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黑格尔是唯心还是唯物(83句精选句子)

来源:说说文案 发布时间:2023-10-27 10:06:29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说说文案 > > 黑格尔是唯心还是唯物(83句精选句子)

黑格尔是唯心还是唯物

1、在黑格尔哪里,世界的本原当然是精神的,黑格尔认为,我们现实世界中所认为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的内容,也就是那种使世界成为绝对观念的逐步实现的东西,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精神或者绝对观念。这个绝对精神是从来就存在的,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是不依赖于世界并且先于世界而存在的,这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2、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由于思辨的笼罩,辩证法的否定面向实际上只是虚假的、抽象的否定,马克思的辩证法的否定是对现存事物不合理因素的真正否定。同时,在黑格尔方法论中肯定的面向只体现在知性与思辨二者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讲,肯定是外化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因此被马克思称为“否定性的辩证法”,而马克思则将肯定的面向同样寓于辩证法中,兼顾了肯定与否定。在《资本论》中他写到:“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海德格尔在晚年的讨论中认为,马克思用“生产过程”取代了黑格尔“生命过程”的存在论,这只是用“人的优先性”取代了“意识优先性”,并未超出“主体形而上学”的视域。(0)结合上文引述的他对马克思颠倒形而上学的评论以及他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对马克思的论说,海德格尔力图表明他与马克思存在的思想区分似乎是“存在优先”还是“人优先”的问题。如果仅从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视野看,马克思和一切唯物主义一样都主张存在的优先性和客观性,海德格尔的区分毫无意义。而只有在海德格尔所说的生存论视域中,亦即思考人的本质、此在的澄明乃至存在的意义时,存在优先或人优先的问题才具有他所区分的不同意义。其实,从海德格尔本人的思路说,他似乎也并未坚持“存在优先”的原则。他的早期思想虽然坚持人的本质即是生存,人只能从存在中获得本质和规定,但要获得存在的意义却必须领会此在的意义。生存论作为基础本体论既在事实上亦在逻辑上具有优先性。他在晚期著作中开始自觉地避免主体形而上学,力求用一种非规定性的思想表达人对存在的归属。在我看来,他实际是力求唤回被现代工业文明所遗忘了的人的存在感受,类似于人在家里的熟悉感、亲切感、安全感、归属感、自由感乃至根源感等所谓诗意的感受。海德格尔说,只有觉悟到和思及到更原始的一度,“在此一度中,从存在本身方面来规定人的本质,才有在家之感”,他还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作诗比存在者的探究更真。”(11)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存在中、在大地上,是海德格尔反复论说的思想主题。但要找回存在的意义,获得家园般的存在感受,仍必得聚焦于人的语言、思想和领会,仍难免“人的优先性”的论说。

4、历史性是现实的内在原则。柏林认为,历史构成的现实,并不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概念性符号的X光照片”,而是活生生的、充满运动变化的“独特经验的肖像”。之所以是“肖像”而不是“X光照片”,其原因就在于历史性构成独特的现实,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每一现实都具有唯一性,是独一无二的“肖像”。因此,所谓深入到现实的本质一度当中去,就必然不能停留在“抽象”,而应该继续走向“具体”。“只有把它们置于具体的、有时模糊的,但一直不断的、丰富的、丰满的‘实际生活’——主体间的、可直接认知的经验连续体——的基本结构中才行。”实际生活是主体间的共同创造,是主体性与对象性的统一。历史和现实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的。“现实”的人都由“历史”的人规定而来,同时又变成“新的历史”的人;“现实”的社会都由“历史”的社会规定而来,同时又变成“新的历史”的社会。现实极其复杂,呈现出来的现状往往是混沌的、杂乱无章的。所谓对现实的理性直观和本质还原,都只具有理论的应然性,而不具有现实的实在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为不自觉和无条件的前提,同时自觉到历史和现实的内在一致性,因而认识到,以历史性切入现实,以现实性切入历史,并且强调,“历史不是作为‘产生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而告终的,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历史绝不是观念的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性和现实性都以物质性的方式呈现,社会现实首先具体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这是唯物史观区别于一切唯心史观的根本点,也是马克思不断深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进而开启《资本论》写作的根本点。历史的内涵逻辑要求深入到事物、历史事实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维度中去,“现实的”与“合理的”辩证统可能性与必然性辩证统一。

5、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成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中间环节。

