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题西林壁》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告诉我们要想全面认识事物,把握全局,必须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山穷水尽造句简短)。
2、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3、(6)(7)(8)瞿秋白、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71~33383页。
4、板 bǎn (地板 木板 黑板 板凳 木板 有板有眼)
5、汉语句法的这些发展变化,其实首先意味着句子变得更长了。表达的精密,依赖句子的复杂;而句子的复杂,当然意味着句子变长。
6、清明时节,回到故乡,那废弃的池塘,那干枯的农田,让作家忧虑而惆怅;对父老乡亲的慰劳,对于远逝的父母的怀想和追忆。“虽来去匆匆,但终究从心底里被唤起一种对于乡村对于农民的强烈责任感,以致那似乎渐次冷却了的说明热情忽又增加了不少的温度。”(《回乡记》)的确,故乡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母亲,放飞了长大的儿女,自己却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守侯、等待。她以儿女们的骄傲为骄傲,以他们的闻名而闻名,精神因他们的开阔而放大。偎依在故乡怀抱的童年时代,似乎就注定了一个人将来天空的高远。一生的成败得失,怎么能和故乡的血脉相割裂开来?黄连德的写人散文也很有情韵,在他的真诚朴质的笔下,亲人的形象渐次变得鲜明起来。祖父具有十分鲜明的人品个性:勤劳、厚道、朴实、硬朗,他的身上“散发着泥土的清香,闪耀着石头的光亮”。祖父对于田土的执著——特别是对于田土“分”“合”所表现出来是超乎寻常的分析和判断,不禁使我辈自以为“颇有政治头脑的书生为之汗颜”(《回忆祖父》);祖母的慈爱、善良、精明、能干,特别是对于长孙的细心呵护以及对于“我”的学业的关注而体现的殷殷期待,给人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很容易让人想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来的(《怀念祖母》);父亲是个极普通的人,但养成了他勤劳的品性,尤其是他对于农事的劳作倾注了无限的感情,对于菜园自留地的细心经营和管理,显示了父亲的顽强和坚韧(《父亲的自留地》);作家对于母亲的敬爱特别令人震撼:在医院里,母亲已是病危,“我用手把住母亲手腕的脉搏,我企求把住希望。我虔诚地祈祷上帝,不要让亲爱的母亲离我而去。”母亲因童年的苦命,人生的艰辛而常常落泪:“娘,你哭了!”“崽,娘没有哭。”简短对话流露出母亲的无比坚强。成年后的作家提议:为了天下的母亲不再流泪,我们做儿子的要勇敢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为母亲揩眼泪》)(山穷水尽造句简短)。
7、 迎接——欢迎 严肃——严厉 英勇——勇敢
8、瞿秋白充其量只是在词汇、词法的意义上认可语言的“欧化”,对文法、句法意义上的移植外国语,虽然表面上也赞成,内心深处其实是不以为然的。瞿秋白仍然是以一个职业革命家的身份在谈论翻译问题,而鲁迅则坚定地站在思想启蒙、文化改造的立场上,两人的文化观念,其实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很一致。在写于1934年7月的《玩笑只当它玩笑(上)》中,鲁迅又一次为“欧化文法”辩护。鲁迅强调,将“欧化文法”引入中国,并非因为猎奇,乃是因为必要。鲁迅尤其谈到了理论性表达中欧化文法的重要性:“评论者何尝要好奇,但他要说得精密,固有的白话不够用,便只得采些外国的句法。比较的难懂,不像茶淘饭似的可以一口吞下去是真的,但补这缺点的是精密。胡适先生登在《新青年》上的《易卜生主义》,比起近时的有些文艺论文来,的确容易懂,但我们不觉得它却又粗浅,笼统吗?”(9)中国固有的文法、句法,不足以精确、细致地表达那种抽象思维,胡适写作《易卜生主义》时,还基本运用中国固有的论述语言,所以难免粗浅、笼统。而到了1930年代,写作文艺论文者,都不同程度地、不知不觉地使用了“欧化”的句法、文法,所以在表达抽象化的思考时,便严密得多、精细得多。
9、十:表示多。多道光芒,多种颜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10、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1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
12、林万菁的书中也举了这两例。第一例,将形容词“朦胧”动词化,使画面产生动感的同时,具有了浓郁的诗意。第二例,将“胖”动词化,产生强烈的幽默感。
13、风筝被风娃娃吹得无影无踪,孩子们伤心极了。
14、《春的消息》这首诗歌描写了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之后,孩子们尽情地在大自然中寻找、感受春的消息,尽情地嬉笑、玩耍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5、假如没有追求,我们只会在凄厉中颤抖;假如没有追求,我们只会在艰难中怒吼;假如没有追求,我们只能在狂风暴雨中苟延残喘;假如没有追求,我们只能在山穷水尽中束手无措。
1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7、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惑,做了一个梦,通过很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里的这个“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一份安宁,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之情。
18、桃 táo (桃花 桃子 桃树 核桃 桃李 世外桃源)
19、我知道,连吃几个败仗,伤亡不小,而眼看着就要山穷水尽了,你们看不到活路,想要出去搏一搏,这是人情之常,我不怪你们。
20、灵 líng (精灵 百灵 灵活 机灵 灵感 心灵手巧)
21、第四部分(14-16):写除夕的时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
22、ABB式词语:绿茵茵、懒洋洋、滴溜溜、笑吟吟、孤零零、
23、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
24、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5、《书本里的蚂蚁》这是一篇微型童话,讲述了一只小蚂蚁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书里,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书本里的字也学着小蚂蚁走动,这本旧书变成了一本“新书”,说明主要我们自信乐观,每天都能创造快乐的新生活。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一只小蚂蚁使一本书变得丰富多彩、神奇迷人,让我们体会到了童话的魅力。
26、反 fǎn (反复 反对 反正 反应 反响 举一反三)
27、山穷水尽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28、鲁迅总是在阐释自己的翻译观念时强调汉语本身的欠缺和改造现有汉语与创造新的汉语之必要。
29、亲爱的安妮:我希望您和您的读者可以给我提些建议,因为我实在是山穷水尽,毫无办法了。
30、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
31、《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32、 ( shāngāolùdǒu )
33、其实“大团圆”倒不是“随意”给他的;至于初写时可曾料到,那倒确乎也是一个疑问。我仿佛记得:没有料到。不过这也无法,谁能开首就料到人们的“大团圆”?不但对于阿Q,连我自己将来的“大团圆”,我就料不到究竟是怎样。终于是“学者”,或“教授”乎?还是“学匪”或“学棍”呢?“官僚乎”,还是“刀笔吏”呢?“思想界之权威”乎,抑“思想界先驱者”乎?抑又“世故的老人乎”?“艺术家”?“战士”?抑又是见客不怕麻烦的特别“亚拉籍夫”乎?乎?乎?乎?(《阿Q正传的成因》)
34、据说贺知章读至《蜀道难》时叹曰:“子谪仙人也。”《蜀道难》可以说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
35、 ( jī míng gǒu fèi )
36、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37、虽然生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但“我们”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多么难得啊!
