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2、Themoreweshare,Themorewehave
3、“五四小说”:在西方理论指导下突破——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
4、周晓波从教38年,现为新宁县教育局语文教研室教研员。《老夫子》一书,周晓波倾20年心血创作而成,描写了转型社会乡村教育的图景,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乡村教师形象,特别是坚守独立的知识人格、安贫乐教、爱教育事业胜过生命、为挽救学生英勇牺牲的主人翁王敏之,他是继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而后的又一位独特的、熠熠生辉的乡村教师形象,是文学长廊一位活生生的典型人物。
5、不过,叶绍钧小说中写得最多、也写得最成功的还是小市民和小知识分子的生活。茅盾曾经指出:“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叶绍钧在作品中对城镇小市民各种无聊、庸俗的生活现象与人生态度予以了无情地讽刺和抨击。
6、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出版、教育部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一直到1982年,还以近九十岁的高龄,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从三十年代开始,叶圣陶主要从事语文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工作,文学创作退居次要地位,作品数量显著减少。
7、2018文学考研人最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8、上编着重强调西方小说输入对叙事模式转变的作用:侦探小说的倒装叙事令晚清“新小说”重新安排“情节时间”,改变连贯叙事模式;西方心理学令“五四小说”突破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由此现代小说转向以情绪、性格为中心,从而完成叙事模式的整体转变。
9、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11、①叶绍钧的一生是平凡的,他的性格也是平易的,这使他非常关注平凡人的生活。可以说,始终把艺术视角对准下层群众,注意倾听平淡庸俗、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的声音,从中发现“深浓和非常”的意义,是叶绍钧小说一种独特的美学追求。因此,翻开他的作品,我们很少看见雷鸣电闪的壮观场面,扣人心弦的曲折情节,风花雪月的优美境界,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生故事”,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如贫困卑贱的教员、小市民、学生和农民等。《这也是一个人?》(又名《一生》,描写了一个连姓名也没有的农家妇女悲惨的一生,“伊”15岁出嫁,夫家娶她是为了得到一个抵得半条牛的帮工。丈夫死后,“伊”又被当作一条牛卖掉,用她的身价充丈夫的殓葬费。作者是通过这个农家妇女牛马不如的命运,提出了妇女如何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争取“人”的地位与权利的问题。《晓行》通过“我”早晨漫步于田畴之间,与车水的农夫的一席对话,揭露了农村受灾,财主依然不放松对农民的剥削,以至逼得农民投河自杀的残酷行径。
12、《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全球书店
13、“当话语变成某种税收义务,总有一些不妥协的“逃税者”。他们描写丑陋的失败,不愿为之抹上大团圆的亮色;他们冷峻面对现实,不想用赞美的歌声消解真实。他们知道,话语的美学试验中,有太多沉溺其中的趣味和把玩逃避的精英意识。也许,《血色莫扎特》不过写了一些个人的悲伤体验。这些东西永远无法纳入恢弘的时代记忆。但是,它们朴素而真实,让我们更加尊重那些普通的个体生命。社会变革之际,每一片雪花,都可能将一个生命带入无底深渊。还有一句话,是伏尔泰的名言,最近被广泛引用——“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是卑微的,无法改变更多东西,只能拿起这只脆弱的笔。但是,当生命走向尽头,当记忆的雪花飘散在风中,我希望,不要再有深深的遗憾。”
14、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15、周晓波是位业余作家,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长期笔耕不辍,成果令人瞩目。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江南时报》《作家文摘》《湖南日报》《吉林日报》《湘声报》《微型小说选刊》《朔方》《湖南文学》《文史博览》等报刊杂志,计60余万字。获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首届文学艺术奖;短篇小说《索赔》获湖南省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湖南省好新闻二等奖;散文《美之魂》获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散文《尴尬的红包》获湖南省纪委d风廉政好新闻奖;长篇小说《灰色丛林》在《卲阳晚报》全文连载,是邵阳官媒第一次全文连载长篇小说。出版六部文学专著,二百余万字。周晓波对本土文化的挖掘整理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主编邵阳文库《徐君虎集》、《刘长佑集》、《江忠源集》。邵阳电视台“开讲邵阳”和新宁电视台“崀山讲堂”主讲徐君虎和刘长佑。
