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我想知识作为工具性的价值已经体现在方方面面了,例如,化学和工程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造更好的桥梁、轿车和提高制造工艺等;
2、简易,则是指《易经》用几个极简单、极空灵的符号,来代表天地间种种复杂的情形,这就是“执简御繁”;这种执简御繁的能力,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原型,也是整体中国文化据以发展的基础。
3、可以肯定的是,柏拉图的表态是认真的。事实上,柏拉图在表态时很可能正在思索着泰勒斯是如何惊讶于天空的奥秘。且慢,天空中能有什么奥秘?难道不就是成年累月、反反复复的相同模样?是的,这正是使泰勒斯和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困惑的东西。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知道,太阳早晨升起,傍晚落下,从日出到傍晚的时间是白天,之后是黑夜,白天之后是黑夜,黑夜之后又是白天。人们一直都知道,向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我们必须相应安排事务,所以当太阳下山时我们不会滞留于荒野。我们觉得这是非常简单自然的,所以当我们想要表达某件事是肯定的时候,就会用到“黑夜之后必是黎明”这样的说法。
4、上图展示了8个样本中微生物的来源分布情况,饼图中的面积代表微生物来源的比例。面积越大,代表比例越大。Unknown代表未知的来源分类。
5、内容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哲学来源于哪里)。
6、例如,有人把时间花在思考宇宙是否存在的问题上,或者,人们是否可以确切地说已经知道一个外部世界的存在,这是不会给他们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的事情。
7、又到年末,岁月飞逝,我的原则是不和时间赛跑
8、毋庸讳言,即使这种知识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也会具有工具性价值,然以我之见,仅此类之知识还不足以涵具太大的内在价值。与其不同的是,一些知识看起来就高深,且较为意义深远,因为更基础和普遍。
9、在西方哲学的近代时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笛卡尔本人就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莱布尼茨与牛顿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康德也曾经因为用牛顿力学解释太阳系的起源,在科学史上青史留名(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牛顿则把他的代表作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此,近代哲学对于近代科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哲学作为哲学仍然是自上而下合理地解释宇宙的理论学说,这使得哲学与科学终于分道扬镳;另一方面哲学成为科学的理想则促使它向自然科学的方向发展,于是哲学虽然没有达到自然科学知识所具备的普遍必然性,却成为了像自然科学一样的一个学科。
10、其实,在哲学研究中,我们不关注单个学科的贡献,我们要做的是对各种不同学科的价值作用加以追溯、思考,我们还会自问这些理论及其表述是如何联系并最终结合在一起的。
11、1)研究空气污染,通过SourceTracker分析探寻室内空气微生物的污染来源;
12、但是,闲暇只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多了那些不为衣食所扰的“大款们”。他们饱食终日、行尸走肉、无所事事、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根本无法成为希腊意义上的贵族。他们想要的,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醉生梦死,而不是心灵自足的生活。他们所追求的,只是感官的刺激和肉欲的满足,而不是纯粹思辨的愉悦。他们虽然也有所谓的“好奇心”,但可惜的是,这种“好奇心”用错了方向,误入了歧途,只能算柏拉图意义上的“庸俗的好奇心”。(哲学来源于哪里)。
13、学生应该有自己主修的专业,即使是在人文学科。
14、基于此,我曾要求我的学生查阅许多这样的陈述,并努力让他们注意其中的共同要素。我们发现,几乎每个陈述都强调了获取某些技能的重要性。毕竟事实也是如此,只有极少数课堂上所学到特定的内容,会在将来有所应用。
15、2)研究微生物的移植情况,通过SourceTracker分析探寻微生物来源;
16、当然,有些知识是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到的——可能是特定的自然法则,或者独特的发现,或者是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用到这些知识。
