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听了梁衡先生《阅读与文章作法:文章五诀》的讲座,受益匪浅。“形、事、情、理、典”五个简单的字,向我们揭示了文章写作的奥秘。大道至简,原来如此。梁衡先生总结的“文章五诀”:(梁衡简介)。
2、《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3、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4、他说:“我本没有写杂文的打算。我的主业是新闻,副业是散文。但因做记者接触社会,所见甚杂;后来在官场,阅人更多,遇事愈杂。看多了就不能不想,有想法就不能不说。”他的诸多文章,让政治有了美感,让观点有了灵魂。他说:“为文不酸,为人不弯,才是真文人。”
5、本文着重对梁衡的人物散文进行分析。显然,人物散文在他的写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古到今,海内海外,他对历史上许多各色人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加以重新审视,挖掘被遗忘的过往,令人耳目一新,给当下以新的宝贵启示。当然,最令人瞩目的是他对红色革命历史人物的深切关注,并将其人格形象与独特灵魂雕刻在文学画廊之中。梁衡不愧为刻画人物灵魂的杰出的“工程师”。
6、但是我知道这条山沟以外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可是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的瘦小老头,他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7、亲爱的小伙伴们,要想回顾“第1期|赵振宇与新闻评论的那些事”,请点击链接。
8、 讲座中,每一个板块都是精华荟萃。“文章的基本要素,文章写作不神秘”“文章的基本类型,四种训练是根本”“文章的变化技巧:单诀不成文,相映成文章”。这让我想起了现代杰出文史大家刘文典的写作秘诀“观世音菩萨”:观,多多观察生活;世,明白人情世故;音,讲音韵;菩萨,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
9、《阅读日志》是由紫菱图书馆选编,著名作家梁衡作序,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文艺类图书。是数位具有深厚学养和国际视野,热爱艺术和生活的年轻人的呕心沥血之作。这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序列,将古代农耕文明的先人智慧与人类对生命、自然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带给读者神奇的阅读体验。书中摘选的诗词歌赋、经典篇章不为大家所常见。他们很轻,一卷在手,轻松愉悦,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而且特别适合朗读。他们很重,思想深邃,妙不可言,发人深省。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阅读优美的文字,还可以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在花开叶落、风霜雨雪中走过四季光阴,品味世界之美,感受文学艺术的特殊魅力。
10、小时候,吃完饭,端了半碗水回家,一条大蛇从树上掉了下来,吓得他把碗里的水泼向蛇,那大蛇就要钻进猪圈,几个人拉住蛇,就怕蛇进猪圈祸害猪,可是怎么也拉不出来,正僵持不下,有人喊“回去拿把钎铲了它”,那蛇听了,居然不再往猪圈里钻了。后来人们将蛇打死,埋在山下,那大蛇的蛇骨还被人取出,据说可以避邪。
11、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形状、态势以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本文在用词方面也十分准确,如“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12、三是梁衡对历史人物的灵魂探究,来自于他客观公正的态度。
13、本书是作者从1987年到2000年在新闻出版署做管理官员期间担任各种新闻奖项评委时的随笔。这本研究笔记一一辨析作品得失,并尽量上探其源,分别归纳为采访、写作、原理等八个方面。
14、 先生的“文章五诀”是凭借多年的写作经验,通过不断地分析论证和实践得出的,是具有理性的文章作法。如何将此“真经”传授给学生呢?先生建议先逐个练习“形”“事”“情”“理”“典”,再将其综合运用;根据不同文章类型“描写文、叙述文、抒情文、议论文”,决定“五诀”的主次,这是方法。在内容上,我们可以选择先生的文章作为例文,带领学生感受、分析。这一点先生在讲座中已大量举例,在此不再赘述。
15、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谈话,像是站在生死边界上的谈天,但又是这样随便。主人像数家里的锅碗那样数着东沟西坡的树,又拍拍那堵墙开个玩笑,吸口烟……我还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采访。(梁衡简介)。
