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即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2、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卜居》)(解读)(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4、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5、(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楚辞名句赏析解读)。
6、(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楚辞名句赏析解读)。
7、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卜居》)
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9、《九歌》是屈原最美的篇章,许多问题体现了人们细腻的感情,《湘君》《湘夫人》两篇尤其体现这一点,湘君是湘水的男神,湘夫人是女神,神话传说中舜死在苍梧之后,他的两个夫人,娥皇,女英二人十分悲痛,投湘水而死,成了湘水女神,而舜自然就成了湘水的男神。《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祀的歌曲改编的,可见当时楚国祭祀时的盛况,而且从许多篇章来看,都与爱情有关,可能祭祀之时也是男女发展爱情之时。《湘君》《湘夫人》是楚人祭祀湘水之神的祭歌,但是《湘君》主要讲湘夫人如何盼情郎而不致,《湘夫人》主要讲湘君为湘夫人建了一个温暖的家,一点都不像一般人想象的有祭祀的隆重,完全就是两首情歌,而其中细腻的感情,总会有触动你的一点。
10、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11、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12、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13、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屈原《楚辞》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8、(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1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20、(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2、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自爱好修饰以为常。君子慎独,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仰。
23、(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24、梁冬对话林曦:《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大美》全集(8集)
25、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26、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27、屈原的一篇奇作,以问难的方式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开天辟地,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史故事无所不问,显示出作者的博学。由于年代久远,失去了韵律性,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天问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包括失传的神话传说,古人的宇宙观,世界观等等。
28、良辰美景不可多得,我姑且快活逍遥尽情享受欢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珍惜难得的欢乐时光,该享乐时就痛痛快快地享受。
29、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30、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31、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魂兮归来赋》
32、(译)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33、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3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3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37、(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38、中华文化大讲堂:《中国的福文化》全集(12集)
39、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40、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屈原《楚辞》
41、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天问》
42、(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4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44、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看见太阳落山不要着急。
45、(译)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6、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47、(屈原《卜居》)(解读)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4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49、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
50、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51、“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就是这个句子让唤醒了久违的泪水,如此的不加设计,不加酝酿的流泪!能够想象,当屈原在吟到此处时,该是如何的百转千折,如何的泪雨滂沱!
52、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53、(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54、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55、①发轫(ren读去声""):出发。苍梧: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舜所葬之地。兮(ⅹi读阴平"一"):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县圃(ⅹuαn读阳平"/"pu读上声"V″):神山,在昆仑山之上。
56、(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57、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解读)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那个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绝不背弃故国,最终要返归故国的决心;后用来表达人们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58、《楚辞》作品或者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59、《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60、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61、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62、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宽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起。敞:宽敞。为:是。
6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65、(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