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爸爸死的时候我才十四岁。我的童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那不是在这儿开始的,是在离这儿很远的一个省里,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爸爸是T省n公爵的广大田产上的管家。我们住在公爵的一个村庄里,过着安静的、默默无闻的、幸福的生活……我当时是个那么贪玩的小孩;我什么也不干,总是在田野上,在小树林里,在花园里跑来跑去,谁也不来管我。爸爸不停地忙于工作,妈妈料理家务;没人教我认字念书,这样我倒高兴。常常从一清早起,我就跑到池塘那儿去,或者到小树林里,或者到割草场上,或者跑到收割人那儿去。不管太阳晒我也好,跑到村外我自己不认得的地方去也好,灌木挂伤了我,撕破了我的衣裳也好,都无所谓,事后回到家里挨骂,我也不在乎。
2、费奥尔多虽然爱好文学,但因父命难违,于一八三八年一月进入军事工程学校念书。当时他就耽于思考,在那时致兄长米哈伊尔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已在思考人生意义。他因当时只能“无休止地过闲适的生活”,感到“活着而没有希望是可悲的”。这是一个早就向往冲霄高举的少年的烦恼。在信中他还表示向往自由:“我只有一个目标:自由。为了它我可以牺牲一切”。也就在此信中他还写道:“人是一个秘密,要识破它,如果我一生都在猜度这个秘密,那你也别说浪费时间。我正在研究这个秘密。因为我要成为一个人。”可见他当时就已在探索心灵的秘密,而从“人是一个秘密”一语可以知道他当时已是一个心灵复杂的人。
3、《穷人》写成后,由他的同学、初露头角的作家德•格里戈罗维奇(当时与他居住在一起)把稿子送给出版家、诗人涅克拉索夫。后者十分赞赏,当天晚上他与格里戈罗维奇津津有味地轮流把这部长达七印张的小说稿一口气读完,拂晓时便一起去看望作者。随后涅克拉索夫又带稿子去见批评家别林斯基,并且说“又一个果戈理出现了!”别林斯基也是一口气读完,赞许这位年方二十五岁的作家为“天才”,当这位作家翌日去拜访他时,他又预言作者会成为“伟大作家”。别林斯基是当时俄国批评界的权威,受到他的激赏,陀思妥耶夫斯基确是受宠若惊。他晚年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这颗新星就这样迅速而璀璨夺目地出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
4、尽管他活在炼狱中,受困于贫穷、罪恶与疾病,但他赞美生活,并让别人也来赞美它。他爱人类,他的慈悲无远弗届,他的善良天性有着无穷力量。“别去审判任何人。谦逊的爱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的影响比暴力更大。只有主动的爱能带来信仰。爱人,不要嫌弃他们的罪恶,爱那些带着罪恶的人。像孩子和飞鸟般轻快地生活。”
5、本文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作者约瑟夫·弗兰克耗费数十年,以小说式的文风撰写了陀式五卷本的恢弘传记,也描绘了19世纪俄罗斯的知识分子画卷。
6、他把自己装在一个个的套子里,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城里新开一个茶馆,新设了一个阅览室……都使他恐慌万分,生怕闹出什么乱子来。
7、在西伯利亚待了十年后,陀氏携妻子返回了彼得堡。在这里,他为哥哥办的刊物《时代》供稿,《死屋手记》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得以发表。他的手头渐宽裕,开始游历欧洲,浪子性格又开始占领上风。他在世界各地的赌桌上挥霍热情与金钱,妻子与哥哥先后病亡,祸不单行,这份自由主义刊物遭禁,留给陀氏的不仅有一大笔债务,还有待养育的继子与情人的儿女。
8、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2月9日他的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弥留前妻子为他朗诵圣经。葬于圣彼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
9、183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妈妈死于肺结核,他和他弟弟被送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183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莫斯科当医生的父亲去世,死因不明。有人说是因为他醉后对农奴发脾气,农奴被激怒将他制服,灌入伏特加直至他溺死。也有人认为是自然死亡,而临近的地主为了把土地轻易拿到手而编了这个故事。
10、①指希腊神话中能激起诗人灵感的飞马。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为什么会忽然诗兴大发呢?
