信仰呢?或说,那种信仰支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呢?
40、孟子说: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这是王道与霸道的分别所在。儒家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支持正义的战争,反对不义的战争。
41、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众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于当今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42、(土生书院)传统文化进校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
43、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两个字-----霸跟王,从历史的春秋五霸到武侠小说中的称霸武林,再到现在国际社会的霸权主义,以及大家熟知的历史故事霸王别姬。其实霸跟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霸跟王同时出现的时候那就是成王成霸,一旦霸离开了王,高度一下子就跌落下来,如横行霸道、欺行霸市、独霸一方,怎么听怎么不对了。
44、在这一点上,欧美国家在司法实践中,是100%的儒家——至亲提供的犯罪证据无效。中国是从法家向儒家过度——至亲提供的犯罪证据依然有效。仅仅是免除了嫌疑人至亲举证的义务。
45、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以诚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对于诚信,儒家也做了比较系统地阐述,比如在《论语》中就有许多阐述诚信的句子。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今值得大力弘扬,对于当代社会,这种仁爱思想显得更加尤为重要。
46、子贡说:“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孔子家语·弟子行》)
47、 于是,这两三年,我便组织学生建立学术研讨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现代的学术讨论。近三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看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研读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一年比一年更进步,他们研讨的成果学术性更强。我希望这样的阅读,在我余下来不到五年的教师职业化教学中,能够持续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同道者参考。这样的阅读,更希望能给跟随我读《论语》的学生带来一些收获,在他们未来的学术与人生中,起到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48、敬,有执事敬(《子路》),修己以敬(《宪问》),即是“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之意。
4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颜回这种注重志气、追求真理并以之为乐的精神,与孔子本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实为同一旨趣。
50、 新时代的人要讲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而优则仕”乃美名扬。
51、(1)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
52、孔子思想历经几千年而经久不衰,在科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孔子思想是否已失掉了其真正价值?非也。孔子思想与儒学的现代价值是由其历史价值来决定的。在孔子逝世后的二千多年里,孔子思想如此强烈地影响后世所学,充分证明了孔子思想的历史性价值。孔子系统论述了人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孔子和儒学特别重视做人,认为崇高理想是从学习中获得并建立起来的。因此提出了教育为本的观念,认为如果要使社会朝着完善的方向发展,必须要重视提高人的情感素质和理性能力。在文化上讲究包容性,提出“和而不同”的主张,也成为世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孔子的这些优秀思想不会因历史的变迁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而且其优秀思想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53、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这一点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的。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心缺乏治理而导致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儒家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为维持传统社会的安定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4、颜子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以“仁爱”思想来施行“仁政”,希望人与人之间有公平公正的交往标准,整个天下才能走向“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和谐盛世。
55、(7)牟宗三:《心体与形体·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6、(5)朱熹:《论语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9页
57、 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修自身
58、 经历两千多年的洗礼,儒家提倡的孝道有许多地方被人曲解了。本文将从孔子的弟子闵子骞说起,从他“芦衣顺母”的故事为始看孔子对“孝”的真正定义和对孝行的要求,并简述“孝”意义发生变化、扭曲的过程,最后简单讨论“孝”在新时代的意义和传承。
59、贺麟先生在四十年代重新考察儒家的五伦关系,阐明其中的绝对性意义,为理解此义作出了重要贡献。(16)此外,关于儒学作为信仰关联于社会生活的载体的问题,对当下的儒学复兴来说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如前所述,在传统社会,儒学并无独立与日常生活之外的教化机制,儒学以普遍的社会生活本身为载体。这种信仰的模式也有缺陷,即如果遇到社会转型,旧的社会体制解体,儒学的教化就失去了托身之所,现代学者所谓儒学的“博物馆化”(列文森)、“游魂化”(余英时)都表达了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困境。
