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过深入调查,廖纶确认《治家格言》的作者非朱柏庐莫属。一是认为作者决不会狂妄自大地用“朱子”去自命;二是《家训》具有居高临下的武断感,三是《治家格言》充其量只为家人灌输一些治家经验就足矣。把《治家格言》改成《朱子家训》完全是热心人的想当然。所以,将《治家格言》改为《朱子家训》是实属误传!有必要给予正名。朱文公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史尊称为“朱子”。其学术思想和理论著述广泛丰富,八百多年来一直成为我国各阶层学习的典范,其理学思想被公认为是继孔子之后之集大成者,其理论为历朝科考之必考内容。“子”者,是古代对“士大夫”的一种尊称。古代将“士大夫”分为五等,《礼记·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种。“子”为古代五等爵的第四等。历朝把圣贤者称为“子”,而能称得上“子”者甚稀,宋、元、明、清各朝将孔子列为圣哲第一位,并在全国各地建有大成殿或孔子庙供民众祭祀追念。由于文公思想卓著,被诰封为“徽国文公”。自宋末之后就被列入大成殿、孔庙之十二哲之中供奉,清初,康熙皇帝更是颁布圣旨,将文公牌位升至十二圣哲之次。故史上“朱子”者唯有朱熹。
2、《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3、狎Xiá昵nì恶è少shǎo,久jiǔ必bì受shòu其qí累lèi;屈qū志zhì老lǎo成chénɡ,急jí则zé可kě相xiānɡ依yī。
4、徐氏学识广博,尤工诗文,又善道情,对联也很有功夫,此联是他在事业上不断进取的真实写照。
5、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到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老成持重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6、《治家格言》是昆山三贤之一的朱柏庐先生所作,至今300多年。柏庐先生是文公之裔孙,他生于明末,成名于清康熙年间。他继承了文公所倡导的正气家风,并根据先贤经典重新编写。《治家格言》共506字,文中内容既有摘编,也有独创,有的是生活经验精辟总结。
7、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8、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9、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朱柏庐去世以后,各地相继将此文刻梓成书,各种家训选本也无不选入此篇,善书者写成字帖,使之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
11、对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
12、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念的,将来报应会落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14、自Zì奉fènɡ必bì须xū俭jiǎn约yuē,宴yàn客kè切qiē勿wù流liú连lián。
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6、《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朱子治家格言》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宝贵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17、听从妇人的言论,溺爱骨肉,这哪是大丈夫的作为;偏重钱财,不孝父母,不是人的子孙行为。
18、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9、 与那些挑着扁担做小生意的人做买卖,不要占人家的便宜;见到贫苦的亲戚或者是邻里,要多加体恤安抚。
20、(人物专栏)遒劲幽雅一树梅:郭子良国画梅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