6、如果人像自然动物似的,只是适应自然界而生存,那末也就不会发生认识自然界的问题。正因为要改造自然界才产生了要认识自然界的问题。所以,如果这种认识忘记了认识者自身也在这个自然界中,而且还受着自然界的制约,那就一定会把人和自然界绝对对立起来,走上一条危及人自身存在的危险道路。(黑格尔是唯心还是唯物)。

7、他越是努力,越莫名其妙。他去听黑格尔的讲座,却连上课的笔记都看不懂。于是他又去找黑格尔诉苦,哲学家耐心倾听,劝他先自修代数、自然科学、地理和拉丁文。

8、这符合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将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思想、观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等),变成独立的客观存在,并将其视为世界的原始和万物的创造者。所以,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是唯心还是唯物)。

9、相对意义上的纯客观规律有没有呢?当然有的。但揭示这种规律不是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要揭示为什么存在着客观规律的世界,并没有能束缚住人的活动,或者说,人在客观世界面前仍然是有自由的,为什么?辩证思维方式所要揭示的正是这一矛盾关系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抛开了这一核心问题,奢谈什么纯客观规律,那末,我们便倒退到德国古典哲学以前的理论水平上去了。

10、关于理念的内涵逻辑,柏林在《现实感:观念及其历史研究》中对黑格尔有这样的论述:“他把普遍的说成是‘具体的’,他摒弃了实际的科学,因为它处理的是抽象概念,转而宣扬另一种潜在的、完全是更高级的科学,它仍然是普遍性的同时,将使得科学家们(即形而上学家们)能够循着万无一失的步骤推理,一直到达具体事物的本质——也就是实际情况的核心,完全掌握具体现实的复杂性、完整性和丰富性……黑格尔更进一步地暴露了他那个时代实证主义的夸大其辞的主张,他们将所有的知识都等同于自然科学方法,其最高点是由涵盖全宇宙、能够解释其中一切的概括性命题组成的体系。”一般看来,概念是最抽象的;但黑格尔认识到,概念是最具体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的统一达成普遍性。普遍性不是抽象的本质,而是“具体事物的本质”,表现为“现实的复杂性、完整性和丰富性”。黑格尔认识到普遍性的现实感和真实性,然而他试图通过“概念性命题组成的体系”(理念的外在形式)把这些现实感和真实性科学化,在思维中把现实纯概念化,一切现实都是自我意识、思维的运动表象。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在于实现这种颠倒,即“历史的内涵逻辑”对“理念的内涵逻辑”的超越。

11、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本超级晦涩并且大部头的书来做分享呢?

12、花生们都熟悉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问题。但是,黑格尔对此怎么看呢?他的阐述是否有道理,今天对我们是否还有启示呢?

1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0卷第598页。

14、提到黑格尔理性主义,就想到“逻各斯”,就想到他的逻辑理性,认为这样的东西就是压制人的自由的。其实上黑格尔的理性不仅仅是逻辑理性。这是对他的误解。黑格尔的理性其实包含了自由的精神,强调逻辑是为了给人一种工具,用来实现自己的自由。

15、但是,如何使两者结合起来呢?康德以为,只要对以往的经验论和唯理论来一番折衷就行了,即一方面要有外物对感官的给予,使我们获得经验材料;另一方面,这些经验材料,还要经由能思的自我,按其固有的先验形式进行加工,才能获得对象性的认识。但是,由此获得的认识是不是与外在的给予者相一致呢?由此而获得的认识对象是不是就是外在的给予者呢?这些康德都回答不了。所以,康德的理论常常被有些人指责为不可知论。

16、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第美是“显现”,美不等同于真本身,美是真的本质(理念)显现为具体的感性形象。比如说,丢勒画了一只兔子,这个“兔子”便是“显现”,是人用感性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东西,即艺术作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建立在对“美”和“真”,即形式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的前提之上的。

18、如前所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外衣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这层外衣中最为核心的即黑格尔哲学中作为绝对主体的绝对精神,要想拯救辩证法、建构一种新的辩证法,就必须要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载体绝对精神进行置换。对于绝对精神,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将其解读为斯宾诺莎的实体,即“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人的自然”与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即“形而上地改装了的、脱离自然的精神”的“改了装的统一”,即“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人类”,表明了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载体的所指——“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

19、“知性”的概念来源于康德,但“知性”在康德那里仅囿于认识过程中

20、到此为止,如果我们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暂时存而不论的话,那末,我想谁也无法否认,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21、内容提要:休谟的怀疑论充分反映出了直观思维方式的缺点,启发康德设定了主体能动性的思想。黑格尔基于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刻理解,进一步发挥了康德的主体能动性的思想,提出了与古代形而上学以来传统的直观思维方式相对立的辩证思维方式。

