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不过这一次和最初的自恋展开不同,曾经是积极的发起自恋,又因为爱情放下自恋,但现在是被爱情和关系抛弃,回头也再找不到自恋的力气和勇气。
2、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维克托雨果半身像》
3、她看着弟弟远去的身影,祈求他不要就这样把自己抛弃,可不知道这一别就是永生。被禁闭30年后,卡蜜儿在精神病院孤独离世。
4、时 期:公元1882年 材 料:青铜 规 格:17×48×20厘米
5、MonumenttoVictorHugo《雨果纪念碑》
6、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7、罗丹的这段“黄金时代”,现在被称为“卡米尔时代”。
8、作为艺术家,卡蜜儿是天赋异禀的,可是作为女人,她的心理是不够健全的。
9、不过,罗丹的艺术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幼时,由于家境困难,他进入培养手艺人的美术学校,当他立志深造,准备进入美术学院的时候,三次报考都遭到拒绝。此后,为了谋生,他翻过模子、雕过家具、做过首饰。(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
10、霜降,已经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了。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就想抱着旧俄文学或者传记电影蜷缩在被窝里看,厚浊的感情与物事,浓稠又灼烈的悲伤、叩问灵魂的张弛,正与天地渐沉的阳气、白雪冰凌,呵气成霜遥相呼应,艺术需要季候感,而爱情需要四季。
11、阿尔佛雷德·布歇(AlfredBoucher,1850-1934)“为了纪念卡米尔”“为了纪念罗丹的朋友卡米尔”而创作一系列雕塑,这个系列雕塑命名为《沃吕比利斯》(Volubilis):这个遗址是摩洛哥的“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废墟之一”(现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是“保存最完好的废墟之一”。卡米尔,曾经是这样一个“废墟”。卡米尔的作品也曾是这样一个废墟。阿尔佛雷德·布歇(AlfredBoucher),与卡米尔和罗丹都是朋友。当年的著名的法国美术学院是“不允许接收女学生”的。但是布歇接受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学生。后来“他把他的这个女学生介绍给罗丹,进行指导”。
12、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
13、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罗丹采用了中国画中“大写意”的极为奔放手法,塑造了巴尔扎克在深夜写作,披着睡衣,起身徘徊的形象:
14、“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后来卡蜜儿接近崩溃边缘,疯狂捣烂所有自己精心的雕塑,也把自己的灵魂扔在了那片毁灭里。
15、罗丹与众不同的创造性观点,使他在同时代的环境中,早已超越他人,更被许多现代艺术的大师们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个传承其实还不限于现代主义的早期发展,广义来说,它的中、晚期甚至当代,依旧有许多艺术家将罗丹视为永恒的缪斯、灵感的来源。
16、罗丹(AugusteRodin,1840-1917),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10岁开始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14岁进入艺术学校(类似中国的中专),17岁时从艺术学校被退学,因为他的成绩不合格。
17、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他的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著作有《罗丹艺术论》。
18、面对一件伟大的作品,人们都在人云亦云时,议论的或许都是它那被观众(或读者)自己程式化了的正面吧,对于它的背面却每每会粗心地忽略过去,尽管作者曾经苦心用尽地去经营它的背面。如今一个完整的“思想者”终于给了我能够思想的力量。
19、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
20、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高清作品《幽灵》
21、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mp;A)伦敦
22、《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
23、后来,罗丹把其中的一些形象抽离出来,创作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作品。如《接吻》:
24、《地狱之门》和《思想者》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1840-1917年)
25、 《乌古利诺》也是出自《地狱之门》的一尊雕塑。下图
26、罗丹,也痛苦了一生:他把他所有作品捐献给巴黎政府,建了一个“罗丹博物馆”,作品约150件。但是,现在的“罗丹博物馆”里,最多的展品是卡米尔的作品。
27、爱上罗丹后,她从自恋的躯壳中义无反顾地挣扎出来,一种单向度的向内而生的力量,瞬间掉头开始对外招兵买马、恣意生长。
28、一个例子,即可说明很多很多:2009年,罗丹最著名作品之一《吻》的拍卖价格为5万欧元。2005年,卡米尔的著名作品之一《华尔兹》的第二版的拍卖价格25万欧元。二者价格差距:十倍以上。二者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曾震惊欧洲。
29、关于这件复杂的《地狱之门》,“罗丹处处咨询卡米尔,包括每一个细节”,“包括其中《思想者》的原型”。与此同时,两人陷入了一场“不可避免的爱情悲剧”。卡米尔走了以后,《地狱之门》再也没有进展。
30、青铜,205×239×15厘米,法雕塑家罗丹,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
31、诗中说:“到了第六天,尤古利诺的两子两孙都已饿死,那时我的两眼已经看不清,我暗中摸索着他们的尸体,在他们死后两天之中,我还呼唤着他们的名字,后来那饥饿的力量压倒了悲伤。”罗丹正是选择这段情节进行创作的:
32、如果对方可以用爱意和善意接得住这份信任,那么对卡蜜儿而言,这次的向外新生的关系就可以让自我的能量流动起来,但罗丹只想接住她身上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却不想接纳全部,这就使得卡蜜儿压上所有筹码构建的关系失败了。
33、艺术是孤独的产物,因为孤独比快乐更能丰富人的情感。
34、《吻》,大理石雕像,高190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35、罗丹有一个美丽的学生与助手卡米尔·克洛岱尔。她从19岁就进入罗丹的工作室,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之间的爱情与烦恼深深地折磨着艺术家与克洛岱尔本人。克洛岱尔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女雕刻家。罗丹与她相爱期间,创作了以“永恒”为主题的一系列雕塑作品,《永恒的春天》与《永恒的偶像》就是其中两件代表作。这些作品也是罗丹与克洛岱尔爱情生活的反映。据罗丹的助手德博瓦回忆:罗丹让裸体模特儿躺在躺椅上进行雕塑。一次,他走近卡米尔·克洛岱尔的裸体跟前,跪下并以虔诚的姿态吻着她的腹部。这件作品尽管不是表现他与克洛岱尔的情爱生活,但是艺术家一定从自身的体验中受到了启迪,表达了他崇拜女性美的象征性激情。
