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道德经》
2、(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3、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观看如下教学视频:“补天认字法---先认字后读书”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7、祸莫于不知足 意义:告诉人们不知足会带来很大的祸害 ——李耳 《老子·四十六章》
8、真正聪明的人不卖弄自己,忧患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9、功成身退:《道德经》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0、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13、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1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15、(译文)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1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8、译文: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知足才能常乐。
19、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战国·老聃《老子·八十章》
20、✿成本结缘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课程16G优盘可插电视,电脑,视频机
2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2、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2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 《道德经》
2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5、感悟: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 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 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 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 生活得更长久。
26、(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27、第55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0、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伏。 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老子第五十八章》
31、知:知道,明白。 足:满足。 常:经常。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会时常感到快乐。
32、(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33、(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34、感悟: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35、第三种“宝”,叫“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是自觉、自愿地去“处下”、“处后”,为了造就最后共同的大利。
36、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老子·六十七章》
37、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8、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老聃
39、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经》
4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1、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2、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43、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要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44、(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4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6、(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8、(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49、(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
5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经》
5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5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55、大意: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以柔克刚的道理我们不难理解,但是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很难。
5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5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经》
58、认字技术”是经过民间老师潜藏了15年时间,才从实践教学中挖掘出来的、全国各地都在使用,认字教学效果极好。
5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0、(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6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经》
62、天道看起来宽宏广大,无所作为,放任天下众生自生自灭。其实不然,天道很公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人看世间多有不平之事,恶人作恶而富贵,善人行善却遭难,是因为平常人没有足够的智慧,看不透其中的因果罢了。
6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道德经》
64、知雄守雌:《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6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6、宠辱若惊:《道德经》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6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9、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70、两岁宝宝2个多月认识500多字,会背部分经典
71、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72、(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
73、自知之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74、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7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7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7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译文)道,看起来无所作为,却无所不能。
79、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80、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81、大意: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其实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还做不好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煎烹小鱼。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运用这些道理,并不是听过之后我们就懂了,而是践行,也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的懂得这个道理。
8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