11、186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白痴》。这部小说中,拿破仑和1812年的卫国战争是重要的背景题材。
12、佐西马神父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阿廖沙说:“生活会带给你许多不幸,但你会因此感受到幸福,你会因此赞美生活,并让别人也来赞美它。”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的秘密。听起来像是个悖论,但他从泥泞污秽和满是疾病与疯狂的世界里提取出甜蜜和光芒,欢喜与理性。
13、 要我习惯于新生活是多么困难啊!我们搬到彼得堡的时候正是秋天。我们离开村庄的那一天,天气是多么晴和、温暖、明朗;农村的活儿都干完了;一大垛一大垛的庄稼堆在打谷场上,唧唧喳喳的鸟儿成群地聚拢来,一切都是那么明亮欢畅。可是在这儿,我们一到城里就遇到下雨,秋天的潮湿阴冷、坏天气、泥浆和一群新的陌生人,他们都是不好客的、心怀不满的、好生气的人。我们好容易才安顿下来。我记得我们大家都那么乱哄哄,忙忙碌碌地安好了我们的新家。爸爸总是不在家,妈妈一刻也不得安宁,他们完全把我忘了。在我们的新居中过了头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清早起来,我是多么伤心啊。我们的窗户对着一堵黄色的围墙。街上老是泥泞不堪。过路的人很少,他们都把衣服裹得严严的,都那么怕冷。
14、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所言:“生活,用熟知一切的意志把唱颂歌的人打造成了殉难者。”
15、运用了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16、木心曾谈论起陀氏,说其文笔粗糙。原因很简单,因为陀氏惨呀,穷得要死,背了一身债,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去打磨文字。不过这一脱稿就进厂印刷的粗糙在木心先生看来却是充满了美感。正如他拿纸笔摘录欢喜的句子,看街边刷牙的小姑娘,都是种贫穷的浪漫。
17、这则故事通过小人物连饲养一只小狗的权力都被剥夺的经历,寄寓了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行为的无比愤恨。
18、有时他挖得太深,我们只能将之理解为夫子自道。比如他自己这么忏悔:
19、“姚纳讲得着了迷,把心里的话统统都对它讲出来……”,小说也就在这意味深长的叙述中结尾。
20、陀思妥耶夫斯基创新地使用了书信体的形式,正如维诺格拉多夫所说,一反当时对彼得堡小公务员肖像描写的文学传统。这一传统,可上溯至19世纪30年代,将人物仅仅作为对滑稽故事讽刺描写的材料,而直到1842年,人们才意识到如此流行的文学风尚对小公务员是多么不公平。
21、那边,在一个烟雾弥漫的角落里,在一间潮湿的,因为穷而用来作住房的小破屋里,有一个手艺人刚从梦中醒来。比方说,他整夜梦见昨天无意中剪坏的一双靴子,好像一个人就该梦见这种没价值的东西似的!……他的孩子们尖声哭叫,他的妻子在挨饿。不光是皮鞋匠有的时候早上起床是这样……小宝贝,就在这,在同一所房子里,在楼上或者楼下,一所金碧辉煌的宅子里,住着一个大阔佬,也许夜里他也梦见了这么一双靴子……另一种剪法,可是仍然是靴子,因为就我所指的这个字的意义来说,小宝贝,我们都有点像皮靴匠,我的亲人。……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人在大阔佬旁边,在他耳边悄悄地说:“得了吧,不要再想那些事了,不要光想着你自己,只为你自己一个人活着了。……你的孩子身体健康,你的妻子没有去要饭。瞧瞧你的周围吧,你就看不到有什么比你的靴子更高尚的东西值得关心吗?”
22、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岁时,家里有能力购置庄园,甚至还拥有了一百个农民,然而,就在次年,庄园在一场大火中被夷为平地。老陀思妥耶夫斯基经营不善,渐入不敷出。他长期酗酒,性格暴躁,在1839年去世,可能死于中风,也有传言被自己庄园的农民打死。
23、“瞥一眼陀思妥耶夫斯基,你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极度紧张不安和天性敏感的人。他身材瘦小、头发金黄,面带病容:小小的灰色眼睛谨慎地从一物转到另一物,而他苍白的双唇神经质地战栗。”这是陀氏凭借《穷人》步入文学舞台后,帕纳耶娃夫人对他面容的描述。赫然挤入文坛所带来的眩晕感加重了陀氏的自大与疑心病,他的身体与心理越来越远离平衡。他难以忍受任何人的批评意见,沉浸在誉名与自我的虚幻中。
24、其次,就美学观点而言,列·格罗斯曼在分析《少年》时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于孜孜不倦的创新,在晚期作品中出现“特殊而复杂的风格”,预示着“现代艺术流派”的出现。他说:“在最后一个时期,他特别喜欢作品结构的矛盾性乃至‘怪诞’”,不求“简明易懂”,要“让读者自己去动脑筋”,他“声称自己有权创造一种特殊的、艰涩的、复杂的、别出心裁的,甚至是超自然的风格”。这很接近现代主义诗学。格·米·弗里德连杰尔则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后期虽也肯定美与和谐,而在作品中则远离这些艺术理想。这是鉴于他当代的特点是“丑恶”“混乱”和大量恶和痛苦,为表现这些生活内容而探求不同于荷马、拉斐尔的一些新的审美规律、形式和方法。
25、陀氏于1821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医生家庭。这个家庭并不富裕,娃生得太多也许难逃其咎。陀氏是七个孩子中的老二。他的父亲是个酒鬼,在一个荒山野岭的医院里混吃等死。童年中的陀氏便经常性地游走于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孤儿院及医院花园之间,碰见一些穷人,听他们絮絮叨叨一会儿。
26、她宁愿穷困潦倒也不与她父亲的所在的阶级求和而苟且偷生。
27、 几天以后,妈妈忽然病得很危险。她已经两天没起床,第三天夜里发高烧,神志昏迷了。我已经一夜没睡,服侍妈妈,坐在她的床边上,端水给她喝,按规定的钟点给她药吃。第二天夜里我乏透了。有时候我发困,头昏眼花,疲乏得随时要昏倒,可是母亲的微弱的呻吟声惊醒了我,我一哆嗦,清醒了一下,可是随后瞌睡又战胜了我。我痛苦得很。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自己记不得了,可是一个可怕的梦,一个恐怖的幻象,在我跟睡眠斗得非常疲劳的时刻,侵入我混乱的头脑中。我惊吓地醒来。屋里挺黑,小灯快灭了,一道亮光忽然照亮了整个屋子,时而微微在墙上闪动,时而完全消失。我不知为什么害怕起来,一种恐怖抓住我的心。可怕的梦景刺激了我的想象,苦恼压碎了我的心……我从椅子上跳起来,由于一种痛苦的、非常沉重的感觉,我不由自主地大叫了一声。就在这当儿门开了,波克罗夫斯基走进我们屋里来。
28、从这个题目就能看出小说的中心思想是讲述了弱势群体的如何被欺凌。
29、这类人物,还有如《罪与罚》中的索尼娅、《白夜》中的恩纳波罗齐勃等。
