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2、20岁时,他的父亲辞别了人世,母亲只好给人看孩子、洗衣服、挑煤以维持生活。母亲被迫干这种低贱的工作,使敏感的他深深感觉到人生的耻辱。25岁时,他被分配到一家小工厂当合同工,“师傅”竟以成分讥笑他:“会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给我这个不会读书的人当学徒?”
3、 妈妈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答案都说出来,边说还边自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回避问妈妈问题变得很自卑。
4、母亲咄咄逼人的态度、尖酸刻薄的语言、驾驭一切的行为和自以为是的判断,对孩子的自尊、自信的伤害远大于应试教育。
5、以“有信仰不迷航”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等论证方法,要求至少用到三种论证方法。
6、自我观察。可以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衣着、姿态、神情等,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什么优缺点和兴趣爱好,总结一下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7、(素材)你的作文可能还缺少三毛这些打动人心的句子~
8、其次,论述文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判断、推理、抽象等内容的复杂思维过程。对成熟的写作者而言,属于自动化了的内隐的心智技能。而对学写论述文的学生来说,则需要外在的写作策略的帮助。论述文教学要给这种“抽象不可视”的思维活动提供操作层面的策略方法,设计以论述文写作知识与技巧为内核的“策略支架”,以显性、精要、好懂、管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现有写作水平与潜在发展写作水平之间搭建“支架”,提示、建议、触发、指导学生,学生可就着支架,进行“模仿”“实践”和“内化”。
9、小孩的世界很单纯,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好。在教书的道路我还需要走很久,有他们给我的一个个小故事铺路,我相信我会很幸福。
10、自信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能体会得到。人没有自信,生活就会失去生气。人的斗志,是人们创造一切的力量,是人们成功的先导,是掌握幸运的钥匙。自信的名人故事篇11世界科学领域本来应该拥有更多的牛顿、爱迪生、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世界文坛本来也应该拥有更多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和狄更斯。然而,许许多多本来可以成为杰出人才的人都被埋没了,被什么埋没的?自卑!
11、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12、从这个意义上说,支架从根本说是一个格式和形式,起的是辅助的功能,最终要借助这个形式,养成逻辑的思考能力。
13、它引用了多个常用的“廉政典故”,鼓励人们要像凤凰一样自尊、一样清高。
14、当然,我所说的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自信来自对祖国灿烂明天的信念。我们是时代乐章的一个音符,是祖国海洋里的一滴水。所以我们面对任何挫折或不辛,都不应该悲观颓废,都不应绝望彷徨。
15、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16、因为自卑,就没有勇气选择奋斗的目标;因为自卑,在事业上就不敢出人头地;因为自卑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自卑,就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卑就是自我埋没、自我葬送、自我扼杀!一个人要想写下我悔的青春,要想写出人生瑰丽的诗篇,就要摆脱自卑的困扰,点亮自信的明灯!
17、当一个学生试图说服母亲自己不穿秋裤,若能从“我就是不想穿着秋裤!”的任性负气表达到“教室里空间小太闷热,体育活动多而穿秋裤不方便,穿秋裤突显腿粗,若露裤腿会惹同学笑话……”的各种理据呈现时,呈出的是用“原因”(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是“我持这样的观点的几大原因”可喜的说理雏形。要求的是在引导学生在尊重自我感性的基础上,有真实读者对象的基础上,观察世界、判断是非、探究问题。从生活化到考场化的转变,因为其思考、说理的路径是一样的:如何析材料、论危害、挖根源、寻出路。
18、“策略支架”集写作知识的内容与形式为一体,一头通向写作知识、写作教学知识,还有一头则通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策略支架”的论述文写作教学可视为当前举步不前、凌虚空蹈的论述文写作教学的突破口,但其具体运用中尤要注意“收”与“放”,警惕一味地“技术化”“机械化”。
19、⑶引用时要注意区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须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能说出大意即可,但须注意人称、地点、场合等的转换。
20、支架能引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而不是替代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关键在于“引导”。教师要将知识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目标的“点”,有针对性开展“细节式放大”,有针对性思维训练和有效引导,其思维训练应在“论”的每个过程中:拟题、立意、选材、结构、合乎逻辑的表达和修改加工。比如,论证方法的运用,其体系庞大,学生由“知”而“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一一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有体系、有序列的训练点。
21、博士黄小庭,即将留美,却因贪恋金钱,竟干起制毒贩毒的勾当,最终锒铛入狱,前途尽毁。他,纵使才华满腹,却又如何,失去了知识分子纯净的本心,失去读书人修身立言的信仰,最终不过黄粱美梦一场,留下的尽是梦碎后的哀叹而已。
22、11月26日—11月28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陈秋莲老师组织举办的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作文教学培训,为我们请到了来自温州中学的郑可菜老师。下面就跟着小编去看看郑可菜老师如何为学生的“论述文”写作搭建支架的吧!
