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晓原老师与夜读小组访谈同学合影,摄于2019年
2、你自己难道就不想自己也能够死得其所死,更有价值一点吗?
3、5月10日,晓原老师应邀参加我们夜读小组同学交流,给我们上了一堂读书课。交流采用访谈的形式,我指导学生事先读了他几本书,然后提出阅读的困惑,请他解答。(死得其所造句简短)。
4、 (4)法——诗法。诗的结构要素:“法”这个字象,包括了诗人写作与诗歌艺术形成的法则,法度、法理;各种新与旧的技艺手法、技巧等等诗写方法;种种字、词、句的组织,如何开头结尾过渡之类的结构法;从诗写的细微运作到诗歌艺术的文本构成之法,诸般形式的变化,无不有“法”参与操作。诗歌能否成为艺术,“法”可视为决定性的形式要素:无“法”不成诗。
5、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
6、 构建“性情诗学”选择了“向后退”的路向,就是彻底退到汉语字根上,立定根基后,重新分蘖出现代诗学理论形态来。这与时潮“向前看”的先锋诗学理论似乎反其道而行,其实也是顺应时代价值走向多元化所作的一种选择。像此诗谒所说:
7、温儒敏:在2019年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
8、 抱负构建“为人生”的 “优人”诗学。
9、八股文作为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敲门砖”的浑名非常生动地诠释了它的特征。在明清科举考试中,除了在乡试、会试中使用之外,任何公私文书和各种体裁的论著中,都不会采用这种文体。它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除了用于科举考试,再没有别的用武之地。就像《红楼梦》第七十三回中贾宝玉所说的那样:“这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奥,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明清两朝的读书人,耗费大量精力学习它、钻研它,日复一日地练习写作,只是为了用它来敲开科举的大门。一旦考中,就将它弃如敝履,不再顾惜,所谓“得第则舍之”。(《制艺丛话》卷一)很多人在晚年编辑自己的著作时,也要剔除早年为应举而制作的八股文。就连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也对于泛滥天下、汗牛充栋的各种时文选本“悉斥不录”,仅仅收录方苞奉敕选编的《钦定四书文》,作为“士林之标准”。(《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与我们现在为了准备高考而发行的“同步练习”极其相似,它广泛流行于社会,泛滥于天下,但只对求取功名的人在特定的时期才有意义。一旦离开了这个环境,失却了这个前提,就毫无价值,甚至失去了立身之所。藏书家不取,目录学不收,大众不见重,士人不见爱,覆瓿烧薪,是其最终的命运。
10、读通课文:指定5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11、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请勿以任何方式摘编本文内容(死得其所造句简短)。
1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全文,交流思考: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本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阐述了我们d及其领导的队伍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13、廿多年后,这名可爱的老头居然写诗“宽恕”了暴徒——
14、 明清科举考试的重要特点,就是八股文文体的出现。可以说,八股文的出现,是科举制度在追求公平和公正过程中的内在逻辑或必然结果。当试卷之外的干扰因素已经被排除,对公平的最主要影响,仅仅来自于考官个人的爱憎好恶;严定程式,客观衡文,公正评卷,从而使评卷规范化和客观化,最大限度地控制评卷过程中的误差,就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八股文的产生,正是受这一内在动力所驱使;八股文“僵化”的形式,正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催生。
15、 “性情”为诗本体,不仅与常识拍合,且承继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悠久传承;此“情性诗学观”,论者言说简明,听者也明白易懂。
16、(4)这个社会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是死得其所的。
17、析课题:这篇演讲稿是毛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背景资料”后回答。)
18、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徐译)
19、 (2)象——诗象,诗之象。诗的凝状要素:亦为诗的核心基质;象分内外:外象有四类:人、事、物、景;内象即心象(内心的种种象态)。象具五维(五个基本维度)——形状、色彩、声音、味道、气息。“象态”分静与动:“静象”,即随处可见相对于显现为“静态”的人象(男女老少)、事象(事实、事情、事件)、物象(物质、物体、物品、物件)、景象(景色、景点、场景、景观等);“动象”,不仅指外象的运动态,也是指内象(心象)的动态。心象即想象,想象,特别是想象力,对文学艺术的创造与接受,当然非常重要。无“象”不成诗。
20、叶圣陶这样的发现和论点比比皆是,限于篇幅,仅举以上一处。他总是循循善诱,字里行间充溢着他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对后生真挚恳切的关爱之情,丝毫没有大师的架子,这也许就是他让我们特别敬重和怀念的地方吧!