22、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辩证法。

23、黑格尔渴望德意志统一和复兴是与其民族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他提出国家、民族要独立自主,论证了战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并把日耳曼民族视为优等民族世界精神的完美体现。

24、摘要:关于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思想关联性研究,辩证法是其核心议题。在揭示两者内涵一致性的同时,我们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解读也面临唯心主义化的风险,如“新辩证法”理论。回到列宁的经典论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同一。辩证法与逻辑同构,是关于现实的内涵逻辑。从“逻辑”上看,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表现为历史的内涵逻辑对理念的内涵逻辑的超越,反映在辩证法上,这正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对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的“颠倒”和超越。马克思辩证法是“具体到抽象”和“抽象到具体”的统是基于社会现实的理性具体,在根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25、(4)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26、(10)(法)F.费迪耶等辑录:《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载《哲学译丛》2001年第3期。

27、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把自由的超越性和规范的必然性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把自由和必然性结合起来,它是以往西方哲学发展的集大成。所有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以来,就有强调人的自由这一点,也有强调人的规范,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以来也是,有些人强调自由的突破性的力量,有些人强调规范的力量,那么黑格尔把两者辩证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了辩证理性。

28、笔者认为,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得到恢复和发扬,黑格尔哲学无疑将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像不懂得它却又自认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理解的那样,是绝对真理的化身;也不像没有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朋友们断言的那样,它一无是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几个人想入非非的杜撰,而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的生命力并不会因我们的好恶而增减。现在的问题是,虽然粉碎“四人帮”已经四分之一世纪了,但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还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主要阻力,这可能是因为封建的遗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严重地存在。

29、首先,黑格尔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座高峰。他和很多西方思想家、文艺家有承接或扬弃的关系,这通常也会成为考点。其次,黑格尔的美学内容十分丰富,话题范围几乎涵盖了艺术概论的各个章节,便于考查大家的基础理论知识。最后,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体系,黑格尔美学的借鉴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所以考查多一点也就不过分啦。

30、为了说明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恩格斯特别分析了黑格尔在批判康德关于理念永远是不现实的思想时所说的那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但是,恩格斯在引证这一名言时,却对这一名言的句序作了一个颠倒。我以为,这种颠倒决不是他的笔误,而是他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在黑格尔看来,理性是第一性的;恩格斯却认为,现实高于理性,只有它才是真正第一性的东西。所以,他才把黑格尔的名言改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而且,只有经过了这样的颠倒,理性与现实之间的转化,才会成为无限发展过程中的真实环节,而不仅仅是思辨概念之间的推论。

31、当然,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来学习。不过,恩格斯也强调,阅读黑格尔的著作更为重要的是:“从不正确的形式和人为的联系中找出正确和天才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其理论大厦的内部,发掘其中的思想珍宝。

32、马克思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家,所以,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这就要从黑格尔讲起。之前我们讲了,早年马克思其实黑格尔的信徒,但黑格尔的哲学其实是唯心主义哲学,在大学的时候还加入了青年黑格尔学派,不过后来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唯心主义转到了唯物主义,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系统,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33、黑格尔这段话蕴含着两个基本层面的理解:第美的本质是真,真是美的前提。只有真实地表达了事物本质的作品才是美的。美和真应该是统一的。这段很枯燥,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看徐悲鸿的马——它具有马的完整的解剖结构,同时通过筋肉、动作姿态展现出马具有极强的奔跑能力。而如果我们绘制一头驴子,就不能通过属于马的那些本质特征来表现,否则一定是令人发笑的。

34、实际上,黑格尔哲学有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特别是其方法论中的辩证法更是成为马克思日后创立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基石,但是黑格尔辩证法存在的局限却令其成为一种虚假的、抽象的、观念的、辩护的学说,而马克思的辩证法的构建正是基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局限展开的。因此,小编在这篇文章中将顺着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思路,为各位读者大大讲讲黑格尔为什么而是错的,而马克思又为什么是对的。

35、事实上,黑格尔哲学中的方法论并不仅仅局限于辩证法一个环节,而是一个囊括了“知性”、“辩证法”以及“思辨”这三个环节的完整体系,在黑格尔的《小逻辑》中写到:““逻辑思想就形式而论有三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dieabstrakteoderverstaendige),(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diedialektischeodernegativ-vernuenftige),(c)思辨的或肯定的理性的方面diespeculativeoderpositive-vernuenftige)。

