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适,1891年出生,1962去世,享年七十余。19岁时(1910)通过前清华的庚款考试,先后留学于美国的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完成哲学博士的考试,回国后因蔡元培邀请,任北京大学教授。
2、王鼎钧:我在工作中深受胡适语言风格的熏陶,他使用排比、反复、抑扬顿挫,常使我含英咀华,他有些话含蓄委婉,依然震撼人心,他明白流畅而有回味。我只能跟他学叙事说理,学不到抒情写景,他毕竟只是广义的文学家。(怎样评价胡适一生)。
3、当时在民国有一个笑谈,提倡纲常伦理的康有为,却把女儿一嫁再嫁,一辈子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最后却接受了包办婚姻,娶了一位小脚太太!
4、50年来,她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藏着这些信件。她曾经说:“除了我曾经作为这批信件的收信人以外,我这一生没有任何重要性。”
5、最著名的或许是蒋介石的那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6、韦莲司一生唯一深爱的男人就是胡适,但她却从没想过占有他。她比胡适更要理智,她对胡太太非常敬重,也为胡适能有一个家而感到高兴。胡适曾经问韦莲司为何不结婚,韦莲司说:“我已经结婚了,与我相爱的人,在精神上。”此人正是胡适。
7、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徐宗勉: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
8、至今为止,国际影响力第一人,至今欧美很多大学都有他的专门研究课程。
9、用现在的话说他出轨,嫖妓,打牌,抽烟却是一个人好男人,一点不为过!
10、但,尽管如此,胡适这个形象以及由它体现的宽容精神,是否成为这个时代的价值认同?没有,远远没有。即使在今天,在新文化运动已经翻过九十年的日历之后,我依然感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宽容依然是一种稀缺元素。
11、在这种逻辑下,我们看到,北大教授钱玄同披挂上阵。他比陈独秀更进一步,开始骂人。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当期,以“通信”为题,钱玄同写到:
12、那么,丈量一下吧,我们和宽容之间的距离,到底还有多远。记得2003年8月,我和朋友们从绩溪小路一步步走近胡适,心中抱着一份期待;今天,我们这个世纪也在一步步走近胡适,心中更抱一份期待。我期待我们这个世纪铸“斗争”之剑为“宽容”之犁,我期待我们能为这宽容世纪的到来作出努力、哪怕是抗争的努力——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就像当年胡适所做的那样。
13、什么是宽容?应该说在中国本土的传统中找不到这样的精神资源,至少它是极为不丰富的。作为一种价值之光,20世纪以来,它主要是靠当年留学英美的那拨知识分子输入和奉持,而胡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在牛津、朗门或韦伯斯特等大辞典中,宽容通常解释为对不同于己的信仰、思想和行为的容忍和承认。美国一位宗教思想家甚至把它视为“一种和思想及行为与众不同者建立和维持共同体的品质和能力”。
14、胡适又是一个真实的人,他重门派出身面子薄讲人情,年轻时也搞外遇也嫖娼,最后却成了温情脉脉的样子。
15、►胡适一生,把人看的很透,所以明白宽容的意义,对自由理解的也很透彻,所以他留名于史,却始终是一个人孤独的活着,如丧家之狗。
16、唐德刚先生说:“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的第一人!”“胡先生是朱子以后,对中国学术思想,继往开来,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
17、有时候也会,幡然悔悟痛心疾首,在日记中鞭策自己,
18、◎最大限度争取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事业的援助:胡适走马上任之后,和时任国民政府参议员,著名金融家陈光甫两人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促成了数额为2500万美元的“桐油借款”。1939年和1940年又促成了两笔总额为4500万美元的贷款。这些巨款对中国的初期抗战和战争苦撑有着很大的助益作用。后又协助宋子文达成中美一亿美元的信用贷款合同,对于中国抗战是巨大的支持。
19、房向东:《鲁迅与胡适立人与立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0、古人对老师有“经师”、“人师”之分,还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所谓“经师”就是学问高深的老师;所谓“人师”,就是人格可法的老师。胡适是个杰出的“经师”,同时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师”,他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始终不忘将健全高尚的人格传达给学生。胡适任北大文科研究所主任期间,不时在所里举行研究报告会,规则是研究生提出报告,研究所主任和导师进行点评。某次,一位韩姓研究生宣读了一篇有关隋唐之际佛学问题的报告,胡适第一个点评。讲到半路,这个韩姓同学说:“胡先生,你别再说下去了,你越说越外行了”,胡适没有生气,而是停下发言,改请佛教史权威、韩同学的导师汤用彤先生继续点评。点评会结束,胡适说:“以后举行报告会,最好让我们知道题目,以便略作准备,免得我这次对韩君的报告作错误批评一样啊!”胡适没有记恨这位学生,反而对他刮目相看,多次为其学业、生活提供帮助。胡适以这样的行为“间接”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如何正视自己的错误,应该怎样善待对自己提意见的人。还有一件事更能见出胡适对年轻人的宽容、大度。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北京大学学生罢课,要求国民d政府全面抗战。某天,反对罢课的周炳琳在北大一院门口与学生激烈辩论,胡适恰好从那里路过。胡适当时的想法是中国国力很弱,跟日本硬拼没有出路,最好是首先和谈,然而再暗暗地作抵抗的准备,以待时日。同时他觉得学生正当大好年华,关注政治没错,但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不要动不动罢课。胡适说了一句:“周院长,同他们辩论等于对牛弹琴。”这句话学生不爱听了,当即有学生反驳:“胡先生,你这是什么话!你说我们是牛,那么你就是狗,国民d的走狗。”听了这种明显有碍师尊的话,其时正担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和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的胡适一点也没有生气,诚恳解释说:“同学们,别误会,别误会,我是随便套用一句成语。”
21、“此等论调虽若过悍,然对于迂缪不化之选学妖孽与桐城谬种,实不能不以如此严厉面目加之。”
22、用现在的话说他出轨,嫖妓,打牌,抽烟却是一个人好男人,一点不为过!
