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2、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关于爱国的诗句短句)。
3、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泰戈尔
4、身向云山那畔行, , !
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 。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9、《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2、 ,此身虽在堪惊。
13、《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14、兴, ; , 。
15、0虽叹行路难,亦作逍遥游。虽叹行路难,亦作逍遥游——余秋雨
16、“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18、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19、春天开始,夏天来到,秋天过去就是冬天,一年也就是一下子的事。
20、《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23、《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4、《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26、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7、《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8、《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2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元景安传》
30、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31、 《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2、 《鱼我所欲也》中,为什么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_
33、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34、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 ?
35、《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军听 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36、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7、10《送东阳马生序》写出从师求 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8、《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39、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40、最后,高一年级全体语文老师与学生代表共同朗诵一首《师生情》,讲述了我校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动人的瞬间,彰显了我校教师讲求实干、敬业奉献、以生为本、育人育心的二中精神。
4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的气概与孟子“舍生取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42、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44、1《送东阳马生序》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