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鸷无益。”
2、走进纪念馆陈列大厅,迎面一尊仿汉白玉的林则徐坐像映入眼帘,正襟危坐的林则徐目视前方,上方悬挂着道光帝赐的“功资柱石”匾额。坐像两侧玻璃屏风上刻有毛主席手书的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诗作:“谁道函关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坐像后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虎门销烟浮雕复制件,两侧立柱上刻着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名句。
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4、 在纪念馆内,也再现了当年林则徐带领百姓修筑湟渠的情景,林则徐手拿地图在现场指挥,当地百姓用坎土曼挖渠,用扁担挑土,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
5、为国挺身而出耗尽百般精力,却落得如此下场。昨日功臣,今日罪臣;昨日恩宠,今日责骂。对于一般人来说,必定很难接受这种结果。但对于林则徐来说,只要对国家有利,绝不惜命避祸,远戍新疆就远戍新疆吧。1842年,林则徐抵达伊犁。在这里,他丝毫没有懈怠,充分发挥自己的热量,充实边疆,力主垦荒,并亲自率民兴修水利。
6、 林则徐留给我们更为宝贵的是他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拳拳的爱民之心,乐观旷达的胸怀。他在落难之际能如此奋发有为,更能显示其英雄本色。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林则徐正是中国的脊梁!他为新疆各族人民作出的贡献使各族人民长思久仰,永远不能忘怀!
7、 临行前,道光皇帝一再嘱咐林则徐,鸦片务须杜绝,边衅决不可开。年近六旬的道光皇帝施政追求安静守成,他不想因为禁烟而发动一场战争,哪怕是一场打得赢的战争。而清朝所有官员,也仅仅是从国内事务的角度出发禁烟,从未把将鸦片输入中国的“英夷”考虑在内。在他们眼中,除了天朝帝国,其余的都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根本没有国与国平等交往的概念,全然一副居高临下的气势与派头。包括那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的朋友、时任礼部客司主事的龚自珍,也认定根本不可能发生“边衅”,按他的分析,禁烟可能会带来战争,但战争的规模不会有多大,取胜也易如反掌。
8、蓬山俦侣赋西征,累月边庭并辔行。荒碛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扑曼胡缨。但期绣陇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丈室维摩虽示疾,御风仍喜往来轻。
9、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林则徐因此被称为“民族英雄”,闻名中外。
10、 鸦片,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提炼物,本身并没有罪恶。它的前身,一种草本植物,有绿色或白色的枝秆,带有锯齿的叶片和红白间杂的花朵;那坚硬的黑色果实有如母腹中蜷曲的婴儿,由此有了一个“罂粟”的美名;罂粟的汁液经过凝结提炼,便是具有止泻祛痛作用的鸦片;随着提炼方法的进步,又有了用于医疗的吗啡、可待因,同时也有了用于吸食的鸦片膏、鸦片烟乃至今天的海洛因。
11、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清代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林则徐被构陷革职,发往新疆戍边。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获起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在奉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作品传世。
12、要想了解林则徐在伊犁的情况,要想了解林则徐的生平,有一个地方必须要去,那就是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它是我国五个林则徐纪念馆之位于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福州路。纪念馆拱门额扁是林则徐五世孙、著名外交家凌青先生手书的馆名“伊犁林则徐纪念馆”。
13、 在南疆勘地期间,林则徐事事亲力亲为,无论酷暑炎热,冬季干冷的沙漠戈壁,还是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远荒野,他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仅从来谪臣所未到,即武臣边帅亦鲜有躬亲周历”,“从容就案记事后,或作函、或看书、或草奏,点检毕就寝,则夜分矣。凡途间,日日如此”。
14、图11:林则徐使用过的印章,左:宠辱皆忘;右: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
15、革职流放新疆,是林则徐一生中最痛苦、最悲愤、最艰辛的日子,也是他与新疆各族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时光。他在新疆生活的三年,仍然心系黎民百姓,尽己所能发光发热。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被遣戍到新疆伊犁,虽身处逆境,仍振奋精神,身体力行勘察垦地、大兴水利发展生产;尽心竭力巩固边防,防御沙俄的侵略。林则徐对开发新疆、造福人民,巩固边防所作的贡献,被世代新疆人传诵至今。
16、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7、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18、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19、道光年间,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高达二百多万斤,朝野上下吸食人数高达二百万,披上“福寿膏”外衣的毒品不断侵蚀着中国百姓的身心。洞察时弊的林则徐心急如焚,他多次上书朝廷,犯颜直谏:“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奏折令道光皇帝震动警醒,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
