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
2、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3、我独坐在楼廊上,凝望着窗内的屋子。浅绿色的墙壁,赭色的地板,几张椅子和书桌;空沉沉的,被那从绿罩子底下发出来的灯光照着,只觉得凄黯无色。
4、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
5、冰心夫妻泉下有知,估计也只能摇头无奈叹息而已。(冰心的原名)。
6、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冰心的原名)。
7、林徽因曾经送给冰心一罐醋,本是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可是民国的才女们却用放大镜把两件联系起来,也像现代人上热搜一下,夸张地宣传,于是流传下来。
8、斯人如北雁南飞一般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然而他的掠影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天空!
9、十年浩劫,遭批斗,进“牛棚”,冰心也不曾动摇爱国心,只是这段时间写作荒废了,浪费了十年好时光,70岁时还完成d交给的翻译任务,《世界史纲》《世界史》便是她夫妇俩和费孝通等人齐心协力合作完成的。
10、在赴美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邂逅吴文藻,同去异国他乡就读,便相约互相通信,鸿雁传情。1925年夏,冰心和吴文藻又不谋而合,一起来到康奈尔大学学法语,相同的生活经历和好学,把两颗心拉得更近,不久,两人同坠爱河。
11、其间,冰心生下了吴平、吴冰、吴青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吴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吴冰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吴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只可惜没传承冰心先生的衣钵。
12、其间,冰心生下了吴平、吴冰、吴青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吴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吴冰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吴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只可惜没传承冰心先生的衣钵。
13、冰心先生原名叫谢婉莹,后来改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爱国之意。海军家庭出身的她从小便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在军营中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阳光、沙滩、海浪、甲板构筑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大海陶冶了她的情操,开阔了她的心胸,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父亲把爱国心强国志传承到她幼小的心灵。
14、张恨水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被尊为“教授之教授”的大学者陈寅恪也是张恨水的粉丝。早在西南联大之时,陈寅恪身染重疾,双目失明,他请好友吴宓去学校图书馆,借来张恨水的小说《水浒新传》,每日读给他听,这便成了他每日病床上的惟一消遣。
15、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16、更重要的是冰心还把自己辛辛苦苦攒来的稿费十多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和家乡的小学,对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17、抗战胜利后,冰心和吴文藻旅居日本,积极从事爱国和平活动,她被东京大学聘为外籍教授,传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夫妇俩心系祖国,1951年便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定居北京,受到周总理亲自接见。
18、就是这样一个爱思考,勤学习的“神童”,在长大后,积极为国家的命运和发展探寻出路,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19、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
20、在这里,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就指的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而且她明白的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茅盾)
21、《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往事》、《南归》、《姑姑》、《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闲情》、《去国》、《平绥沿线旅行记》、《冬儿姑娘》创作特点: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
22、张恨水,这位多才多艺的“民国第一写手”,当时名气太大啦!高官政要纷纷以结交张恨水为荣。
23、冰心晚年作为文学巨匠出使国外,把中国文学、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中华文化渊远流长。
24、(本篇作于192O年4月lO日,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O年4月3O日,后收入北新书局出版的黄皮丛书之一《闲情》,北新书局1932年12月初版。)
25、Jason Piano-Reason 钢琴曲(Cover:蓝色生死恋OST)流行钢琴 Jason Piano Cover;
26、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27、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28、“世纪老人”冰心的过往经历人生轨迹也被网络再次淘出,一位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作家,一个最爱儿童的文学家,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翻译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29、据说年轻时代的他曾对当时著名的女作家冰心女士一往情深但却苦苦追求未果,故而笔名恨水,以“恨水不成冰”之意志恨其终生!
30、冰心23岁那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向她伸来橄榄枝,她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拿下奖学金。
31、周南是张恨水最后一位妻子,周淑云亭亭玉立,小巧玲珑,而且聪慧有灵性,标准的南国女子。周淑云婚后的名字从此就叫周南了。两人婚后恩爱有加,直至1959年周南病逝。张恨水一直陪伴着他。周南死后,张恨水为她写下近百首悼亡诗,并常常去墓地,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看来,张恨水最爱的应该就是周南。
32、冰心夫妻泉下有知,估计也只能摇头无奈叹息而已。
33、此后,每当听见缓慢悦耳的驼铃声,童年便重临于林海音心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复返。在林海音心中,虽然实际的童年已经过去,但心灵的童年却永存下来,化为了《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陪伴着一代代的读者走过了花样的童年。
34、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回到民国时期冰心先生成长的岁月,全面了解冰心先生的人生轨迹。
35、胡秋霞便是张的第二任妻子,认识张恨水之前就叫招弟,丫鬟出身!招弟这个名字想引来母亲的下一胎生个男孩子。。两人见面后,也是一见钟情,并且还谈了一年的恋爱才成婚。后来,张恨水写了长篇小说《落霞孤骛》来纪念那段时光。结婚以后,张恨水又想着要给妻子改名字了,的确那样的文士怎么能让妻子整天顶着个乳名呢。“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水长天,宁静自然。这种动与静的结合正如人生的一种境界。所以也就自然而然有了胡秋霞这个名字。
