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2、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3、注: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道德经》
6、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的十大名句)。
12、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14、大意:真正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当我们也能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1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18、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2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名言名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老子的辩证法已经具备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性质,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同时,他又知道相反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辩证方法,是老子哲学上的最大贡献。
2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7、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8、大意: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以柔克刚的道理我们不难理解,但是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很难。
29、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0、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则是纯任自己而然、自然而然。既“道”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实体,这个存在是耳不闻目不见,是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的存在,无所不至地运行而永不停止。
31、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3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36、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老子》
3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0、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引真人之游也。
4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4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 《道德经》
4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4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8、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4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1、《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相传为老子所著,其中蕴含的哲理简单而意味深远,其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更是蕴含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领悟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话,受益终身。
5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老子 《道德经》
5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5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5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3、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4、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65、故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为害,天之道也。
66、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来则见,物去则静,曾何滞于吾心哉?澄鉴不挠,是谓守清。
6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7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1、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7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3、过一种快乐而不享乐的生活,保持自我,不入流俗。
74、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75、 谷神不死,谓玄牝。玄牝之门,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名句
7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78、“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老子名言名句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7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