16、我们先是纵览了梧风洞垦区的点将台、观音瀑、仙姑潭、黄歇田等。先生对沿途所经的山川水谷、风物遗迹、草木植被饶有兴趣,细细的问,慢慢地寻,时而驻足停留,时而赞叹不已。与之相谈,人文历史哲学,先生是信手拈来,不露痕迹,我很得益处。不觉间已是正午,几个小时的跋涉,我们中已有人脚力不济,渐生倦意。然看先生年虽七十有仍是步履轻盈,神态轻松,意犹未尽。大抵先生是喜乐山水的。席间,想与先生小酌,得悉先生不沾烟酒,不喜应酬,生活极简单,然把能挤出的时间,多用于读书、采风、写作。用餐时短,不事休息,我们便一路盘山而下,直抵下一处。
17、为了更好地与学院的新闻教育相对接,我们采取了一种与现行新闻理论体系完全适应的编排方式,从新闻理论、记者素养到采、写、编、评,分篇而论。将这一段段的新闻语录连缀起来,其实就是一本本简明扼要的新闻学教材。便于新闻学子们边学习,边对照。将经院理论与实践真言结合起来加以理解,更将繁复的理论转化为若干短句,这样看得明,记得住。新闻从业者们也可以作为手边的词典,从中获得思想启示和实践指导。先生对于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很多问题,涉及之具体,思考之深入,在当前的新闻学教材中,均不曾有过。正如先生所说。“研究新闻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把稿子拿来透视,这里面的学问是大学讲义里所没有的。”
18、1982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晋祠》,也是他在山西做记者时为《光明日报》副刊所作的一篇文章。
19、霍州一中高三年级主任张记梅说,高三语文老师都到了,希望梁老师就高考作文给我们指导一下。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彩霞、语文老师李泽辉都具体提出了一些作文结构等问题。梁衡谦虚的说,这是内行给外行提问题,并以岳阳楼记为例,说明了文章五诀和三个境界。
20、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梁衡先生热爱自然,钟情古树,在全国挖掘三百棵有历史背景的人文古树,授名挂牌,其文化意蕴堪比唐诗三百首。
21、梁衡曾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中这样写居里夫人:“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上帝给的美貌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而梁衡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
22、梁衡注重对人物灵魂的探索,并不是简单的图解人物事迹,而是贴近人物,走进其内心世界,所以能别出心裁,言他人所不能言。
23、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
24、《一个大d和一只小船——梁衡政治散文选》文风清新,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生动感人。书中收有多篇已入选课本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名篇。无论从进行思想教育、感受高尚情操、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角度讲,还是从学习写作技巧的角度讲,都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书。
25、《三国演义》上有一个故事,写庞德与关羽决战,身后抬着一具棺材,以示此行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埋了就是,真一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这种气概大约只有在战争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见到。但是当我在一个小山沟里遇到一位无名老者时,我却比读这段《三国演义》还要激动。
26、《总编手记(修订版)》主要是2000年到2006年底作者梁衡在《人民日报》任副总编期间的改稿记录。
27、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二是结尾的巧妙联想。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28、文章对一到壶口瀑布,雨季观瀑,采用了略笔处理。对二到壶口,春天观瀑,则详写,描写了大水由高到低,流泻而去,令人震撼的形态。结尾一段长句与短句参差错落,很有韵味,引发出诗意的联想。
29、 去年十一月份,我们学校的梁衡图书馆开幕时,先生作为杰出校友和捐助者曾受邀来过学校,可惜我当时正在上课,就这样和梁衡先生擦肩而过,每每想起总感一丝遗憾,错失了好机缘。希望有一日,我能追到这颗“星”!