60、颜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伐善,无施劳”。他提倡治理国家就要长期坚持仁政,不能过分加重劳役税赋于百姓,从个人的修身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轻易施加给他人以劳苦”。
61、 传统中国社会实际上是以儒学为信仰的,今天我们却面临着信仰危机。信仰应该有四个层面的含义:超越性或终极性的价值诉求、心灵生活的意义来源、可以普遍化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原则、解释生活的理论和安顿日常生活的仪轨等。传统儒学具备信仰的内涵,并且作为信仰的儒学与宗教信仰不同,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信仰”。文化信仰包含三义,其信仰的核心是人文教化的理念,此人文教化的理念核心精神即是贯通于天地人的即内在即超越的精神。其信仰建立于人文教化的基础之上。人文教化的核心目的在于成就此信仰,信仰与理性是相辅相成的。第此信仰的超越性精神,是靠依托于日常生活中的人文教化而不是靠宗教的形式来传达的。要重建国人信仰的天空,必须复兴传统儒学,必须疏通儒学本有的义理系统,并且恢复儒学在民间的教化机制。
62、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人们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
63、虽然现代社会以来,传统儒学常常被纳入到西方哲学的学术范式下研究,但是儒学与西方哲学有着根本的旨趣的差异,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李景林先生认为,与西方知识理论型态的哲学不同,传统的儒学可以称之为教化的哲学。教化是传统儒学的根本精神。(4)所谓教化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对于个人说,教化的目的旨在成德,对于社会说,教化的目的旨在化民成俗。成德不仅仅现代意义上的做个好人,其极致必要下学上达,以彻底的实现人格之挺立。
64、第信仰必须以超越性或终极性的价值为最终诉求。超越是对世俗而言,终极是永恒之义。世俗的价值观念,即功利性的价值观念。超越性价值诉求即超越功利的价值诉求。功利性的价值观念都是相待而言的价值诉求,不是永恒的价值根据。而信仰必须要找到终极性的价值依托。这是信仰最为根本的含义。信仰的超越性与终极性自然将一些世俗性的信念和信条排除于信仰概念之外了。
65、《颜子》纪录片可能是第一部由家族筹资摄制的大型纪录片作品,“家族”这个概念在近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之后已经明显衰弱。传统中国,家族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属,家谱、祠堂、祖坟是中国人心目中最为神圣的寄托,家族凝聚力也是中国社会自组织的一种巨大力量,我们的古老文明,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血缘伦理文明。(——摘自《解读千年孤独的颜回》作者、《颜子》总编导夏骏)
66、《论语》中有众多关于修身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篇章,现将其中的经典列举如下:
67、《论语·泰伯》曾参称颂颜子:“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8、《吕氏春秋·孝行》中,还有曾子之言:“父母全之,子弗敢缺。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肢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69、 “仁者,心也。”仁是心之用,心是仁之体,既然“仁”在人心,当然“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故“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70、道家质疑(反方):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71、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72、闵子骞真的死板吗?首先,孔子是绝不会赞扬一个不知变通的人的。有一次宰我问孔子:如果一个仁者被告知有人掉在井里,仁者会跟着入井吗?孔子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他认为君子不会因被骗而犯糊涂,君子应该始终有自己的判断。《论语》里颜渊、仲弓、司马牛等人问孔子“仁”,孔子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子游、子夏、孟武伯等人问孝,孔子也给予了不同的回答,“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体现的正是“因材施教”,孔子本人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样的孔子会赞扬一个不知变通的学生吗?《论语》里体现的儒家理论是灵活的,如“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更是直接反对走极端的做法,“孝”作为儒家道德体系最基础的一环,更不会强硬、反智,《论语·为政》中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里提到身为子女需要在父母行事有误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劝谏,不能一味遵从;孔子不赞扬甚至鄙弃愚孝的行为,《孔子家语》记载,曾参不小心把瓜苗的根铲断后被父亲毒打至昏迷,他苏醒后反问父亲是否累了,孔子对此很不高兴,说“参来,勿内。”他愤怒的是曾参不躲,差点令自己死去,陷其父于不义。孔子不赞同死板的行为,他认为真正的孝除了要发自内心感恩父母、尊敬父母、侍奉父母,还要在父母有过时用合适的方法劝他们改正,使他们免于不义。如果闵子骞行孝道是死板地行,孔子不会给予他这样高的赞誉。
73、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中,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诸多大国崛起又毁灭,更有数百个帝国无声无息地诞生和消亡,而中华民族稳固屹立了数千年,。毋庸置疑,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功不可没。
74、颜子随老师孔子周游列国,返回鲁国之后,颜子除替孔子讲学外,便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据有关古籍记载:颜子是《易经》主要整理人之后人叙述颜子以弱冠之龄与孔子校对《易经》,其学问可见一斑。
75、2020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人文纪录》栏目播出的大型纪录片《颜子》中的颜回,是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也称颜渊,是孔子早期弟子颜路之子。出身寒微,却能安贫乐道,聪敏过人,深思善学,对孔子所讲能闻一知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称于世。
76、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