30、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悲剧人物。他年轻时曾受到过别林斯基的熏陶,继之又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成为傅立叶的信徒——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他一生最热烈追求的就是创作事业。上文提到过,在一八四九年被逮捕之初给兄长的信中,他说到自己信念完全动摇,但同时却坚决地说:“只要手能执笔,宁愿监禁十五年。”在晚年(1877)一封信中,他说自己早在十六岁就深信自己“早晚会登上〔文学〕舞台”,说自己“心中仿佛有一团火”,并说自己“坚信未来会是我的,我是未来的唯一主宰”。可是,正如卢那察尔斯基说的,“专制政府给予他的打击使他陷于这样的境地,他不得不颇为真诚地进行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用迁就阴暗现实的办法,以挽救自己和自己的才能”。亦即使自己能够从事创作,但“他从来没有”把他身上存在的“各种倾向之间的矛盾调和好”,而且这也是不可能的,他幻想黄金时代,但又拒绝唯一能达到黄金时代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他的内心终生在斗争,因此,一方面他那些“最高贵的保护人”既利用他,又“不能完全信任他”。另一方面,“同时代人对他持双重态度”。我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天才的作家,但他却是被扭曲了的天才。卢那察尔斯基十分严肃地说:“我们……应该竭力强调:如果说我们应该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汲取教益,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决不可以向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我们也应该竭力强调,我们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原则,考虑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存在的各种复杂原因和因素,认真区分其创作中的精华与糟粕,有分析地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31、陀氏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封闭在自己的意识中,且都散发着他本人扭曲、痛苦、病态的情感,这使得弗洛伊德的信徒乐此不疲地从他的文本中寻找吻合。弗洛伊德的那篇《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将精神分析与陀氏的小说紧紧连接。
32、等等。书里还有各式各样的思想,不过随它们去吧!啊,今天早上您上哪儿去了,瓦尔瓦拉·阿历克谢耶夫娜:我还没准备去上班呢,您就从屋里飞出来,真跟一只春天的小鸟儿一样,那样快活地在院子里走过去。看着您,我多么高兴啊!唉,瓦连卡,瓦连卡!您可别伤心,眼泪解不了愁;这我是知道的,我的小宝贝,这我是凭经验知道的。现在您那么安逸,您的身体也好一点了。那么,您的费多拉怎么样?啊,她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女人啊:您一定要写信告诉我,瓦连卡,现在您跟她一块儿过得怎么样,您对一切事情满意不满意:这个费多拉有点爱唠叨,可是您别放在心上,瓦连卡。上帝保佑她!她是一个那么善良的女人。
33、对于这类小人物,契诃夫的态度是同情怜悯,并通过小人物苦闷的精神世界的展示,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隔膜,表现出人类的精神危机意识。
34、没有谁能在俄罗斯过好日子——涅克拉索夫《谁能在俄罗斯过好日子》
35、 起初,我们,也就是我和妈妈,还没有在我们的新居里住惯以前,我们俩觉得住在安娜·费多罗夫娜家里不知怎么又害怕又生疏。安娜·费多罗夫娜住在六条胡同她自己的一所房子里。这所房子总共有五间收拾得很好的房间。其中三间由安娜·费多罗夫娜和我的表妹萨莎住着,萨莎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从小由她抚养。再一间屋子由我们住着,最后还有一间屋子,在我们的旁边,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波克罗夫斯基,是安娜·费多罗夫娜的房客。安娜·费多罗夫娜过得很好,比设想中还要富裕,可是,她的财产却难以猜测,她的事务也一样难猜。她总是忙忙碌碌,总是操心的样子,一天乘车出去进来好几回;可是她干些什么,操什么心,为什么缘故操心,我怎么也猜不透。她认识的人又多又杂。老有客人到她这儿来,上帝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总是为了办什么事才来,待一会儿就走。只要门铃一响,妈妈总是带着我回到我们的屋里去。安娜·费多罗夫娜为了这个非常生妈妈的气,再三再四地说我们太骄傲了,说我们骄傲得过了头,说我们还有什么可骄傲的,她能一连几个钟头说个没完。那时候我不明白这些责备我们骄傲的话,事实上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或者至少我猜到,为什么妈妈下不了决心住到安娜·费多罗夫娜家里来。安娜·费多罗夫娜是个凶恶的女人。她不断地折磨我们。她究竟为什么要邀我们到她家里来,直到现在对我来说还是个谜。起初她对我们还算客气,可是后来她看出我们完全无依无靠,没处可去,就完全露出她的真面目来。后来她对我非常亲热,亲热得都有点肉麻了,还奉承我,可是起初我跟妈妈一样受罪。她一刻不停地数落我们,她不干别的,专门唠叨她对我们的种种恩德。她把我们介绍给外人,说是她的穷亲戚,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寡妇,由于她的善心,为了基督的爱,她才收留下来。吃饭的时候,我们每吃一块东西,她都用眼睛盯着,可是假如我们不吃,那也还是会惹出麻烦来,她说我们太讲究,说对不起,简慢得很,包涵着吃吧,说比我们自己家里的总好些。她不断地骂爸爸,她说他想要过得比别人好,结果反而更糟了;说他丢下妻子女儿沦为乞丐,说我们要不是遇见一位行善的、富有基督精神和怜悯心的亲戚,那上帝才知道,也许我们只有饿死街头的份儿了。还有什么话她说不出来呢!听她说这些话,与其说是痛苦,还不如说是厌恶的好。妈妈老哭,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坏。她明显地瘦下去,然而我们还要做活,从早一直做到晚,我们接一些定活儿来做,惹得安娜·费多罗夫娜很不高兴。她不断地说,她家里不是时装店。可是我们要穿衣服,要攒点钱留作意外的开支,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一点钱才成。我们积攒钱以防万希望将来能搬到别处去住。可是妈妈做活耗尽了她最后的体力:她一天天地衰弱下去。疾病象蛆似的,显然在吞噬她的生命,把她拖到坟墓里去。我看到这一切,感觉到这一切,受尽这一切的煎熬,这一切都是在我眼前发生的!