30、代喜增用镐刨锹挖的方法,义务栽树百万余棵,绿化荒山40多公顷,2005年获由《老年日报》评选出的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提名奖。
31、至于《大有大无周恩来》一文,可能是他对历史人物命运及其灵魂的高度概括得最为读者认可的。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把周恩来总理的伟大形象做了准确而形象的描绘。他把周恩来一生的感人事迹归结为六个惊人之“无”: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d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于此同时,他在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他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大貌、大爱、大德。这六个“无”和六个“大”的概括,广为传播,感动了今人,启示着后人。这也超越了一般历史学家的研究水平,是梁衡对周恩来研究的重要贡献。2018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的《大力弘扬新时代共产d人的奉献精神——在中办机关“七一”d课上的报告》对此文评价很高: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曾经有一篇题目叫《大无大有周恩来》的纪念文章,概括了周总理的“六无六有”,“无”讲的是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个人私利,“有”讲的是他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读后令人十分感动。
32、 事——身之所历。作者经过的事情,主要是人物、过程、情节。
33、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的心。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的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的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
34、我最早知道梁衡,是在1984年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上。这一课本说明文单元中《晋祠》一文的介绍是:“本文选自《光明日报》,作者梁衡,男,《光明日报》记者。”《晋祠》里的句子“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谁能想到这是一篇说明文的文字。正如老作家冯牧先生所说:《晋祠》作为范文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是当之无愧的,无论从思想内容、审美观点及遣词造句上所认真下的功夫都是无可挑剔的,无愧于“教科书水平”。
35、另外在思想上梁衡的散文绝对有理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在《做人如写字,先方后圆》中梁衡写少年学柔润的赵体字,到了后来渐渐意识到自己后来字写的不好的原因竟然当初没有学比较硬朗有气魄的颜体字。结尾处他这样写道:“人若能先方,即是小时吃苦磨练,修身治学,品行方端,后必有大成;如果一个人少年时就圆滑、懦弱,就很难再施教成才。而小时方正,哪怕刚烈鲁莽些,可以裁头修边,煨弯成才。”梁衡散文思想之妙可见一斑。
36、 昨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边防疫一边生活的日子,也是一个到处宣传各种讲座的日子,更是一个人人宣誓奋发读书的日子。然而,我与往常一样,读了一会儿书,仍保持着自己的读书习惯。毫不犹豫,我决定聆听工作室推荐的梁衡先生讲座,毕竟他是一个一提起来就让我骄傲的人。
37、人生路上,梁衡一次次掉进井底,又一次次自己抓着井绳爬了上来。他写诗自勉:
38、著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39、 适逢疫情期间,梁衡老师的这堂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给我们的滋养和启迪颇深。梁老师提出的“五诀”——形、事、情、理、典,与我前期阅读的王鼎钧老师《作文六要》提到的“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40、本书是由梁衡编写的散文集《假如毛泽东去骑马》。《假如毛泽东去骑马》的内容提要如下:解放后毛泽东曾五次明确提出,他要用三到五年时间,骑马走一遍黄河、长江,因越战爆发,未能成行。假如计划实现,他也许会在河南反思“大跃进”,在陕西考虑怎样改造大西北,会在大三线遇到彭德怀,冰释庐山上的恩怨……如果真是那样,d史、国史将要重写,“文化大革命”也不会发生……
41、这是一本加强官员基本道德修养的普及读本,延续着梁衡一贯的风格:冷静理性而不失生动深刻。书中,理+事+史+论,构成了文本的基本要素,突出了“讲”的叙述特色:讲道理、讲历史、讲故事、讲问题,深入浅出、通俗活泼,有理有据、史论结合,紧密联系实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下,明晰官德的概念、内涵,不讲空话、套话,在历史典故与现实案例中,叙述官德的基本要求与内在规范。让读者在娓娓道来的轻松话语中,了解为官、做官的基本道德风范。
42、 图文:李佩、李玲、孙阳、李中原、吴文奇
43、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如叙中有情,情中有理,理中有形,形中有情,等等。
44、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岗位上退休后,2011年他上庐山采访,写了纪念张闻天的心血之作《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他的政论新书《官德》《文风四谈》《干部修养谈》《为官深思录》等,同样是丹心铸就的精品。他曾有一首诗谈为官与写作:“文章千古事,纱帽一时新。君看青史上,官身有几人。”
45、陆 梅 冯秋子 杨海蒂 梁 衡
46、报载美国航天公司计划造一大飞船,将人送到外星球.大约在26世纪实现。飞船可容纳100万人,速度为光速的500分之就是说飞行500年才能达到一光年的距离,要飞到20光年远处的星体,需整整1万年时间。当船到目的地时,走出来的乘客已是上船人的第400代子孙了。想来真是渺茫,既可怕,又有吸引力。报纸说:“星际旅行只需单程票。”初一看,有点去而不回的味道,要在航行途中写遗嘱,开追悼会,那谁还要去呢?