36、抗战胜利后,冰心和吴文藻旅居日本,积极从事爱国和平活动,她被东京大学聘为外籍教授,传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夫妇俩心系祖国,1951年便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定居北京,受到周总理亲自接见。
37、三中全会后,祖国迎来春天,冰心也迎来二次创作高潮,耄耋之年,作品不断,小说《空巢》《远来的和尚》等精品陆续与读者见面;散文有《三寄小读者》《我感谢》等八部。
38、漆黑的天空里,只有几点闪烁的星光,不住的颤动着。树叶楂楂槭槭的响着。微微的一阵槐花香气,扑到阑边来。 我抬头看着天空,数着星辰,竭力的想慰安自己。我想:─—何必为死者难过?何必因为有“死”就难过?人生世上,劳碌辛苦的,想为国家,为社会,谋幸福;似乎是极其壮丽宏大的事业了。然而造物者凭高下视,不过如同一个蚂蚁,辛辛苦苦的,替他同伴驮着粟粒一般。几点的小雨,一阵的微风,就忽然把他渺小之躯,打死,吹飞。他的工程,就算了结。我们人在这大地上,已经是像小蚁微尘一般,何况在这万星团簇,缥缈幽深的太空之内,更是连小蚁微尘都不如了!如此看来,……都不过是昙花泡影,抑制理性,随着他们走去,就完了!何必…… 想到这里,我的脑子似乎胀大了,身子也似乎起在空中。 勉强定了神,往四围一看:─—我依旧坐在阑边,楼外的景物,也一切如故。原来我还没有超越到世外去,我苦痛已极,低着头只有叹息。 一阵衣裳的声音,仿佛是从树杪下来,─—接着有微渺的声音,连连唤道:“冰心,冰心!”我此时昏昏沉沉的,问道:“是谁?是宛因么?”她说:“是的。”我竭力的抬起头来,借着微微的星光,仔细一看,那白衣飘举,荡荡漾漾的,站在我面前的,可不是宛因么!只是她全身上下,显出一种庄严透彻的神情来,又似乎不是从前的宛因了。
39、坊间很多版本,说冰心和林徽因曾有嫌隙,娥眉相妒,两个才女之间的恩怨纠缠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40、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41、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司徒雷登见证下完婚。当日燕京大学临湖轩座无虚席,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42、冰心为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
43、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创意出奇,构局善变,立意新颖,构思灵巧,体现着冰心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
44、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司徒雷登见证下完婚。当日燕京大学临湖轩座无虚席,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45、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是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46、冰心7岁便遍读中外名篇名著,夯实了文学的底色,12岁时冰心以扎实的文化成绩,通过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的考试,成为谢家第一个进学堂读书的女孩。13岁随父入京,14岁入贝满女中学习,18岁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想做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47、1918年,冰心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48、1940年,冰心爱国之心从未改变,她拒参“国大”代表竞选。在重庆,她加入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在福州,她从事文化救亡活动,其间还创作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散文。时人称福州三大才女之一。
49、冰心的原名叫谢婉莹,是福建长乐人,1900年出生,1999年逝世,被称为“世纪老人”。
50、脍炙人口的《小桔灯》《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十多部作品,便是这一时期的力作,爱情事业双丰收,留下佳作后人传。
51、冰心晚年作为文学巨匠出使国外,把中国文学、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中华文化渊远流长。
52、冰心奖于1990年由学者雷洁琼、作家韩素音等人共同创立,下设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艺术奖、冰心作文奖5个奖项。
53、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著名作家。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6岁时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著有《晓云》《城南旧事》《春风》等。
54、蒋介石、宋美龄前往看望,张恨水客气接待,却让佣人送其出门。
55、1987年,晚年的冰心在《入世才人灿若花》赞美林徽因说:“1925年我在美国的绮色佳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后来,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如此更证明,她们之间,的确不是娥眉相妒,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罢了。
56、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备儿子,便以对对子的形式来提点他。父亲的上联是:“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四处观察一下后,他瞥见对面厅檐挂着的镜子,便对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饶了梁启超的过错。
57、在使用调包计的情况下,徐文淑成就了她与张恨水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作为找那个的原配,恐怕唯一能让徐感受到张对其感情所在的也就是张给她起的这个名字,她由原来的徐大毛变成了徐文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经历了风雨沧桑后,他没忘记他的结发妻子,始终给徐文淑生活费用,以至于她的生活无忧。他们只是旧社会错误的婚姻观所衍生的害人悲剧,不过比起鲁迅的原配周安徐文淑也算得上是婚姻美满了!
58、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59、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可以说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60、此外,父亲在教育中对冰心的“纵容”,也让她成为了学习和生活中的“野孩子”。比如,冰心从小穿男装、不穿耳环、不让她穿有一点紧的鞋。父亲还让冰心骑马、打枪,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不该做的事情,父亲都让冰心做了。冰心晚年曾回忆,父亲如此的“纵容”,正体现出一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爱,不约束孩子的爱。也正是这种爱,给了她很多创作的生活素材,也教会她善于观察生活中别人的爱,写下了很多好作品。
61、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62、在这篇文章中,冰心记录下了自己随着父亲骑马的经历。在一天下午,当家人午睡时,有人告诉冰心父亲出门骑马去了,于是冰心立刻出门追了出去。“出门便听见涛声,新雨初过,天上还是轻阴。曲折平坦的大道,直斜到山下,既跑了就不能停足,只身不由己的往下走。转过高岗,已望见父亲在平野上往来驰骋。这时听得乳娘在后面追着,唤,‘慢慢的走!看道滑掉在谷里!’我不能回头,索性不理她。我只不住的唤着父亲,乳娘又不住的唤着我。”
63、对自己的画作,张恨水惜墨如金,从不轻易示人,甚至对送上门的丰厚润金,也以“仆病未能”而婉拒,家人嗔怪,他却笑笑说:“这叫敝帚自珍。”确实,这位“章回小说大家”也真的不需要以诗画为生。
64、谈到他的爱情,也可算得上是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中的又一奇事!
65、冰心7岁便遍读中外名篇名著,夯实了文学的底色,12岁时冰心以扎实的文化成绩,通过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的考试,成为谢家第一个进学堂读书的女孩。13岁随父入京,14岁入贝满女中学习,18岁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想做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