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说的名言名句)。
3、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老子说的名言名句)。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10、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11、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6、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1、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2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2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8、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2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3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3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6、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老子语录
3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9、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锐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
4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4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6、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49、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50、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5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8、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6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61、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62、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6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6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6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2、“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7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4、“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7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7、“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78、第一种“宝”,叫慈爱。慈爱就是对宇宙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感情,能产生出宇宙里最伟大的动力,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不二法门。
79、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8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85、说好听的话,是可以得到人的好感,但是只有把事情做得漂亮,才能真正得到一人的真心认同。
8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88、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8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90、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而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也有一说是:老子归纳了庄周的学说,然后总结得以成书《老子》。但据可考史料,而老子的学说渊源于三大古神书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中的《归藏》,扼腕于现世只存下《周易》一书,前两大古神失传,呜呜,长歌当哭!由此可推,确系庄周发展老子的学说。)
91、堵住欲望的出口,隐藏锐利的锋芒,消解纷扰的争论,和光同尘,大隐隐于市,有点“深入人民群众内部”的意思,这样才能做成大事。反之,高高在上,只在乎自己的欲望,过于锋芒毕露是很容易遇到挫折的,这是玄而又玄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