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拜姿势,敲打自己和万物,敲不疼小船,每个人都有过不了的渡船。
2、愁也悠闲。半老仍是少年。下笔惊奔雷,泼墨腾紫烟。平仄都付自然。羽扇轻摇意翩翩。
3、为什么我们会有六道轮回?因为受时间跟空间的控制,所以我们有六道轮回。
4、清·陈恭尹《厓门谒忠祠》这是作者写新会厓门怀古的诗。厓门三忠祠,祀宋末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名臣。
5、极写江潮的高大。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6、全词是一幅精采的海边观涛画。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7、另一方面,禅师们在各种佛事活动中,从礼佛、赞佛,到亡僧火化,无不有诗偈之作,而其在生活劳作、师友往来以及与士大夫们的应酬唱和中,乃至在与下层民众的交往中,都有大量的诗偈创作。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法,为了道。而禅师们自述情怀的诗,因其身份和其特有的精神心理状态,则表现得不多。(水的意境禅语)。
8、(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9、中国佛教文献遗佚的情况是严重的,各种《大藏经》也不可能全部予以收录。如《颂古联珠》和《禅宗杂毒海》中,不少禅师虽有部分诗偈被收录进来,但其人其事,却难以查询和考证。笔者虽查阅了大量的典籍,仍有数十位禅师不知着处,只好付诸阙如了。
10、人生不可能一尘不染,没有一点杂质,就像水清则无鱼。人生有一点点甜,也有一点点苦,有一点点好,也有一点点坏,有一点希望,也有一点点无奈,生活才会更生动美好、更韵味悠长。
11、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2、——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自有它的安排,我们的努力就是让它找到自己的位置。
13、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4、禅境是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就如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蓦然见到的“那人”,犹如迦叶尊者在灵山会上心有妙悟时的破颜一笑。这时,诗的意境实际上是表现为禅境。中国古典美学认为意境的高处即是进入了不可思议的禅境。禅宗的悟道,忘却心机,忘却物我的境界,与意境的心物合物我神游是统一的。王维诗作的魅力所致,相当程度上在于不仅创造了意境,并且变化为禅境。正是由于王维得之于禅宗的影响,并将意境统一于禅境,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15、其实,人生并不复杂,幸福也很简单!“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此语道破了天机,它告诉世间的芸芸众生:天理昭昭,因果不爽。
16、芳水之湄简评:在一次灾难中死去,和有准备的活是两回事。
17、禅理入诗,不着痕迹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在这些以山水田园风物为描写对象的作品里,寓含着禅理、禅趣、禅悦。与一般的枯燥晦涩的佛偈不同的是,诗人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从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与禅理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不用禅语,而含有禅理禅趣,可说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入禅”之作的艺术特征。一方面,不用禅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首首精美的山水田园诗,读者可从诗人所描绘的山水田园自然美景中,去获得审美的愉悦;另一方面,又因其寓含有禅理禅趣,读者亦可结合诗人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进一步去探究诗中禅的幽趣玄理,引发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18、古代儒家的水:水中,有儒风。孔子曰:“智者乐水”。“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0、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
21、释迦摩尼佛最大的神通是见到真相,比如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那是你应该实现的神通。
22、“水急不流月”是一句仿古诗的禅语,类似急水不流山,意思是:无论水流多么湍急,映在水面的月影是不会流走的。
23、王维往往善于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寄情于物,达到物我交融,情景合借写景以写情,虚中蕴实,象中寓理,从而描绘出虽虚幻却又逼真的意境,表达出不同的感受。如《山居秋暝》中,“空山”二字既描绘了秋雨初霁、夜静山空的实景,又点明了诗人此时宁静闲适,恬淡自如的心境。颈联实写竹喧、莲动,间接却描绘了人的活动,从字面上看,是见物不见人,但实实在在又有人在活动着。这样描写,令人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无形之中扩展了诗的内涵。此外又如借明月之象表心之澄澈,借白云之象表心之闲淡,借柴扉之象表心之隐逸,借钟声之象表心之清静,借林之象表心之空寂……虚实相生的意境,隐约迷离的感情,给王维的诗抹上了一层禅的色彩。
2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5、人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怀一颗柔软的心,行走于天地间,柔软或许感化不了心狠,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静,活得安逸,每一步都走得无愧于心。
26、人生之前程事业在于淡定。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我们有过荣耀和成功,也有过失败和挫折;有过喜出望外,也有过痛心疾首;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浴。
27、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中,涧户、芙蓉花,眼前能看到的似乎就是这些东西,其它地方均为空白。就诗的审美层面看,诗人以极其平淡的笔调,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独世界,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火红的芙蓉花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落。这里一方面可以将芙蓉花的孤高看作诗人追求超尘脱俗之精神境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此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的陶醉与赞颂;另一方面,这里也借花开花落的“象”,寄寓了佛家“无我”的禅理。这生长在静寂无人之山涧的芙蓉花,其存在完全依循着自然的律动,花开花落,生生死死,都顺应着自然的本性,既没有绽放的欢乐,也没有凋谢的悲哀。绚丽之极,终归平淡。这正是禅家所赞誉的“亦空亦有,色空一如”的境界。
