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顾炎武(70句精选句子)

来源:说说文案 发布时间:2023-05-18 09:35:27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说说文案 > > 顾炎武(70句精选句子)

顾炎武

1、在太平堤被打事实上帮他下了决心,这也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一去不归,开始了游历北方的生涯,“往来曲折二三万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后来他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编成《日知录》,终成一代大家。(顾炎武)。

2、经过朋友们的`奔走,顾炎武才被释放出来。叶方恒还不肯罢休,派人追踪他。有一天,顾炎武在南京太平门外经过,遭到暴徒袭击,头部受了重伤,幸亏有好心人救护,才脱离危险。顾炎武知道,在江南他是呆不下去了,决心到北方去游历。

3、一代宗师顾炎武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成就,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19岁就结婚,妻子王氏是江南望族是母亲的之女,婚后也是一直未生育。原因不明,历史也无详细记载,推测原因可能是因为和妻子王氏聚多离少,后又因为顾炎武北上之后,妻子王氏也是孤身在家,比顾炎武早去世两年,当时顾炎武还山西汾州,闻其妻子死讯后,作诗五首吊念亡妻,“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就是代表句子。

4、      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他也不相信官员们“为天子为百姓”的高言宏论,他认为官员们也和老百姓们一样,只有让他们有利可图,才会实心实意地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因此,他主张君主应把权力下放给县令,让县令来“自为”。他说:“夫以县令得以私其百里之地,皆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之城廓皆其藩垣县之仓廪皆其囷窌。为子姓,则必爱之而勿伤;为田畴,则必治之而勿弃;为藩垣囷窌,则必缮之而勿损。自令言之,私也,自天子言之,所求乎治天下者,如是焉止矣。”他认为,衡量县令是否称职的根本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县令之称职者,“赏则为世官”;对于不称职者,“罚则为斩绞”;这样,县令们即使只为其私人利益考虑,也会“勉而为良吏”。县令们在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发展采矿业:“夫采矿之役,自元以前,岁以为常,先朝所以闭之而不发者,以其召乱也。譬之有窖金焉,发于五达之衢,则市人聚而夺之,发于堂室之内,则惟主人有之,门外者不得而争也。今有矿焉,天子开之,是发之于五达之衢也;县令开之,是发金于堂室之内也。”他主张藏富于民,地方的富裕即是国家的富裕,国家不必与地方争利:“利尽山泽而不取诸民,故曰此富国之策也。”

5、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他的祖父是个很有见识的人,认为读书一定要研究实际。顾炎武受祖父影响,从小喜欢读《资治通鉴》、《史记》和孙吴兵法等书,十分关心时事。后来参加科举,没有考中,就干脆下决心放弃科举,通读历代历史典籍,研究全国各地的地方志和历代名人奏章,开始编写一本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6、顾炎武又引录了晋代名臣荀勗的说法。荀勗以为:“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民以宁所谓‘清心’也。抑浮说,简文案,略细苛,宥小失,有好变常以徼利者,必行其诛,所谓‘省事’也。”他说,精简官员不如精简事务,精简事务不如保持心境的清静。萧何和曹参作丞相时,就保持了心境的清静,使百姓也得到休养生息。而抑制空谈,减省公文政令,不深究细小的过失,有喜欢别出心裁节外生枝以谋求私利的,严厉治罪,这就是“省事”。顾炎武说:“此探本之言。为治者识此,可无纷纷于职官多寡之间矣。”顾炎武同意荀勗的见解,赞赏道:这真是抓住了根本的见识啊。管理国家的人理解了这一点,就不必总是纠缠于职官究竟是应当多还是应当少,争论来争论去了。

7、顾炎武的政治思想都集中在日知录里面,他最重视的观点是风俗。上面已经说了,虽然顾炎武学习理学,但是没有被束缚,所以他不会崇尚空谈,而是能够真正看出政治的弊端,在现实的生活之中发挥政治观点,他提出的郡县分权和地方自治都极具先见之明。他提出的名教讲廉之谈,又考虑到了世俗的关系。“无养廉之具而责人之廉”,没有让人廉洁的手段,却指责官员不够廉洁,这是非常不对的。