36、(9)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244页。

37、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只有在科学的哲学指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从而获得自己最后的解放。

38、 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死亡,与荒芜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保存自身。只有当精神在一种相当绝对的支离破碎状态下重新找到自己,他才赢得它的真理。精神作为这样一种肯定的事物,并没有逃避否定的事物……同样,当虚假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

39、黑格尔在文科中学所受的教育是熟读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经典,这也形成了他的基本信念:古希腊和罗马是文明的最高典范。毕业后,他进入了神学院。就像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角于连一样,黑格尔对正统神学怀有很深的厌恶,他也从来没有打算成为一名牧师。

40、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人们开始满足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开始追问一个根本的问题: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呢?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呢?西方哲学按照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分成了两个阵营,凡是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的就是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就是唯物主义。

41、如果把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归结为简单的一句话,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里的理念就是事物的本质,是绝对精神。所谓感性显现,就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来创造和表达。这也符合我们对艺术的一般认知: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42、不过,从斯宾诺莎与黑格尔的对比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要想理解辩证法是实践的能动的方法,关键在于要解决认识论和存在论的一致性问题。如果以为认识者是站在存在的对面来把握存在的,那就不可能有辩证思维方式。只有当认识的展开,同时也就是存在自身潜在内容的展开过程时,才会发现一切外在于它的现成的认识方法,都不足以把握到存在自身的实质内容。只有在认识论和存在论的矛盾统一中才能达到真理。这就是辩证思维的道路。大家只要想一想前面提到的休谟的名言就会明白这一道理。如果我们认为认识对象是先于认识而存在的,这就等于承认了有先于认识的认识,这当然是不对的。反之,如果我们认为认识对象的存在是经认识而得知的,那就等于说,它的存在是认识的结果,这与贝克莱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差不多了,更是错了。只有在认识论和存在论的矛盾统一中,我们才能发现,作为认识结果的存在,恰恰是先于认识的存在,或者说,先于认识的存在,只有经由作为后于认识的结果才能得到证明。

43、 在哲学的评判标准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它与自然科学不一样,其评判的标准不是要划分绝对的是非对错,而是看它合理与否。凡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者,即为合理;反之,即为不合理。假如一定要区分是非对错的话,那么,它就是一种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的是非对错观。在自然科学那里,是则是,非则非,二者必居其一。如,2+3=不能等于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不能是185度,等等。但在哲学领域,所有的结论都具有相对性,没有哪一种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如,理本论和气本论、经验论和唯理论、性善论和性恶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等等,我们就不能说哪一个派别或观点是完全对的,哪一个派别或观点是完全错的。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大抵也是如此。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等于不要和不能对哲学理论进行评判,而是说这种评判的标准与自然科学不能等同看待。其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以哲学派别论高低,唯物主义者就一定比唯心主义者高明吗?情况往往并非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评价就比费尔巴哈高。二是分析其是否合乎理据,具有理论上的自圆性和逻辑上的自洽性。三是经得起科学发展和生活实践的检验。一种哲学理论的合理与否,不是由某个权威人士的意见来决定的,而要最终诉诸于社会实践的检验,只是这种社会实践的检验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无限的过程。例如,古代哲学家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具体物质,这种观点不仅被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否证,而且其探讨的问题也被纳入到自然科学中去了,只是其中所包含的从自然界出发来寻求其变化发展规律的思想被后来的哲学所继承。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关于对立面统一和斗争的辩证法思想、中国古代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观念、王守仁关于“心外无物”的命题、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关于民族精神是历史发展支配力量的观点等等,自提出之日起就在不断地接受科学发展和生活实践的检验。应该说,这些思想、观念、观点和命题经受了实践的检验,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这些具有无限性的哲学判断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检验中使之更加深化和完善。但这些状况也充分说明了哲学史上的各种派别分化和对峙,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不过是哲学史上众多派别分化的一种类型罢了;而无论何种划分派别类型的方法,都不是判别是非对错的一种绝对标准,只不过是不同哲学派别探讨具有无限性质的宇宙人生问题的一种特有的视角和维度;如果我们简单地套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附会和演绎这种哲学派别分野的话,那么,整个哲学史就会被图解为先进和反动、真理和谬误的内部争史,其中一方代表正确,另一方代表错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这种教条的和独断的理解,显然已完全背离了严肃和客观的科学探讨精神。

