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关于《大学》讲什么,我也是个初学者,还在摸索学习当中。只是和李先生在探讨“修身正己”时候,闪现在我脑中的第一印象便是诸葛亮的《诫子书》。
3、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静”下来。带着情绪去解决问题,往往会使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上去发展,甚至脱离了自己可掌控的范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当我们能够冷静地分析和面对问题时,往往会让事情更快速的得到解决。所以,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反复告诉自己冷静,抱怨和激动均无益于控制事态的发展,唯一行之有效的是冷静地解决问题。
4、生:“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淡泊”也和“静”有关,因为注释说“内心恬淡,不追逐名利”,一个人只有内心宁静了才能内心恬淡、不追逐名利,才能宁静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5、诸葛亮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亮,也定能比诸葛亮儿子强。(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
6、《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今天,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但是学习不意味着死读书,读死书。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是东汉末年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以后就成为历代相传的修审理志的名篇,这就是《诫子书》的前世今生了。
8、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9、今天我们学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儿子的家书。这家书是诚恳又富有哲理的,表现出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让我从中看到了诸葛亮的智慧,也看到了他超越凡人的淡泊,这就是他伟大的原因吧。
10、积累的语言,交流的魅力——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记录·邱娇
11、诗意•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湛江朗诵艺术沙龙公益活动100期大型诗文朗诵会后记
12、每天晌午公鸡都会鸣叫三声,每到这时司马徽就知道下课了。
1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时不我待,意志会隨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一事无成,无所事事,悲伤地固守在毛草庐中度过一生,后悔有什么用!戒啊还是戒!
15、评: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养成的初始阶段,要帮助学生克服文字的阻力,指导学习。对句子翻译以及词汇的解释、文章的大意进行重点教学,又在注重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的养成,这是很好的教学开始。在重点理解五句话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帮助养成学生的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多读家书,熟悉内容,让学生对诫子书深度触摸,为后面的情境再现做好铺垫。多次朗读,在读中产生语感,对家书才会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读够,要读够,不着急!
16、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17、初中的时候听老师讲《诫子书》,看到老师那陶醉的表情,心中有疑惑,这书有那么好吗?那时我们读书只是随性式的,家里只是说“农村里的孩子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前途”,当时也只是随便听听,并没有深刻体会读书的用处和乐趣。但随着走完高中,踏入大学校门时,才体会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的内含。在这物欲高涨的社会,每个人都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创业梦,都幻想自己能成就一翻事业。想创业、有梦想都是好事,如何努力去实现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名话提醒我们搞创业,实现梦想,就要打好基础,积极的为将来做好准备,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18、师:大家可以把“以”“夫”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读得轻一点,这样更能体现出情感。
19、师:此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遗书,我们该读得悲壮还是悲伤?
20、能静,能淡泊,不把注意力放在琐事和蝇头小利上,才能清晰目标,走得更远。
21、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22、诸葛亮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亮,也定能比诸葛亮儿子强。
23、携手“爱文居”,师生共成长——王月如老师为文化、写作系列讲座揭幕
24、《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著。
25、正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要有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和诱惑,我们都要努力克服它,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诱惑,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我会努力,朝着理想努力前进!
26、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习,而学习的过程中,又必须心静。一个人学习时如果总是浅尝辄止,不肯静下心来深入修习一门学问,那他终将一事无成。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7、宁静是勇者风度,智者风流。三国人物关羽破肉刮骨疗毒,独自下棋,面色自诸,意志力让人惊叹。毛泽东主席在强兵压境,头顶上空.飞机轰炸的情况下,仍然镇定不乱,谈笑风生,其临乱不惊的王者风范的宁静,更令世人佩服不已。人能在关健时保持宁静,常常与年龄.不同时期的修养和自身悟性有密切关系。年轻时的心灵无法宁静,所以最容易在关健时刻,遭受诱惑,误入歧途,遭致失败。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给鸟的翅膀缚上金子,它就再也不会直冲云霄了。到了知天命之年,才领悟到年轻时的错误,乃是心灵的蠢动所致,虽明白但已悔之已晩.....
28、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达到静的最佳状态.
29、《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30、征途漫漫,前路惶惶,为了统一大业,每天只吃几两的米饭。
31、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2、师:所以,我们可以从对称的角度考虑,断句就省力多了。此文在文体发展上来讲是骈文,它追求的是对称。除了对称,下面又为何都是四个字四个字呢?
33、师:一个能静下心的人和一个浮躁的人,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局又如何?