17、事实上,正由于这些问题如此棘手,我们才矢志不渝地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和创新性的思考,寄望于他们中有人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传统哲学问题,他们可能会开启一个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或者同等重要的,发现一个以前从未被关注的新的哲学问题。概言之,无论选修哲学课程的学生是否是哲学专业,学习哲学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哲学课程最能培养大学教育所冀求的那些核心能力。
18、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课上所学之材料提高自身能力,但主要目标并不是掌握这些材料,而是能力本身得以发展。
19、“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20、我们应该如何做哲学?这不仅是哲学初学者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哲学家们时常反思的题材。牛津大学哲学家威廉姆森教授的《做哲学》(DoingPhilosophy,Oxford,2018)正是讨论此问题的新著。虽然该书主要是作为哲学通识读物而写,但其中许多新颖的观点也为我们反思“应该如何做哲学”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首先概述了全书的主要内容,然后详细探讨了两个具体的问题:一是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的关系;二是哲学中的模型建构方法。基本的结论是:只要我们清楚地区分哲学史和思想史,那么哲学史的研究与哲学问题的研究并不冲突;模型建构作为一种哲学研究方法,其方法论优势尤其值得国内哲学界更多重视。
21、然而,有个必须坚决反对的说法,就是认为知识的价值作用已经被工具性价值充分揭示出来了。
22、哲学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
23、中国哲学认为哲学的源头,或者说是文化的根源,阴阳,儒释道、十二生肖、真善美、精气神等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24、然而正是希腊人,这个最优秀的民族,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民族却选择了悲剧文明的研究方式。尼采认为古希腊哲学诞生于日神和酒神两种精神的冲突。代表和谐,光明,理性的日神和代表放纵,恣肆,狂欢的酒神,两种精神冲突则导致了哲学的诞生。
25、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与良好的表达能力是生活中许多方面的必要手段,也是哲学能够帮助人们获得的才能。哲学除了可以带给你一生受益的技能外,这是学哲学的一个但并非唯一的原因。
26、怎么样,看到这里各位老师有没有很心动呢?以上的应用场景只是我们的一个抛砖引玉,如果微生物来源分析紧贴您的研究需求,就请快快联系我们吧!!
27、我们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泰勒斯对女仆说的话。但在两百年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终找到了答案。柏拉图的回答让人非常惊讶,表面上看就像是一句废话。他写道,所有的哲学都始于好奇心。如今看来柏拉图当然是位伟大的哲学家,但他这句话是不是太过极端了呢?当然,哲学是那些亲切的长胡子怪人的领域,他们对普通而实用的事物少有兴趣(或者是缺少这方面的才能),却为那些没有人担心的问题大伤脑筋。哲学难道不是与智慧和智者相关联吗?智者难道不是洞察一切、饱经世故,再也不会对任何事物感到惊讶的人吗?难道他们应该像孩子一样,对每一样微不足道的事物都感到无比惊奇与诧异吗?当然不是。
28、有人可能认为:“在从事哲学史研究时要遵循宽厚原则,也就是说,要尽可能把哲学家的理论诠释得为真或有道理(有道理=比较可能为真)”。但在我看来,再宽厚的原则也不能把事实问题和评价问题混为一谈。威廉姆森曾讲过的达米特晚年的一段轶事:一群年轻的牛津哲学家在讨论他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而这位伟大人物正好在场却一言不发。一个又一个提议被否决了,因为那将归给他一种“粗糙且过时的行为主义”。最终,有人转向他问道“麦克,那么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达米特回答说“我认为它就是你所说的‘粗糙且过时的行为主义’”。这个故事表明:如果我们预先假定哲学家的理论为真,反倒有可能错误地排除了最合适的解释。
29、当我们追寻真善美的本质,当我们遭遇此问,哲学家并不是要讲一个普通人未思未想的全新问题体系,而只是在问,以某种更体系化、精细化的方式,提出那些普遍存在、反复出现而人们又没有足够时间思考解决的问题。
30、为使另一部分测试者处于坏心情中,会让他们读一些诸如“我不明白”、“我完全给弄糊涂了”或者“我不能理解”等类似的句子。说实话,我不知道吉尔伯特从情绪影响观察力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因为,彼时我已无心讲座,而沉溺于自己的思考之中。
31、因为我以及我的学生所深信不疑的是,在所有学术领域和学科中,唯有一个最为凸显上述之能力,这就是哲学。尽管哲学的典型特点是让我们如坠迷宫,思无止境,但之所以要学习哲学,是因为在促进我们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没有可与之媲美者。