21、对“修辞立其诚”,我本来的理解是,说话与写文章态度一定要真诚,指的就是内容而已。叶老认为这是片面的,只是它的一层意思;还有另一层意思,这就是一定要讲究语言表达,注重表达的语文品质,努力做到“一个字都不乱用,一句话都不乱说”。他一再指出遣词造句不是所谓“小节”,若有毛病亦非什么“小毛病”,没有不认真不重视的任何理由。
22、 1)以简驭繁。以区区几个基础性字象为主统,即可引领众多词语,解读万千诗歌,阐释万千诗学现象;
23、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左传》有《虞殡》,《庄子》有《绋讴》,挽歌非始於 田横 之客。” 清 孙枝蔚 《挽范眉生客死燕中》诗:“挽歌但使皆名士,行哭何须是妇人。”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另有一种文学是吊旧社会的灭亡--挽歌--也是革命后会有的文学。”
24、 构建“性情诗学”的理论基石,是表示诗之本体的6个单体汉字:(情-象-意-法-言)性。立名宜简洁,取一前一后之“情”与“性” 两字合总揽整个诗学理论系统,即名“性情诗学”。
25、关注江晓原老师很久了,对他广博的学术兴趣和丰富的学术成果很钦佩。除了科学史专业研究成果外,作为一名公共写作者,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随笔、评论等普及性文章,内容涉及中外科幻作品尤其是科幻电影的评价研究、科学史真相的还原解读,以及科学教育的性质功能的重新界定分析,甚至还出版过性学方面的研究专著(如《性感:一种文化解释》《性学五章》等)。他在众多作品中一贯坚持的反科学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在知识界产生广泛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值得我们引入读书课程,以拓展学生阅读思考的深度。
26、有同学看了《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产生疑问:反科学乌托邦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晓原老师习惯性眯着眼睛,听完后辨析说:习惯的说法有两对,一对是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一对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传统。最初提出乌托邦,源于莫尔的小说《乌托邦》,当时欧洲有一大批这样的作品,比如《太阳城》《新大西岛》等等。这些作品里头都想象了一个高度规划过的未来社会,人的一生都是被规划的,社会活动按部就班,个性受到压抑。反乌托邦则与之相反。在这样的一个分野之中,主张乌托邦的人,会更容易接受科学主义,持反乌托邦态度的人,一般也会更接受反科学主义。但这两者之间并无刚性必然的联系。对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可以用三个问题来加以判断,如果都赞成,你就是科学主义者,如果都不赞成,你就是反科学主义者。这三个问题是:科学是否等于正确,科学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科学是不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
27、 但“通”不是“包”。性情诗学并不企图包含其他文学理论与艺术理论,更不“包”诗之外的各学科理论。
28、 二是性情诗学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情、象、意、言、法、性、感、等等,都具“全态性”。唯其“全态”,它才能统一主客体,唯其全态,它才会渗透到其他学科。性情诗学的每个字象都体现了自身与外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都是物与我,此与彼,自与他,内与外的异质同体与多质合一。其开放性通道始终无限地敞开。
29、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死得其所的人的献身,才有我们美好的今天。
30、 2)以少总多。以几个或十几个单体汉字,便可统摄和导引出诗之内外,心之内外,关涉宇宙生命万语千言的阐释话语;
31、过渡: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一层一层论述的。(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d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
32、读外国作品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找到可靠且文字好的译本。暑假中,经朋友推荐,我读了仲译《瓦尔登湖》(纪念版),一读之下,大为敬佩。我起初只是选读全书第第二章,比较判断一下译文的成色。因这两章号称是全书中的硬骨头,相当晦涩难解。可这次读仲译,我竟一口气顺畅地读完。老实说,这些年读这部名著,我还是头一回有如此敞亮通透的快感!后由朋友介绍,我与仲先生结识,还邀约他来学校指导学生阅读这部书。他与学生热情交流,成就一段读书佳话。
33、木心美术馆开展后,在文化圈引起轰动。仅举一例,木心的铁杆粉丝、上海师大倪稼民教授于11月30日赶去参观,并与馆长陈丹青先生合影。12月4日晚,我们在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教授家聚会,当倪教授听我讲了木心苦难岁月的片断,她当场泪流满面,叹道:“木心才是真正的钢铁巨人,否则他早就自我了断了!”又连声点赞陈丹青为中华民族、为人类历史做了一件流芳千古的大好事!称他为中国少有的尊师如父的好学生!
