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今仿佛是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路口,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淡定。已经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写字,因为心里有了羞赧和踌躇,对纷繁复杂的眼之所见有了惧怕。不知道我应该怎样写,写这无法书写的自我,怎样诉说,诉说这无法诉说的世界。
2、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出自:《尘曲》-作者七堇年原文: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三月桃花,四月欢唱,两人一马,明日故乡。流浪陌路,暖然绯凉,写意人生,相识一场。不关此世,不负己心,我自倾杯,且君随意。
3、她说,在对语言美的盲目回避渐成潮流时,还没有能力做到笔致极简包容万象时,以为选择了粗劣无趣的平白叙述就是所谓大气,或许才是可笑。——《人民日报》
4、采访中,七堇年说话间不时冒出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的书名,阅读是她的习惯,“信息随时可以调取,但阅读培养的是沉浸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就是在心中有个地图,不能是面对纷繁的网络信息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方向。”
5、在不少80后作家和火热的影视业靠近时,七堇年并不着急,“看缘分”,甚至被归类为严肃写作者,她坚持着自己的写作态度,“越来越多的行业变得娱乐化,比起非要迎合这个时代的潮流,我更享受关门写东西的时刻”。(七堇年散文)。
6、七堇年也不例外。在《月光下我记得》这篇散文中,她说文字成了她高中时代唯有的,却最不值钱的原始资本,使她窘迫到不时幻想有一天可以像安徒生童话里用人鱼尾巴换人腿那样,把文字换成一百三十分的数学试卷们。
7、行路到这一站,箱子外壳已陈旧,标签斑驳。可每一趟旅行,箱子里面装的都是灵魂行李。
8、 之所以将本文集的名字命名为“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因为这个名字对于我而言的重大意义。我非常怀念它。
9、 前些日子在英文泛读课上看了一篇美国作家写的散文,他说:“杰斐逊总统在独立宣言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很多人把这句话误读成‘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
10、回过头去看看那些浸透在白纸黑字上的生动的悲喜,切肤地感觉到,在那样一个唯唯诺诺的苟且年纪,伤情似乎是装点生命的勋章,好像只有凭借那些,幻觉般的,被我们脆弱的主观承受力无限夸大的非难,我们才得以拥有热泪盈眶的青春。
11、至少,我们有很多的孩子,愿意去思考和表达,即使无论这思考和表达的方式与内容怎样。我始终相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12、时间用它独有的刻薄方式令我们渐渐宽宏,明白不管怎样被生活对待,依然要许诺自己明日必有太阳。
13、原文是:却还是不悔当初。三月桃花,明日天涯,两人一马。
14、《大地之灯》中也不难看出台湾女作家简媜对于七堇年的影响,对简桢作品的引用,七堇年在《大地之灯》之中用的尤为甚多。《大地之灯》的每一章节开始的序言中都有简媜作品的语句,或节选自《四月裂帛》或是《落葵》等作品。
15、 “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二十岁的时候,读到这样的句子。写这话的人又说,“世界之大,我却不知其折或远。”
16、毕竟,无论是纽约东京还是北京上海,都可以说,如果你爱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地狱。
17、看,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
18、那是一种盲目的、消耗的状态,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头万绪的杂念,喝自己冲的咖啡,睡自己铺好的被窝,吃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写自己的作业,考自己的试,做自己的梦……世界的悲伤与灾难都太多,我们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人间既非天堂又非地狱,末日尚远,我们惟能维护着自己的天地,“埋头做着功课做着世间的荣辱”……就算是洪荒滔天,也总有他人去担当……文字成为内心的形而上的依靠。
19、香港读书时的挚友ET就住在我的隔壁。她是一个怀揣着电影梦的姑娘。聪明漂亮,对电影痴迷不悔。毕业之后同学大家作鸟兽散,唯独与她联络还很紧密。然而现实逼人,实习阶段的经历,令她同样陷入深深的落差与迷茫。那一夜她来我的房间,我们聊了很久,说起太多的无可奈何,品尝成长的纷杂滋味。 但我相信,才华是金,总会闪光。如同我佩服她笔下的香港,是这样写的: 某一天晚上去太平山顶看到维港入画的夜景。两岸灯火繁丽勾连,错落堆叠出去,海面是微微细波静在一片光色偎抱中,没有行船甚至看不出起伏。 同行之人说这是他有生见过最美亦最爱的夜景,胜过伦敦巴黎纽约洛杉矶,胜过半个地球上他见过的所有地方。我问他有没有见过台北的10他说见过,只是因为高,却没有海,道路并不真的那样美。 我记得在101的夜晚向下望去。台北像珠冠般躺在无限远的地方,却又像咫尺陈列在可触感的眼前。道路与街区有致却疏远,是我有生见过最美丽的灯火,最美丽的一座城的夜晚。 香港和台北,夜晚和山道,都是美丽,却并不打动。就像你可以爱上一张绝世再难遇见的容颜,却并不爱那个人。而那样的容颜就变成没有意义的经过,你不会想停留,也没有波澜。
20、我因此想起了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因为一些小事踌躇满志,连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来,仿佛急于直面人生;但是当鞋里掺进了一颗硌脚的石子儿,便又会呼天抢地,倒戈弃甲,觉得世不容我。但是终于——在其后的其后——我渐渐承认,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隐忍平凡的外壳下,要像果实般有着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颗坚硬闪亮的内核。这样的种子,才能在人间深处生根发芽,把一段富有情致的人生传奇流传下去。