32、如果我们以此作为最佳答案,那么许多学生认为学哲学是浪费时间的做法也就毫不奇怪了。然而,这肯定不是我们最后的答案。
33、先说说作者。威廉姆森(TimothyWilliamson)是牛津大学威克汉姆逻辑学讲席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丹麦文理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科学院院士和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曾任亚里士多德学会和心灵学会会长,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先前出版的哲学专著包括:《同一与分辨》(IdentityandDiscrimination,Blackwell,19secondedition,2013)、《模糊性》(Vagueness,Routledge,1994)、《知识及其限度》(KnowledgeanditsLimits,Oxford,2000)、《哲学的哲学》(ThePhilosophyofPhilosophy,Blackwell,2007)和《作为形而上学的模态逻辑》(ModalLogicasMetaphysics,Oxford,2013)。其中,《模糊性》是他的成名作,自从他在该书中为认知主义(即模糊性在于人们对边界的无知,而不是边界本身的模糊)辩护以来,认知主义就成为关于模糊性的主流理论之一。在他所有的著作中,最具原创性也最有影响力的是《知识及其限度》和《作为形而上学的模态逻辑》。其他哲学同行除了在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诸多讨论其哲学的文章之外,还出版了两部讨论其著作的专题论文集:《威廉姆森论知识》(WilliamsononKnowledge,Oxford,2009)和《威廉姆森论模态》(WilliamsononModality,Routledge,2017)。
34、若问这两个系统相通的地方,我们也列举一下,
35、当然,我们对学生也如法炮制,屡见不鲜。这是一个关乎哲学的、显而易见而无可争辩的事实,也是由于有限知性而导致的一种哲学研究的典型状况。
36、上图为研究北京PM5和PM10污染情况下的空气微生物(今天不做具体文章解读,各位老师如有兴趣,可以接受约稿哟!)来源,B图展示了1月份不同时间段PM5以PM10样本中微生物主要来源于陆地、粪便、淡水、海洋的比例。C图展示了5种不同类型样本(北京PM北京PMGRIPhigh-altitude研究、Milanurban研究、NewYorkSubway研究)的微生物来源比例,可见大多微生物均来源于陆地,而来源于海洋的较少。(1)
37、实际上,我觉得它们对于一个生机勃勃、繁荣开放的社会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它们同样是每一个想更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所孜孜以求的。
38、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爱+智慧=爱智慧/思考的乐趣。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39、如果从模型建构的角度来理解逻辑学家的研究工作,那可以说,他们选择对其中某一些基本用法建模,而忽略了其他的用法。尽管有哲学家主张,其他的用法都应该归到语用,但从原则上说,并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们去发现背后的逻辑。比如,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如果下雨,那么也不会下大雨。”如果我们对这个条件句做假言易位推理,就会得到很奇怪的逆否命题:“如果下大雨,那么也不会下雨。”从经典逻辑的角度,当然很好解释,因为“如果下雨,那么也不会下大雨”这个前提是错的。但如果我们放开思路,允许更多的理解,就会发现这里的“如果,那么”其实是一种非标准的用法,更好的说法是“哪怕下雨,也不会下大雨”。这样的让步条件句很有可能为真,但其逆否命题却并不成立。为这类让步条件句建构适当的模型,以便发现其中的逻辑推理规律,将会是非常有趣的工作。
40、那么,大学教育的关键在哪里?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耶鲁大学有何收获?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高等院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它们试图以此来阐述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很多人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公众发表关于教育目标和意义的观点。
41、很有可能这与处理人生中闲暇时光的艺术手段有关。这种手段是,既能消遣闲暇时光,同时又确保它不会变得空洞、乏味、令人厌倦。最有能力管理闲暇时光的是小孩,他们能够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乐趣,路过的一辆车,飞过的一只昆虫,躺在地上的一块石头,对小孩来说都算得上是事件。
42、那么,哪些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它们是大学教育最应该去对学生循循诱导和逐步提高的吗?