20、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21、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严办,并由新任钦差大臣琦善对他进行审问和发落。1841年5月1日,林则徐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当地海防建设。不久,将军奕山在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肯罢兵议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革去林则徐职务,从重发往新疆伊犁。
22、1850年11月,历经坎坷的六十六岁的林则徐,指天三呼“星斗南”,与世长辞。
23、在教育儿子处理个人仕进与服务国家的关系方面,林则徐更有深意。长子林汝舟担任翰林院庶吉士时,林则徐写信特别强调:“有一言嘱汝者:服官时应时时作归计,勿贪利禄,勿恋权位;而一旦归家,则又应时时作用世计,勿儿女情长,勿荒弃学业,须磨厉自修,以为他日之用,是则用舍行藏,无施不可矣。吾儿其牢记之!”这几句话表明了林则徐的进退之道,在进中知退,退中知进,预存退归之心,作最奋发有为的进取之计。不求私利,不恋权位,不顾个人利益。他年轻时接受的父教是如此,他指导儿子时又是如此,他毕生做人做官也是如此。
24、嘉庆二十五年,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当时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了大水灾。林则徐向嘉庆帝上书,指责琦善无能。
25、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朝道光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他勇于任事,勤政务实,清廉正直,治绩卓著,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页。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1839年正月抵广东查禁鸦片。他排除万难,严缉走私烟贩,惩治受贿官吏,迫使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0多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震惊世界。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将坚决禁烟、抗击英军的林则徐贬戍新疆伊犁。1842年农历八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临行前吟诗两首,留别家人。此为第二首。
26、参考资料:中国共产d新闻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学习时报》、家风网
27、林则徐从政之余,喜欢藏书,书法也非常好。潜心搜罗前朝及当代各类书籍。藏书楼有“七十二峰楼”、“云左山房”,专用贮书,积三十余楹。贬谪伊犁时,以大车7辆,载书20箧。
28、他建议朝廷制炮造船;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29、伊犁垦荒的成功,使天山以南各城也相继奏请开垦。道光帝认为需要派人亲往各城查勘垦地。经过斟酌,他于年底通过布彦泰向林则徐传旨,派林则徐前往南疆,勘查地亩,兴办水利,招户安民,考核工费。虽然事务繁重,道路遥远,自己又体弱多病,但林则徐为了能为开发和保卫边疆贡献余力,为了报国安民,还是欣然前往。在南疆勘地期间,林则徐事事亲力亲为,无论酷暑炎热,冬季干冷的沙漠戈壁,还是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远荒野,他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仅从来谪臣所未到,即武臣边帅亦鲜有躬亲周历”,“从容就案记事后,或作函、或看书、或草奏,点检毕就寝,则夜分矣。凡途间,日日如此”。
30、林则徐的这一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这种深邃的爱国主义,正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不管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这种家国情怀的写照。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的中国精神必然的组成部分。
31、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历经两个多月的旅途行程,才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到广州。清廷禁烟已有122年历史,重点一直放在广州,放在查禁海口。此前,两广总督邓廷桢、巡抚怡良在禁烟方面也取得了可观成绩,但总是不能达到彻底杜绝之效。林则徐高于普通官员之处,就在于他一到广州,就开始扎实认真地调查了解,会见官员,拜访当地人士,传讯商馆翻译,掌握相关资料,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查禁方案。林则徐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依然沿用查拿中国人贩售鸦片的旧法,哪怕再严厉,也决不会因他握有钦差大臣的尚方宝剑而达到成功之效。追根溯源,贩烟的中国人不过是些二道贩子,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那些不远万里将鸦片运来的外国人。于是,林则徐决定采用新的查禁法,颁布一道严谕,责成外国商人呈缴鸦片。当然,他也没有放弃针对中国人的查禁,将这项工作交与邓廷桢、怡良负责。
32、(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告知删除。)
33、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34、林则徐一生为官三十载,在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中,他始终不忘教诲子女。林则徐的子孙今已至第九代,后辈们牢记祖训“破荡败业非子孙”,故子孙无论居国内,或侨居海外,多能勤奋上进、克己奉公、诚意待人、忠于职守。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呈现出的崇高人格,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代爱国精英。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曾要求“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