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2、(答案)“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礼记 学记》中记录了孔子的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4、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积极。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5、——《左传》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7、你仿佛置身于山水之涧,苍苍水阔,你一声声温柔的轻唤,将忧伤打落,一地的微蓝。泡一杯清茶,于窗前凝神静品。
8、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shíniánshùmù,bǎiniánshùrén):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10、谈到语言如何承载文化,向学生传递文化这个话题,赵校长给我们讲了一个特别经典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教学相长不再是一句空话,或老师的谦辞,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发生的过程。
11、——傅玄《傅子·通志》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Shortcutswillleadnowhere
13、孔子真的认为,君子不应和不如己的为友么?可他明明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啊?他不仅“有教无类”,还坚持“择其善者而从之”啊?
14、你就让他倚老卖老说你几句,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罢了。
15、例:《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16、(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是”“愤”“悱”等字的翻译。
17、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9、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20、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今本《論語•子罕》)
21、译文: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袭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22、 评析:这一则主要谈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两者相结合的必要性。
2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诗文名句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注意“罔、殆、愠、焉、箪、瓢、陋、堪”的书写。
24、不可以己之所能而责人之所不能,不可以己之所长而责人之所短。
2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6、(9)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
27、比如:“学而时习之”,有学生写了“学而实习之”,并且告诉赵均宁,他的理解是:“我学习了,并且我实实在在地实践了。”
28、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年卡一起寄给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关于爱岗敬业的名言警句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
29、(8)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30、(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3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3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真理
33、 本文所收录的十二章语录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些言行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