36、我经常会想,从概率上讲,女人总会因为爱情而被点燃,但长久看,会因此而活得更好些吗?或许不见得。
37、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亚当和夏娃从帕拉代斯被开除》
38、罗丹去世后,《地狱之门》是由巴黎罗丹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最后定型的。1926年,应美国费城罗丹博物馆之请,这件巨作浇铸成青铜雕像陈列在该馆。
39、(AugusteRodin,1840-1917)
40、就算有一天,你忘记了那个男人,却还是很难摆脱那个当时被释放出的另一个自己。
41、她丢弃了第一件为罗丹创作的雕塑,那个有他亲笔签名的一只大理石的脚;在暴雨肆虐的深夜,她蜷缩在路旁漆黑的角落,凝视着罗丹和情人搀扶着走进属于他们的家。一切都结束了。
42、当父亲最后看到卡蜜儿为了罗丹痛苦不已,迷茫无助的时候,并没有给与应有的支持和爱护,而是表现出对女儿痛彻心扉的失望和放弃。走投无路的卡蜜儿眼含泪水叫了声背对着自己在厨房忙碌的母亲,可是母亲回身迎接她的,却是比儿时更嫌弃的眼神。
43、那段时间,她丢了自我,觉得自己的灵感和灵魂只有在罗丹的眼中手里才能孵化成艺术的生命。两个人的热恋让壁炉中飞溅的火花都嫉妒。他们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在爱情中激发创作的灵感,在创作中,又让彼此的爱意燃烧。
44、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45、1875年,他到意大利旅行,并细心研究了多那太罗、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深受其启发。1876年至1877年间,罗丹完成了雕塑《青铜时代》。
46、善于学习的罗丹还把一些绘画技巧带到雕刻中,他创造的人物身上常有类似刮刀和毛笔留下的痕迹。有人责备他“把坚实的雕刻弄软了”,可就在这种似与不似之间,在这种奔放而自由的捏塑手法中,常流露出一种动人的热情:
47、材 料:大理石 存藏处: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馆
48、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安详地逝世了。
49、时 期:公元1882年 材料:青铜 规格:17×48×20厘米
50、爱情的抛弃,亲人的背离,卡蜜儿走到了生命的边上,伸伸手指都能把她推下万丈深渊。或许那个时候就算没有人拉她一下,哪怕推她一把,也能让她不至于在漫长的30多年内遭受精神上非人的折磨,但是没有。时代只是选择把她忘记了、放弃了而已。
51、《青铜时代》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手法写实,以“青铜时代”为题,象征“人类的最初觉醒”和“摆脱蒙昧”的深刻含义。其人物形象整个体态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谐自然,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并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
52、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曾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53、他身边的一个市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
54、编剧: 布鲁诺·努坦 / 玛丽莲‧戈登 / 米萨‧泰拉米
55、雕塑家善于利用形体在空间中的完满性,他脑中的形象就好像握在自己的手心里,将自身和物体的体量融为一体。罗丹精于刻画局部,甚至利用残缺来加强表现力。
56、《加莱义民》,青铜,205×239×1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年-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
57、 整个雕塑充满了青春活力,意味着人类即将进入智慧的创造期。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并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
58、罗丹说这是所有人给我半身像雕塑中最成功的的,因为她是凭借记忆雕刻的。
59、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60、罗丹美术馆主建筑为两层楼房,楼上楼下都是小型雕塑。一层有9个展厅,二层7个展厅。展出的雕塑作品有《上帝之手》、《吻》、《行路人》、《夏娃》等,楼道上也有罗丹不少的杰作。
61、后又到有“小美术学院”之称的卢浮宫学画,画室主人是第二帝国时代很有名气的装饰雕刻大师阿尔贝欧内斯特-加里埃-贝勒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罗丹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雕刻家的条件。35岁之前,罗丹的个人风格还没有确定,1875年,罗丹访问意大利,对伟大的米开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62、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
63、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64、《青铜时代》原题为《爱的战士》,雕像手中原来拿着棍子,后罗丹接受别人的建议,将雕像手中的棍子去掉,并将雕塑易名为《青铜时代》,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
65、维克多·雨果,古尔班基Calouste博物馆,里斯本,葡萄牙
66、 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逝世。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也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的攀爬,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67、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他的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著作有《罗丹艺术论》。
68、这件作品与其他艺术家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巴尔扎克创作的这件人体,是人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69、这件雕塑把双人座像的下半部纳入大理石整体之中,避免了脚的繁琐而加强了坐像的整体感。以极为古典的写实手法雕刻而成。他们起伏,细腻,优雅的肌体和姿态,引起了极为生动的光影效果。仿佛其内在的青春热情与生命,正凭借这些光影在闪烁。当我们望着这生动眩目的杰作时,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之激动,即生命之本源的感动。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这纯洁肉体的最初接触,因而是最动人心弦的。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70、主演: 伊莎贝尔·阿佳妮 / 热拉尔·德帕迪约
71、作品的中心主题是通过“地狱篇”中“从我这里走进苦恼之城,从我这里走进罪恶之渊,你们走进来的,把一切的希望抛在后面”的含义,用多结构形式和象征性构图及真实人物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