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苏格拉底看来,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德性),即认识人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人的理性,也即我知道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2、而他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追求真理不能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苏格拉底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揭示了人不能真正认识自我就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一深刻内涵。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3、雅典醒过来后,却一掌拍死了苏格拉底,并继续沉睡。
4、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的动力是什么?”
5、所以,当剪掉杂枝繁叶去寻找根本的时候,很容易就发现,所有的文化都建立在了“人”的基础上产生,东西方均是如此,其文化的根源都是人性。每个时期的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在西方则产生了比较完备的人性学科,在东方却没有出现,但是东方的这些哲人都懂这个,但是他们更着重于整个社会的建设,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的方案学说。但这并不说明中国人在“认识自己”方面下的功夫就少了。
6、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
7、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8、苏格拉底自己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大部分思想只能从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有很多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对于什么更接近于苏格拉底本人提出的,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9、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呵护好孩子明净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觉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生命价值意识。
10、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之门。(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1、因此,苏格拉底提出人应该要“认识你自己”。他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不会盲目,才可能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就像通过水面去看太阳就不会坏眼睛一样。当然,苏格拉底还认为“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
12、他比别人知得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他知道了知的限度,他发现了无知之本质上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他想用辩论的方式去启迪别人去发现这个无知之知。你认为是A吧,他可以引导你得到非A的结果。那你认为是非A吧,他又可以引导你得到A的结果。智慧之人会感到困惑,从而走上哲学之路。因为,哲学往往始于困惑。
13、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形式。
14、作为人,我们有着太多的角色与属性,所以审察自己是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过程。
15、教育的过程也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
16、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也在不停地发展,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一路来到了尼采的“成为你自己”,应该是一种时代和人类意识的进步。
17、在苏格拉底看来,尊重和服从法律判决,既是雅典公民应尽的神圣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衡量个人道德操守的重要标准。这一理由是苏格拉底拒绝克里同建议的最正当,最有说服力的根据。
18、世界浩瀚无边,科学证明人类了解的真相仅仅是5%而已。那么,生活在当下的人,最聪明的估计也仅仅是5%里面的某个百分比。当你开始想要走出自我的局限,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内核时,越学习越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真相越来越多。所以智慧越高的人越会发现自己无知,而无知的人连自己是无知都不知道!
19、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20、当雅典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处死了当初的控告者,然而苏格拉底却再也回不来了。
21、如:古人所云:人之初,性本善。这原本是人生存的本源,但对现代人来讲却成了人们渴望的一种施舍,一种人人渴求的心灵鸡汤;
22、有的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文化,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哲学,或者认为中国的哲学比较低劣,认为中国的思想和西方的思想比不了,这就完全错误了,思想境界真高了,就不比了,思想境界真高的人,都是谦虚的人。
23、儒家讲究“入世”,所以每个时期的大儒也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了治国学说,甚至参加了治国的活动,当这些出现的时候,他们的根本的对“人”的理解和对于“人”发出的那些观点就被埋没了,而那些治国学说也因时代的不同而绝对不可能符合时下社会了,然而竟然因为时代不同其治国学说不符合社会了,很多人就来喷唾沫,把他们的精华的去究极本心的学问也给放弃了,诚可哀哉!
