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是咯,上栗市人个个有“打”,恨不服气?
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3、乙:满几婆姥失加一封冻米糖----尽哩老命来哩
4、反穿皮袄------------装佯。(装羊)。(四两棉花歇后语下一句)。
5、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6、甲:那好,我来出题,你来对,答对了,我就算服了你们上栗人了
7、 黄鸭(一种鱼,皮色黄,有角)死在沙滩上——只剩个光嘴。
8、乙:哎呀,造孽冒,都快要哭力,(普通话)我打你一拳
9、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10、(3)小结:古人讲求谐音避讳。取名时,更是讲究。如果一个姓“于”的人取名“刚”,则会使人一听就想到“鱼缸”。为了避免造成不愉快的联想,使用谐音取名时一要优雅,二要合理,以免产生不良后果。不仅取名如此,有时混淆两个同音词的意思,也会闹出笑话。
11、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又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说:“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2、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