43、最后,张志伟落脚于“哲学的希望”,亦即哲学在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一方面,现代世界对伦理思想的需求“史无前例”;另一方面,传统思想仍然有意义和价值,不过需要“返本开新”。此外,在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只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才能形成由所有文明共同参与构建的、能够决定地球村未来千年行动的、轴心时代的价值理念——“第二轴心时代”。而哲学以其抽象性、普遍性、理想性以及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思辨思维,可以融入任何一种文明的理念中,能发挥极大优势,“哲学有很多事可做,也可以做很多事”。
44、先说哲学史与哲学研究的关系问题。威廉姆森的基本观点是:哲学史是哲学的一部分,但哲学并不只是哲学史。他之所以认为哲学史是哲学的一部分,是因为他区分哲学史与思想史。在他看来,思想史的关注焦点更多是哲学家的生平,社会、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他们成长、写作和教学的环境,他们读什么书,受什么人影响,他们把什么视为理所当然的,他们在回应什么,他们为谁而写,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当时发生怎样的影响,实际效果如何,等等。而哲学史的关注焦点则是哲学家的著作本身,旨在将其内容理解为活着的、对我们今天仍有意义的融贯的思想体系。
45、最后,我想借题发挥,引申一下模型建构方法论对逻辑教学和逻辑研究的可能启示。在逻辑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可能会强调“有些是”推不出“有些不”,“如果……那么”型的条件句只有在“前件真而后件假”的时候才是假的,诸如此类的事情。但这样往往会给学生们造成的很大困扰,因为他们在日常使用“有些”的时候,很可能就同时意味着不是全部,使用“如果……那么”的时候,可能也有很多不同的涵义。为了避免类似的误解,我非常赞同杜国平老师最近的一项建议:“在测试中,不应强制要求被试将自然语言中的词严格理解为逻辑学专业术语所表达的意思。……如要表达二者之中至少择一的选择关系,在测试题中就尽量避免使用‘p或者q’,而代之以‘p、q至少有一个成立’;而要表达二者择一的选择关系,在测试题中尽量避免使用‘要么p,要么q’,而代之以‘p、q恰有一个成立’。”杜老师将他的这个恰当做法总结为“尽量使用自然语言来表达逻辑学专业术语所表达的意思”。我们还可以补充说:“尽量使用能够清晰表达逻辑专业术语意思的自然语言,来取代有可能造成歧义和误解的自然语言”。
46、亚里士多德有句至理名言,我亦深以为然:哲学始于怀疑。然而,他忽略了一个似乎同样确凿的事实:哲学在困惑中推进,亦频频终止于怀疑。
47、弗洛伊德说过本我自我超我,把第一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唐长老可能是唯一追寻到了哲学终极三问的人: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到往西天求取真经。于是成佛。小区的保安也经常会问我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我思考良久,却找不到答案。毕竟这是苏格拉底都无解的问题。
48、所以说,若非经以反复推敲,我也对证明知识内在价值束手无策,虽然它对我来说也同样昭然若揭。特别地,对我来说,知识在所有最佳的人类生活形式之构成要素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
49、在印度,轴心时期所对应的是印度教与佛教并存的时期,探讨《奥义书》的哲学内蕴的印度教众弟子与佛教及原始佛教众弟子之间,不乏思想之间的碰撞。而这两种宗教各自的教义内部也有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成为印度哲学深刻的底蕴。
50、第九章讨论哲学对其他领域的运用。哲学不仅是对其他学科进行反思,而且也会向其学科学习,包括历史、社会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等,但哲学并不因此就成为其他学科的一部分。
51、复申言之,我所突出的不是这些知识的工具价值。当然它们或曾有过这样的价值,后来也许就没有了。
52、虽然该书主要是作为哲学通识读物而写,但其中许多新颖的观点也为我们反思“应该如何做哲学”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接下来,我将首先概述全书的主要内容,然后详细探讨两个具体的问题:一是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的关系;二是哲学中的模型建构方法。基本的结论是:只要我们清楚地区分哲学史和思想史,那么哲学史的研究与哲学问题的研究并不冲突;模型建构作为一种哲学研究方法,其方法论优势尤其值得国内哲学界更多重视。