28、整个佛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我们可以先开始思维所有的东西是如此的毫无意义,是如此虚幻的,因此根本不值得让我们自私或妒忌。
29、出自清代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30、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放下一切,万法随缘。这里所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已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初识,迷惑之后的大悟,是我们留下好的文化认知,把不好的观念摒除之后的山水,是更有韵味的山水。
31、修自他交换,tonglen,菩提心;这样就能升起并增长真正的勇气和信心。
32、世间万物只是生灭变易的一个过程,其中根本就不存在自由自主的实质或本体,即不存在所谓的“我”、“灵魂”、“大我”等,这称为“无我”。
33、大多数的中国人为了吃饱而努力拼搏,遇到乞讨者能给点零钱,或许,这样的行为在物质上对贫者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在精神层面,却会像冬日的阳光一般融化行乞者那颗快要冻结的心。
34、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明·刘基《郁离子》坎井:指浅井。
35、触景生情,怀古痛今,忧时伤国,溢于言表。地到尽时天不断,人能来时鸟难过。
36、它,曾经波光潋滟,清澈见底。溪下的石子放射着宝石般璀璨耀眼的光芒,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映出明媚的金黄色,波光粼粼,星星点点,破碎似地金灿灿。它就是老家门前那条涓涓流淌的小溪。
37、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水可降温,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可以发电生能……水的作用无数,水之善心无边。
38、冯学成《明月藏鹭:千首禅诗品分析》一书,以“诗中有禅髓心印,禅中有诗境性灵”为审美原则,采撷了禅宗历史上千首诗偈进行评品,藉此,我们不但可以了悟禅宗的智慧心性,也能感受诗意的内化于心。
39、水之德:上善若水。敢忍不能忍之耐,敢任不能任之劳,敢承不能承之重,敢思不能思之路,敢作不能作之为,水之功力无穷;水往低流,水溶不争,将个体奉献在整体成果之中,公正公平做人做事自得人心;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是警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境界……
40、此意境只有与天地自然合一之人才会有深切的体悟!
41、“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早出自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原文如下: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42、芳水之湄简评:有人味的雪花从来都痴情,美丽描写,了解深意。
43、所谓的修行,就是修习戒、定、慧,培育品德、平静和智慧。佛门精选有意境的禅语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佛门精选有意境的禅语一修法可以是很短很清楚的,而且次数频繁,有持续性。
44、所谓人生通透就是“畅”的状态,云在青天水在瓶,青山不碍白云飞!不“畅”的人生,到处是裂痕。
45、湖水就像是一面闪着圣辉的云幕,与天上的云一起凝视着这个世界。
46、以见道诗、开悟诗而言,有一个从说理性到“直显心性”乃至“触事而明”的过程。如六祖大师的那首著名的见道偈,就是说理性的:
47、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叫做空间,古往今来叫做时间。
48、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49、人在不谙世事时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等到他初涉江湖,有了一定阅历时,山和水在他的眼中就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山和水,它们之上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待到有所顿悟,蓦然回首时,山和水在他眼中又回归初始状态。
50、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以丰富的想象,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声势之大,变化之速。
51、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禅茶一味,茶心佛心,何异何殊?
52、把相逢说成经书,水墨多好,即使睡去也是享受,领悟深刻和言外之音。
53、保持对佛法的学习与实践,克服惰性,需思维无常。
54、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
55、九点烟:我国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远望如九点烟。一泓(hóng):一汪:绘出一幅壮观的九州高空鸟瞰图,可见作者气势不凡的胸怀和浓烈的浪漫色彩。
56、有弟子问:“什么是佛法大意?”庆诸禅师回答说:“落花随水去。”
57、本来是“无度不丈夫。”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
58、 茶叶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同,悟禅的意境也随之改变。鹅黄清澈,淡雅的茶水,恰似久藏琥珀;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苏东坡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
59、禅语主要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60、艺术的语言是相通的。诗与画在表现艺术上有共通之处,画理往往可用于诗理。就山水诗而言,实写可以描绘物的形态,虚写则有助于传达出物的神韵。实以引虚,虚中孕实,能使欣赏者回味无穷。好的作品,总是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虚与实、形与神的有机结合。
61、水是怎样的开心呵,他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儿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地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