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前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
2、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4、(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5、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死亡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6、(33)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7、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8、 “乡”通“向”,从前。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先前。
10、如果人们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还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11、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12、初中语文崔老师——崔显升,中学高级教师,有近30年的教学经历,有丰富的中考辅导经验,方法独特,快速高效。现任教于青岛第二十三中学。主编、参编《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精选》、《中学语文备课资料库》、《新课标语文同步训练》、《新课标语文学习目标与检测》、《写与说》、《三维探究高效学习法》、《初中现代文阅读金手指》、《随堂金四导•新教材全程解读》等教辅图书三十余种。
13、经本人指导,在全国各类杂志报纸发表,或在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学生作文,累计达数百篇。
14、患:指“死”。 不避:不逃避死。
15、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16、⑶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7、死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祸患也不逃避。
18、②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d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19、(5)“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0、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21、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2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3、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24、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2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26、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7、(译文)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种心思,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8、(40)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29、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30、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
31、第二部分:运用例证说明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32、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
33、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34、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36、②[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37、(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8、(44)得我:感激我。得:通“德”,感激。
39、鱼,是我孜孜不倦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日思夜想想获得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会选择要鱼而不是熊掌.
40、⑥呼尔:没有礼貌地吆喝。尔,语气助词,无实意。
41、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 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42、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3、本文阐明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44、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