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艺术上看,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使得意洋洋的神情毕现。
2、中国人喜欢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诗词也是如此。
3、幸好孟棨的《本事诗》把这段奇事完整地记录下来。孟棨的《本事诗·情感》篇记载说:“顾况在洛,乘间与三诗友游於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於上游,亦题叶上,放於波中。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馀日,有人于苑中寻春,又於叶上得诗,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通过这段记载,我们首先可以看到顾况的这首诗中,《本事诗》中记载的第三句,和《顾况集》中记载的第三句略有不同。《本事诗》中作“帝城不禁东流水”,而《顾况集》中是作“君恩不闭东流水”。虽然略有不同,但是诗意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这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儿呢?是说顾况年轻的时候,在洛阳有一次跟几位诗友到宫苑外游春,在宫墙外下池村的这个御沟中,看到水中漂浮着一片大梧桐叶,而叶子上仿佛还有字迹,好像还写着什么。顾况就到水边把这片叶子捞起来,发现果然在这片大梧桐叶上写着一首小诗。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看到这片梧桐叶以及叶上的题诗,感慨万千啊。说他第二天,就来到宫墙外的御沟的上游,把一片同样写着一首诗的梧桐叶放入水中,而这片梧桐叶上所写的诗就是顾况的这首《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
4、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5、简洁浅显的文字,构成了一幅画: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这是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
6、译文: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
7、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9、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0、读完这首诗,心中展开一幅鱼戏莲图,诗中虽然没写人,但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1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2、● 秋天的林荫道 ● 绿色养眼,一眼万年
13、寒露畜不闲,昼夜加班赶,抓紧种小麦,再晚大减产。
1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15、说起这首《国风·邶风·击鼓》原本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中描写了战士出征时的情景,表达了战士对战争的抵触情绪,又体现出了战士之间那种“死生契阔”的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其精神可贵,更表达了人类在战争面前呼唤对个体生命本身的尊重,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16、《本事诗》并没有交代最后的结果,但民间传说却并不希望这样美好的缘分没有结果。所以据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顾况在乱世流离中,终于找到了那位与他传诗的宫女,帮她最后逃出了上阳宫,二人最终结为连理,白头偕老。所以后来因为顾况叶上题诗的佳话,“红叶传情”便被当作爱情的寓意象征,作为洛阳下池轶事,被广为传颂。对于这样的红叶传情,我们今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但其实命运的奇妙有时无所不在。《本事诗》认真地记载这些事,并不是只把他们当作传说、传奇。其实根据唐人的习惯,他们是很认真地把它当做真事来记载下来。对于这样奇特的爱情命运,对于这样奇特的缘分、这样美妙的爱情,《本事诗》在顾况“红叶题诗”的前面,还记载了一件与此类似的、普通人的“衣上题诗”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