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2、解释:一箪食,一瓢饮。形容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出处)。
3、(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4、(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出处)。
5、(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8、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9、(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0、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1、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2、(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3、(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15、(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16、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7、(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18、(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9、(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20、(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21、(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2、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23、出处:《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24、(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5、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指六十岁的代称。
27、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8、(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9、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30、(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1、(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2、(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33、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4、不耻下问、手足无措、驷不及舌、温故知新、文质彬彬、血气方刚、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言必有中、言不及义、仁人志士、发愤忘食、犯上作乱、好行小惠、后生可畏、诲人不倦、惠而不费、家喻户晓、见义勇为、举一反理屈词穷、内省不疚、能近取譬。
35、(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36、(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37、(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38、(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9、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0、(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41、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2、(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3、(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44、(解释)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45、(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6、(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8、(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49、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50、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51、(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2、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3、(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54、出处:《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55、(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56、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7、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8、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9、(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0、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61、出处:《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62、(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63、出处:《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64、(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65、(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66、(出自)《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67、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68、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69、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70、(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71、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72、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73、(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74、(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5、(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6、(出自):《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77、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78、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79、(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80、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也代指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