8、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江苏昆山人,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

9、国家重点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0、“体己有耻”上述拒绝钱谦益以及拒绝南归已经有所展现,而最能展现他的这个学问态度的,是召见他修明史时的做法。

11、      《日知录》一至七卷都是讲的经义,十四至十五卷论礼制,与经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此外,他著有《五经同异》三卷(有些内容在《日知录》中被采用)。顾炎武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篇幅来研究经义?这与他的历史盛衰思想有关。他认为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整顿人心风俗,教化纪纲不能阙。也就是说整顿人心风俗要有依据,要有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别的,就是孔子的六经。他对百余年来,孔子儒学遭到歪曲以致流于禅学痛心疾首,他把心学与清谈并提,认为其罪“深于桀、纣”。在这种情况下,拨乱反正自然是当务之急。顾炎武用大量的篇幅研究经旨,就是欲通自己的著述,来扭转这种世风的实际行动。潘耒评价《日知录》说:“至于叹礼教之衰迟,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此可谓抓住了其师的经世要领。

12、 顾炎武以“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为问学宗旨,屡次参加科学不中后,二十七岁那年,他较然放弃科举之路,专攻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与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有关的书籍。有时候,他走到边塞岗亭,就会招呼守岗的老兵一起到路边的酒馆坐坐,向他们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如果与自己先前了解的情况有所不同,他就马上记下来加以探究。

13、可惜我们今天看到的日知录并非是定稿,不是因为定稿丢失,而是因为顾炎武直到生前那最后一刻仍在修改。他的弟子在他殁后害怕老师一生心血付之东流,顾炎武刚去世就开始收集手稿,并且在顾炎武殁后的十几年,他的作品就陆续的付梓了。

14、      顾炎武通过引证这些文献来说明,只有开放海禁,允许民间开展对外贸易,才能解决东南沿海人民的生计问题和沿海官员勾结“倭寇”、“因缘为奸利”的问题。

15、可惜这样的一位大学者,后人并不能完全的理解,后来有人说顾炎武为“清学”开山,极力推崇他的“博学于文”,但是对于他的“体己有耻”,却鲜有人推崇,后者却是他用生命践行的学术理论,如果顾炎武泉下有知,会不会一声长叹呢?

16、      其次,顾炎武认为陆王心学实为禅学。他说宋自程氏之后,学道而入于禅者有三家:谢良佐、张九韶、陆九渊。“夫学程而涉于禅者,上蔡也,横浦则以禅而入于儒,象山是自立一说,以排千百年之学者,而其所谓‘收拾精神,扫去阶级’,亦非禅之宗旨矣,后之说者递相演述,大抵不出乎此,而其术愈深,其言愈巧,无复象山崖异之迹,而示人以易信。”(《下学指南序》,《亭林文集》卷六)为了进一步说明心学的“禅学”实质,他把孔子学说与心学作了对比,他说圣人之道没有专用心于内的:“古之圣人所以教人之说,其行在孝弟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进退,其文在《诗》、《书》、《易》、《礼》、《春秋》,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虽其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亦有体用之分,然并无用心于内之说。”(《内典》,《录》卷十八)他借黄震的话对专言于内的心学进行了批评:“夫心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正其心者,正欲施之治国平天下。孔门未有专用心于内之说也。用心于内,近世禅学之说耳。”(同上)他同意明人唐仁卿的观点,认为“古有学道,不闻学心;古有好学,不闻好心。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心学》,《录》卷十八)说谢氏所讲的“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之间,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乱”是“庄、列之言,非吾儒之学。”(同上)他引黄震的话对心学斥责道:“近世喜言心学,舍全章本旨,而独论人心道心,甚者单摭道心二字,而直谓即心是道,盖陷于禅学而不自知,其去尧、舜、禹授受天下之本旨远矣。”(同上)

