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3、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出处)《礼记·中庸》
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5、(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关于“道德”的古诗句有哪些《短歌行》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咏蝉》唐.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求通亲亲友》曹植————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淮南子.修务训》————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感士不遇赋》————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论语中有关道德的名言)。
6、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7、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论语中有关道德的名言)。
8、(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9、译文: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10、(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2、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1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道德名言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14、(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15、君子之所以会出仕做官,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行君臣之义。
16、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一睹光华旦,欣承道德篇。有关道德的诗句要树德,不要积怨。
17、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18、(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
19、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20、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21、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2、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23、(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4、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5、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26、(翻译)孔子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
27、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2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9、译文:君子通过学问文章来聚会和结交朋友,又通过朋友之间的交流切磋来促进道德完善。
30、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31、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32、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3、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34、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35、(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6、译文:做官的事情做好了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37、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38、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3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译文:为君子办事很简单,但不易让他愉悦。不按正道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为小人办事就很难,但很容易让他喜欢。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让他喜欢;等他用人的时候,却吹毛求疵。
41、(讲解)广:开阔,坦率。胖(pán):安泰舒适。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42、(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43、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44、(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敷、荣:指花叶繁盛。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4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7、译文:他用八行八列的乐队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
48、(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49、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1、——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2、(译)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5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54、译文: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55、(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5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景行(háng):大路。
5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9、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
60、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61、《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62、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63、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64、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66、(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67、(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68、出自《论语·卫灵公》。大意: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69、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70、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71、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7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73、(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74、(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5、译文:《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76、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77、(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8、译文: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没有讲,这是失掉朋友;不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告诉他了,这是说错话。所以有智慧的人在与别人交谈中,能够做到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7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
80、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