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4、人生于天地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5、《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不敢为天下先,谦卑处下,无智无欲,与物无争,不炫己长,置身于后,不为人先,此为水性,此性虽不为器用,而无器能与之争,此不争之器,无器能比。(老子里的名言)。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3、(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14、“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老子里的名言)。
1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8、老子名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0、圣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21、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2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3、金玉满堂,家财万贯,如果不懂得低调从事的话,就很难守住了,一方面是外人垂涎,另一方面是自己和子孙,容易“富贵而骄”,骄奢淫逸,就给自己的家族埋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比较完美了,就要懂得功成身退,这样才能善终,亢龙有悔,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2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6、老子名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8、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2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1、老子名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2、家庭和谐,六亲和睦,夫妇和顺,家道昌盛,乐享天伦;
3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3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36、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上篇37章为《道经》,下篇44章为《德经》。
3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9、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0、译文:柔弱弯曲则可以保全,屈枉则可以直伸,有低凹的地方才能装满,敝去旧的才能有新的,拥有的少取的才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4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2、老子名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3、老子名言: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45、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4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50、(译文)在老子的观念里得宠和受辱是一样的,并不值得骄傲。
51、(译文)前一句形容人的心境本是空明和宁静的状态,只因内心的欲火与外界的扰动而闭塞不安。
52、(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53、老子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4、上等资质的人在听闻知晓了道以后,立刻会勤勉地去学、去做;中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会半信半疑,认为可有可无;下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就会大声嘲笑,大加讽刺。但如果这等人不嘲笑的话,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
5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6、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5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5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9、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6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1、福祸互化:福祸之事相互倚伏,福可转祸,祸可转福。得福得祸,皆因每个人自己的行为所致,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积善可得福,积恶可得祸,因果之理循环往复,相互转化,并无定律。
62、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6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65、注: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6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