24、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不要盲从传统和公众,尽管他们的势力是强大的,甚至会给你各种罪名。
25、看到这,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笑一笑过后,我们要开始聊更深度的话题了,那就是他的哲学思想观。
26、您可以在后台推荐文章,也可以在留言评论中推荐,一经采用即有礼物,一年中有七篇推荐被采用,您将有机会参加精品阅读公号年会。
27、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28、现场五百名审判团成员反被苏格拉底质问,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最终,现场投票表决判处苏格拉底有罪,刑罚为死刑。
29、精品阅读文章,只为探寻真理,您的一次传播可能会照亮无数人的生命。
30、被苏格拉底及其弟子们访问过的政治家、诗人和手工艺者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于是有人以对神不敬和腐化青年思想的罪名将苏格拉底告到了法院。
31、苏格拉底说:“我发现这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完全不用心灵,也不把它当成安排事物的原则,而是求助于气、以太、水和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对阿那克萨戈拉的失望或许就是苏格拉底的“自我”哲学产生的原因。由此苏格拉底也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所有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
32、没有认识自己,就无法成为自己;不去成为自己,认识自己也是白搭。可以说是同一个真理的不同侧重,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33、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荡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34、审察完自己之后,要通过周围的环境,才能定义我们自己。就像我们要定义一件物品,就要定义它是位置、颜色、形状等属性。从哲学上说,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就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都好,是因为他就是通过物质和不同于物质的意识的关系来定义的,他说物质是通过人的意识所摄写与反映,但是又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一种客观存在。
35、 苏格拉底。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36、收监期间,苏格拉底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被他拒绝,他说如果私下逃走,就会伤害自己的国家,不合道德正义。
37、苏格拉底:你再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取一次。
38、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城市,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39、好在追求智慧的火苗未曾熄灭,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以苏格拉底为源头的古希腊哲学影响了之后的整个西方哲学史。
40、十余年美学研究与艺术培训经验的师资与顾问团队
41、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去寻找当时雅典城邦中公认的聪明人,试图证明神是错的。
42、作为人,我们是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着的,所以审察自己又是个长期的过程。
43、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特别爱用这句话来教育他的学生。
44、此外,认识自己的难点还在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很难能公正、清醒地评价自己。这既要求自己能足够的自省,也仰仗身边有智慧之人愿意给予真诚而有价值的反馈。当然,如果这个反馈是自己的不足,还需要自己有强大的勇气和宽广的胸襟来接纳并纠偏。
45、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追求真理不能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46、他出生在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跟我们的孔子,老子几乎是在同一条时间轴上。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是苏格拉底,印度是佛祖-释迦牟尼,真可谓是大咖云集。
47、就这样,苏格拉底成功的让一名原本清醒的雅典人陷入了无尽的迷惑之中。
48、这要从苏格拉底的另外一句格言来回答:“未经审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所以说,苏格拉底认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就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审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审察自己确实是个功夫活,经常审察自己的内心,你才能知道自己是谁。
49、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50、“自知自己无知”,是苏格拉底的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即独特的“对话”的方法。苏格拉底指出,在事先假定自己无知的情况下,首先提问的必然是什么是某种普遍的德性(如勇敢、公正等),回答的一方必定以某种特定的德性为例子,而提问者必须牢牢掌握航向使讨论驶向那个普遍的德性本身。这样,提问者对答问者提出的某种具体的行为是否是德性本身就可以提出疑问,并且以相反的事例诘难,以此表明,这些具体的在外表上有相反特点的事例之所以被称为是同一种美德,一定有更深层的共通的本质特点。
51、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就算法律委屈了自己,他也不以错误对抗错误,以怨报怨,而是接受法律判决,无条件服从!
52、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认识自我来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人;教育者的任务不是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做新思想的“产婆”,像助产士帮助产妇生子那样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与获得知识;在这过程中,绝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和思考。
53、他踱到邻屋,像一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型、面庞、躯干和四肢。
54、既然不懂勇敢,那有没有什么是经过自己内心思考、理解了的东西呢?
55、还有财富,在大多数人看来,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享受,物质财富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奠基石,在生存状况基本满足的情况下,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应觉醒,精神创造才是人生命延续的真谛,因为在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涵着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理应及早觉醒;
56、苏格拉底所生活的年代,很多哲学家都在寻找世界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有认为是火,有认为是水......
