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
2、(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
5、(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6、(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8、(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2、(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13、 割鸡焉用牛刀:也做“杀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4、(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5、(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6、(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7、(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8、 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20、(出自):语出《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21、(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22、(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23、(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4、 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示例:——,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25、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6、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7、(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8、(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29、(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30、(解释)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31、(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32、(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3、(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34、(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6、(解释):比喻众人拥护,围绕着一个他们所敬仰的人
37、(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8、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39、(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1、(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42、(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43、(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44、(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5、(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6、(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4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8、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49、(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50、(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51、(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52、(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53、(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54、(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5、(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56、(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57、(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