53、如今,科学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分支,雇用着数百万人。与任何其他类型的工作一样,人们也可以单纯地将科学视为工作,即谋生的方式之一。但当我们思考泰勒斯与科学家之间的对话时,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对某些科学家来说科学并不仅仅是工作。只有这样的科学家才能理解孩子(或哲学家)们的问题并以一种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去回答。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的科学体系内依然保留着产生科学的哲学能力:理解力和好奇心。
54、可是,正如美国人常说的那样,众口难调,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做同样的事。有很多人对哲学深以为恶。那么,为什么要研究哲学?有何意义?
55、需要准备一个mapping文件,2列必不可少:Env和SourceSink,范例如下:
56、奈杰尔・沃伯顿著/ 吴妍仪译/ 漫游者出版/ 繁体
57、第八章讨论对哲学史的应用。哲学史是哲学的一部分,但哲学并不只是哲学史。我们既可以将哲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当作理智风景来欣赏,也可以从中发现哲学观念对一般的人类历史的影响。即便就解决哲学问题而言,多了解哲学史还是有帮助的。其一方面有助于发现并反思那些现在视为理所当然过去却不这么认为的哲学假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模糊的哲学想法找到更好的版本,从而更好地评估该想法的理论前景。
58、我想,它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害的,至少在许多情况下是这样。
59、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60、当我们感到饥饿或者急需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几乎无法谈论或者想到别的什么事情。当我们牙痛、感到害怕或急着赶往某地时,谈论会完全停止。但是,偶尔当我们并不急需任何东西,也不急于赶往某地,在这种时候,可能就会有哲学,但也可能没有哲学,毕竟我们有多种方式来打发这些自由时间。通常我们的第一想法仅仅是“消磨时间”,也许是阅读报纸,玩填字游戏,或者看电视,打游戏,上网聊天,不知不觉时间就溜走了。
61、古希腊拥有比任何其他民族都要发达的奴隶制,贵族因此享有充分的闲暇。而绝大部分的希腊哲学家,都是贵族出身,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粹思辨的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才把“闲暇”看做是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比如,古希腊的那位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他本出身于伊奥尼亚地区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本来要继承王位的,但是他却将王位让给了弟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专门从事哲学思辨。德谟克利特也说,发现了自然界的一个因果联系,比做波斯国的国王还要高兴。
62、在威廉姆森看来,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比起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来,具有方法论上的优势。按波普尔的框架,任何猜想,只要遇到一个反例,就被彻底击倒了。但模型建构,通常不受反例的影响。比如物理学家常常讨论光滑的平面,但现实中并没有任何一个光滑的平面,物理学家也不会因此就放弃相关的模型。而且,模型建构的方法具有更强的抗错性,不那么容易被错误击垮。我们的研究是有可能犯错的,如果因为一个反例的存在,就轻易放弃一个理论,那万一我们最初把反例弄错了,那就很可能得不偿失。这也跟威廉姆森讨论到的另一个问题有关,那就是过度拟合(overfiting)证据的问题。在哲学建模和科学建模中都一样,我们如果追求一个完全贴合证据的模型,那样的结果反而很容易因为证据的误差而垮掉。亨迪卡也曾提到科学研究中忽略部分异常数据,可能只是研究中的策略问题,而不是学术伦理的问题;只不过他建议忽略了哪些数据,在最后的结果中也要明确指出。