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
2、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3、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4、第四部分(:10):写诸葛亮如期交箭,而周瑜听了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5、“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可以前置,结合课文学习进行。
6、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的对应段落,初步感受原著中语言表达的特点。
7、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8、都( ) 虑( ) 沙( )
9、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一会儿大家来说说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
10、(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
11、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2、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
13、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4、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5、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16、 选择读过的书和文章能够写读后感。
17、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再来看看文中插图,图中人物,诸葛亮真是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啊。
18、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他知道魏军要抢占街亭,马谡自告奋勇任先锋,王平是副将。临行前诸葛亮千叮万嘱,让马谡一定要当道扎营。可马谡不顾王平反对执意守山,结果被司马截断了水源,围困在山上。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为了避免有更大的损失,退回汉中。事后,诸葛亮知道是马谡违反了他的
19、
20、(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
21、(1)提出问题: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22、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23、从人物形象入手,激发学生课下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24、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诸葛亮借箭的歇后语诸葛亮借箭的歇后语
25、惩(惩罚)征(出征) 私(自私)和(和平)
26、《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27、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28、(3)周瑜阴险、虚伪,想置诸葛亮于死地。(意思对即可)
29、预设4:提到鲁肃感受他为人忠厚老实,信守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