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3、亲军全到近绵州,爱马乘闲入帝京。的知断著第三声,早知谈论两川知。上林高枝亦难托,好送旌旗到凤池。
4、1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5、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6、多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9、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地藏菩萨本愿经》
1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杨提刑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13、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4、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15、1见怒能忍,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害众生。--《法句经》
16、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7、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18、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19、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20、 六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2、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3、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24、"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5、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26、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7、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28、一辈子,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三千风月,四千昼夜,不及一句珍惜,一句懂得,相守胜于相老,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胜过千言万语。可是一句爱你,并没有给彼此带来想要的天长地久。最终,他许下一辈子的承诺,却在一转身离开人世就忘记,剩下一人,独守在人间煎熬。
29、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30、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1、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32、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3、常常责备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34、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经典佛教语录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35、佛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