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人类精神能够蔑视一切限制,想信它的最后成功,将它的探照灯照向黑暗的远方。——泰戈尔
2、(袁隆平)袁隆平从1960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多项国际大奖,还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袁隆平,早已功成名就,早就光宗耀祖了。然而袁隆平没有躺在荣誉和光环之中,虽已到耄耋之年,照旧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不懈地奋斗。袁隆平的一言一行,就是自己“奋斗终生”诺言的生动写照,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至高至大的为事业奉献的情怀和境界。
3、Thesameloveforyouandpassiton.Alltheeabetterhuman.
4、作者:查尔斯·巴克斯顿我知道一件事,你们当中惟一真正快乐的,是那些没法去服务人群,自己发现如何服务的人。作者:史威焚好自夸的人没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夸。
5、(白求恩)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不远万里来中国支援我们的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他叫白求恩,这位医生不仅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一次,从前线转过来一名伤员,伤员失血太多,需要输血,但是卫生员却一脸愁容地向白求恩汇报:“这位伤员需要的O型血已经用完了。”旁边的一位伤员一听,马上对医生说“医生,我是O型血,让我来输血!”白求恩大夫看着这位伤员,亲切地说:“你在战场上已经负了伤,流了血,不能再抽你的血了。”说着,他捋起袖子,对卫生员说:“我是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就抽我的吧。”“可是……”大家都不同意,因为白求恩大夫已经50多岁了,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伤员等着他治病,怎么能在让他输血呢?白求恩大夫坚持说不要再拖了,我们及时救活一个战士,就等于在战场上消灭一个敌人。快开始吧!”
6、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7、诗中到底写的是李商隐的“爱情”还是政治“寄情”?诗评者各执一词。当中牵涉到他的一名好友,以及他的一段婚姻,直接影响了他一生的仕途。
8、 格言大意:长达千丈的大堤,由于有小小的蝼蚁而崩溃。这句话比喻小问题不注意,会酿成大祸。后人也常说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
9、作者:马克思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作者:歌德利己的人最先灭亡。
10、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爱因斯坦
11、作者:安诺德自己脑子里只装满着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作者:莱蒙托夫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来贡献于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
12、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1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14、我觉得,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来自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于漪
15、(《管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16、 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17、死者的光荣不在于受世人之赞美,而在于为后人所效法。——孟德斯鸠
18、(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9、 格言大意:一句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用四匹马拉车去追也难追回。这是对信守承诺的形象说法。一个人,一旦对别人做出了承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有责任去兑现。
20、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爱因斯坦)
2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2、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给予比接受更快乐。作者:《圣经》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
2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苏联)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26、④回望青史问初心,砥砺奋进再进发,那些战火硝烟中挺立不屈的灵魂、干事创业中实干兴邦的模范、改革发展中敢闯敢拼的典型,无一不是增进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食粮。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
27、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志愿者行动。
28、 格言大意: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用这两句话可以比喻,一个意志坚定、品德高尚的人,即使遭受艰难困苦,也不会改变心中的信念。
29、不过,这两句诗在早些年,却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读”。李商隐这一首诗在古代流传并不算很广。但是解放后,该诗被选入语文基础教育课本,普及率得到极大提高。
30、我们都是单翼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时才能飞翔。
31、(高淑珍)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这个学校一开就是很多年。这么多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