17、《日知录·卷十八》“心学”条目下写道:愚按,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无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人之贤否,事之得失,天下之治乱,皆于此乎判。此圣人所以致察于危微精一之间,而相传以执中之道,使无一事之不合于理,而无有过不及之偏者也。禅学以理为障,而独指其心曰“不立文字,单传心印”。圣贤之学,自一心而达之天下国家之用,无非至理之流行,明白洞达,人人所同,历千载而无间者。

18、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顾”,就请您先点上面蓝字顾氏总群,再点关注,即可每天免费阅读。

19、往返数千里,不辞跋涉之苦。又在漂泊各地途中,两次到北京昌平县长陵哭吊明成祖朱棣,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检。

20、在顾炎武看来,读书人仅仅空谈理想抱负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懂得学以致用,要把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生活,要能创造实际效益,能够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百姓生计。如果读书人只是满足于一些奇技淫巧的小把戏,那对国家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21、顾炎武有两个外甥,家贫之时,曾经受过他的救济,等到家中富贵之后,想把顾炎武从陕西接回昆山,顾炎武拒绝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昔岁孤生,飘摇风雨。今兹亲串,崛起云霄。思归尼父之辕,恐近伯鵉之竃。且天奈蒙蒙,世尚滔滔。犹吾大夫,未见君子。徘徊渭川,以毕余生足矣。

22、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召他出仕,彼时他的母亲尚未安葬,“不果往”。

23、母亲死前给留下遗训: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

24、顾炎武是明末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儒”,还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记录了明朝时期走向灭亡和清朝时期渐渐走向富强的过程。

25、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

26、当时,沿海和太湖一带还有零星的抗清活动,清朝官府防备很严,发现有什么抗清嫌疑的人,就要加上“通海”的罪名,打进监狱。昆山有个官僚地主叶方恒,想吞没顾炎武家的田地,买通顾家的仆人,诬告顾炎武通海。叶方恒还把顾炎武抓起来,私设公堂,逼他自杀。

27、日知录一共三十二卷,顾炎武自己非常看重这部作品,称“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关于日知录的写作时间已经不可考,在自序之中,顾炎武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东吴顾炎武。

28、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他联合黄宗羲、王夫之、孙奇逢等人,谋求恢复明室,他奔走四方,不仅求助于明朝旧臣,而且派人前往日本、越南等地,寻求帮助。

29、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南直隶昆山人。初名继绅、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蒋山佣。居亭林镇,学者尊称亭林先生。

30、顾炎武论学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强调学以经世,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之事,都应探究原委,反对明末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名言,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1、     “既减粮额,即当禁限私租”——论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最苦的是农民,最穷的也是农民。农民贫困的根源,在于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顾炎武目睹农民“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贷者”的悲惨处境,为了解决中国社会严重贫富不均的问题;明确提出了要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的主张。他说:“国家既减粮额,即当禁限私租,上田不得过八斗,如此则贫者渐富,而富者亦不至于贫。”顾炎武主张禁限私租,可以说是抓住了农民问题的一大关键。

32、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遗民。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33、      顾炎武似乎已经意识到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经济的道理,在《菰中随笔》卷二中,他分析了商品经济的盛衰与交通状况、民居多寡的关系,更注意到法治对于保障公平贸易的重要作用。顾炎武认为,要保证贸易的公平,使交易的双方都能“各得其所”,就必须有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法律,这就是顾炎武所说的“匪法曷均”的意义所在。

34、      “武安最多商贾,厢房村虚,罔不居货。西据十八盘,要害地也,东南北则沃衍。又产锡煤及垩土,与涉田极宜木棉,涉则产铁及自然铜,两邑山多材木。”(《天下郡国利病书》)“汝宁,惟光州所属,光、固、商、息为南五县。通淮河,稍集商旅,聚南货。”

