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译:他们既诽谤我佩带蕙草,又指责我采集苗兰.
2、这两句后用以指伟大的精神品格具有永恒的价值。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3、翻译:我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
4、与原文前后相关联的几句是:“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屈原《九歌 国殇》) (解读)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 大司命》) (解读)谕指诗人感叹自己没有新相知的欢乐,却有与妻子生别离的悲苦。
7、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8、翻译: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往观四面遥远的地方.
9、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以及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0、翻译:我把菱叶制成上衣,并把荷花织就下裳.
11、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12、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3、漫漫:路遥远的样子。其:代指“路”。修远:长远。
14、(屈原《九章 哀郢》) (解读)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那个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绝不背弃故国,最终要返归故国的决心;后用来表达人们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15、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九章 涉江》) (解读)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16、翻译: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这里的“修”应该解释为:(路)长。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
18、翻译: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带增得长长.
19、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
21、翻译:我佩戴五彩缤纷华丽服饰,它散发出浓烈的芳香.
22、(屈原《卜居》)(解读)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23、翻译:庸俗之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他们违反规矩,改变措施,
24、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解读)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26、“修远”并非一个词,不可一并而论。“修”及修为、学识的意思,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而“远”即表示达到这种修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才有了下句“吾将上下而求索”
27、翻译:雄鹰不与燕雀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28、屈原《离骚》97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