36、诗一束 / 张晓雪 廖伟棠 严彬 风言 石才夫
37、被迫与农民犯人朝夕相处,陀早期的观点受到了冲击和挑战。陀早期有关农民“更美好、更道德”的印象和信仰遭当头一棒,因为他在那里发现农民犯人残忍和野蛮,与卑劣的俄国政府的淫威毫无二致。“残暴与堕落”在过去的陀那里只属于农民犯人的长官们,但现实却大相径庭,他觉得“道德上无法忍受”,“这是我长途跋涉的终点,如今我入狱了!”。陀的信仰在撕毁中重塑,在舍斯托夫看来,《死屋手记》某些场景中仍回响着的人道主义音调,和后来他所宣扬的爱和宽恕的精神,不过是关于人的可怕真理之胆怯的掩饰,其全部力量连陀思妥耶夫斯基也不敢面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部包裹着喜剧外衣的作品《舅舅的梦》《斯捷潘奇科沃村》,表明他在勾勒伟大的新主题——“思想”与“心灵”的冲突——这种主题将以种种方式主宰他西伯利亚之后的全部创作。
38、 今天我碰见了我的表妹萨莎!真可怕!她也快完蛋了,可怜的人!我从别处听说,安娜·费多罗夫娜老在打听我。她似乎永远不肯罢休,非跟踪我不可。她说她要饶恕我,忘记过去的一切,还说她一定要亲自来看我。她说,您根本不是我的亲戚,说她才是我的近亲,说您没有任何权利来跟我们攀亲,还说我靠您施舍,靠您养活是可耻的、不体面的……她说我忘记了她的款待,说她把我和妈妈也许是从快要饿死的情况下救出来的,说她供我们吃喝,两年半多时间里在我们身上花了不少钱,除了这些以外,她还免了我们欠她的债。就连妈妈她都不肯放过!但愿可怜的妈妈知道他们是怎样对待我就好了!上帝看见的!……安娜·费多罗夫娜说,我因为愚蠢才没能保持我自己的幸福,说她亲自把我引上了幸福之路,说其余的事情她也一点没错儿,还说我自己不会、或许是不愿意保全我的名誉。那么这到底是谁的过错呢,伟大的上帝!她说贝科夫先生完全是对的,他不愿意随便娶这么一个女人,她……可是写这个干什么!听她这么瞎说真是难堪,玛卡尔·阿历克谢耶维奇!我不知道我现在怎么了。我发抖,流泪,痛哭;我给您写这封信用了两个钟头。我本来想,她至少会认识到她对不起我的地方;可是您瞧她现在怎么样!看在上帝面上,您不要担心,我的朋友,唯一关怀我的人!费多拉把什么事情都夸大:我并没有病。我只不过是昨天到沃尔科沃①,
39、隐隐约约地,也表达出了他们十分富裕(主要特点: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40、 我倒是过得挺好。小宝贝,请您别为我担心。费多拉对您说了我许多坏话,那全是胡说;您告诉她说,她扯了很多谎,一定要告诉她,这个挑拨是非的女人!……我根本没有卖掉我的新制服。而且我为什么,您自己判断一下吧,我为什么要卖呢?据说就要发给我四十个银卢布的奖金了,那我为什么要卖衣服呢?小宝贝,您别担心;她是个多疑的人,这个费多拉,她瞎疑心。我们就要过好日子了,我亲爱的!只要您,我的小天使,身体快好起来,看在上帝面上,快好起来吧,别让我这个老头子伤心了。谁告诉您说我瘦了?造谣,又是造谣?我很健康,还发胖了,胖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我吃得饱,我满足极了。但愿您快恢复健康才好!好了,再见,我的小天使,我吻您的每一个小手指头。
41、 我的亲人,现在我不想对任何人做讽刺的描写了。小宝贝,瓦尔瓦拉·阿历克谢耶夫娜,我这么大年纪再无端地呲牙咧嘴地讥笑人就不相宜了!而且人家也会笑话我的,俄国有句谚语说:谁要是给别人挖坑,那他自己……一定也会掉在坑里。
42、为了躲避债主,他被迫到欧洲避债。出版商答应给他预付款,但是要求他要在半年内写一部长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正在写《罪与罚》,没有时间再写一部,但是出于生计只得同意。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同年,在朋友介绍下,他认识了速记学校的高材生安娜,两人高效率的工作,一个月内完成了《赌徒》,于1867年出版。
43、 4月9日
44、他的每个角色身上都有英雄意志的矛盾冲突。他把叙述的艺术力量全都灌注到对话中,他的对话有多好,托尔斯泰的对话就有多糟。所有托尔斯泰的角色口气都差不多,如果我们不知道谁在说话,单纯从语言上没法区分那些对话的主人;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人物开口说第一个词我们就马上能知道是谁在说话。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压根不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些人物靠独特的言辞和语调就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读托尔斯泰的时候眼睛兼顾了耳朵的功能,而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耳朵则可以代替眼睛。
45、 第二天晚上,这所房子里所有的人都睡了以后,波克罗夫斯基打开他的房门,站在他的房门口跟我讲起话来。那时候我们互相讲的话我现在一句也记不得了;我只记得我胆怯,慌张,恨我自己,不耐烦地等待着谈话的结束,虽然我自己极力希望这次谈话,整天想着这次谈话,编好了我的问话和答话……从这一天晚上起,我们的友谊的第一阶段开始了。在妈妈生病的整个时期,我们每天夜里都在一起消磨几个钟头。我渐渐地克服了我的羞怯,虽然我们每次谈话之后我总还是为了什么而恼恨自己。可是,我带着暗暗的高兴和骄傲的欢欣看出他为了我把那些讨厌的书都忘了。凑巧,有一次我们说笑话,讲到书从搁板上掉下来的事。那一回真是奇怪,不知怎么我过分坦白和直爽了。热烈情绪和奇怪的兴奋吸引着我,我向他承认了一切……说我想读书,想求知识,说人家把我当作一个小姑娘,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我觉得很苦恼……,我要再说一遍,那时候我的心情非常奇怪;我的心肠发软,眼睛里含着眼泪,我毫无隐瞒地对他说出了一切,讲到我对他的友情,讲到我希望爱他,希望真心诚意地跟他一块儿生活,安慰他,使他宽心。他有点奇怪地看着我,又慌张又吃惊,一句话也没对我说。我忽然觉得非常痛苦和伤心。我觉得他不了解我,_也许他在笑我。我忽然象孩子似地哭起来,哇哇地哭起来,自己止也止不住,好象什么毛病发作了似的。他握住我的两只手,吻着,把我的手紧紧按在他的胸前,劝我,安慰我;他非常感动。我不记得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只记得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红着脸,高兴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而,尽管我那么激动,还是注意到波克罗夫斯基仍旧有点发窘,拘束。好象我的热情,我的兴奋,那么突然的、热烈的、火一般的友情使他非常吃惊。也许,开头他只觉得奇怪;后来他不再犹豫,跟我一样,怀着同样纯朴直爽的感情,接受我对他的依恋、我的亲切的话、我的关心,用同样的关心、同样的友爱和亲切回答这一切,就跟我的真诚的朋友一样,跟我的亲哥哥一样。我的心感到那么温暖,那么舒畅!……我什么也没保留,什么也没隐瞒,他看出了这一切,就一天比一天越来越亲近我了。
46、“病态了又怎么样呢?”他写道,“要是在健康的时候回头审视,发现那时的感受最后证明是至高的和谐与美的话,那这当中有些畸形的张力又有什么要紧?如果最后能感受到未曾耳闻想见的完整、平衡和满足,能够虔诚欢欣地融入最高程度的生命的综合,那病态点又怎么了?”
