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3、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5、(翻译)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解读)(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6、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8、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不合礼制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9、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10、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11、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12、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1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1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15、(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6、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是其思想的核心。
19、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0、不亦君子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中考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合集一(共二十六)
22、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2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4、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25、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26、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8、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9、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30、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31、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32、这是孔子的传世名言。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成为中国人“君子”形象最为鲜明的写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展)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
33、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4、(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解读)
35、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3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8、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39、(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40、(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1、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42、在这章经文中,孔子说到,对没有仁德的人,如果过于痛恨他们,使他们无所容身,也会惹出祸乱。儒家一贯倡导以礼来约束规范人的行为,认为适宜适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与孔子在其它经文中所说的过犹之不及的道理是一致的。
4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4、(答案)D C C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45、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解题策略梳理
4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47、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4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9、(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5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1、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52、《论语·八佾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53、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54、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55、解释:礼用来推行道义,道义用来产生利益,利益用来使老百姓太平,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56、(翻译)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57、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9、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6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61、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62、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63、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4、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65、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6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68、(注释)①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正:匡正,端正。
69、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70、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72、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3、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74、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6、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77、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78、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79、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80、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8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2、《论语·学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83、今天我们不谈仁义道德,我们从职业操守的角度去编这段故事。
84、一种看法认为应该是“他怎么能实行礼仪制度呢?”“他怎么能运用音乐呢?”,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之心,他是不可能实行好礼仪制度、运用好音乐的。
85、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合集
86、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