44、再看黑格尔。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很相似,也都认为是先有床的理念,再有实体的床。只不过黑格尔更加明确地指出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绝对精神是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并且它自身的矛盾推动着它不断变化、发展。其次,绝对精神是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来发展的,从正到反再到合。再次,黑格尔将绝对精神的发展分为三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最后,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将美看作是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的对立统从而弥补了柏拉图理念论的先天缺陷。就是说,柏拉图的“理念”仍是抽象的,与现象对立;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是概念与现象的统一。

45、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46、相比于哲学,艺术似乎变成了一种暂时性、辅助性的东西。尽管“艺术”这一阶段是必要的,但它又终究会终结。就像他认为艺术在古希腊时期达到了顶峰,进入中世纪,艺术便衰落了。因此,黑格尔的论断中隐含着两个重要观点:艺术衰落论和哲学至上论。关于艺术的衰落,我们在之后的第八点还会进一步讨论。

47、作者:周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48、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49、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有一个很精彩的论断,即辩证法的提出,永远结束了哲学是绝对真理总和的幻想。以往的哲学理论,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总是认为绝对真理是能够最终把握到的,而且认为认识的根本任务即在于把握绝对真理。18世纪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狄德罗对这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有一种充满自信的形象化的描述。他说,自然就像一个爱穿时装的少女;今天穿时装时,她把双臂露在外面,明天换了一套时装,却又把胸部露了出来。……如此这般,总有一天,人们将发觉自己已经窥其全豹。这就是因为,他们把认识的对象看成是已经完成了的、给定的结果。

50、现在在谈论生产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几乎都要批判西方文明发展中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其实人类要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进入文明社会,并使这种文明不断取得进步,天人之分的二元对立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把这种二元对立当做究竟至极的便错了。正如黑格尔所说:“认为人类最初的境界是天真无邪和谐和一致的,这种看法,就其认为‘分裂状态’(Entzweiung)是所有人类无法避免的,不是最后安息之所而言,显然是对的。但如果认为这种自然素朴的境界是至善境界,那就不对了。精神不只是直接的素朴的,它本质上包含有曲折的中介的阶段。……在儿童的生活里所看见的谐和乃是自然的赐予,而我们所需返回的谐和应是劳动和精神的教养的收获。”(注:黑格尔:《小逻辑》,第90页。)

51、(8)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52、所以,理性主义要用双重含义去看待它,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在根本上毋宁说是自由的、创造的精神,自由的突破和反抗,从原来的状态进到更高级的状态,从低层次的自由进入到高层次的自由,黑格尔认为这个过程就是历史。黑格尔的历史理性是很有名的,对马克思的影响也是非常深。

53、从根本上说,马克思辩证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在于,历史和逻辑统一于社会现实,是“唯物主义的”。当黑格尔把所谓“现实”的内容转变为理性的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本质时,马克思将它导回到理性前的社会现实生活过程之中。正如白刚认为,《资本论》发生的认识论革命,其关键不在于马克思的“抽象力”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验抽象“实在论”,而在于超越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验抽象“思辨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具体到抽象”和“抽象到具体”的统是基于社会现实的理性具体,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当然,这里的“唯物主义”不是法国机械唯物论的“唯物主义”,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唯物史观的“唯物主义”,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54、但黑格尔撇开了怀疑主义,提出了一个超越因果关系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套庞大哲学体系的顶点是绝对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凡是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能说的,黑格尔都已经说了,黑格尔是近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巅峰,他建立了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中之一就包括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他说,哲学就是哲学史,“绝对者就是精神,这乃是绝对者的最高定义。发现这个定义并且理解这个定义的意义与内容,可以说是一切教化与哲学的绝对目标。一切宗教与科学都曾经渴望达到这一点;只有从这种渴望出发,世界的历史才可以被理解。”这就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55、黑格尔的《美学》,是第一本系统性地论述美和艺术的经典著作。在国内由朱光潜先生翻译,可以说是美学必读书目了。《美学》实际上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授课的讲义,在他死后由他的学生根据笔记编辑成书和出版。在他所有的作品中,《美学讲演录》是最流行的,因为无论是主题还是表述,都比其他著作友好得多。黑格尔由衷地热爱音乐、诗歌和绘画,他的体系也有一个形成过程。

56、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57、马克思如何颠倒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本文认为,不能在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基础上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因为旧唯物主义是被黑格尔扬弃的独断论的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无法做到对事物、现实、感性的能动方面的理解,无法理解黑格尔辩证法把“思维过程”作为本体的真实意义。只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生产过程”的物质性主体取代“思维过程”的主体性,才能颠倒和超越黑格尔的辩证法。

