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到原点,要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使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印数与销量。文学创作本肩负着触及灵魂、涤荡思想、感召人性的使命,然而我们却看到,它已经渐渐变为一种只需要类型标准、只需要印数与销量的纯技术活动。从一年出一本书,到一年出几本书,再到杂志书的出现,有些作家为了保持读者的关注度,持续吸引读者的眼球,已经将出书速度化,将文学创作的使命这个原点全然忘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他带着使命周游列国的见证。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先人的理念,却是绕着这个原点,带着使命来创作。如今,我们已经偏离了这个原点,如果我们再不回到原点,那这种姿态必然阻止文学创作走向深刻,走向宽广辉煌的文学圣殿。
2、但凡有点志向并在日后取得成功的人,无一例外不是“好高骛远”者.比尔•盖茨的故事,不知激励了多少年轻人本来就不安分的心,一个连本科毕业证都拿不到待业青年,居然扬言“我25岁前就要成为亿万富翁”.啧啧,听听这口气,不是“好高骛远”是什么?
3、 高高的山峰说,记住它的巍峨,忘却它的险恶;曲折的山路说,记住它的幽美,忘却它的崎岖。
4、有一天,司马昭举行宴会,专门邀请刘禅和蜀国投降的诸位磊臣一同前去赴宴。在宴会上,司马昭让人弹奏乐器,还故意让美女跳舞。(没有志向的反面例子)。
5、虽然只是传说,却说明了两件事:一是曾国藩确实很用功,二是他也确实很笨。
6、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7、 第4自然段:提出“方法”+排例
8、只从字面意思就能感受到,这透着一股曾氏的稳扎稳打。
9、今天,江图图和大家分享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先生的新著《曾国藩传》,你会发现:曾国藩的一生,完全是一部“古代素人逆袭记”,而他逆袭的秘诀,其实就是自律。
10、就像作者张宏杰所言,对许多人来说,曾国藩的意义在于,他用一生的经历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动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没有志向的反面例子)。
11、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12、 第4自然段:转折引入“当今意义”
13、(名言开篇。名言选取准确,解析符合中心论点的内涵。)
14、《为孩子费尽心机选择学校不如父母自我成长》一文,主要是讲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本文重点就读职高还是高中,中高考选什么学校和专业,谈谈一孔之见。
15、曾国藩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16、“抢”的规则一旦形成,便会向那连锁的核聚裂变,只会越演越烈。只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当然,如果需求能够满足的话,问题也会一点点的解决,但往往这点很难做到。所以我们从精神层面去解决,让精神引领行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就离不开政府对文艺演出的鼓励与支持,也就离不开一本好书的熏陶。让人们的精神饱满,才能学会“克己”。(分析其危害后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
17、“好高骛远”实际上就是说“不可能”,而整个人类的进步,也是在不断地将各种各样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人们的梦想越大,成就才能越高.中央电视台的宣传片不是也在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嘛。
18、“点面结合”即举例要有侧重点,这个“点”是典型代表,要确凿可靠,写得相对“详”一些,也要照顾到“面”因为一篇文章中“点”是有限的,因而没有“面”,“点”也只能是个别事物,这样会削弱说服力。所以要采用高度概括的形式,列举不同时期不同国别或一类性质的事例。例如:
19、有句广告语说得好:只选对的,不选贵的!选择了符合自己兴趣、家庭条件,又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这就是对的。网上有一张图片:一个博士,站在像乞丐一样的父亲身边,见者心酸。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穷尽一家之力,好不容易送出一个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后他(她)在大城市工作,又要全家人为其买房背上沉重的贷款包袱。何必呢?我们固然要有理想,但更要站在现实的土地上。俗话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我们何必一代就培养出一个贵族来呢?其实,不着急,可以慢慢来的。
20、我们非常感谢冉求,我们不要想,孔子批判他,那他不行。冉求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啊,我们仔细想想,今天有多少人能达到冉求的水平?很少的。让你带兵打仗,上前线,对吧?还不行的,你还得有指挥的才能。然后让你去管经济,搞的风生水起。交给你一片地,你去搞开发,你能做好吗?不容易的。
21、另一个层面讲,他也很诚实,在他看来他说的是实话,对吧?确实我也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但是我真的做不到。就像我们第4篇,里仁篇的时候,你还记得吗?我们讲的时候,孔子说过,你真的想要做到仁德的话,我没有见到力不足者,对吧?你当时还说,确实是做不到啊。当时我们还在分析,你是能力不足还是愿望不足的问题。这里很明显,冉求也是混淆了,他把自己的能力跟自己的愿望给混淆了。
22、坎坷的科举之路,淬炼了曾国藩愈挫愈勇,以及做事“尚拙”,把功夫打扎实的性格。
23、首先他是三姓家奴、先东林、后阉d、再投满清。
24、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25、这的确是《曾国藩传》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一份穿越时空的财富。
26、(这是根据递进式排比法展开的第一个分论点,从心路历程的初始阶段开始展开,同时书写上与下文两个分论点构成排比。青年鲁迅的立志事例在这里使用贴切。)
27、马:对嘛。这个问题出在哪里?问题还是出在冉求的志向,他的愿望,他志于学的理想是不强烈的。
28、曾国藩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开始改变自己,在每件事中反省自己的性格、脾气和行为。
29、 第4自然段:议论:原因二
30、反面的例子也有:我在农村中学教书时,初三有一个成绩特别拔尖、特别勤奋自觉的女孩,本来考上了师范,不顾父母、老师劝阻(家长、老师认为她的潜力已在初中挖掘得差不多了),执意要读当地一所重点高中,结果在高中成绩每况愈下,压力非常大,后来不知所终。一个人追求理想没错,但有时多听听老人的意见,也没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啊!