23、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
24、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徐特立
25、多例思维:并列思维、递进思维、承接思维、对比思维、类比思维、归纳思维
26、有信仰,纵使前途漫漫,只要仰望它,我们就充满了希望。
27、⑵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喻体和主体两个事物属性不同(即不是同类),而只是有某一个相似点。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里的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冒充内行吹竽,后来齐闵王要一个一个地吹奏,他只好溜之大吉了。这种情况和我们革命队伍中的某些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人有相似点,就是不学无术。但南郭先生吹竽跟我们今天某些吹牛家说大话、假话这两件事并不是同类(即属性不同)。南郭先生吹竽是喻体,今天某些吹牛家是主体。
28、⑴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9、她是一名插班生,那天数学课我们上“表内除法”,放学后我正要去吃午饭,她跑到我面前哭着说:“老师,能不能把上学期的乘法口诀表写下来给我?然后教我怎么读?”我很吃惊!但没等我吃惊完,她又哭着补充说:“我没有学过!”我问她:“这不是上学期的知识吗?你之前上的那个学校没有教吗?”她没有回答我,只是一直哭。我也没再问,领着她一起到办公室,把乘法口诀写下来、教她怎样读,跟她说:“没事,只要这个星期内把它背会就可以了。”那天下午上班,她来到办公室找我,说要背乘法口诀给我听。我心理想,这孩子估计是对“背”和“读”这两个词不理解,她估计是想说读给我听,说成背给我听吧!但没想到接下来的事让我特别吃惊,她居然真的是背出来,还背得特别流利!我为她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她跟我说了谢谢后,特别开心地回到班里。后来,我才从她奶奶那里了解到,她家去年发生一场大变故,她上学期也因此被迫没去上学。那年她之所以又重新踏入校园,是因为她知道学校差不多要开学,她为了让奶奶一定要送她去上学,在家绝食了两天,跟她奶奶说:“她以后可以只吃饭,不吃肉,不用接送上下学,认真学习,回家会帮忙干活,只要奶奶能让她去上学。”后来她奶奶实在不忍心才送她来到学校。那刻,我终于能够明白她为什么会这么努力学习,也从心底心疼这个这么小就能如此懂事,求知欲如此强的小女孩!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教师,并不是只教给学生知识,不是只关注课堂上的学生,不是只注重成绩,更要关心每个孩子成长背后的家庭,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更要走进他们的内心,给予他们更多关怀,让他们在童年的校园生活也能感受到缺失的爱与关怀!
30、(素材)这些精挑细选的文段太美了,快写到小本本上!
31、当孩子告诉妈妈今天考试没考好时,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发火或脸色阴沉,孩子这时正紧张地观察着妈妈的脸色呢。
32、(示例)贫穷是事实,它就在眼前,避无可避,不一定要感谢但先要学会面对。
33、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成为一代伟人...
34、命运的不公、屈辱和刻薄,使他深感难以摆脱的自卑。一次,他在长江边徘徊,一呆就是一天。他真想往长江中一跳,以死来解脱这折磨人的“自卑”与屈辱。
35、一次,有记者问周总理:“我们西方人走路总是挺起胸堂,中国人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这是为什么?”周恩来回答道:“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们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36、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所以,母亲最清楚自己孩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
37、(示例)贫,分贝;穷,力尽:一分还得分两半花,且总是无路可走,无力可使。谁愿意如此?谁想感谢?
38、所以,妈妈最好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
39、小泽征尔的故事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稍做准备便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
40、 2: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41、最终,他在父亲的告诫下选择了唱歌。在经过三个七年的努力后,他最终成为了歌唱家。
42、命运的不公、屈辱和刻薄,使他深感难以摆脱的自卑。一次,他在长江边徘徊,一呆就是一天。他真想往长江中一跳,以死来解脱这折磨人的“自卑”与屈辱。
43、◆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家长怎么处理?这5个案例值得一看。
44、老师批改试卷的时候吓了一跳,他知道李远哲成绩好,可是这张试卷上运用的解题方法,好多都是大学才学和知识。想了想,老师故意给了李远哲零分。
45、 当孩子告诉妈妈今天考试没考好时,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发火或脸色阴沉,孩子这时正紧张地观察着妈妈的脸色呢。所以,妈妈最好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要是孩子已经明白了错在哪儿,妈妈也不必再纠缠。
46、(素材)2021热点素材11则:病态吃播、餐桌浪费、武汉、青春奋斗、假录取通知书、袁隆平、命运共同体……
47、“农民画家”米勒,把对绘画的热爱,对农民的热爱,当成了信仰,才在黄土农舍间成为独树一帜的法国伟大的田园画家。他的名作《播种者》给追慕者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最穷的画家画出了最温暖的信仰。
48、(示例)别让感谢贫穷成为思想上的更贫穷。(观点句)真正的感谢不一定要宣之于口,更何况是对贫穷这个并不美好的东西。(过渡句)
49、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
50、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者,他是法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佩。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情况紧急,战马长途奔跑,且速度过快,所以到达拿破仑军营后就倒地而死了。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即写了一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要求他骑上自己的战马,火速把信送回原地。
51、老师看着自信的李远哲,说:“你这几道题的确做对了,可是我考试是为了检验大家有没有听懂课堂上的知识。你这样答题,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掌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