单个的反例不能击倒已有的模型,能取代旧模型的只能是具有更多优势的新模型。当然,不同的新模型之间也会有竞争,而评判的方式仍然是最佳解释推理。我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参加过名为“Hintikka,LogicandPhilosophy”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中一个特邀报告人指出,亨迪卡最初的认知逻辑模型不适用于当代认识论研究,因为它在一个重要的认识论争论(即知识封闭原则是否成立)上不是中立的;有鉴于此,Holliday发展了新的认知逻辑模型,而报告人自己的工作,则是提出了与Holliday模型相竞争的新模型。有听众完全不理解这种研究的价值何在,但如果对模型建构的方法论有更多的了解和认同,那应该就会同意,这不仅是典型的模型建构工作,而且是非常好的哲学研究。
63、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64、生物和医药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增强身体机能和延年益寿;农业知识能帮助我们生产更多更健康的食品;经济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货物和提供服务。
65、哲学的三大起源分别是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希腊、中国和印度同时产生了哲学,这三个地方几乎没有来往,但就在那几百年内,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独立的思路和独立的哲学问题,从而形成了三大哲学系统。
66、这样的认知逻辑模型通常假定每种认知可能情形都遵循经典命题逻辑的规律,即如果基本命题在该情形下为真,则从基本命题经过经典命题逻辑推出来的命题在该情形下也为真。如此就导致其表示的知识带有很强的假定:如果从p可以合乎(经典命题)逻辑地推出q,而且主体也知道p,那么她/他就知道q。显然,这样的假定忽略了主体的实际推理能力,因为尽管从p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q,在p和q都非常复杂的时候,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这样的逻辑推导过程。尽管如此,人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抽象模型,来研究人们在其他方面(比如观察能力)有局限会造成什么后果。亨迪卡在创立认知逻辑的时候关注自我知识的哲学分析:如果你知道某件事情,你是不是知道自己知道它?如果你不知道某件事情,你是不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它?而威廉姆森的研究工作则表明,存在这样一种不太可能(improbable)的知识:尽管从主体自己的证据来看,她非常有可能不知道,但实际的情况仍然是她知道。
67、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68、(1)CaoC,JiangW,WangB,etal.InhalablemicroorganismsinBeijing’sPM5andPM10pollutantsduringaseveresmogevent(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4,48(3):1499-150
69、第四章讨论澄清词项。有些哲学争议能够通过澄清语词或概念而消除,但哲学并不等同于语词或概念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模糊性在所难免,不可能让词语完全精确;另一方面,确实存在不包含任何混淆的真正的理论分歧。另外,尽管威廉姆森反对概念真理(仅仅掌握概念就知道其为真)和非概念真理的区分,但他仍然认可清晰性的价值:其不在于提供无可置疑的标准,而在于让推理的错误清晰可见。
70、即使你以为可能对一些哲学问题得出了比较可靠的答案,你也会十分清醒地知道可能面对的情形——一个你与之交谈的哲学家愉快地告诉你答案错误的原因,乃至为什么你根本就是找错了问题。
71、第十一章是结论。威廉姆森再次强调哲学的独立地位。尽管哲学一直面临变成其他东西(比如,生活方式建议或政治辩论,道德宣教或语法课程,无神的宗教或不可读的文学,通俗物理学或通俗生物学,通俗心理学或通俗神经科学,计算或民意测验)的压力,但他对哲学未来的进步还是充满期许。在他看来,哲学源于人们在清晰表达好奇心的同时想要追问到底的自然驱动力,以及使用最合适的方法回答自己的追问而不接受任何替代品的决心。无论如何,这种自然驱动力和决心不会轻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