31、但稍微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很多人不禁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曾国藩一介书生,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32、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观点作铺垫
33、☑️大作文结构二讲解➕范文分析☑️大作文结构三讲解➕范文分析
34、现在刚刚接触新材料作文的学生在作文上还是很多迷茫的地方,我们许多老师也是停于泛泛地告诉学生如何“就事论事,就事说理”,而学生在就事说事,就事说理这一重要环节泛泛而谈,想到哪就说到哪,没有一个章法,没有什么逻辑,甚至出现原地踏步不前现象,文章浮于表层说理不深刻,使文章没有深度,更谈不上说理深刻。有一些学生拿到任务指令,唯恐偏题跑题,就像唠家常一样自己在那说,整篇文章想凑成八百字就非常困难。
35、这样的当众批评对曾国藩刺激很大,他后来回忆自己的生平,说这是他人生第一大挫折。
36、项羽,项羽不想当皇帝,只想当霸王(也就我们大家都王,我是老大就行,和皇帝是完全不同的),而刘邦要当的皇帝,我一人说了算。最后项羽也因为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是想东山再起,自刎乌江。
37、在神秘浩瀚的太空中,首次留下中国人足迹的航天英雄,翟志刚曾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但他败而不馁,继续脚踏实地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生命的“冬季”积淀着力量,等待喷薄,终于获得了“飞天”的机会,那一刻,他在太空中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那一刻,他把中华民族仰望星空时的梦想兑现成了现实。
38、反面:我突然很想喝可乐,然而家里并没有。然后我也不想下楼买,只是想想,结果一整天都没有喝到可乐。
39、后来李鸿章也逐渐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在后来的人生中受益非浅。
40、接下来他便在这里下足功夫。区别于之前单纯的死记硬背,直到那一年,曾国藩初步开了窍,读书和写文章真正开始“动脑子”了。
41、起初曾国藩写日记遇到几个问题,一个是不能坚持,一个是只能记录简单的流水账,另一个是在日记中他对自己提出要求但是却做不到。
42、树立志气也应有所选择,知正误,并非任何志向皆可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族不会没有英雄,一个有未来的国家也不应没有先锋。因而立志气应以国为重,将爱国与奉献融入其中,立为国争气,为民族争气之志,勇于作民族之先锋。正如郑大章,在1933年那样的艰苦年代他仍一腔报国之情,勇作“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为中国近代化学助力,也为中国在近代事业上争气。
43、1854年,曾国藩顶住重重压力,历经千辛万苦才建立起来的水师被重创,在与太平军首战中惨败。曾国藩急得跳江自杀,幸而被身边的守卫救起。
44、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5、既然都失败了,如何能成名人呢?大部分就是你不知道的了,知道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46、 ⑴生活需要勇敢者,但光凭勇敢是不够的,有勇还得有谋,就是说一定要学会用智。我国古代田忌赛马、西门豹治邺、孙膑战胜庞涓等,不都是由于用智才成为脍炙人口的故事吗?生活需要勇敢者,更需要智勇双全者。
47、 第5自然段:联系当下分析理性纪念的现实意义。
48、这里两则议论的论点、论据几乎相同,但分析的深浅程度不同。第二则议论说明了用智的深刻意义,揭示了论据、论点间的逻辑关系:用智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所以有勇还要有谋,因而更具说服力。
49、张宏杰说,这样的打仗风格,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笨”。
50、其实这些案例说起来是比较少,但与其说少,不如说是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太普篇了,让你想不出典型,大部分人都是没有成功的。历史只会记得成功的。
51、每次与人聊天后,他都要在日记里写下聊了哪些内容,一犯“虚伪”之病,就自我痛责,绝不轻轻放过。
52、他受尽了人生的磨难,在遭受宫刑之后,他悲痛欲绝。曾几何时,老人举起拳头,向着天空咆哮,想了却此生,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让他坚强地活了下来。在经历生命无数寒冬之后,他终于达成了梦想,成就了流芳百世的《史记》。从此,司马迁这个坚韧不拔的形象就永远地挂在了人们的嘴上,活在人们的心中。
53、马:他自言其志,他说15岁志于什么?15岁就立了志了,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志于学,他的学,我们在下一章可以展开来解释。他能是学知识、学文字、学章句吗?只是一个部分,学什么?学道,学仁,学儒,学怎么治国平天下,学怎样成为一个圣贤,怎样让自己的生命不被白费,对吧?不要像冉求这样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就认为我不行,这个叫自甘堕落。
54、总好这样教训我们:“小子,不要好高骛远!做你能够做到的事.”长大了,到单位上,本想立一番大志,可领导过来了。
55、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努力 ,“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在这里“艰苦的努力”的内容便是“学习和钻研”。
56、在推翻秦朝之后,没有认真得考虑如何治理天下,没有长远的奋斗目标。而是自封霸王,分封诸侯,不思进取。后来被刘邦消灭,最终失败。
57、他从极低的起点:家境一般、资质平庸连考7次才中秀才、经常生病、年轻时性格乖僻……到一生不懈努力,于内淬炼心性,于外创造了一连串惊人的记录,引领了一个时代。