58、4⃣️“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美学》中最核心的观点。

59、2⃣️通过黑格尔与柏拉图的对比,我们理解了绝对精神的确切含义。

60、黑格尔青年时代恰逢法国大革命,J.卢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被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他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国在政治上实现统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并把立宪政治制度视之为理想的国家制度。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失败、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使他的政治态度发生变化,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开始赞颂现存的普鲁士王国,主张以此为基础而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黑格尔晚年对普鲁士王国表现出忠顺态度,但对法国革命始终持有好评,对德国保守派──历史法学派持反对态度。

61、大家可能会想到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斯宾诺莎的名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话似乎是很辩证的,但是他的哲学却没能走上唯物辩证的道路,为什么?抛开了历史的原因,就纯逻辑的原因说,就是因为没有能解决实体的能动性的问题。斯宾诺莎是谈到过能动性问题,因为在他看来,实体是自因的。因此他说,作为整体的实体(即作为整体的自然,在斯宾诺莎这里,神、自然与实体是可以互换的概念)是能生的自然,即能动的自然。但这里的能动性与人没有关系。因为,人不是实体,只是实体的部分罢了。而作为部分总和的实体则是被生的自然,即被动的自然,人即属于这被动的部分。

62、黑格尔自己就曾说过,“尽管柏拉图是理念研究的奠基人和引路人”,但是它“已经不复满足我们现代心灵的更丰富的哲学要求”(《美学》第一卷P27)。

63、在第一部分的历史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了,辩证思维方式的发现是与对人的能动性的认识内在地联系着的。当然,黑格尔所了解的能动性仅仅是精神的能动性。但是我们知道精神的能动性其实是来源于人在实践中的能动性。没有实践,精神什么也实现不了,哪来能动性可言。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永远是通过肯定来达到否定,也即通过否定来达到新的肯定。正是实践教育人们应如此这般去认识现实,否则实践便不可能成功。

64、“精神的本质在于扬弃这种自然素朴的状态,因为精神生活之所以异于自然生活,特别是异于禽兽的生活,即在其不停留在它的自在存在的阶段,而力求达到自为存在。但这种分裂境地,同样也须加以扬弃,而精神总是要通过自力以返回它原来的统一。这样赢得的统一乃是精神的统一。”(注:同上书,第89页。)

65、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66、吴晓明|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黑格尔与马克思

67、黑格尔认为,康德之所以会陷入此困境,就是因为他没有彻底抛弃以往认识论的先验主义前提,即认识者与认识对象的先验对立。按照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要彻底克服这种先验的对立,第一就要抛弃物自体(自在之物),外界存在着什么固然要经过认识才知道(康德认识到了这点),外界有没有东西存在,也要经过认识才知道,不能是先于认识的设定。同时,能思的自我,也不可能如康德所说的,仅仅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纯形式。因为不“思”的“思”仍然是一种“思”,即还没有思外物,而仅仅思了它本身。犹如失眠的人,告诫自己什么也别想。但真的没有想吗?不,想了,想了“什么也别想”。所以,纯思不是纯形式,仍然是有内容的,此内容即是它自身。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在这里形式即内容。

68、这期间他最大的收获,应该是结识了两位“好基友”,即荷尔德林(浪漫派诗人)和谢林(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读了很多逻辑学、形而上学、宇宙论的书,而他最喜欢的作家则是卢梭。对革命的同情贯穿了黑格尔的一生,在晚年,他还在为攻占巴士底狱而干杯,尊崇拿破仑,谴责复辟。

69、关键词:辩证法;内涵逻辑;唯物主义;新辩证法

70、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71、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一心渴望拥有,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会失落、痛苦和绝望。心无旁鹜,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许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