34、另一次是1975年评《水浒》运动后期,“小木匠”逸斌兄建议几位青工凑钱,请木心吃饭,不料走漏风声,厂方如临大敌,召开全厂紧急大会,揪斗木心,声称长胡子的阶级敌人腐蚀青年,致使饭局泡汤,为此他十分激动,也十分感伤。
35、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36、也有人说,文章的“好”与“不好”,只消从它的本身评论,不必问写作者的“诚实”与否;换一句说,就是写作者无妨“不诚实”地写作,只要写来得法,同样可以承认他所写的是“好”的文章。这也不是没有理由。古人是去得遥遥了,传记又多简略,且未能尽信;便是并世的人,我们又怎能尽知他们的心情身世于先,然后去读他们的文章呢?我们当然是就文论文;以为“好”,以为“不好”,全凭着我们的批评知识与鉴赏能力。可是要注意,这样的说法是从阅读者的观点说的。如果转到写作者的观点,并不能因为有这样的说法就宽恕自己,说写作无需乎一定要“诚实”。这其间的因由很明显,只要这样一想就可了然。我们作文,即使不想给别人看,也总是出于这样的要求:自己有这么一个意思情感,觉得非把它铸成个定型不可,否则便会爽然若失,心里不舒服。这样提笔作文,当然要“诚实”地按照内面的意思情感来写才行。假若虚矫地掺入些旁的东西,写成的便不是原来那意思情感的定型,岂非仍然会爽然若失么?再讲到另一些文章,我们写来预备日后自己复按,或是给别人看的。如或容许“不诚实”的成分在里面,便是欺己欺人,那内心的愧疚将永远是洗刷不去的。爽然若失同内心愧疚纵使丢开不说,还有一点很使我们感觉无聊的,便是“不诚实”的文章难以写得“好”。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发于自己的,切近于自己的,容易做得“好”;虚构悬揣,往往劳而少功。我们愿望文字写得“好”,而离开了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却向毫无根据和把握的方面乱写,怎能够达到我们的愿望呢?
