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名:黄河是什么时候由江苏省入海变成从山东省入海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4、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端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
6、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释义: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7、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8、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0、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1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出于:张耒《端午》
12、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13、 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4、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6、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出自张榘的诗《念奴娇》
17、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8、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19、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2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2、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2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24、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5、宋代苏轼:端午节日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偕佳人参与缠线、挂符等端午节俗活动。
26、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27、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2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9、给孩子留下成长故事,让声音陪伴孩子走向世界。
30、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出于:文天祥《端午感兴》
31、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32、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33、赏析:诗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点额,门上贴驱邪符。
34、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35、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6、译文: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37、唐代殷尧藩:端午节非常热闹,很有节日气氛,,看着年轻人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
3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9、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只听到屋舍南北的鹁鸠鸣叫。
40、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4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