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中,作者退一步假设论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为了保命可以使用一切办法的句子是“ , 。”
2、原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朗读)。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原文: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朗读)。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 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得患失 B.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
7、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9、《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10、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11、翻译:因为给了所认识的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吗?
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13、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14、☞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15、☞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超全汇总,为孩子收藏!
16、(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指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17、是 古:这 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
18、(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19、B、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20、文言文教学,一直把字词翻译和内容理解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文言文的一体四面——文言、文章、文学、文化还是难以把握。
21、乡为身死而不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
22、翻译: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23、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24、本文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25、☞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206整理)
2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万钟于我何加焉( )。
2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2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0、A、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3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2、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
33、译: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34、☞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35、D、本文从“主张舍生取义”和“反对见利忘义”两个角度来论证论点。
36、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7、(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38、☞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39、①比喻论证。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用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事例比喻守义不辱。②对比论证。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向和今对比。③举例论证。举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40、 A.文章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见利忘义的人。
41、(要点)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