16、上编的理论框架从叙事学理论的三个层面把握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过程。在这个理论框架下,中国古代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连贯叙述的全知叙事。
17、“那一刻,像他的一生一样漫长的那一刻,是被炙烤出青烟的热油,他用一生的时间,将自己放在里面煎烤,躲在黑暗中,独自舔舐伤口中被炙出的油花。”
18、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在《诗刊》《中国作家》等数十家文学期刊发表大量诗歌作品。著有诗集《一个人的苍茫》《韩宗宝的诗》《时光笔记》《潍河滩》等七部。
19、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在《长江文艺》、《广州文艺》等文学期刊发表小说作品七十余万字。中篇小说《支点》、短篇小说《红莲》分别获第四届和首届“泉城文艺奖”。
20、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1、《稻草人》是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茅盾这样评价叶圣陶:你要从他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22、在讨论传统文学有哪些因素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起作用时,作者认为从古典小说出发无法完全说清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传统因子,由此提出古典文学中“史传”和“诗骚”传统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关系。
23、如果作者发现一个视点无法完美地展现观察对象时,可以选择两个、三个视点,从不同角度叙述进程。如鲁迅《离婚》、台静农《拜堂》、王统照《沉船》、废名《桃园》、叶圣陶《孤独》等。
24、《倪焕之》是叶圣陶一九二八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到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
25、首先《倪焕之》以史诗般的结构,展示了空前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26、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作品多次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转载,入选多种年选选本。出版文学专著四部。曾获鄂尔多斯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等。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高考阅读考题。
27、《四三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28、 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旨在弘扬叶圣陶文学精神与语文教育思想,倡导教师文学创作,促进教师文学修养的提高,推举出富有文学魅力和文化品位的作家型教师,倡导“像叶圣陶一样当老师”,最终惠及广大学生。10月28日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24周年,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设在这一天颁奖,旨在纪念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及文学的重要贡献。
29、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第四批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及年度选本转载。曾获第二十三届“梁斌小说奖”,第四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等。
30、《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商务
31、《倪焕之》该书是作者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在小学教员倪焕之身上,较典型地写出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从辛亥到1927年大失败这时期的追求和幻灭。
32、赵本夫的全新力作《荒漠里有一条鱼》讲述的是黄河故道荒漠中的鱼王庄人凭借惊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屡经溃败却顽强不屈,最终在荒原上重建绿洲的传奇故事。咸丰五年,暴戾的黄河又一次大决堤,以漫天洪水之势将曾经的丰饶瞬间化为满目荒凉。时间停止,文明断裂,宇宙重回蛮荒。鱼王庄,既是被时间遗忘的原始荒原、外人眼中的生命禁区,也是安身立命的福宝之地。从老八到梅云游再到老扁、抗战,在这贫瘠粗犷的千里荒滩上,鱼王庄人在一代代治荒领头人的带领下不屈不挠地书写着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小说既是苍凉雄浑的荒原史诗,也是深邃沉厚的民族寓言。鱼王传说象征着鱼王庄信奉的生命宗教,对生命伟力的赞颂与崇拜、对守卫荒漠上的森林这一生命之源的意志和决心超越了国家、种族,甚至人类的道德伦理。每一代鱼王庄人坚忍强悍的面孔交叠重合在一起,共同演绎了一曲生生不息、坚韧顽强的生命颂歌。小说没有遵循线性时间发展脉络,而是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四代治荒人的百年奋斗历程穿插在流变的叙事中。整部小说的结构宛如一棵参天古木,看似枝叶纷繁无头绪,实则有坚固的树干牢牢支撑,既奠定了作品大气恢弘的基调,又不失自由灵动之美。超自然的魔幻色彩的融入,在增添了小说传奇性和荒诞性的同时,又使之多了一份神秘悠远的韵味。
