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论语十大名言)。
3、解释: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4、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民第十六》译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
6、其实孔子恰好是不赞成这样做的。《论语•公冶长》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斯可矣。就是说,考虑两次就行了,不必太谨慎。
7、大意: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8、解释: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9、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0、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可关注我们
11、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2、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反之,择友不善终究会累及自身。
1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4、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7、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18、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19、解释:活着的事情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
20、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2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23、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领导好别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才能服众,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别人就不会服气了。
24、 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5、译文: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之》
27、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梦令》
2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论语中的名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9、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30、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31、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3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论语·为政篇》)
35、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3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37、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