47、1843年陀氏毕业了,他被分配去兵团工程局画图。这离他的文学梦实在太遥远了,于是一年后他辞职开始了第一部小说《穷人》的创作。该小说于1846年1月连载于《彼得堡文集》中,据说主编曾高举陀氏的小说大叫道:“又一个果戈里出现了!”《穷人》于次年发行,陀氏成了俄罗斯文学界的名人。
48、 唉,将来我会变成什么样儿,我的命运会怎么样呢?这真难过啊,我处在这么一种捉摸不定的情况下,我没有前途,我猜不透我会变成什么样。回顾以往也是可怕的。以往全是哀伤,我一回想起来,我的心就碎成两半了。我一辈子都要怨恨那些毁了我的坏人!
49、费奥尔多•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生于一个军医家庭。父亲因晋升八级文官,获得贵族身份,并购置了两个小田庄。这是一个暴躁任性、专横冷酷的人。他的妻子玛•费•涅恰耶娃(作家的母亲)善良贤惠,因不堪他的妒忌和折磨,很早去世。而他自己,据说因虐待田庄上的农民,在田间被他们聚殴致死(一说可能是被殴打后死于中风)。
50、 我觉得老人非常可怜。我稍微想了一下。老人不安地瞧着我。“您听我说,查哈尔·彼得罗维奇,”我说,“您把整套都送他就是了。”“怎么叫整套?也就是说所有的书吗?……”“是啊,所有的书。”“都算我送的?”“都算您送的。”“算我自己一个人送的?也就是用我自己的名义?”“是啊,用您自己的名义……”我觉得我说得很清楚了,可是老人很久都不能明白我的意思。
51、迫于无奈,他再次与出版商签订不平等合同,争分夺秒地写作《罪与罚》,与此同时,他仅在26天内就完成了小说《赌徒》。他不断地在赌桌和书桌上游走,稿费一到,便挥霍在赌桌上。在如此循环下,他写出了《罪与罚》、《白痴》、《群魔》这些难以忽视的作品。虽写书作为陀氏的糊口之举,某些作品难免有拼凑之嫌,但是,他在精神的高压状态下仍然保持如此活跃的思想状态,值得人另眼相待。
52、在西伯利亚,陀陀的思想发生了巨变。想想自己这几年先是一炮而红成了文坛新星,却因为触碰政治差点被处死,不禁痛苦万分。这痛苦显示到身体上,就是隔三岔五的发羊癫疯。就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当地税务员的妻子,玛丽亚。玛丽亚非常同情陀氏的遭遇,而常年缺乏关爱的陀氏将这种同情视为了爱情,爱得死去活来的。
53、进入19世纪40年代,果戈理在继承普希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小人物”的主题。
54、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
55、普希金的这部作品,不仅开了十九世纪俄国“小人物”的先河,同时也推动了当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56、他让好人不得安宁,他棒打鸳鸯,像吝啬鬼阿巴贡一样要他的儿子去娶有钱的老婆,抛弃自己的恋人。
57、然而,由于这种感伤主义的书信体小说在传统上被认为是用来描写受过良好教育和具备高尚情感的人物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做是艺术上的巨大冒险。用这样感伤主义的形式来描写一位老抄写员同不受尊敬的女佣人之间最终破产的爱情故事,违背了当时已经接受的叙述原则,但我们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己的做法非常自觉。
58、小说《穷人》主人公杰符什金是个上了岁数、其貌不扬、受着人和物两个世界控制的小官吏,一直为逃避世俗讥讽的目光而离群索居,过着没有欢乐的苦闷生活。
59、第一页是序言。“……作品主要描绘生活在这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怜、矛盾、困苦和走投无路……以及在困苦条件下人性的光彩……”
60、“我时常会突然陷入一种阴郁不见天日的可耻放荡。我的热情肮脏而快乐,闪耀着病态的兴奋。我感到病态地渴望暴力之类的恶德,行为举止有如禽兽。我在晚上沉沦于此,鬼鬼祟祟、下流龌龊,但在最堕落的时候也有种摆脱不开的羞耻感。我让自己的灵魂爱上藏在暗处,我特别怕被别人看到、被别人遇上认出来。”
61、如我们在《死屋手记》中所见,在西伯利亚服苦役的四年对他意义非凡。书中描绘了罪犯如英国公立学校学童般的举止,一点不像恶棍,也不像遭遇逆境不幸的人。这段可怕的岁月过去后,他又当了三年列兵,并被升为军官。因为社会主义者倾向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抛弃了这个立场。他只是因为自己天性想要搞懂什么事情最难、最惨、最困苦可怖,才会去参加那种社团。在囚禁期间,他的癫痫症状更为显著,以惊人的频率复发,但当神圣的疾病降临时,他会体验到一种崇高快活的宗教启示,这会照亮他剩下的生命。
62、从普希金开始,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等,一代代作家创作了一系列小人物群像, 以绚烂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 点缀了19世纪俄国文学长廊。
63、我们读到托尔斯泰的一个角色,“她不愿纾尊降贵变得机灵。”托尔斯泰看上去对人类头脑全都不屑一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操纵感知之刃的超级大师。他可能欠缺很多重要品质,但没人怀疑他的头脑,他的角色从头到尾都是聪明人。
64、丧失了诉说希望的姚纳回到马厩,只好把“儿子怎样得的病,怎样受苦,临终以前说过一些什么话,怎样去世的……”喃喃地向拉车的小母马诉说。
65、当我们从这两位作家身上拾取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图景的时候,另一种分歧也自然显现出来。托尔斯泰笔下我们只看到乡村、大地和晦暗原始的俄罗斯灵魂,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让我们真切见识到他策划行动的那些镇子。在他的笔下,这些城镇显得陌生、离奇和古怪。
