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快刀斩乱麻、老牛拉破车、鲤鱼跳龙门、鸟枪换大炮
3、又松又软 又细又软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又大又红又大又甜 又香又甜 又高又大 人山人海 有声有色无影无踪
4、(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5、杯弓蛇影、狗急跳墙、瓮中捉鳖、兵荒马乱、顺手牵羊、蝇头微利、噤若寒蝉、悬崖勒马、混水摸鱼、龙盘虎踞、包罗万象、车水马龙、老态龙钟、虎虎生威、虎头蛇尾、虎口拔牙、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争虎斗、马到功成、鸡犬不宁、胆小如鼠、对牛弹琴、杀鸡儆猴、如狼似虎、守株待兔、狗急跳墙、叶公好龙、画蛇添足、鸡犬升天、人仰马翻
6、硕彦名儒:硕:大;彦:有才学的人;名:有名声的;儒:读书人。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
7、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8、出自: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我~地把那二十几页的长文,一口气读下去。”
9、(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10、23)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11、29)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12、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13、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15、http://www.sjzlib.cn/sjzlib/web/index.do
16、马后炮 门外汉 迷魂汤 开倒车 耍花招 走过场 钻空子 吹牛皮 碰钉子
17、读书光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不够,要怎么把书本内容记起来,是许多人头痛的问题。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皇帝很早就把孩子叫起来读书:“卯时(上午五至七时),皇子进入学堂,师傅行过礼后,皇子开始背诵儒家经典《礼记》。遵照皇父(康熙)‘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每背一遍,画一记号,背足遍数,师傅检查一字不错之后,另画一段背诵。”可以想见,古人并非多么天资聪颖,为了能让珍贵的知识印在脑海里,可是下足了苦功,即使贵为皇子也不例外。当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背诵,所以慎选有价值的书是很必要的,因此才有所谓的“经”书。经书就是“经常要看的书”,既然经常要看,那么不如就背下来吧,尤其是在过去书籍缺乏的年代。好书值得一读再读,读到后来自然熟能生巧,随着年纪和生活经验的增长,对书本内涵也会有新的体会与认识。
18、(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19、文业砚田:砚田:旧时读书人依文墨为生计,因将砚台比作田地。旧指以文墨为生的读书人。
20、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21、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22、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23、南朝时期,有一个叫顾欢的孩子,非常好学。因为家中贫穷,所以不能进乡中的学校学习。但他却不放松自己,整天跑到校舍后去听先生讲课,而且听到的知识从不遗忘。晚上则点亮松枝或燃着稻糠,用来取光学习,从不间断。经过多年勤奋自学,顾欢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对社会有用的人。《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记载,唐代李琪为母亲守墓期间,点燃稻糠或柴禾取光,在夜间苦读,竟读完了数千卷书。后人因以“燃糠自照”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24、10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25、 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 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26、负薪挂角: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27、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古树参天、万木争荣、百花齐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桃红柳绿、绿树成荫
2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9、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勤学苦练、如饥似渴、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再接再厉
30、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1、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32、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意思是:匡衡字稚圭,非常喜欢学习而家里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无法看见光线。匡衡于是将墙壁钻出个小洞,以便邻居的光线能够从墙上的小洞穿过来使他能够看书。
33、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34、 (解释):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
35、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36、22)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7、成语出处: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8、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39、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
40、(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41、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42、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
43、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