35、      正如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其两重性,对此,顾炎武有很深刻的认识。《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歙县风土论》,把明朝嘉靖前后看做是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详细记叙了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风气的变化。从明代开国到弘治年间,整个社会尚且笼罩在一片田园诗般的纱幕之中,“妇人纺绩,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到了正德末、嘉靖初,则出现了“商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赀交接,起落不常”的情形;到了嘉靖末、隆庆间,已是“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贸易纷纭,诛求刻覈”的状况;到了万历年间,“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这一社会关系变化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呈现出来,乃至出现了“贪婪罔极,骨肉相残”的局面。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诈伪萌矣,讦争起矣,纷华染矣,靡汰臻矣”,“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正是一幅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6、顾炎武论学,一为“体己有耻”,一为“博学于文”。

37、      基于对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考察,顾炎武认识到“民享其利,将自为之,而不烦程督”的经济规律,从而鲜明地提出了“为天子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为”的近代经济学命题。他说:“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为天子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为。”又说:“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他认为,只有让人民“自为”,而不是让那些口称“为天子为百姓”的官员们来“程督”百姓们如何作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38、 主张实行统一而稳定的货币政策,既反对“以年号铸之钱文”、币制屡变,又反对“各自行钱,不相流通”的地方保护主义

39、正视中国大地上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认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前提

40、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明朝的臣民,到清朝做官是丧失气节的事。他们宁愿冒杀头的危险,也不肯应召。其中有一个是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有人想推荐他应博学鸿词科,他写信回答说:“我这个七十岁的老翁还巴望个什么?欠缺的就是一死,如果一定要逼我应召,我只能一死了事。”

41、那老头朝下面摆摆手,继续向上爬,到了山顶,他取出几本书,几张纸,勾画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才慢慢下来。人们远远看着这位奇怪的老头,等他走到骡子边,欢迎的人群中才有声音叫起来:“这正是顾先生!”

42、昆剧《顾炎武》自今年7月15日首个“顾炎武日”上对外发布以来,已经内部试演,参加中国昆剧节开幕演出,在文化部主办的百戏节开幕式上演片段。从剧情到表演,从服装到舞美,一直在打磨,戏越滚越熟。11月9日,《顾炎武》即将作为第二届紫金京昆群英会开幕演出,在江苏大剧院华丽上演。

43、顾炎武出狱之后,萌生隐退之意,这一年他四十四岁。

44、群演……张小鹏张巍张雷孙潇丰于帅周杰李杰高鹏黄金朝

45、在明朝晚期,文坛是盛行空疏之风的,在这种风气下诞生的官僚当然也不会用心为国家百姓办事,因而社会腐败程度非常严重,并最终导致了这一朝代的灭亡。而经世致用的主张一问世,文坛也逐渐发生变化,清代很多优秀学者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从而促进了清初文化的繁荣发展。

46、白布上写着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国朝恶而避之。因此人们称他为避青先生,他曾六次从家里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47、      晚明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刺激了专制统治者的无穷的贪欲,使得商品经济发展与各种非经济因素的矛盾凸显出来。顾炎武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矛盾,他认为中国社会的商品经济之所以难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主要就是来自各种非经济因素的破坏和干扰:

48、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49、      顾炎武对陆王心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首先,他认为明朝的灭亡,陆王心学要负主要责任。他说:“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风至于百有余年之久者,古有之矣。王夷甫之清谈,王介甫之新说;其在于今,则王伯安之良知也。”(《朱子晚年定论》,《日知录》卷以下简称《录》)在“王介甫之新说”下,顾炎武解释道:“《宋史》林之奇言:昔人以王、何清谈之罪甚于桀、纣,本朝靖康祸乱,考其端倪,王氏实负王、何之责。”顾炎武的这个解释的用意很明显:王介甫为靖康之难负责,那么王伯安鼓吹“良知”,开了明代空疏之学的恶例,不也应对明朝的灭亡负责吗?这样就把明朝的灭亡归结到陆王心学上。从这一点出发,他对清谈深恶痛绝,说“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录》卷七)身为明代遗民,顾炎武对明代的灭亡深为痛心,从总结明代灭亡的教训出发,他把陆王心学作为攻击的首要目标。他认为造成社会治乱的根本因素是“人心风俗”:“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明末社会风气败坏,导致明朝的灭亡。而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又是心学,故锋芒所向,首先便是王阳明。王阳明作《朱子晚年定论》,说朱陆早异晚同。顾炎武对此进行了驳斥,认为是“颠倒早晚,以弥缝陆学而不顾矫诬朱子,诳误后学之深”,称赞对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进行辩难的罗钦顺的《困知记》和陈建的《学蔀通辨》是“今日中流之砥柱矣”(《朱子晚年定论》,《录》卷十八)。

50、      对程朱理学,顾炎武没有正面批评,而且还维护程朱在儒学道统上的地位。上面提到的他对王守仁作《朱子晚年定论》的斥责,就表明了这一点。对宋理宗在淳祐元年定“周、程、张、朱四子之从祀”作了肯定的评价,说,“由此之后,国无异论,士无异习。历胡元至于我朝,中国之统亡,而先王之道存,理宗之功大矣。”(《从祀》,《录》卷十四)晚年移居关中,亲自组织修建朱子祠并主持考亭书院。可见,他对程朱是非常崇敬的。

51、这件事被曹余章写进了《中华上下五千年·顾炎武著书立说》这一章节中。

52、      大同商旅辐辏,货物踊贵,亦以藩府有世禄之供,将士袭常饩之养。虽曰穷边绝徼,殆与内郡富庶无异,而浮侈犹甚。

53、顾炎武的学术主张有两点,一是行己有耻,二是博学于文。他虽然学习理学,但是不为理学所束缚,在理学之外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顾炎武形式上言行合严于律己,不符合他行为规范的事情,他都会言辞拒绝。

54、      在《日知录》中,顾炎武还说:“《黄氏日钞》曰:夫子述六经,后来者溺于训诂,未害也;濂洛言道学,后来者借以谈禅,则其害深矣”。“孔门弟子不过四科,自宋以下之为学者,则有五科,曰语录科。”(《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录》卷七)这话虽然没有明确批评程朱理学,但对其不满情绪也显而易见。他曾借孔子的话批评宋玉“为俑者不仁”,濂洛言道学,导致后来借以谈禅,是否也可以说“不仁”呢?

55、目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荐给朝廷,马上封他做官。这一招果然很灵,不少全国著名的学者、文人应召到京城,做起官来了。

56、     “豪横一清,而四乡之民得以安枕”——论以雇佣劳动制度取代蓄奴制度。中国自古就有奴婢制度,明以后情况则有些不同。明代的奴婢,大都是一些为了获得官本位体制的荫庇、自愿卖身投靠的所谓“家人”,此等不顾人格而自愿卖身且有术者,决非良善之辈。这种人之为恶,小则危害家庭:“今时士大夫之仆,多有以色而升,以妻而宠。故上有渔色之主,则下必有烝弑之臣。”大则危害国家:“严分宜之仆,号曰‘鹤坡’;张江陵之仆游守礼,号曰‘楚滨’。不但招权纳贿,而朝中多赠之诗文,俨然与缙绅为宾主。……异日媚阉建祠,非此为之嚆矢乎?”他说“人奴之多,吴中为盛。其专恣暴横,亦惟吴中为甚。”鉴于其对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顾炎武坚决主张废除奴婢制度,以雇佣劳动制度取代延续了三千年的蓄奴制度:“有王者起,当悉免为良而徙之,以实远方空虚之地。士大夫之家所用仆役,并令出赀雇募,如江北之例。则豪横一清,而四乡之民得以安枕。”从“身份”到“契约”是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的必然途径,顾炎武关于废除奴婢制度,并代之以雇佣劳动制度的主张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57、顾炎武出生于江苏,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的斗争,失败后转而致力于学术研究,总结明亡的教训。晚年开始研究古籍,考证经书的真假,并且研究古语的发音。顾炎武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

58、正确认识商品经济发展的二重性,确认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反对以“道德”的名义阻碍和破坏商品经济发展

59、学生们问道:“那么,该怎样读到这些书呢?”