34、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5、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36、有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说到自己不自信,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不自信,往往来源于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然而不断地学习是可以无限扩大你的熟悉领域,让你变得越来越自信。
37、《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38、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39、倘若身处高位,静,能保全自己。这点诸葛亮应该是为自己的儿子考虑到了。因为诸葛丞相是何等人物?他为蜀国建立赫赫功勋,是开天辟地的肱骨之臣,地位崇高,哪怕死后影响力也是超强。他儿子自然地位也高,但是失去父亲的护佑,如果不能静,则暗藏危机。随时有可能被政敌搞臭搞死。
40、师:“静”还可以达到什么境界?“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就是说做到“静”可以“致远”,什么叫“致远”?
41、师:那能不能是“诫备”?或者他说的“诫烟”?
42、诸葛亮本来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实干家,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后代变成奢靡浪费的二世祖、废物点心?
43、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会半途而废。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坚毅不拔、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抓落实、抓深入、抓提高,努力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44、但文章不能这么做,读后感也不能这样写,何况儿子还眼巴巴的盼着老爸写好一点以便他能够在同学中出点风头挣点面子——俺老爸虽然没钱但还有点文化吧?!嘿嘿。
45、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的干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6、师:诸葛亮是哪个朝代的?谁能知道诸葛亮的一些典故或一些故事呢?
47、ps:这是上周六晚上,学生提问后,我课后帮她梳理的。
48、师:如何才能读出“悲”的情感呢?把劝诫的情感读出来呢?
49、首先,诸葛亮谈到了“静”在“修身”中的作用。
50、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怡然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51、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52、我是一个很在意细节的人,因此也有比较严重的完美主义情结,事情不做到成竹在胸就觉得心里不踏实,往往就是为了完善一些微小的细节,错过了很多行动的机会。过于完美主义往往会延迟你行动的效率。很多事情想不如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正,我现在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再去纠结91分和92分的差异,先行动起来,实践会让你知道如何实现从91分到99分,剩下的1分就给自己留一点儿进步的空间。
53、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54、“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管过了几个朝代,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
55、师:我们就选择“于是”,和“则”有点承接关系。我们学习了生字,书上详细注解的,我们就不一一学习了。等会讲到我们再一起品味。这篇文章只有八十多个字,但诸葛亮告诫他的儿子只要记住一个字。你们认为该是文中哪个字?
56、孙欣迪:我最喜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还有“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7、在不同的时代,爱有多种诠释。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爱都是浇灌成长的阳光雨露,爱就是教育的灵魂。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爱是对他人生做人、学习的指引,而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生王逸尘等创作的动画短片《星光》,继父的爱成为小女孩成长的星光、依靠的大树!一起欣赏这个温馨感人的故事。
58、所以这句在《诫子书》里面是最著名、最畅销的。几乎人人都能说出来。
59、绝对不能靠你老子。你老子我就算是中国历史上彪炳史册的诸葛亮,那也快死了。孩子,你得自立自强,记住我说的话。
60、当我读了这封《诫子书》后,我也知道自己身上的缺陷和不足,我以后改正,珍惜时光,宁静修身,勤俭养德,这就是《戒子书》给我们的启发。
61、在走上社会以后,周围纷繁复杂的现实扑面而来,有时候心中的那个创业梦想未免会动摇,也逐步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的含义。心中有梦,信念不灭,只有沉下心来,不断提升自己,扩展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应变能力。正如《诫子书》里所就“非学无学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不能闻名于世,但也尽了自己的才能,带领同事为公司、为社会、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人民大众谋福利是无止境的,努力提升自己是无止境的。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潮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的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2、 “俭”不是小气,是不奢。一个人如傲才视物,追求名利,追求物欲,个人享受,那不可能有德,有德才能为人,才能以天下为已任,才能为政以德。俭不仅仅是物欲上的,更是不奢欲,积小奢会成大奢,一个奢求多的人心里怎会有天下苍生。
63、在众多名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得住寂寞。盛大网络公司CEO陈天桥说过:“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4、《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他教导他的儿子注意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儿子的品德。这一句话让我感受最深了﹗因为这一句话也是教导我们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的良好习惯。
65、《诫子书》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的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的《诫子书》短小精悍,区区八十六字,却深刻地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读来发人深省,使人回味无穷,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66、“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67、评点2:拓展,丰富文本。语文考的是积累,课堂的积累因为与课文相互结合,既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也是对学生自身积累的一种挖掘,而且有助于化解文言学习,特别是《诫子书》这样一种训诫类的文本本身枯燥,使得诸葛亮的形象在文中变得形象丰满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看似散漫,实则向核心靠拢,为文本学习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