37、 抱负构建趋向宇宙生命大自由的诗学。
38、 当今中国诗界,诗学理论似乎正群芳并起。从中国新诗“遥遥领先的先行者”黄翔的“情绪诗学”开始,到近年新崛起的“诗反”先锋诗派的“反动诗学”、“世界地域诗学”,无论是群体性诗学还是个体诗学,(参见附录)都有令人触目的理论成果。
39、坦率地说,我以为的“语文品质”里并不包含“诚实”,因为这似乎不是如何表达的遣词造句问题,而是有关表达内容的写作态度问题。但叶老所提的“诚实”在作文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再者,诚实与否也不能说和遣词造句没有一点关系,恰恰相反,表达品质和表达态度应该说不但有联系,而且有时联系还相当紧密。对照叶老少年时“恨不与君同死”“缺少了诚实”的例子,我们今天不诚不实的问题实在太严重了,诚实在不少人心目中甚至成了幼稚的同义词或说是不敢问津的奢侈品。“内面并非真有这样的情感,而纸面却这样说”,几乎成了作文必遵的要诀、公认的常规,一点也不脸红,一点也不心慌,一点也没有自责,有的还甚至感到得意。我想着重说一说自己相关的一点思考:“诚实”不但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能力。
40、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朦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常有人说,心中有个很好的思想,只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又有人说,起初觉得那思想很好,待说了出来,写了出来,却变了样儿,完全不是那回事了。其实他们所谓很好的思想还只是朦胧的思想,就语言方面说,还只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怎么说得出来,写得出来?勉强说了写了,又怎么能使自己满意?那些说出来写出来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文章,原来在脑子里已经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也就是清明的思想了。说他说得好写得好,不如说他想得好尤其贴切。
41、不难推论,木心时刻在想念昔日关照过他的工友,只因创新厂对他的伤害实在太深了!
42、这个社会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是死得其所的。
43、不独全篇整段,便是用一个字也有“精密”与否的分别。文学家往往教人家发现那唯一适当的字用入文章里。说“唯一”固未免言之过甚,带一点文学家的矜夸;但同样可“通”的几个字,若选定那“精密”的一个,文章便觉更好,这是确然无疑的。以前曾论过陶渊明《和刘柴桑》诗里“良辰入奇怀”的“入”字,正可抄在这里,以代申说。
44、锻炼语言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正像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我们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家听了都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强凑在语言里。我们还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乱用一个连词,不多用或者少用一个助词。说一句话,一定要在应当“然而”的地方才“然而”,应当“那么”的地方才“那么”,需要“吗”的地方不缺少“吗”,不需要“了”的地方不无谓地“了”。这样锻炼好像很浅近、很可笑,实在是基本的、不可少的。家长对于孩子,小学教师对于小学生,就应该教他们、督促他们做这样的锻炼。可惜有些家长和小学教师没有留意到这一层,或者留意到而没有收到相当的成效。我们要养成语言这个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就只得自己来留意。留意了相当时间之后,就能取得锻炼的成效。不过要测验成效怎样,从极简短的像“我正在看书”“他吃过饭了”这些单句上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不妨试说五分钟连续的话,看这一番话里能够不能够每句都符合自己提出的要求。如果能够了,锻炼就已经收了成效。到这地步,作起文来就不觉得费事了,口头该怎样说的笔下就怎样写,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文章,只要是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做呢?依据的是没有毛病的语言,文章也就不会不通了。
45、 正是有了这一条,性情诗学的运用与发展方可与时俱进,进入各种学识领域汲取养料,以不变之字象应万变之学识,不断激发理论活力。
46、 一是力图打通古今诗学的实效通道,将中国古代诗学与现代诗学通连为整体;
47、《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8、3 death is not terrible 死亡是不可怕的
49、其实,我觉得语言表达除了“追寻”,还有“返照”的一端。先看例子:
50、 有人决绝地认为,单体汉字,不适于现代汉诗(③);其实“字诗想”完全可以进入现代汉诗写作,建构现代诗学。这其中的关键,是须对所选择的汉字,作一番“现代性的转换”。
51、到这里,“良辰”同“奇怀”的关系已很了然。“良辰”不自“良”,“良”于人之襟怀;寻常的襟怀未必能发见“良辰”,这须得是“奇怀”;中间缀一个“入”字,于是这些意思都含蓄在里头了。如其用“感”字或者“动”字,除开不曾把“良辰”所以成立之故表达外,还有把“良辰”同“奇怀”分隔成离立的两个之嫌。这就成一是感动者,一是被感动者;虽也是个诗的意境,但多少总有点索然。现在用的是“入”字。看字面,“良辰”是活泼泼地流溢于“奇怀”了。翻过来,不就是“奇怀”沉浸在“良辰”之中么?这样,又不就是浑泯“辰”与“怀”的一种超妙的境界么?所以前面说用“入”字来得圆融而深至。
52、(3)即兴拔高演讲: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53、 最终朝向实现个我生命终极追求的大自由!