57、苏格拉底受到了501人的陪审团的审讯。在法庭上,这位雄辩的哲学家仍是口若悬河,像审判他的法官们宣传他的主张。他说:“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思考的权利。”“必须拥有讨论所有问题的充分自由,必须完全不受官方的干涉。”
58、乔布斯说,他宁愿把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对于乔布斯这句话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理解,我也有我的理解。
59、他们访问了政治家、诗人和手工艺者,却发现这些人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聪明。
60、在尼采看来,西方的唯物主义使人们日益丧失自己原始的生命力;而基督教传统则使人失去了自己的自我。尼采还发现,道德能约束和制服人的激情。而人应该克服这样的局限。他认为,自我是独立的。当不存上帝时,一切都取决于自己,“我”必须证明“我”的独立性。我要有我的个性,成为我自己是一种必须。
61、尼采认为,如果所谓的“认识自己”——即“理性”——是我们走向毁灭的原因,那么自弃、误解、蔑视、心胸狭隘、庸俗,往往就是理性的本身。因为认识自己的本能太快,往往会让自己陷于极端的危险当中,但其中的意志会产生支配作用,慢慢将你从偏失的轨道中引入正途,培养出一切有用的能力。尼采在《瞧这个人》中说:我一点也不希望自己有所改变。总而言之,尼采希望成为一个“自我肯定”的人,成为自己。成为那个最原始的拥有生命本能的人。
62、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美德即知识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各种有益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63、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美德来自于知识;
64、人生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又由于我们自己百思不得其解,而又产生了更多新的问题,一环套一环,我们就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接着就惆怅、忧郁。
65、人们对勇敢的定义往往是具体的,如舍身救人是勇敢的。
66、他每天都在雅典城市中和各种人谈话,他的谈话无法为人答疑解惑,反而会让人们变得不知所措。
67、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一种重要人物,虽然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是其哲学思想对整个西方哲学思想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人的追捧,给予了“圣人”的崇高赞誉。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苏格拉底哲学有所研究,有感兴趣于其现身哲学事业的壮举,或注重史料甄别。
68、要真正认识自己:需要把理性的自己剔除出来,观察正在做事的自己,做事的自己往往充满了太多的感情,在讲道理的时候也往往是不讲道理的。儒家“修身养性”的方子,可让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基督教中让自己忏悔以及其他的方式,也可让自己认识自己。
69、据说,德尔菲神庙的墙上,有一些铭文,其中条最为有名的格言:“认识你自己”。
70、在哲学史之外,苏格拉底的思想也指导了一代又一代人类。
71、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用什么方法使学生获取知识呢?
72、我不想同意“人民是没有思想的”这个论断,而必须说明的是人真的是不认识自己的。很多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你并不是去寻找问题的根本,并不是在寻找真理,而是陷入了赢得辩论的胜利欲望当中,可是你当初独自思考的时候呢,确实是向着问题的根本去思考的,确实是实实在在地向着真理去思考的。如果我们单纯地总结说这是虚荣心作祟,这也不太对,因为当时确实忘了自己的真实内心,甚至从来没有找到过真实的内心。两个人谈恋爱,因为一件小事开始,慢慢地“讲理”,竟然最终吵了起来——吵架有时候确实也是一种乐趣,然而,不知道第几次这样的“乐趣”之后,两个人就拜拜了——,其原因除了互相不认识、不了解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不认识自己。老人本想找孩子聊聊天儿,是想和孩子增进增进感情,但却因为有代沟,同个事物往往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最终竟也会吵起来,老人还会说儿子和自己观点不一样是为不孝,其原因除了互相不认识、不了解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不认识自己。世界上的行业很多很多,很多人也许从来没有想象到自己会走上此时所处的工作岗位,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的人生会如此发展,当停下来的时候,问问自己:认识自己吗?
73、想到乔布斯曾说过愿意用所有财产换取和苏格拉底一下午的谈话时间。可见苏格拉底的魅力历经数千年不减。
74、弟子柏拉图将苏格拉底的生平记载了下来,他正是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一生致力于追求智慧和真理。
75、哪怕是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认识自己?一层一层剥去我们外在的标签,也始终很难找到那个真正核心的答案吧。因此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竟富含有极大的哲学深意。
76、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对我的启迪很深,人假如能够认识自己就是一生中很了不起的事,那就是一种理智的,很睿智的一个人。但大多数人难以做到这点或者说对“认识你自己”是半迷半醒的。
77、法庭最后以多数票宣判了苏格拉底的死刑。这位老哲学家死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的思想比以前传播的更加广泛了,哲学也由此从自然转向了人事,转向了对人自身的发掘,转向了对人自我意识的肯定。
78、面对这样的苏格拉底,人们会有两种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