66、 我送给您一些葡萄,宝贝儿;据说刚好的病人吃了有好处,而且医生也推荐说吃了可以解渴,那就光为解渴用吧。前两天您想要点玫瑰花,小宝贝,所以我现在送给您一点。您胃口好不好,宝贝儿?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感谢上帝,一切都过去了,结束了,我们的灾难也完全终止了。我们得深深感谢上苍!至于书,我一时没地方去找。听说这儿有一本好书,是用很优美的文体写成的;据说很好,我自己没读过,可是这儿的人都很称赞。我已经为我自己借过这本书,他们答应给送来。不知您要不要看?在这方面您要求很严,很难投合您的口味,这我是了解您的,我亲爱的。您大概需要各种诗吧,感叹的、爱情的诗,好吧,我也要找些诗来,什么我都要找来。这儿有一个手抄本。
67、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他于之不屑的数学。与此同时,他还涉猎了莎士比亚、帕斯卡尔、维克多·雨果等人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涉猎颇广的他考试成绩优秀,于1841接受委任。同年完成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席勒影响的两部浪漫主义剧作,《玛丽·斯图亚特》、《鲍里斯·戈东诺夫》,但均失散。
68、04 陀氏笔下的小人物:良善者与体现时代精神
69、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灵感和倾向很大程度上由臭名昭著、不公正的农奴制度所激发,他亲眼目睹农民遭遇的残暴,这让他深受刺激。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积极加入文学运动和社会政治思想运动,致力于将俄国农民从奴役中解放出来。
70、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71、他们在面临生存困境和爱情挫折的情况下,或者忍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屈辱,尽自己的责任养家糊口;或者付出牺牲个人幸福的代价成全他人的爱情,通过舍己为人的途径,实现个体生命价值。
72、 我觉得,假如我一辈子能不离开那个村庄,老在那一个地方住下去的话,我一定会很幸福。然而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不得不离开了家乡。我们搬到彼得堡来的时候我才十二岁。唉,回想当时我们悲惨地准备行装,_我是多么伤心啊!我向跟我那么亲切的一切告别的时候我哭得多么厉害啊。我记得我扑过去搂着爸爸的脖子,哭着恳求他在这个村庄里哪怕再略微住上几天也好,爸爸骂我,妈妈流眼泪;她说我们必须走,事情逼得我们非走不可。n老公爵死了。他的那些继承人解除了爸爸的职务。爸爸有一点钱在彼得堡某些私人手里周转。他希望改善他的景况,认为必须亲自在这儿料理。这全是我后来从妈妈那儿知道的。我们搬到这儿住在彼得堡城郊,一直到爸爸死我们始终住在那个地方。
73、那是秋天一个晴朗的、干燥的、寒冷的早晨。妈妈哭了。我也觉得非常伤心;我的心都要碎了,一种说不出的、可怕的苦闷折磨着我的灵魂……这是多么沉痛的时刻啊……
74、按理说,24岁就成为了知名作家,陀氏接下来的日子应该过得挺滋润才对,但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拿点稿费混名声。他先是写了本《双重人格》,将《穷人》中对小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推到了幻想的境地,但这本书不但没有使他得到期望中的名声和好评,还搞得他丢了几个文学界的朋友。文学上受了点儿小挫折,陀氏决定去搞点别的事儿。于是他于1847年参加了彼得拉舍夫斯基的星期五聚会。
75、①弗·费·奥多耶夫斯基(1804——1869),俄罗斯作家和音乐家。他的作品揭露了世俗社会的空虚和精神生活的微不足道。这段话引自弗·费·奥多耶夫斯基的短篇小说《活尸》(1838)。
76、 我们家里一连多少天都非常忧伤和烦闷。我们几乎没有亲友。爸爸跟安娜·费多罗夫娜处得也不和睦(他欠她债)。办事的人倒经常上我们家来。他们照例争论、吵闹、嚷叫。每一次这样的人来访问之后爸爸总是那么不痛快、那么生气。他常常一连几个钟头在屋里走来走去,皱着眉头,跟谁也不说一句话。在这种时候妈妈也不敢跟他说话,就一声不响。我总是坐在一个屋角里看书,安安静静地、悄悄地、一动也不敢动。
77、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描写带着一种狄更斯式的哀婉,特别是描写这位老汉护送自己受人尊敬、受过教育的孩子的灵车走向最后安息之地的场景。
78、尽管这样,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很看重,对自己珍视的篇章一改再改,无数次把不满意的部分直接烧了重写。他笔下的抨击之语日渐增多,写得也愈加艰苦,不过他始终在用心写。没法想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击垮他。
79、然而,浪漫主义的幻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抹去的。《穷人》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并不像果戈里的小说那样充满了讽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他们的故事“令人心碎”。俄罗斯新旧生活冲突的家庭背景、童年对乡下宁静美好与穷苦破败的双重印象、基督教中的爱与牺牲以及从小对俄国及其历史的情感认同,这些经历以及伴随而来的反思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兼具浪漫主义的“天真”与“现实主义”的辛辣。
80、但是进入19世纪60年代,当一种攻击性的、狭隘的唯物主义成为俄国激进派的意识形态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激进派决裂,捍卫“广义”上的精神。人物质需求的满足同内在道德心理的对立,在宗教大法官的传说中登峰造极。
81、性激情有时会让他变得残忍、粗野甚至兽性大发,但都出于自然、算不上变态。
82、“一切都会过去的,唯有真理长存。”《作家日记》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问世,为陀氏带来广泛的赞誉。人们看到了这位艺术家的无限可能。
