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仲淹亦身体力行,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足迹所涉,无不兴办学堂,教泽广被;晚年又设义田、建义学,对族中子弟实行免费教育,激劝“读书之美”,范氏义学在教化族众、安定社会、优化风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开启了中国古代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新风尚。
2、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3、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4、上前同定策,奸谋俄献琛。枭巢不忍覆,异日生凶禽。(范仲淹的诗歌)。
5、忆昔同游紫阁云,别来三十二回春。白头相见双林下,犹是清朝未退人。
6、江馆春寒薄,山程晚翠深。板舆迎侍日,桃李正芳阴。
7、要路抛来自寡尤,高怀卷去白云收。玉缘秘宝须藏密,兰为奇香却在幽。
8、是非既循环,兴亡亦继轨。福至在朱门,祸来先赤子。
9、介如廉退士,惊秋犹在阴。几诮鹰隼鸷,羁韝俄见临。
10、青郊鸣锦雉,绿水漾金鳞。愿得郢中客,共歌台上春。
11、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12、非谓钟鼎重,非谓箪瓢轻。素闻前哲道,欲向圣朝行。
13、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14、霜女惭轻格,蟾娥让素华。孤鸿迷鸟道,万马忆龙沙。
15、鼓舞天下风,滔滔弗能止。可甚佛老徒,不取慈俭书。
1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17、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
18、《苏幕遮》和《渔家傲》的创作时间基本一致,都是在范仲淹三年西北戍边的时间段里,但是画面感完全就不一样了。如果说渔家傲像是《英雄》,苏幕遮就更像是《东邪西毒》。
19、南宫曾荐牧之文,失足徒劳忽十春。天上云龙期际会,山中猿鹤愧因循。
20、姑苏台下水如蓝,天赐仙乡奉旨甘。梅淡柳黄春不浅,王孙归思满江南。
21、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
22、吾师仁智心,爱兹山水音。结茅三十年,不道日月深。
23、宋范仲淹撰。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后徙家江南,遂为吴县人。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官资政殿学士、戸部侍郎、知靑州,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事迹具《宋史》本传。仲淹自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五年罢为陜西四路宣抚使。在政府者,首尾三载,是编皆其时奏札,故以为名。分《治体》《边事》《荐举》《襍奏》四类,凡八十五篇。皇佑五年,韩琦为河东经畧安抚使,始序而行之。称辑之者为寺丞君,谓仲淹子纯仁也。《宋史·艺文志》载仲淹《奏议》十五卷,与此本不同。考《琦序》称《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所谓十七卷者,当即宋志所载。特《宋志》荒谬,误“七”为“五”。所谓二卷者,当即此本。特名曰《论事》,不名曰《奏议》。然陈振孙《书录解题》有《范文正公奏议》二卷,则其名《奏议》久矣。史称方仲淹执政时,仁宗锐意治平,数问以当世要务,尝开天章阁,手诏咨询。仲淹退而条上十事,仁宗悉采用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今集中答诏条陈治道一篇,盖即其事。又请以辅臣兼制诸曹,其疏亦在集中。盖仲淹方以天下为己,任意在裁削幸滥,考核官吏,而论者多不以为然。自所陈之十事旣行,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益不便,相与造作谣谤,仲淹因不安其位而去。其所施为,亦遂稍稍沮罢,观宏是集,其条制规画,犹畧可考。见《史赞》所称于毅之器,足任斯责者,亦庶几乎无愧矣。(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诏令奏议类)
24、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25、清风起丛桂,白露生阶兰。高楼望君时,为君拂金徽。
26、景命还将伯益传,九川功大若为迁。讴歌终在吾君子,岂是当时不让贤。
27、一材不复遗,况此席上珍。南山张公子,气象清且淳。
28、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一源甚澄静,数步忽潺湲。
29、子游与季路,作邑宁欷歔。五斗对万钟,所问道何如。
30、钱唐作守不为轻,况是全家住翠屏。名品久参卿士月,部封全属斗牛星。
31、孙尚多懦服,有楷者新策名而归。因留二十八言,又图处士像于严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