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队)(S422)Veronica-长沙
2、写作风格的比较可以从长度、语言表达方式等去比较。
3、给生活一个微笑,道路还在继续,不管未来有多远,微笑着走下去,做生活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给他人一个微笑,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付出一份真诚,得到一份尊重;传递一份爱心,感受一份温暖。给自己一个微笑,让心情豁然开朗,不为昨天而懊恼,不为明天而迷茫,快乐而知足,宁静而致远。
4、对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大的脉络上的认知是一致的虽然二者书写的方式完全不同,但是从钱穆对于思想精英人物的选择和其中的论述不难发现,实际上与葛老师在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分区是一致。百家争鸣的前秦时期、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时期、佛教东传、玄学、理学、明清思想的崩溃。这些大的思想上的时间节点,二位的认识都是大体一致的。
5、都能提出与“常识”不同的观点,有创见。钱穆对老子、对佛教中国化、对朱熹等人的评价,都与我们熟知的均有差异,乍看之下有点震惊,但可贵的是,他又能自圆其说。而葛兆光对唐代“平庸”的解释,对明清时期真正在中国引起影响的西方书籍的讨论,也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他们都是通过自己认真阅读第一手资料,从而让想法“涌现”的人,因此可以做到不人云亦云,在学术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
6、(1)与传统文化结合更紧密。近几年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主要方向。那么中国思想必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更加紧密,要让中华文明伟大复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二者并列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7、 购买九年级单册40元,赠送:部编版九年级上下册必考名著《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PPT解析资料+其他各科学习资料+一年VIP资格;
8、徵引文献不同:钱穆使用的是比较诸子经典文献来阐述思想,本质上阐述的是士大夫的思想;葛兆光除此之外,还关注出土文物、图像、地图等,能从图像的布局分析出当时的普遍观念,打破了“思想”只能是成型文字的固有思维,使读者对“思想”所指代的内容理解得更全面。
9、(3)西方文化的中国化。历史上没有新鲜事,中国思想的发展也是一样的。中国现在思想的发展,在我看来跟佛教传入中国十分类似。我们学习和接受了两百多年的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已经进入深入的学习和探索,已经到了从“印度佛教”演变到“中国禅宗”的新阶段了。我认为未来一百年,我们会从学习西方文化,发展为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将西方文化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使其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而不再是跟随西方文化,受他们影响的新时代,甚至以后中国化的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还会发展成不同的道路。比如我们中国化的“西方文化”指发展科技和技术的方法论,而西方文化则是通过“自由”、“民主”等词语包裹之下的政治意图。
10、忽然我哼起《稻香》那熟悉的旋律,唱着唱着我的心境豁然开朗。
11、这是一本真正的语言学通俗读物,是吕叔湘先生最有价值、最有可读性也最全面反映其语言学见解的文字。作者将学院式的知识和道理,拉回常人的身边,让人感觉语言的道道,就在自己的生活日常里。
12、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13、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读者:我觉得钱穆先生书写中国思想史的视角更像是一个评论家,既然是评论,主观色彩比较浓厚,同时点到为止,适合自己人,圈内人的那一种围坐在一起的座谈阅读,是需要领门票的那一种。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现,但无形之间带点轻看的意味。反观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更像是一个产品故事,讲述中国思想史这个产品从生产,发展,研发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出现了什么问题,做了哪些尝试和努力,而且这个产品还再继续进行升级和迭代,读后参与感极强,更愿意融入进去。
14、钱穆的作品字数比较少,葛兆光的字数就很多,钱穆的重点侧重在古籍的研读,但是葛兆光不仅研究古籍,还研究了其他学者的研究……葛兆光这种旁征博引的功力,没有庞大的阅读量,是做不到。从视野的角度,钱穆的视野还是局限性精英的视角,以一种文化人的高度,去给历史人物定高下。而葛兆光则是真正审对了题目,“中国思想史”,并不是“中国思想精英人物之思想赏析”,而是真正的中国普遍人民的思想的流动。书的大结构,钱穆就是简单的时间顺序。葛兆光则是按照思想秩序的建、毁、重建为大的框架,中间以思想的不同的脉络进行了具有史学价值的论述。其实,钱穆的内心其实一直有一根与西方的宗教史、科学史、哲学史相较量的心思,所以选取的观点与解读,最终都会出现相应的对比性的结论。不仅跟西方对比,还跟儒家对比,而葛兆光则是想要理清楚在广泛的历史长河之中,作为一般性知识、思想,高明的学说为世人所接受的观点是什么,葛兆光更看重的是这个学说在历史潮流中的浮沉与脉络。
15、 购买两册70元,根据所购年级,赠送对应资料+二年VIP资格;
16、吹毛求疵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17、③科学技术、政治权力和时代背景对思想的影响。思想发展不是孤立的,其中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科技、政权和时代主题。以科技获得更多新知,扩大思想发展的资源库,推动思想传播的载体与形式不断创新;以政权为主流思想保驾护航,加强历史资源储备,提高风险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同时树立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以时代背景为思想发展指引方向,同时关注“有用的”和“无用的”思想,统筹中国与外来思想的交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发展道路。
18、对比七世纪前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什么不一样?
19、钱穆的语言是半白半文,和现代读者有一定的距离,比较考验读者的文言功底。葛兆光的语言则是现代汉语,读起来较为通俗易懂。
20、请评价钱穆的《中国思想史》与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的异同。
21、解释: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22、走出回忆,再次面对眼前的困境,我不再困惑,迷茫的心也豁然开朗。
23、我受到过的农户结制很深,心里不踏实,决定买了一个非农户彻底脱掉农皮。
24、下列是有关读书或学习的名句,请在画线处默写填空。
25、葛兆光是用现代白话文的方式来写作。尽量避免带有主观评价,尽量做到客观。书中善用隐喻,对一个观点循循善诱,就像一个"耐心的导游",把风景讲解得引人入胜。葛兆光的写作是突破了传统的范式的写法,引入了一般知识、思想和信仰的观念,从整个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来写,并不会仅仅提到精英思想。
26、钱穆先生是纪传体,以思想精英人物为对象,按时代顺序一一罗列。
27、再次,他们阐述的角度不同,钱老更加侧重与西方的对比,以及中国传统思想给予别人的启迪,而葛老的则是借助社会学的思想,讨论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底色。我认为这是因为钱老的时代需要中国文化自信,因此他要强调中国传统思想的优越性,而葛老所处的年代,新中国已经成立,我们更需要客观的树立历史能够留给我们什么。
28、 (不言而喻)不需解释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简单、明了。
29、解释: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30、葛兆光:在平庸中看一般知识和思想的流变,于精英思想的断裂处找背景的连续。
31、(5)海外华人分布地区的不同,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是否不同;
32、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
33、 (味同嚼蜡)嚼:咀嚼。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3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实践探索。中国探索马克思主义已经将近百年了,也形成了大量的理论,但是中国现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需要进行新的革新和探索。我们以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主要在于革命和改革,建设和发展一个新中国。未来我们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富强的中国,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也就进入新的篇章,是以前从未涉及的,因此需要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35、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