47、该书取材广泛,立意高远,意境宏阔,既有理性与大气,又有哲理与形式之美。书中既赞颂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上有关民族革命建设的一些大事件,如虎门销烟,改革开放等,又挖掘了那些于平凡朴素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细小事件,如绿化植树,乡村教育等。
48、王国平 牛庆国 华 静 李朝全
49、 如何将“五诀”作文法运用于平时的教学实践,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五诀作文”法从宏观上解决了学生写作文时如何统筹运用技巧去进行创作的问题,为学生确立作文核心奠定了基础思维,尤其是“形”字诀和“事”字诀,是学生训练写作技能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工作。但是从微观上来讲,学生仅仅明白何为“五诀”写作法仍然不够。如何安排布局、美化语言才能使文章更突出、更新颖,更能打动读者,才是解决学生写作文的关键之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细挖文本,找寻出几种典型的、细微的写作模板,去引导学生具体运用“五诀”作文法,并辅之以相应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日臻成熟。
50、梁衡先生说:“入选中学教材的《晋祠》《夏感》,那里面描写的泉水和麦浪,其实就是小时候我的小山村里的清泉和麦田。我写的毛泽东住过的陕北窑洞,邓小平走过的江西小路,就是我心里永存的出生的窑洞和童年时的乡间小路。我现在写的‘人文古树系列’,其实就是我小时候大院门口两棵古槐的投影。一个人的一生不管他走得多远,回头一看还是故乡。
51、 梁衡老师的《梁衡的21堂作文课》是我几年前阅读过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梁衡老师把自己五十余年的写作经验总结成一套范文标准,即“二为、三层、五诀”法。读文字简单,但理解文字和运用方法却非常困难,尤其是“五诀”的运用,只看一两遍书是很难理解的。今天的讲座,梁衡老师现身说法,通过剖析历史名篇和自己的文章,详细讲解了“五诀”法在各种文章写作中的应用,使我茅塞顿开,解决了书中一直难以理解的困惑。
52、霍州市档案局在梁衡研究会设立的8个档案专柜,施行名人档案分地陈列尝试,省档案局特派人考察,并予以肯定。档案柜里是梁老师珍贵的荣誉实物,有他的手稿、照片、奖杯,这些非常珍贵的资料,将会对霍州的文化和教育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53、《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多篇文章入选语文课本的作家梁衡为中学生打造的阅读与写作之书。第一部分“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旨在分享阅读经验,示范多种实用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第二部分“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作品解读”深度剖析写作心理与背后的故事。第三部分“新作与经典”提供多篇美文范例,拓展阅读面。梁衡老师通过本书,生动示范了如何通过阅读经典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帮助中学生轻松提高语文成绩。
54、 ——听梁衡先生讲座小感
55、《数理化通俗演义》是一部难得的数理化知识科普读物,它摆脱了苦读的枯燥乏味,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章回小说的体裁出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共七十一回,从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确立古代数字,一直写一九五三年华特生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在两千五百多年的跨度里,用章回小说的形式,描写了二百三十位科学家、二百零六个科学故事以及九十三个科学发现及发明。作者说,语文历史类的学习用的是形象思维,而数理化的学习用的是逻辑思维。我们初学数理化的时候,一下子接受不了逻辑思维的方法,这本书正是把精深的逻辑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这本书里有三条线。第一条线是知识,从初一到高三要学到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第二条线是人物,那些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科学定理的,有故事,有情节。第三条线就是方法,反复对比不同学科的发现、时间前后的发现,让孩子们能够打通不同学科与门类之间的墙壁,学到有用的学习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