72、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现看似自然和简单,实际上是两千多年西方哲学根本立场和存在论原则的转变,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的物质生产过程成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活动。马克思所说的“感性活动本身”,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打开了意识哲学通向客观世界的通道,为思想和精神的具体化、感性化乃至物质化找到了现实的活动形式,从而也为黑格尔毕生寻求的思存同一性、思想客观性、具体普遍性找到了真正的现实基础。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哲学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完成。“生产过程”取代“思维过程”而成为主体,意味着生产过程的感性活动是理解现实世界的钥匙,事物、现实、感性是感性活动的产物,世界是感性活动不断改变和拓展的世界。思想和观念一方面只能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性内容和感性的具体性;另一方面思维规定感性、思维实现自己的能动性,也只能在感性活动中物化自身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并确证自己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公正地说,黑格尔对上述思想并非毫无所知,他在《精神现象学》中对劳动的思辨,在《逻辑学》中对实践理念的分析,都已接近了这些思想。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原则区分是革命家和理论家的区分。黑格尔只是思辨地、理论地看待和理解劳动和实践,从而劳动只是肯定性地达到自由意识的环节,实践也只是作为扬弃客观世界的片面性而达于绝对理念的环节,劳动和实践都从属于绝对理念自我意识的理论目的。而对马克思来说,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理论和观念恰恰是自己时代物质生活的理论反映,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性只有在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在改变世界中才有意义。因此,只有马克思哲学作为“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才能真正达到和坚持“感性活动本身”的哲学原则。

73、在马克思看来,实践的批判较之哲学的批判,不仅能改变现实的物质力量,也能更有力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包括哲学家的思想。“生产过程”的存在论,使哲学走出内在的思想和意识,进入到“感性活动”的物质化过程之中,变成实际改变现存世界的力量。仅就海德格尔所力求唤醒的“存在感”说,“生产过程”的存在论也有未被海德格尔深思的重要意义。海德格尔指责这种存在论未超出黑格尔的视野,仍是“人的优先性”的主体形而上学。实际上恰是海德格尔未超出黑格尔的劳动概念,即仅在人规定和改造劳动对象、对象化自己自由本质的意义上理解劳动,仅看到了劳动主体自我肯定的方面,而未看到劳动对主体的否定方面,未看到劳动的消极方面。马克思不仅揭示出私有制劳动的奴役性质,即劳动主体的活动过程所具有的强制性、否定性的社会性质,也看到了劳动主体与劳动对象否定性统一的自然性质,即劳动对象对主体力量的否定和抗拒。用黑格尔的表述方式说,直观的自然是理念,劳动中的自然才显示出自然存在的物质性和客观性,直观的石头对意识和思想没有阻抗,而要搬起这块石头,则要消除它的重量的抗拒,才知道它是如此沉重、如此真实。劳动不仅是主体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也是自然和存在自身显现的过程,是存在的到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是语言、不是思想、不是诗,是“生产过程”和劳动,才给予人以真实的存在感,才使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存在的先在性。

74、黑格尔在《百科全书》的导言中说:“哲学缺乏别的学科所享有的一种优越性:哲学不似别的学科可以假定所直接接受到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注:同上书,第37页。)这就是说,哲学要研究的,并不是经验中直接把握到的东西。经验中能直接把握到的东西都是可以给定的有限的东西,而哲学要研究的恰恰是超越于这些现成的给定的有限之物。例如,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这些现象是经验中可以直接把握得到的。物理学便把它当成了现成的起点,进而去研究物理现象的性质、规律等等。哲学恰恰不是研究这种给定的现象,而是要去追问和研究客观上是存在着物理现象吗?或者说,我们在经验中把握到的物理现象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吗?这种问题当然不是经验能给予的,而是理性思维自己设定的。这种问题要研究的当然也不是某种有限的存在,而是关于无限存在的问题,研究这些应用任何一种外在的现成的有限方式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例如,经验分析的方法、理性综合的方法等等都不行。研究它的真实的方法,就是这种无限对象的内容展开的过程。在这里,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

75、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76、至于那种认为“唯心必错误”、“唯心必反动”的观点,更是远离历史事实的教条之论。在哲学史上,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反而扮演了社会变革先导的事例比比皆是,如16世纪由马丁·路德发起德国宗教改革,就被恩格斯称之为与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法国革命并列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长期斗争”中的“三次大决战”之一;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学者并不都是唯物主义者,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在世界观上并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卢梭作为启蒙运动中的激进派在哲学上却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最高形式,在19世纪的德国也“做了政治变革的前导”。而唯物主义者在政治上就不一定代表新兴的进步阶级,如亚里士多德在世界观上是唯物主义者,但在政治上却是奴隶主民主制度的反对者和奴隶制度的辩护人;早期的斯多葛派在自然观和认识论上具有较多的唯物主义因素,但其政治观点却代表大奴隶主阶层的利益;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的最高代表,但他却长期与现实政治相脱离,因而并“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诚然,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政治观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一个主张辩证发展观的人,在政治上往往持积极变革的观点,反之,则持落后保守的观点。但一个哲学家对于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与其政治观点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我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无法推导出“唯物主义在政治上必然进步”、“唯心主义在政治上必然反动”的结论。