54、 八股文的巨擘王鏊,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数典乡试,程文魁一代”,有明近三百年间,八股文大家蝉联鹊起,云蒸霞蔚,“然称为斯文宗主,则首推王鏊”(4)(P928)。“此前风会未开,鏊无所不有;此后时流屡变,鳌无所不包。前人语句,多对而不对,参差洒落,虽颇近古,终不如鏊裁对严整,机调熟圆,为举业正法眼藏”(4)(P932)。王鏊在八股文上的地位,有人比拟为司马迁之于史学、韩愈之于古文、杜甫之于诗歌、王羲之之于书法。唐寅曾赠联予他,称之为“海内文章第山中宰相无双”。清朝的四库馆臣说:“鏊以制义名一代,虽乡塾童稚,才能诵读八比,即无有不知王守溪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一)
55、(拼音):liú fāng bǎi shì
56、 2)它试图把艺术人生引向觉悟人生;
57、 (2)绕根成句。即围绕根子字象组合各种语句。
58、谭嗣同狱中绝笔:"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9、 实际上,在八股文中,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特质。比如,又称八比文的八股文,最大的特色是对仗。对仗,也称对偶,或者如俗说的对对子,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一项基本功。不仅做八股文,而且作诗作赋,作骈体文,都离不开它。所以,从启蒙教育阶段,学生就开始接受这样的训练。要工整地对仗,“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来对他,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又如,出桃红二字,就要用柳绿或薇紫等词来对他;第一字都用植物的名词,第二字都用颜色的静词。别的可以类推。这一种工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6)(P194)。对课不仅要了解词性和结构,还要懂得实字虚字、死活句眼、四声平仄、字音字义等。
60、 由于平台属于起步阶段,暂无稿费,但成熟后将尽我们所能为作者创造稿酬;
61、 从价值诗学角度看,诗人与诗学家应是精神领域核心价值的创造者与传播者。
62、《十讲》提炼苏子一生行事后面的十大问题,于不疑处生疑,通过作品细读,运用多重考据之法,贡献了许多精彩的新见。比如大小苏制科入第后,大苏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走马上任,小苏呢,被任命为商州推官,但他辞不赴任,理由是“奉乞养亲”。几家传记都记录此事。《十讲》透过“养亲”的表象,联系大小苏在制科考试中的际遇,发现“养亲”背后隐含着对当权者王安石的不满甚至抗议。这就从历史事实中读出了人物和时代的复杂的真实。这样的创见书中多有,如对乌台诗案的复盘,对庐山访禅的剖析,对苏王关系和元祐d争的剔抉幽微,直如破案小说一般的精彩和诱人。
63、 优性人类、优质人性与优化人生,应是人类诗学的奋斗方向,它也可以成为当今中国现代诗学的重大任务。即通过“润化(④)、感化、教化”等不同方式、途径与层面,努力解答这样的问题:诗学如何才能优化人生?因此,性情诗学是强调诗歌教化功能的诗学。
64、(3)(英)莱芒·道逊.中华帝国的文明(M).金星男,朱宪伦,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65、 性情诗学的理论构建,自觉地以佛法作为究竟与了义的论说依据,有了如下一些理念:
66、上海美专同学凭吊鲁迅(二排右二白衬领是木心)上海万国公墓1946年
67、 投稿邮箱:1911332574@qq.com
68、 1)性情本体五质素所属嫡系部队字象群:志、趣、味、境、神、形、赋、比、兴、韵、秀、美、……
69、当时的木心,处于人生的低谷,属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黑五类”,任何人都可以侮辱、欺凌他。而他却整天强装笑脸,对任何人都得点头哈腰;特别是每逢元旦、春节、五国庆、毛泽东生日等节庆时,更被训得狗血喷头,还有肉体摧残,经常挨打受骂、被批斗。他干的是厂里最苦最累最脏的活,除了倒便桶(厂里没有正规厕所)、通阴沟、铲车间地上的机油外,还经常当装卸工扛沉重的原料。其中通阴沟、铲机油最累,我曾帮他通过阴沟,阴沟内彩色的胶水般的污泥,足以将得过肺病、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木心击倒!然而,他居然像打造艺术品那样,将“厕所”修理得“一片灿烂”。