83、“爱上帝的一切造物——每一粒沙子,”佐西马(10)说,“你应该热爱上帝创造的每片叶子、每束光。爱动物、爱植物、爱万物。热爱万事万物,你就会找到事物中隐藏的上帝的奥秘。”
84、就这样,他陷入一种形而上学的倦怠,感到非常无聊,永恒到最后可能变得非常琐细。比如说一个无人注意的村子里的土耳其澡堂,角落里满是发霉的蛛网,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试着去探索这些未知的东西。他的恶魔用实际行动在试着解释作者的观点。
85、但丁有言:“人世间不会想到,在世界上播种神书要流出多少鲜血。”陀氏越想要从荆棘丛中伸出手求救,越有尖锐的刺扎进干涸的喉咙。
86、托尔斯泰身体健康,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患有癫痫。
87、他写作《穷人》的想法正是在这一文学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凭着对文学新的时代特征的敏锐感觉,阅读和翻译了大量法国社会主义的作品,他“特别喜欢阅读果戈里的作品,而且喜欢逐页背诵《死魂灵》”。那段时间,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成癖,并从阅读中获得了创作的技能,类似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文字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出了示范,促使他思考如何将自己卑微的主人公提升到相似的人类的高度。
88、每当他来看他儿子,几乎总是带着担惊害怕的样子,这大约是因为他不知道儿子会怎样接待他,通常总是好半天下不了决心进去,要是凑巧我在那儿,他就要向我问这问那的问上二十分钟:彼谦卡怎么样?他身体好不好?他心绪到底怎么样?他是不是在忙什么要紧的事情?他在做什么?是在写东西还是在思考什么问题?我就极力鼓励他,叫他放心,最后老人才下决心进去,轻轻地,轻轻地,小心而又小心地打开门,先探进头去,要是看见儿子没有生气而向他点头,就悄悄地走进屋里去,脱下大衣和帽子,都挂在一个钩子上,而他的帽子总是皱的,有很多窟窿,帽边都掉了。他做这些动作都是轻轻地,一点声音也不出;然后在一把椅子上小心地坐下,目不转睛地盯着儿子,瞅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想猜透他的彼谦卡的心情。假如儿子心绪不大好,老人看出来了,就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解释道:“我是顺路走进来的,彼谦卡,只待一分钟。我走了一段长路,正巧经过这儿,进来歇口气的。”然后他就不再说什么,温顺地穿上大衣,戴上帽子,又轻轻地打开门,走出去,勉强微笑着,为的是忍住心中煎沸着的痛苦,不让儿子看出来。
89、这套文集应该说是外国文学学科建设中的一项颇有意义的学术工程。但愿它的出版对我国方兴未艾的陀学能发挥其应有的重大作用!
90、第五卷聚焦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文坛最终地位的确立,作家在这十年间写作了《少年》《作家日记》及其登峰造极的杰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传记重现了这些作品的创作历程。其中《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的作品。小说源于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弑父案件的法庭审判。表面上看这是一桩弑父案,而受害人的几个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有串谋之嫌;在深层次上,这是一幕关于人精神的戏剧,讲述了一个情欲、信仰、理性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作家擅长使用的所有元素最终都汇聚到这部作品里来了,小酒馆的密谈,客厅里的风波,在某一个场合下忽然聚集了许多角色,因为某一事件爆发出各种议论、独白、内心戏……都在这本书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处理得也最为成熟。《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以大量的篇幅还原了这部小说诞生的来龙去脉,并以200页的篇幅,逐章全景式解读了这部博大深邃、影响深远的作品。
91、我跟她合用灯火,因此我们就在一张桌子上工作。她有一个孙女叫玛霞,我记得她还是个小孩子、可是现在她该是个十三岁上下的小姑娘了。她是那么淘气,很快活,总是逗我们乐;我们三个人就这样一块儿过活。冬天在漫长的晚上,我们常常先围着圆桌喝茶,然后就开始工作。老太太为了使玛霞不闷得慌,也为了让这个淘气的孩子不淘气,就常常讲起故事来。那是些多好听的故事啊!不光是孩子,就是一个有见识的聪明人也会听得出神。是啊;我自己就常常抽着烟斗听出了神,把工作都忘了。那个斌子呢,我们的小淘气,听入了迷;她用小手托着玫瑰色的脸蛋儿,嘻开可爱的小嘴,故事要是讲得可怕一点,她就紧紧地、紧紧地依偎着老太太。我们就爱瞧着她;于是就看不到蜡烛结了烛花,也听不见外面有时候暴风雪逞威,狂风怒号了。我们过得真好啊,瓦连卡,我们就这样一块儿度过了将近二十年。可是我在这儿唠叨些什么呀!也许您不喜欢听这样的事,而且我回忆起来也不那么轻松,特别是现在。天黑下来了。杰列莎在忙着做事,我的头痛,背也有点痛,而且我的思想那么奇怪,好象也在痛似的;今天我很郁闷,瓦连卡!您写的这是什么话哟,我的亲人?我怎么能去看您呢,我亲爱的人,人家会怎么说呢?是啊,我得穿过院子,那我们这儿的人就会注意到,就会打听,那就要有闲话,就要有流言蜚语,他们会把事情错会了意。不,我的小天使,我还是明天在做晚祷的时候看到您的好;这样慎重一些,对我们俩都好。还有,小宝贝,您别因为我给您写了这样一封信而责怪我;我重读了一遍,看出一切都写得毫无条理。瓦连卡,我是个老人,又没有学问;我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没念好书,即使现在再从头念起,脑子里什么也装不进去了。我承认我不是描写事物的能手,小宝贝,不用别人指出来、笑话我,我也知道,假如我要写点略微有趣的事,就会扯出一堆废话来。今天我看见您在窗户那儿,您放窗帘的时候我看见您的。再见,再见,上帝保佑您!再见,瓦尔瓦拉·阿历克谢耶夫娜。