21、如所有看上去很美的事物那样,我熟知它现实中的阴霾,潮湿,黯淡,举目皆是灰色的楼宇,道路,天空……与中国一切大中型城市并无太大异样。人们在这常年阴霾的市井里过着泥泞的生活,连爱与恨都显得界限模糊。是的,长久以来它一直如此,却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偶尔的晴朗,干爽,明媚,变得如此令人欢呼雀跃。
22、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三月桃花,四月欢唱,两人一马,明日故乡。流浪陌路,暖然绯凉,写意人生,相识一场。不关此世,不负己心,我自倾杯,君且随意。
23、记录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从高一到高三毕业,用了整个成长的时间来完成它。
24、人生在世前途难料,命运叵测。有多少人还没做好准备就已经被推向了社会。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珍惜当下,怜取眼前人事,莫让变迁的世事轻易改变了我们的初心。
25、因了成长本身的不完美,我希望这些如原石一般尚经不起雕琢的文字,能够以一种最接近成长的本质的真实形式——即充满了热泪、过错、遗憾、美好、希望和绝望的姿态——纪念我业已逝去的那段珍贵岁月。那些我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少年时代。那曾是,也将是属于我们大多数孩子的一段最清澈最美好的时光,如同所有,所有——所有踏过了中学岁月,踏过了高考,踏过了命运的沼泽,在险些陷下去的时刻,被意志和希望重新拉回到一条更值得坚持下去的路上的孩子们——所亲身经历过的那样。
26、整只鸟,它的身体,习性,生命,迁徙……我都一无所知——并且也不打算有知——进而避免沦为判断。
27、漫无目的行走流浪在陌生的世界,虽然是三四月份的天气,也让人感到阵阵凉意。我所受只愁苦必然是上天给我的灾难,亦是我的福祉,流浪陌路,才发现人生原来就是一曲远方。
28、她曾经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却因高考的失误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她也曾抒发她的痛苦,而这时七堇年完成大学本科后,成为香港浸会大学硕士研究生。叫人明白,人活着不能活在过去的辉煌中,要向前看,前方会有更好的风景。
29、在《大地之灯》中,作者在简生和母亲之间设置了一个第三者“淮”的形象。这是一个在年龄上几可以做简生母亲的女子,但她和简生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而有暧昧的关系。在小说中,这是一个功能人物,她充当的是简生母亲的替代和补充,以帮助简生顺利地成长。
30、原来有些事真的是不经意的完整,有些人真的是出乎想象的命中注定。无论上天给我怎样的躯壳我上演了十七年的悲欢,
31、它们在认识上的价值表现在,看似充满“种种矫情”的文字,表达的却是“真实而切肤”的“体会”。七堇年一方面对青春期的种种苦闷、“痛苦”和“残酷”赋以“倾诉”的语调,感情虽略显夸饰,但十分诚挚;一方面又对成长中青春诸种命题保持自省和自审的姿态;这种既非沉湎亦非仅仅审视的矛盾姿态,使得成长和青春在七堇年的笔下已然成为审美的对象。
32、从《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开始,七堇年就以关注青春成长为题,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世界成熟的思考,风格受史铁生影响颇大,偏向深邃沉静,又有鲁迅、余华的凌厉尖峰。
33、雪域高原深处长大的孤儿卡桑,父母在一次朝圣的途中双双遇难;出生在北大荒的孩子简生,父母是北大荒的插队知青,在他出生之后先后被急于返城的父母遗弃,一直到十岁,才被母亲接回大城市。十九岁时简生的母亲因为受贿案件而自杀。简生将卡桑带回城市,由于父母缺席的家庭抚养,两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欠缺。在成年之后的岁月依旧伴随着内心阴影,一直都艰苦地进行自我扶正与探索。最终他们用回报或者付出的方式,获得了各自的终极救赎和解脱。
34、但对于成都,我想只能说,带上你所爱的与所恨的去那儿吧,因为那里就是人间。
35、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无梦之境》,故事设定在一个模糊的未来时代,以基因技术、人工智能、虚拟在线社交的极致为典型特征。
36、一些人一些事就这么明明灭灭地刻在沿途的风景中。我学会了安稳学会了谎言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坚忍,
37、从成名作《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开始,以关注青春成长为题,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世界成熟的思考,风格受史铁生影响颇大,偏向深邃沉静,又有鲁迅、余华的凌厉尖峰。厚实的文字,锐利的语言是七堇年作品风格之作品中也不乏显出黄碧云、张爱玲等的影子,相似的老辣和冷峻,相似的女性关注,《蓝颜》、《碧云女子》、《澜本嫁衣》、《生如夏花》等均是代表。
38、未曾想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出生年代,成为了一个字正腔圆的集体烙印,被用作追捧和诟病的代名词,无论我们有着多么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态。但是我仍然相信这些千姿百态的理想和悲哀,功名和败落的后面,有着本质上相同的,对世界和生命的勇敢诘问。这正是我们为何要紧紧抓住语言的权利去表达内心的最初的动机。无论是写作者还是阅读者,这都是光荣的事情。
39、七堇年自言是“避世”的人,早上写作,下午锻炼身体,晚上看书、看电影,“简单的老年人生活”。社交并非她所热衷的事情,“社交是群居生活的本能和陪伴,是生活必须品,但不是真正有所自我成长的东西”。
40、空闲下来,七堇年喜欢去旅行,并形容自己是“黄昏收集者”,喜欢在不同的地方感受黄昏的时刻。她的旅行目的地多是自然之地,“我希望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和自己的渺小相处,写作者大多是是内向的,和自我交流更能充电。”
