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十岁时,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是跳跃式地上升,四十岁的人生轨迹到了高峰,五十岁的人生轨迹就相对平稳了。(国学智慧人生感悟)。
2、对外界,没什么抱怨了,养老金多少不计较,孩子是否常来不在乎,对物质生活没过高要求,能吃好就行,房子不在大小,够住就可以,对自己,有兴趣的事,就去做,对别人的看法不顾忌,对身体的衰老不惊慌,对死亡不恐惧,一切顺其自然。
3、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4、这就是“大我”的境界,能够舍小我而成就大我,这样的一种境界,一定能为自己收获一种平和的力量,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大我的境界之上,就不会纠结于自己人生的点滴得失,更不会因为得失而产生痛苦。
5、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6、《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读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本次讲座主要从五个方面讲述《三字经》蕴含的人生智慧。
7、他说大部分人在谈论“幸福”时,更多的是关怀健康、家庭,甚至是升官发财,这也无可厚非,但这只能是一种“小我”的状态,一种“世俗关怀”。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与历史的长河相比,简直就是昙花一现、刹那之间,终要追问生命结束后所要达到的“无限”和“不朽”,这是人类面对的“终极关怀”。正如李大钊牺牲前留下的话语“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以至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舍弃了“小我”走向了断头台达到了生命的“不朽”;雷锋说的“有限和无限”使他达到了生命的“不朽”;习总书记讲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放弃了“小我”。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实现的路径那就是必须有顶天立地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的“敬业奉献”,才有欢天喜地的“幸福人生”。
8、学习之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通过匡衡凿壁借光,孙敬悬梁,
9、现在,家长和老师们都有共同的认识,现在的孩子缺乏文明礼貌,不尊老爱幼;缺乏合作意识,唯我独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抑制力不强;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厌学得多,学习目标不明确。为啥?这也是我们共同的疑问。关键是以前我们只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多年来,学校经过多方面的探究,寻找了一条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捷径,那就是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不但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是能够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使孩子们学会做人。
10、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11、在工作时,所从事事业中的角色,决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退休了,相应的角色也变化了,从以社会角色为主,转变成以家庭角色为主了,相应地把原有的角色还给了社会,例如,你工作时是什么处长、科长、主任、工程师、教师、医生……退休了,就一个称呼:退休人员。
12、这是为生的必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每个人的各方面要求都会越来越高,中国劳动力过剩更加剧了这种过高的要求,这只是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立业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尽到社会责任所必备的。
13、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4、 这四句国学经典,被很多人取之用于禅语之中,誉为国学之精华、人生之感悟、修行之宝典。佛家《生活禅》有云:“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我们要懂得善用古圣贤人们留下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15、"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学说的十四家,但主要是六家。如儒家,法家,墨家,兵家,道家,释家以及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16、二十岁左右工作到退休,这四十年左右是工作阶段,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做贡献,赡养老人,抚养子女,这个阶段被称之为贡献期;
17、同学们,老师们!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是短暂的,但是,诵读的任务是延续的,是长久的。爱中华,读经典,让每个人,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参与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的氛围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的心田,伴着我们成长,使文明溢满校园。
18、 “慧”有聪明才智之意。慧者懂得谦卑律己,不会孤傲自我。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德行,傲者从然不知与善者结缘,即与结缘,因缘有限。佛教文化中认为,傲慢则属于烦恼心。所谓傲慢,是指通过对比自他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是一种我执的心理。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佛陀告诉人们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佛家大多数经典会告诉人们,修习就是排除我执傲慢的心理。
19、还有,四十岁的人,子女都处在学习阶段,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为社会延续和发展所应尽的社会责任。
20、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21、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它应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
22、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23、九隆实验小学从办学开始设立“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在吟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精典文化的精髓,使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4、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