38、“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当地的风俗,人们认为用圈子套住孩子,孩子就不会死。这虽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说明闰土的父亲很疼爱他。
39、这里包含着鲁迅的怀疑思想。他向往梦中的桃源一般的世界,但是他又怀疑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世界的存在,所以他不愿意把故事说出来,而是告诉人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他的梦中,是那么的美好,那里是如此安宁……
40、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中国的脊梁
41、别看她平时不言不语的,关键时刻却能一马当先。
42、甲 jiǎ (花甲 马甲 指甲 龟甲 皮甲 甲骨文)
43、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44、竟然——居然 结实——坚硬、强壮 惊讶——惊奇
45、 英勇——胆怯 一本正经——嬉皮笑脸
46、 ( hán bāo yù fàng )
47、运用通感,将“我”在梦境中的感受形象地转化为视觉体验,生动地写出了梦的美好,表达了作者的憧憬之情。“碎影”这正是含蓄地控诉了反动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对人民理想的扼杀,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忧愤。
48、当然,即便是在美国,很多城市也还没有山穷水尽,在这里几十年来人们不断涌向南部和西部的大都会。
49、谦虚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50、于是,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帷,只心头保留美那一份永恒的祝福就好。
51、 ( bùhuāngbùmáng )
52、表示永远不能恢复(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
53、(红锦)带织人狗中,狗织人白云中,白云织人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54、彩 cǎi (彩色 彩虹 云彩 喝彩 彩霞 五彩缤纷)
55、 (qí xíng guài zhuàng)
56、像那半夜的钟声,它波动着深远的令人起肃穆之感的音响;也像深谷的花朵,它散发着清越的素淡的幽香。”
57、室 shì (教室 卧室 温室 室外 室内 同室操戈)
58、后面的“永远,永远地”,有的语法修辞学家说是“状语后置”,刘焕辉认为此种解释不能成立。理由之是状语后置可以恢复原位,而这里的“永远,永远地”是无法移置到“来”之前的,因为“来”的前面已经有了“决不再”,无法再加上“永远、永远地”。既然不能前置,当然就不是后置。理由之在“永远,永远地”前面,还有表示递进的连词“而且”,表明这“永远、永远地”所起的是一个分句的作用。所以,这“永远、永远地”是鲁迅突破语法修辞常规的独特用法,也起到了独特的美学作用。
59、世 shì (世界 当世 去世 世纪 世代 世外桃源)
60、根 gēn (一根 树根 根据 根源 根本 落叶归根)
61、陆文蔚的《鲁迅作品的修辞艺术》,是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主编的“修辞学丛书”之一。陆文蔚没有在论述中提及鲁迅对既有汉语的改造,更没有强调鲁迅创造性地运用了修辞手法从而突破了既有的修辞学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但他对鲁迅作品中种种修辞手法的分析,往往颇为精细、准确,尤其对于鲁迅组织句子的特殊方式有敏锐的把握。
62、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63、 消失——出现 细碎——完整 喜欢——讨厌
64、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里的「山重水复」意思也是一样的。因为后代比较通用是「山穷水尽」,所以陆游这两句诗经常被改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5、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66、就连鲁迅经过了坟前的彷徨和铁屋子里的呐喊之后,也会在柔柔的灯光下,点上一支烟,轻轻地朝花夕拾,让自己早已干涸的心田,在童年水乡的润泽中,在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里,在百草园,在社戏台,静静地安睡。
67、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68、内摄与外铄,本相矛盾,但鲁迅取其矛盾,相反相成,构成了“矛盾力”,在修辞效果上,呈现了不易为人剽窃的风格,产生了吸引读者的力量。这种修辞风格,是鲁迅的创造,不同于传统古文笔法,也不同于科举应试文章的笔法。(15)
69、莲 lián (莲花 莲叶 莲子 睡莲 莲蓬 莲开并蒂)
70、L 灵巧——笨拙 灵活——死板 冷漠——热情
71、来着印度神域公会的战行者,这一次,他真的是山穷水尽了,和对手的一系列技能对轰消耗了将他逼到水穷山尽的地步。
72、类 lèi (人类 种类 类别 类型 分类 物以类别)
73、我的江南是一阕古雅的小令,小令里有荆钗布裙的女子素手采桑于绿水之阳,有皓腕玉镯的女子踏着水车采着菱角;我的江南是雨中的短歌,歌中有弄舟江渚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