41、“在这个吵得人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世界里,我们手里所持有的干干净净的初衷,不多了。
42、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43、11/30《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七堇年的首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收录曾经发表在杂志上的部分中短篇作品,并加入了大部分最新创作的散文等作品。
44、 看,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
45、这是一句暗号。我们那些彼时笑容灿烂,而今四散天涯的孩子们,永远都会记得它。借这样一个温暖的名字,我只愿如此诚恳地,表达我对所有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祝福,就像我一直被祝福的那样……
46、几十载光阴在弹指一挥间流逝,但初心应是不因时光洪流冲刷而改变的。大国变迁,几十年风雨如磐,民族复兴是万千中华儿女历久弥坚的初心。
47、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如果一个人的心与身,能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该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48、在青春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关于少年时代,冷暖自知,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49、后来又有太多的东西……黄伟文的词,陈奕迅的歌,黄碧云的文,廖伟棠的诗……但太少了,这些都太少了,如果比喻香港文化为鸟,我所恋慕的这些仅仅是翅尖最漂亮的一枚翎羽而已。
50、 印象深刻的,永远是书写它们的时候——某个十六岁的晴朗的秋天下午,某个心绪不平的高三的晚自习,某个毕业之后的夏天的深夜——而经过了这一切,我常常不解的是,为何我们而今常常惭愧当年的种种矫情,但却又暗地里明白,当初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的体会的确是真实而切肤的。于是这只能归结为这样一个冷静的解释,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那是因为,好多年前如锥子一般刻在我们心底的,所谓时光断裂的声音,成为了永远的回声。
51、译文:凡是心所向往的地方,我向来都会去。生命犹如逆行之旅,即便一叶扁舟也要向前起航。
52、《大地之灯》不少情节和语句和《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些作品高度相似,主题和深度也接近。受安妮宝贝的影响。《澜本嫁衣》受黄碧云影响。后期作品《尘曲》《平生欢》风格犀利,文字简练,小心思不像学生时代的那些书一样多,开始从早期对于个人命运的关心转到历史,家庭,社会群体层面。
53、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54、如今走过十年,七堇年的写作也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并逐步开始涉及编剧、翻译等领域。她努力摆脱过去的写作腔调,下笔更加冷静、节制。
55、有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无论是文章的立意还是文字本身的高度都胜于同期作者。——郭敬明(80后青春文学作家)
56、 而今仿佛是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路口,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淡定。已经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写字,因为心里有了羞赧和踌躇,对纷繁复杂的眼之所见有了惧怕。不知道我应该怎样写,写这无法书写的自我,怎样诉说,诉说这无法诉说的世界。
57、她说,在对语言美的盲目回避渐成潮流时,还没有能力做到笔致极简包容万象时,以为选择了粗劣无趣的平白叙述就是所谓大气,或许才是可笑。
58、在上班高峰时候开车堵在水泄不通的路上——其实那已经不叫路了,密密麻麻的汽车、电瓶车、自行车,还有四顾茫然的行人,像一锅沸腾的饺子一样,暴躁而急躁地抢路,一张张怨戾的脸,写满了生活的黯然失色。
59、当然,和中国任何一座中型以上的城市一样,成都现在已经是一座堵城。
60、十九岁的七堇年读张爱玲的《天才梦》,嫉妒一个十九岁的小女子怎么写得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这样的语句。十九岁读七堇年的《大地之灯》和《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我也嫉妒一个十九岁的同龄者怎么写得出“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这样文艺的句子。
61、该书记录了季羡林先生1935年至1945年在德国留学的经历。1991年5月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完成了这部散文体自传,此书前后出版了不下5个版本,也收入了不同的文集或丛书之中。1996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将这部作品收入了《季羡林文集》的第二卷“散文卷”中;2000年商务印书馆则将其收入在“二十世纪中国留德学者回忆录”丛书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中国人自述丛书”(包括《冯友兰自述》、梁漱溟的自述文录《我生有涯愿无尽》、张静庐的回忆录《在出版界二十年》以及季羡林的自传《留德十年》),其中《留德十年》仍是最受关注的一部。季先生文章经久不衰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62、有一种成长的标志是沉默——因为生活的渐渐复杂,因为这种渐渐复杂的难以言说,无法言说,不愿言说,或者不能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