33、引诗词入小说构不成五四小说的特点,倒是“诗骚”入小说的另一层面——浓郁的抒情色彩,笼罩了五四时代的优秀小说。五四作家不会像“新小说”家那样把史书当小说读;但五四作家也有一种“误读”,那就是把散文当小说读……对“诗趣”的追求……把“情调”和“意境”作为判定小说优劣的重要标准,这本身已足见“诗骚”的潜在影响。……打破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模式。
34、对话关系: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坛,西方小说与中国小说在对话,中国现代小说与中国古代文学在对话,前一种“对话”与后一种“对话”更是不断地在对话。
35、(日记、书信)同日记,书信在古代的非私人化、著述化有助于中国作家、读者接受外国书信体小说,这一过程到五四时代才真正成形。
36、封面图|Pexels(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7、叶老的文笔质朴自然,《西川集》亦不例外。头一篇《答复朋友们》,为答谢文艺界为他庆祝五十岁寿辰而作。叶先生自谦是个平庸的人,写不出不平庸的文章,还说自己一生中无非当了两大员:不是当教员,就是当编辑员。说得平直坦白,一如其人。
38、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39、原因是:晚清“新小说”家还不习惯于借书信日记,记录并发表个人真实但凌乱的思绪。晚清“新小说”家的日记、书信体小说仍然承续着古人注重翰墨花鸟的传统,而五四作家的同类小说则开始讲述面对大千世界、经历人世沧桑时自身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例如:鲁迅《狂人日记》,冰心《缝纫笔记》,庐隐《丽石的日记》等。
40、小说家们几乎都同时接受“史传”与“诗骚”的共同影响,只是在具体创作中各自有所侧重。……“史传”之影响于中国小说,大体上表现为补正史之阙的写作目的,实录的春秋笔法,以及纪传体的叙事技巧。“诗骚”之影响于中国小说,则主要体现在突出作家的主观情绪,于叙事中着重言志抒情。……象中国古代小说一样,“新小说”和五四小说也深受“史传”和“诗骚”的影响,只是各有其侧重点:“新小说”更偏于“史传”而五四小说更偏于“诗骚”。这种侧重点的转移,使小说的整体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当然也不能不波及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换。
41、《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早期作品中描写灰色人生的代表性力作,它标志着叶圣陶前期作品风格的逐渐成熟。小说叙述的是,潘先生带着全家躲避战乱,刚从乡下来到上海,就又担心教育局长斥他临危失职而丢掉饭碗,惶惶然又即返回乡镇。不料战事还为直接威胁到这个乡镇就结束了,潘先生于是陶然庆幸,竟然接受了别人的推举,写字幅为凯旋的军阀歌功颂德,从而塑造了一个自私、疑惧、投机、苟安、卑琐,具有多侧面而又统一的小市民性格典型。
42、《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43、《倪焕之》是叶圣陶在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早期白话小说之一。倪焕之即小说的主人公。倪焕之的身上有叶圣陶的影子。主要述说了一个抱有理想青年,在寻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的许多事情,包括爱情,但最后梦想破灭,他也死了。
44、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45、赵本夫,当代著名作家。1981年以处女作《卖驴》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至今出版中外文小说、散文集五十多部。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小说选刊》双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二十多种奖项,『地母』三部曲之《无土时代》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系列、作家出版社《共和国作家文库》。代表作有《绝唱》《走出蓝水河》《天下无贼》《无土时代》《天漏邑》等。作品风格大气深刻而又不失细腻委婉,语言老辣幽默,常有神来之笔,被评论家誉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有草根情怀』和『富有中国气派』的实力派作家。小说《天下无贼》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46、《古代英雄的石像》告诉我们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块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才是石块最有意义的生活。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小石块垫在石像底下做台基,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47、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