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2、望梅止渴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曹操,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3、“谁知道先生什么时候结束坐禅呀?也许他今天一个下午都会坐禅呢!先生经常是这样的。”小书僮好心地提醒杨时。
4、“快,快,快开门。不知他是不是冻坏了。待老夫亲自出门去接这个年轻人进来。”程颐吩咐小书僮赶快搀扶他出去看杨时。
5、纸上谈兵指的是战国时赵将赵括,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程门立雪是指谁在谁家门前)。
6、(押韵词)肌劈理解、鱼烂瓦解、老妪能解、丝分缕解、迎刃而解、匿名揭帖、丝竹陶写、支分节解、酒醉酒解、百思莫解、......
7、(示例)程门立雪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尊师重教。
8、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们的老
9、“不,小兄弟,我非常感谢你的好意。但是我还是在外面等好一点,你请进去吧。”杨时谢绝了小书僮的好意,仍然站在府门之外,顶着凛冽的北风和纷纷扬扬的大雪,连动都不动一下。
10、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1、等到程颐坐禅结束,小书僮立即把杨时在门外冒雪静侯先生的情形向程颐禀报。
12、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师长是一种美德,是受到人们赞扬的。我们从小就要尊重老师、尊重长辈。
13、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14、记得当天下午在老师布置我们读这个成语故事的早上,我们刚上完了数学课,老师布置下了许多的作业,我们大家都在拼命的写作业,除了这么一个男同学:他正在别人的位置上闲逛,去弄别的女同学,根本像是没有作业一样。而且就在前一天,他的妈妈刚刚来过学校。就在上语文课的前两分钟,同学们老师反应这个情况,老师值得后气急败坏地叫了他的家长来到了学校,这次他还是左耳进右耳出,在怎么训他也只是无济于事。
15、破釜沉舟指的是秦朝末年的项羽,语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6、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7、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18、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小书僮出来对杨时说:“这位相公,天上开始下雪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等改天天气好了,你再来见先生吧!”
19、“快,快!你们快把杨相公扶进屋子里来。”程颐命令家人道。
20、读完后,我在想:要是我来拜见老师的话,我知道老师在午睡的话要不就明天在来,要不就叫人通报一声。可是杨时和游酢却在门口一直等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21、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22、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23、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24、杨时自幼在将乐县城含云寺和杨希旦“西斋”读书,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及第。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83岁。南宋朝廷赠左大中大夫、谥文靖,加封太师,又追封吴国公。
25、“嗨,你这个年轻人,怎么那么傻呢?改天再来不就是了!”程颐一边要家人抬着杨时到书房里去,一边连声地责怪着杨时。
26、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27、“没关系,小兄弟,我还是在这里等先生坐禅结束吧!”杨时坚持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颐结束坐禅,好向他请教问题。
28、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29、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30、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31、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32、“那么大的雪,你怎么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里呀?不如到屋子里来暖和暖和吧!”小书僮看到外面实在太冷了,而杨时站在雪地里一动都不动,不由地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想请杨时到门厅里烤烤火,避避风雪。
33、二程为当代名儒。杨时舍官师事之,知所择矣。其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最可佩者,侍立师旁,雪深一尺而不去。盖其得力于二程之礼教多矣!
34、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35、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36、杨时回答说:“没关系,我在这里等一会儿好了。”
37、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38、现在,河南嵩县的程村,就是二程故里。村东还遗存有石碑一座,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村中遗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学堂大殿和两座讲堂,“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39、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40、后世常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1、出处:《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2、直到程颐—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43、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44、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45、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46、程门立雪指的是杨时和游酢,语出《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7、那个小书僮见杨时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进去了。
48、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