58、为国争气还应积极提升自身能力,追求更高更远。且看2020年北京航天飞机控制中心的年轻人们,他们绝非空谈之人,也非幻想之人,定当是切实努力,步步坚实,从而能走到这里,用智慧回报祖国。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荀子》之言道尽了努力之意义。也唯有脚踏实地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为国效力,为国争光。
59、苏秦乃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很遗憾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
60、以“留点空白”为话题,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文片断。
61、安庆不同于其他城池,异常坚固。在无数次失败后,曾国荃的军队终于挖成了一条通到安庆城下的地道,用火药轰塌数十丈城墙,军队像决堤之水般攻入城内。
62、不错,人们记住的是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忠臣屈原,而不是“争宠而心害其能”的谄臣上官大夫;人们记住的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而不是嫉羡妒能的小人秦桧。名利乃身外之物,得到它的多少是以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大公无私人的人自然流芳千古,自私自利、欺世盗名之徒必然遗臭万年。(《名利乃身外之物》)(摆出正反两个事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述,突出正确与错误,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
63、(我们从小被教育有很多远大志向,有多少人实现了,当然国家只有那么千万分之一的人实现就可以了,其实的都是失败试验品。)
64、(《孟子》的这句话是高中选修课的内容,能够在这里学以致用非常难得。结尾句对主题的升华简洁有力,有自己的生命思考,遣词造句上体现出较强的文字功底。)
65、他又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钉继续拧了半圈,仅仅五丝米,于是电话就能互相接通了。法院最后的判决莱斯败诉,电话的发明权归贝尔所有。莱斯在离成功五丝米的地方失败了。
66、后人也根据苏秦“锥刺股”的典故引出了“引锥刺股”这个成语。后人把孙敬的“头悬梁”和苏秦的“锥刺股”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成语,用来激励后人发愤读书。也作“悬梁刺扩展资料:名人反面事例:
67、哪位说了,人家那叫“志存高远”,从词汇性质上就不同.那好,假使在我们眼前,也噌的一声,蹦出一位出道不久的毛头小子或小妮子,用比尔•盖茨或罗琳十分之一的口气说:“我想成为百万富翁,我以后的收入要跟老板一样多。”
68、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69、事实上,他做季氏的家宰,然后帮着季氏搞政治改革,然后领兵打仗都是有声有色的。但是最后,孔子还是批评他,批评的是非常严厉的。在整部论语里面,除了对宰予朽木不可雕也,当然还有争议到底是不是批评他。对于冉求的批评,我们在后面会见到,应该是11篇吧,还是再往后,在季氏那一篇,应该是第16篇,孔子批评得非常严厉。就是说:冉求他帮季氏敛财,这个不是我的徒弟,你们敲着鼓去攻打他都可以。
70、我认识的某些在美国网红学校读书的同学说中国学生的氛围是爱玩。蹦迪,打麻将,喝酒,有些学生并没有远大志向,奋发图强的想法。
71、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许多家庭忽略了的。如果孩子不努力,或资质不够,没有考上高中,家长凭自己的关系、资源,将孩子弄到了高中甚至重点高读书,会让孩子轻视规则,相信关系可以搞定一切,削弱自己奋斗的动力,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形成没有什么好处。而这恰好是能够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
72、 第3自然段:“立”的部分,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
73、(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文末有一个专业测评,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
74、无数事实也雄辨地证明就是天生不那么聪明的人,只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加上自己的发愤刻苦,也完全可以成才。数学家张广厚,考初中时,因为数学成绩差没被录取。后来他进了一 个补习班,发愤学习。早晨不到5点钟就起床,老师8点钟来补课时,他已在校学习两个小时 了。老师教一题他自己却做了二三十题。渐渐地,他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基础也打得较好了。考入北京大学后,第一次数学分析测验,他只得两分,但他仍不灰心,而是更加勤奋学 习。终于慢慢地进入了数学大门,成为知名的青年学者。
75、偏要写什么书,还给讥笑她的那些人吹嘘说“我以后的收入不会比富人差”.乖乖!看看这架势,这不是“好高骛远”又是什么?事实上,罗琳女士日后的收入,比英国女王都不差.
76、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所持有的的观点和看法(鲜明,首段提出)(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新鲜,至少三个)(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结构、层次清晰)
77、当你春风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快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情是第二个自我。
78、在语言表达上,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做一定的修饰。若能在表达出完整意思的基础上形成排比,力求内容指向一致,句式一致,字数一致,那么,这样的三个分论点构成的文章在气势上肯定是加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