77、出路只有一条,即不是简单否定对事物、现实、感性的主观理解,不是否定能动方面的理解,而是具体地、不是抽象地找到和揭示出事物的真正的现实基础,即人的感性活动本身。事物、现实、感性不是永恒不变的对人显现的客体或直观,而是人的历史实践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不断改变的历史性的对象。从主观和能动的方面去理解事物和世界,关键是找到具有物质性力量的能动方面。所以,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对立是两种不同能动方面的对立,即感性活动的能动性和思维过程主体性的对立。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首先是用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性取代黑格尔思维过程的主体性和历史性,进而才能达到“物质是主体”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所以,只有在深入研究和揭示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作用和发展规律之后,才能真正颠倒和超越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也就是说,马克思是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而不是在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视域中颠倒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78、另外,关于我们的思维是否能认识现实世界,有一些哲学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比如康德和休谟,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世界的表象,而无法认识世界的本质,也就是“物自体”。而休谟秉持怀疑主义的思想,对我们认识内容的根本方法“因果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我们所有的认识基于的因果关系,其实只是一种习惯和想象,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人类知识大厦的根基被动摇了,之前休谟哲学系列里面讲过。

79、第以上两条的关系也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而是相互蕴含的关系。我为什么会把自己分裂成为认识者的我与认识对象的我呢?就是因为有异于我的外物存在(包括异于我的你和他存在着);但是,我之所以能知道有异于我的物和人存在,又在于我把自己设置成了对象。这两个方面,既无法分出它们在时间上的先后,甚至也无法分出逻辑上的先后,它们是相反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黑格尔说,这种思维方式是没有现成起点与最后终点的无限的思维方式。

80、在试图理解黑格尔之前,我们必须要搞懂一些基本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思维与存在中,何者才是第一性的呢?大家都已经复习过政治啦,都知道这是划分哲学派别的关键。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81、费尔巴哈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肯定人是能够认识客观世界。但费尔巴哈在恢复唯物主义的同时,却没有能够真正继承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优秀遗产,即辩证法的思想,因此他的唯物主义仍然具有以往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82、恩格斯说,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方式,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一定会变为另一个命题,即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意味着一切现存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而是暂时的,一切肯定的存在中都蕴含着否定的方面;肯定中蕴含着否定,否定中蕴含着肯定。这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一切现存的事物都蕴含着矛盾。所以,黑格尔说:“认识矛盾并且认识对象的这种矛盾特性就是哲学思考的本质。”(注:黑格尔:《小逻辑》,第132页。)

上一篇:经典的个性签名句子大全(71句精选句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说说文案

  • 与世长辞下一句是什么(短句31句精选)
  • 知乎你听过最美的网名是什么【网名精选71个】
  • 得意忘形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短句26句精选)
  • 得意忘形下一句是啥(短句72句精选)
  • 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是什么(短句36句精选)
  • 爱是需要表达的名句(短句95句精选)
  • 集思广益的近义词是什么(短句32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吗(短句94句精选)
  • 王夫之是谁(短句37句精选)
  • 牡丹亭讲的是什么故事(短句88句精选)
  • 拖泥带水的意思是什么生肖(短句41句精选)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心得体会(短句51句精选)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谁说的(短句45句精选)
  • 奋斗的意义是什么(短句62句精选)
  • 时间如白驹过隙是病句吗(短句24句精选)
  • 我思故我在是什么意思(96句精选句子)
  • 说说文案相关栏目

    推荐说说文案

  • 一边崩溃一边治愈的句子(59句精选句子)
  • 祝福老师的话四个字(45句精选句子)
  • 比喻句的例子(45句精选句子)
  • 现代不诚信的事例30个(66句精选句子)
  • 特别难听不堪入耳的话(31句精选句子)
  • 用虽然但是造句二年级(45句精选句子)
  • 形容一生只爱一人诗句(43句精选句子)
  • 关于祖国的作文开头(57句精选句子)
  • 最新说说文案

  • 黑格尔是唯心还是唯物(83句精选句子)
  • 经典的个性签名句子大全(71句精选句子)
  • 李嘉诚八个字名言(67句精选句子)
  • 所谓生活(74句精选句子)
  • 保护地球的标语有哪些(21句精选句子)
  • 有关母爱的名言警句有哪些(90句精选句子)
  • 教师温馨寄语(125句精选句子)
  • 伤感昵称3个字(5句精选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