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2、有一次,华罗庚正在柜台上奋笔疾书,这时,走进来一名中年男子,看着货架上的笔问道:“这笔多少钱一支?”他头也没抬,脱口而出:“586892!”男子转头对着华罗庚惊诧地问道:“多少钱?”“586892!”男子不说话了,带着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往店外走,正好撞见从外面办事回来的华罗庚的父亲。一问才明白,原来,华罗庚回答的是一道数学题的答案。等顾客走后,父亲强忍住的怒火终于发泄出来,他脸色铁青,一把从柜台上扯过稿纸,撕得粉碎。他警告华罗庚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果下次还这样,我就把你这些稿纸全部烧掉!”
3、小罗庚每天盼着回音。不料,他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病,叫伤寒。他整天发烧,吃了许多药都不见好,医生都摇头。
4、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5、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6、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7、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七七数之剩问为几何?
8、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9、一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大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自修了英语和法语。接着,他的数学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陆续发表。1934年,在熊庆来的推荐下,任命华罗庚为数学系助教。不久,校领导又任命他为数学教授。
10、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11、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12、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华罗庚的小故事50字四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华罗庚的趣味小故事)。
13、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36年,他到英国留学,他发表的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1946年,罗罗庚在英国定居,有洋房,有汽车,胜过过得十分优裕。在新中国诞生后,华罗庚放弃了英国的富裕生活,回到祖国,跟人们一起建设祖国的未来。
14、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
15、清华大学订有《科学》,读到华罗庚的文章,算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非常高兴。恰好同事里有个金坛人,对这位老乡有所了解,告诉他华罗庚通过自学,数学钻研得已经很深。熊庆来经与系里同事商议,并获得理学院院长的同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担任助理员。从此,华罗庚迈出了成为数学家的关键一步。在清华,他结识了先期抵达的陈省身,两人共同翻开了中国数学史的崭新一页。
16、一天,一个老伯伯来买东西:“小罗庚,买一包香烟。”老伯伯说了好几声他才听见。原来他又在想一道难题了。小罗庚一边走,一边想拿了一块肥皂给老伯伯。
17、华罗庚在屋子里闻到香气,就出来说“不要求狐仙了,让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开始还不相信儿子有这本事,把两大本账册往他面前一推。结果华罗庚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账目全部理清了。父亲一看,儿子学数学还真有用,这才不反对他学习了。
18、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19、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20、华罗庚坐下来,突然发现演算纸杯妇女拿走了,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去追。终于,他追上了妇女,说:“阿姨,请把演算纸还给我。”妇女生气地说:“这是我花钱买的,怎么可能是你送的?”华罗庚焦急地说:“要不我拿钱换回来?”但这时,妇女把演算纸还给了他,他欣喜若狂地回去继续演算了。
21、终于可以出去好好的玩一玩啦,正当我规划怎么玩的时候,突然间我看到了爸爸桌子上放了一本书——《数学家华罗庚》,当我打开第一页我就被里面主人公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22、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23、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24、华罗庚刚上初中时,并没有显示出超众的才华。他对数学、语文课虽有兴趣,数学习题也做得快,可是字写得不太好,作业涂改又多,分数平常,并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1923年,华罗庚上初中二年级时,来了一个教数学课的青年教师,叫王维克,很有学问,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名著《神曲》的翻译者。这位多才博学的老师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天赋,就精心培养他,鼓励他勇敢攀登数学科学高峰。这对于华罗庚后来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25、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26、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27、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28、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29、金坛很闭塞,华罗庚回忆那时的情景说,只要有一点点小事,大家就会围着看热闹.一天,突然有一辆汽车开到了金坛,就把金坛轰动了.“大家快来看呀!来了个怪物,还有两只大眼睛呢!”