23、1910年,胡适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出国前,胡适就和江冬秀订下婚约。这是他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而胡适自幼由母亲养大,感念母亲艰辛,只想做一个听话的孝子。
24、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胡适是倡导白话文的旗手,遭遇无数讥讽和谩骂,而其中以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得意门生,狂生黄侃骂的最厉害!
25、一心想在异国他乡与胡适鸳梦重温的曹诚英为此还大病一场。虽然胡适与曹诚英曾经的暧昧关系被韦莲司发现,但韦莲司一点都不计较,反而对曹诚英这个小妹妹更加关怀。曹诚英也不负众望,成绩优异,还获得了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先后在安徽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成为我国第一位农学界女教授。1939年,曹诚英与一位归国留学生热恋,直至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但此时江冬秀跳了出来,她在男方亲戚中肆意败坏曹诚英的名声,致使这位青年才俊单方面解除婚约。悲愤交集的曹诚英准备上峨眉山削发为尼,辛亏被其兄曹诚克千方百计拦阻。而此时已成为美国大使的胡适来信安慰,并捎来三百美元给诚英改善生活。而诚英对胡适旧情复燃,痴情更甚,两个人鸿雁传书,品尝着苦恋的滋味……
26、任何人只要跟他做几分钟的交谈,就会心服口服。说他的聪明绝不只是教育和后天的产物,而只能说是天生的禀赋。胡适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压根儿就不具代表性。他既有别于鲁迅、钱玄同等留日派,也不同于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蒋廷黻、丁文江、梅光迪等英美同学。
2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好老师的第一条永远是课教得棒。胡适性格外向,在美国留学时热心政治,曾当过世界学生会康奈尔大学分会主席,他组织国际学生进行美国总统模拟选举,发起成立政治研究会,多次主持国际学生会议;回国不久,又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各种论争,其口才是一等一的。周川一篇文章介绍:胡适很善于将深奥的内容讲得通俗易懂,同时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在哲学史课上,胡适用“贼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去偷东西”的故事引出“哲学”之概念;在“传统文学”课上,他用“衣料与裁缝”比喻材料与作者的关系;在文学史课上,他用“死”与“活”展示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分野。学生们对胡适的教学评价很高,有人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仅有许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擅长表达。”也有人说:“适之先生在校中开的课——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顾颉刚回忆:“上了胡适之先生半年哲学史课,觉他条理清楚,裁断有制,不肯贸然信从古人”,“很佩服他”。胡适晚年的门生唐德刚如此评价:“他的文章写得已经够好了,他讲的比写的还好”。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之所以征召胡适做驻美大使,除了他在美国知识界和官场的人脉,应该与其口才有很大的关联。
28、三十多年来,人们对他千夫所指,他对人们横眉冷对,唯独对胡适十分崇拜,大概是源于胡适对思想和学问的独到见解!
29、1952年,因院系调整,曹诚英赴沈阳农学院任教授。1969年,退休后返回故乡绩溪,并于1973年病逝于上海。
30、戒烟,戒酒,戒赌可以说贯穿了老先生的一生,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最后都没戒成....
31、今天再说胡适,很难说出新意。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胡适,他说:如今还要读胡适,这是我们的悲哀。这话说得绝对——任何经典的东西自然是常读常新,但也间接说明了,这一百年来,我们在某些方面的固步不前。
32、提倡的文学革命及其实践活动。在文学革命方面,胡适居功甚伟,是他首先发出了“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有名的“八不主义”。
33、当胡适和韦莲司感情升温,可能已经越过雷池的时候,他的表妹,也就是那个爱他爱得死去活来的曹诚英女士,正在美国留学。胡适曾托付韦莲司帮助曹诚英,但他同时还表示,自己跟表妹曹诚英不是很熟。或许他是为了自己的形象,刻意向韦莲司掩盖自己与曹诚英的过往。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得不让人“佩服”胡适的“精致”了。
34、韦莲司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表达对胡适的仰慕。或许只有金钱,才是最深情的告白。韦莲司一生的积蓄也不过数千美元,晚年生活也很清淡,她靠出租房屋过活。但却把这些钱拿来作为英译胡适文章和出版的费用。其实,早在1959年,韦莲司就跟胡适提过她要捐款出版的构想。胡适知道她晚年生活并不宽裕,同时也不忍心拒绝她的善意,给她回信说“考虑过后”再说。
35、然而,此后却屡屡破戒,照样吃花酒不断,还在日记中开脱找借口「去看看济南的窑子是个什么样子...」
36、可以看出胡适虽喜欢打牌,但是只是作为一种消遣,并没有像上文那样完全不学习,时间全用来打牌的记录,这没毛病啊!
37、“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38、而胡适对自己堕落的生活,在日记中也从不掩盖!
39、但最吊诡的是,就在洛维茨与杜威相恋、与胡适热恋期间,她居然与非洲男友RoyGrant结婚了。但命运弄人,洛维茨结婚仅一年,其夫就撒手人寰。她于1946年嫁与杜威,其时洛维茨42岁时,而杜威已是87岁的耄耋老人。此后胡适与洛维茨虽有通信联系,但昔日密友已是学生与师母的关系了。
40、这里就提到了大名鼎鼎的胡适,而胡适对自己堕落的生活,在日记中也从不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