92、我们全都那么快活,那么满意。就连现在回想起这些时刻来我还觉得快活呢。我努力用功念书让爸爸高兴。我看得出来他把最后的一文钱都花在我身上了,他自己呢,上帝才知道他在怎样挣扎。一天一天的,他变得越来越忧郁,不痛快,爱生气了。他的脾气完全变坏了,他的事情不顺手,债务一大堆。妈妈常常连哭都不敢哭,一句话也不敢说,免得惹爸爸生气。她变得那么病弱,越来越瘦,咳嗽得很厉害。我从寄宿学校回来,总是看见那些忧愁的脸,妈妈悄悄地流眼泪,爸爸发脾气。责备和非难随着就来了。爸爸开始说我没有给他任什么快乐,任什么安慰,说他们为了我把最后的一文钱都花光了,而我直到这时候还不会说法语;总之,他的一切失败、一切不幸、一切的一切,统统都发泄在我和妈妈身上了。可是他怎么能折磨可怜的妈妈呢?我看着她,我的心都要碎了:她的两颊凹陷,两眼眍进去,她脸上常有那么一种肺结核病的红晕。我挨的骂比谁都多。开头总是为一点小事,可是后来只有上帝才知道扯到哪儿去了。常常连我也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什么没数落到啊!……他说到法语,又说我是个大笨蛋,说我们寄宿学校的女校长是个不尽职的蠢女人,说她不注意我们的品行,说爸爸自己至今没能找到工作,说洛蒙德的语法是很坏的语法书,而扎波尔斯基①的要好得多,
93、到了19世纪50年代,俄国的农奴制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其形成初期所具有的进步性早已丧失殆尽, 纯粹成了套在俄国广大人民身上的绳索。在它的捆缚之下, 人们的性格变形、灵魂扭曲, 走上了一条又一条畸形的人生之路。
94、但这股思潮,并未唤醒“驿站长”维林这类小人物的觉醒意识。
95、 ③勃拉姆别乌斯男爵(1800—1858),奥·伊·宪柯夫斯基的笔名,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俄国作家和批评家,编辑文学杂志《读者文库》。
96、然而幸福总是不能长久的停留在陀氏身上。1881年2月9日,他为了捡柜子底下的笔筒,血管破裂去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一直生活在矛盾,纠结和痛苦中,而他的作品留给我们的问题则是.......
97、自此,昔日与文学几乎绝缘的穷苦百姓、贩夫走卒、失意小官, 纷纷走进俄罗斯的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
98、又是序言……妈蛋,跳过序言直接看白痴!足足一千三百页,看来对白痴的剖析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恕我文学素养低,我看了两遍愣是没看出来这本书里谁是白痴,我以为最有可能是纳斯塔霞,其次可能是罗果仁,没想到后记里说梅施金公爵才是白痴……这下我糊涂了,要不我是白痴,要不那些评论家是白痴……不管谁是白痴,我觉得托斯陀耶夫斯基也有失误——书名和内容不符,不管谁是白痴,看起来他都过得挺体面,白痴哪里能有那么多钱?怎么看都是我比他们更白痴。想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
99、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扒走了当初辱骂他的那位要人的外套,他才消失。
100、婚后的日子是陀氏一生最幸福的日子。凭借安娜超人的速记能力,陀氏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自己闻名世界文坛的几部作品。其中包括《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
101、车夫姚纳向马诉苦的经历意味深长,令人深思:人们都在忙碌着,有谁可曾真正关心那些渴望关心的人,有谁真正关心别人过得怎样,心情如何?
102、巴施马奇金的鬼魂在获得复仇快感的同时,也感悟了生命的珍贵,其精神特质和心理状况已经突破了社会环境的藩篱,从社会生活的层面跃升到生存意识的层面。
103、他不仅仅是文人,他还是文学的真正英雄,像战士或受难者一样英勇无畏。他探索了人心深处最危险邪恶的地方,尤其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爱情。阿廖沙·卡拉马佐夫身上表现的宗教热诚,像斯梅尔加科夫、伊凡、德米特里、费奥多尔那样会“吃掉伴侣的雌蜘蛛”的恶人身上的卑劣这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最后的高峰,有着最高、最纯粹的精神激情。
104、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0年代结识了涅克拉索夫,1845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励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广获好评。《穷人》的单行本在一年后正式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24岁时成为了文学界的名人。但是不久之后由于文学上的分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决裂。
105、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同年果戈理发表《与友人书信选》,别林斯基撰写《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对其观点给予驳斥。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喜欢别林斯基这篇文章,并寻找到手抄本在小组上朗读。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的也愈发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