30、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d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31、其实华罗庚一点也不呆。他十分聪明,而且还很懂事,家庭生活不宽裕,他就帮助母亲缠纱换钱以维持家中的生活。
32、又过了一年,从巴黎大学留学归来的华罗庚中学母校校长看到华罗庚家庭困难,同时他又好学,便聘请他担任学校会计兼庶务。后来当校长准备提拔华罗庚,让他担任初一补习班数学教员时,不幸却接踵而至。先是华罗庚的母亲因病去世,接着华罗庚患上伤寒症,卧病在床半年,医生都认为没必要治了。最后华罗庚喝了一帖中药以后,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但腿落下了残疾。
33、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
34、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35、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36、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37、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38、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39、 大家想知道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华罗庚的小故事50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华罗庚的小故事50字一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五五数之余七七数之余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40、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了一名管理员,他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认真地自学。
41、开店营业以后,若是有顾客来了,华罗庚便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待顾客走了,他又埋头看数学书或演算习题。有时看书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父亲知道后气急败坏,骂儿子念书念得“呆”了。有一次他甚至把儿子的演算草稿撕碎。直到有一天,罗庚纠正了账房先生的一处严重错误,做父亲的终于感到一丝欣慰。
42、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
43、华罗庚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44、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45、一个贫困而又残疾的人,终于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值得我们为之学习。
46、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47、“当然行了。”这下他可来劲了,一回家就开始算,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文章,给出版社寄去了。
48、有一次,他摆摊子卖棉花,同时边看边演算数学。这次,一个妇女来摊子上买棉花:“一包棉花多少钱?”因为华罗庚太专注了,所以没看见妇女,便把算的结果说了出来。“啊!怎么这么贵!”这一叫让华罗庚知道有人来买他的棉花了,于是他说出了棉花的价格,妇女买了一包便走了。
49、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50、世纪著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从小就智力超常,三岁时就能读写,十四岁时就大学毕业了。几年后,他又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博士。
51、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的时间。几年之后,华罗庚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回国之后,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
52、1979年,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这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孩子们,从数学家华罗庚的两个小故事中,我们是不是要鼓励自己认真学习数学,同时,更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53、1946年9月,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前去讲学,后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在那里,华罗庚和家人有漂亮的洋房和豪华的汽车,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学校还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科研环境也是世界一流。但是,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来,华罗庚毅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在给留美的中国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
54、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55、华罗庚整天都痴迷数学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根本不能自拔。
56、由于家境贫寒,华罗庚失学后,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一边继续自学数学。杂货店的生意不太好,父亲白天帮人收购蚕丝,晚上算账。有一天晚上,算来算去账上错了一千多元,把父亲急得满头大汗。伙计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可还是没算清。
57、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58、那时候华罗庚尚不满20岁,腿疾更坚定了他钻研数学的决心。当时上海有一本综合性杂志《学艺》,刊登了苏家驹撰写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其内容与一个世纪前挪威数学天才阿贝尔建立的理论是相悖的。
59、现代青少年,只顾玩游戏,不吃饭,也不上学,抽烟、吸毒,这类的事,都出现在现代青少年身上。我真希望这些人,快快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60、华罗庚三岁时就曾遭过凶险.一天,他的妈妈抱着他坐一辆人推车去丹阳,途经一座桥,推车人不小心把车弄翻了,他们母子二人掉进了河里,他妈妈直喊救命:“救救孩子!”幸好一个浪将他们二人打到了岸边,才幸免于难.
61、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62、华罗庚的父亲在县城石拱桥边上开了一个小小的店铺,每年春蚕结茧的季节,代别人收购蚕丝,收入微薄。辛亥革命的风暴,冲击到金坛县,华罗庚的父亲想改善一下自己的地位,也卷入这场风暴,可是风暴稍现即逝,小镇没有什么变化,贫穷的依然贫穷,愚昧的还是愚昧。华罗庚的父亲心灰意冷,成了一个因循守旧的宿命论者。
63、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字写得歪歪扭扭,总在作业本上乱涂乱改,老师们都认为华罗庚不是读书的料,但有一个叫王维克的教员发现了华罗根的不同凡响,他研究华罗庚的作业发现华罗庚解题喜欢用其他方法,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贵的研究科学的精神和品质。
64、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65、1938年,整个中国已是烽火连天,华罗庚在这一年完成了在英国预定的进修,他立即回国。启程时,好友劝他不必冒此风险,留在英伦各大学讲授数理,必受欢迎。但华罗庚一定要与自己的同胞共赴国难。于是他回到了西南联大,成了危难中国的一名教授。抗战时期,昆明是日军重点轰炸的城市,有一次,华罗庚就被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活埋在防空洞里。而那时的华罗庚正和闵嗣鹤等人讨论数学。当学生挖起华罗庚时,发现他眼镜已经没有了,长衫的后半截没有了,咳嗽出来的都是鲜血。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华罗庚仍然陶醉于数学之美,他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即使到今天,华罗庚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成的全部著作,仍然是世界数学王国里的经典之作。
66、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67、华老祥家遭到火灾之后,他变得悲观,也更加迷信.华罗庚的母亲常年患病,婚后10多年还没有生育,直到快40岁才生下一女,叫华莲青.那时封建礼教有云:“不孝有无后为大”.华老祥更盼望有个儿子.华罗庚正是在1910年11月12日,他父亲40岁时出生的.说来也巧,这一天正好孙中山的生日.若按农历算,就是庚戌年10月11日,又恰与秋瑾同一生日.华老祥老来得子很高兴,曾说过:“放进箩筐避邪,同根百岁,就叫箩根吧.”原来华老祥最担心他的独生儿养不大,中途夭折,据说放进箩筐可以生根,容易养活,就用了“庚”字.这就是华罗庚名字的来历,这也包含着他父亲对他的良好祝愿.家里人与乡里人还亲热地称华罗庚为“罗罗”.
68、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七七数之剩问为几何?
69、“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70、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71、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72、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73、这就是华罗庚,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学术的巅峰,更是中国人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