70、名垂青史(míngchuíqīngshǐ)
71、向来看重“修辞立其诚”,目的不在乎写成什么好文章,却在乎绝不马虎地想。想得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得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两层功夫合起来,就叫作“修辞立其诚”。⑦
72、 这是因为,“性情诗学”有取之不尽的各层次后备资源,大致有四处来源:
73、这位烈士是死得其所的,因为他是为了d牺牲的。
74、 性情本体五基质:情、象、意、法、言。
75、《瓦尔登湖》(纪念版)梭罗著仲泽译译林出版社
76、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77、回想我跟曹老师约第一篇谈读书的文章,好像是2014年前后,那时还没有语文清话。在我的电脑文件夹里,有曹老师2014和2015年两篇年度书单,可是我却想不起来这两篇文章是如何用过的了。而语文清话推送曹老师的年度书单是从2016年开始。三年了,每年一篇,也成了语文清话固定的年度推送。
78、这个理由,让所有人类不遗余力,让其它事业死得其所,然而我们的地球,我们要拯救的地球,会不会因此而冷笑?
79、 诗学理论的现代性。性情诗学话语以其直面当今诗歌诗学现象的现代感知与现代观念,完成了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现代性转换。却并未失去传统诗学与文论的根基与根性的稳固性。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汉语“字象”生发感应的“字诗想”之中。
80、叶老反复强调:“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朦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⑥因此,对“修辞立其诚”这一句古老的原则,叶老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说:
81、所以,自己发抒的文字以与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一致为“诚实”,从旁描叙的文章以观察得周至为“诚实”。
82、我们的问题是,八股文为什么会出现,它的出现对于科举制度意味着什么,在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起了怎样的作用?为什么它能在历史上延续长达五百年之久,其间虽然屡遭抨击,备受责难,然而僵而不死,死而复生,它的生命力何在?
83、 诗学理论的普适性。性情诗学发现的性情本体,或许尚不敢言打通了中外诗学;但对于中国古今的诗人与诗歌、诗学现象,大约可以说普遍适用。情性诗学试图诠释的,是古往今来的诗歌、文学、艺术现象或诗学、感性学、艺术学课题。它以“字思维”与“字诗想”为基点建构诗学理论,足以容纳各种诗学成份,将其收纳于自身,进而阐释它所面对的各种课题。
84、 寻找能够充分表现诗体特性的汉字,用以构建本土现代诗学。使之能够运用无碍地阐释日益复杂的现代诗(艺术)现象,并且能将中国古代诗学与现代汉语诗学贯通起来。这样一个诗学理论任务,是一步一步点点滴滴逐渐实现的。
85、辜:罪。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86、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的运用,这是叶老一以贯之的基本观点。他在这里所说的运用语言“必须去掉粗疏的弊病,进到精粹的境界”,其实指的就是语文品质的提升,先要达到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基本要求(不粗疏),而后逐渐进到审美层次(精粹)。他在另一处说得更加明白:“一段文字由许多句子合成,句有句式;一句句子由许多词儿合成,词有词义。句式要用得妥帖,词儿要用得得当。”②造句妥帖,用词得当,说的不就是语文品质吗?“精粹”“粗疏”指的就是语言运用,是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正反两方面的概括。
87、……要出版这部《第六交响曲》,他希望给这首乐曲再起一个明确的,具有形象性的名字。
88、识人物: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主席如此敬重?(播放专题影片《张思德》片段,学生汇报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