60、顾炎武的经学批评,针砭宋明陆王心学之弊,对扭转清代经学的发展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价值不容忽视。

61、      在《读宋史陈遘》一文中,顾炎武借评说宋代史事和总结宋朝灭亡的教训,对专制统治者摧残民间工商业的税收政策予以谴责,认为宋朝之所以灭亡是从对民间工商业者实行横征暴敛开始的。他说:

62、顾炎武(1613-1682),万历四十一年---康熙二十一年

63、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64、顾炎武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本书。”

65、顾炎武妻子卒于昆山后,他对着妻子灵位痛哭流涕,写诗哀悼:

66、调整不合时宜的生产关系,解决官田问题、生员问题、私租问题、奴婢问题,废除官本位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主张以雇佣劳动制度取代传统的蓄奴制度

67、谁知列队欢迎的人来到路边,只看到两匹骡子,根本没有这位大学者的身影。旁边的山上,一个老农模样的人正往悬崖上爬,看样子,他不是这里的药农,就是采石的工人。顾氏宗亲点击加入顾氏家族总群

68、顾炎武到北方去,一来想考察各地的地理形势,风俗民情;二来也想找机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抗清活动。他在那长途跋涉的艰苦环境里,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一路上,他用两匹马、四匹骡子,驮着他的书箱。遇到关塞险要的地方,他就访问当地的退伍老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如果跟他在书本上读到的不一样,就拿出书本核对,这样他的知识就更丰富了。

69、《顾炎武全集》主要包括九种经部,五部子部,十七部史部,集部三种等共三十四种,约1200万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排版、校勘、标点,而且还以繁体排印出版,本书以历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反映来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及成就,涉及广泛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

上一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类似的名言警句(57句精选句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说说文案

  • 孟子读书名言名句大全(短句85句精选)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类似的名言警句(57句精选句子)
  • 教师节贺卡第一名(短句27句精选)
  • 描写秋雨的诗句古诗(38句精选句子)
  • 余音绕梁的意思是(短句41句精选)
  • 非主流话语经典语录繁体(53句精选句子)
  • 教师祝福语短句交心(短句114句精选)
  • 咏教师诗词(23句精选句子)
  • 如果就造句一年级一句话(短句35句精选)
  • 气势磅礴(22句精选句子)
  • 4岁幼儿感恩老师的话(短句82句精选)
  • 用方枘圆凿造句(72句精选句子)
  • 如果就造句三年级下册(短句38句精选)
  • 关于雪的100首古诗(20句精选句子)
  • 关于奋斗的句子或段落(短句90句精选)
  • 各得其所的意思是什么(44句精选句子)
  • 说说文案相关栏目

    推荐说说文案

  • 厚黑学最经典的一句话(52句精选句子)
  • 五项散磕60秒骂人录音(63句精选句子)
  • 轻而易举造句(51句精选句子)
  • 人生哲理励志语录短句(69句精选句子)
  • 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100首(21句精选句子)
  • 励志诗词佳句(57句精选句子)
  • 看淡人生大彻大悟的诗句(28句精选句子)
  • 卡夫卡城堡(79句精选句子)
  • 最新说说文案

  • 顾炎武(70句精选句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类似的名言警句(57句精选句子)
  • 描写秋雨的诗句古诗(38句精选句子)
  • 非主流话语经典语录繁体(53句精选句子)
  • 咏教师诗词(23句精选句子)
  • 气势磅礴(22句精选句子)
  • 用方枘圆凿造句(72句精选句子)
  • 关于雪的100首古诗(20句精选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