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短句56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9-24 10:42:17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短句56句精选)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

1、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

2、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终日呼而不忧,和之至也。

3、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4、首先是在今后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但这期间遇到的障碍是脆弱的。其原因是今后几年是人生最为有力的几年,那些障碍尽管看上去难以突破,但你只要强行去冲击它,就会感受到什么叫势如破竹。因此,一直到36岁的这几年,人生的旅途进入到见山开山、见水架桥、魔挡杀魔、佛挡杀佛的强行阶段。在前面的三十章和三十一章,我们曾经告诫行路者要切记用强,要在自己身体、心里俱佳的状态下恬淡为上。但是,当我们走到了这个大幅度阶跃式发展阶段时,情况完全改变了。现在需要我们拿出生命中的全部力量去冲开前行道路上的藩篱,这个阶段不用吝惜自己身心的耗费,所有的付出都会在这个阶段的尾部获得数倍的回报。我们因此说强行者有志,这个“志”就是在阶跃式发展的初期,在这个旅途维修站中需要准备的东西。这个“志”就如同维修站中更换的轮胎,当赛车再度走上赛道时,不用吝惜车的磨损,要一往无前地冲向终点。

5、所谓兵,是不吉利的东西,万物都厌恶,得道的人不用它。君子平时以左方为贵,战时以右方为贵,因为左方表示吉祥,右方代表凶丧。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以凶丧来看待战事。杀人多了,就挥泪哀悼;打了胜仗,也像办丧事一样。

6、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7、物树其慧,事错其言。不慧不济,不言不理,必穷之数也。橐龠而守数中,则无穷尽。弃己任物,则莫不理。若橐龠有意于为声也,则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8、今将举贤而尚之,宝货而贵之,眩可欲以示之,则是心与腹皆实也;若举而废之,则是志与骨皆弱也。心与腹皆实则民争,志与骨皆弱则无以立矣。不以三者眩之,则民不知所慕,淡然无欲。虽有智者,无所用巧矣。因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贵、不见,所谓为无为也。

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天下最柔弱的,驾御、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没有实体的,进入没有空隙的。

11、恭维与呵斥,相差有多远?赞美与厌恶,区别在哪里?人所畏怕的,不能不畏怕啊。

12、贪得无厌的人必有大损害,囤积财富的人必有大失丧。

13、至虚,恒也。守中,笃也。万物旁作,居以须复也。

1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15、(对应通行本第十六章)注:不着空有,至恒常道,守中道(不执两端分别),则笃定。宇宙万物周而复始地空运作。天道昭昭,小归于业果,终究归于大道。

16、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然而有的大国君主,只重自身,轻慢天下,以致灭亡。

17、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地虽形魄,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

18、道先于万物而自在,这是他的实在,称为一。道被言说为道,这是他的名份,称为二。道的实在,能被言说为道的名份,是因为他有表象,称为三。三而一的道生养了万物。

19、”廷理不得已判了那个人的罪。楚王听说了,来不及穿上鞋就跑去子文家中,说:“我年纪小,执法官员安排错了人,让你委屈了。”因此罢黜了廷理,而且抬高子文的地位,让他管理内政。国家的老百姓听说了之后,说:“令尹这样公正,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行为源于意识,意识源于信仰。你心中坚守什么样的大道,决定了你将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也决定了你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正确的“道”铸就伟大的人格,错误的“道”则导致错误的人生追求。信仰和坚持中华古今美德,吸取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伟大智慧成果,战胜偏执和无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这也许是《道德经》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了。

20、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21、(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22、(对应通行本第二十五章)注:有东西混然一体,先宇宙万物而生,寂寥独立地(运转)而不改,为天下万物之母。不知道它叫什么(世间名相不能描述),起个名字叫道(道字拆开二差别归一+自修行),我勉强(就像给生盲的人用触觉描述阳光的色彩一样)叫(它)做无边大,叫(它)无限久远,叫(它)最终归处。宇宙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觉者大。四大中觉者占其觉者从心地悟道,地(一切束缚状态)取法于天(一切半自由态)、天(一切半自由态)取法于道(一切自由态)、道(一切自由态)本如是。

23、可以说这种说法与《易经》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相合。在《易经》之中,阴阳既是构成天地间万物的本源,又是世间万物运行的终极规律。阴阳交合而生万物,万物的生老病死、兴衰存亡又无不遵循着阴阳消长的大道。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甘愿做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

26、(1)古时借债,刻在一块板上,劈开,债主存左边,债人存右边;此为「司契」。「司彻」则是贵族按成征收税租。

27、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8、当我们一往无前地冲在赛道上的时候,并不是可以闭着眼睛任其冲撞,还是需要注意把握赛车,不使其偏离赛道。只有这样才能在赛道上长久地行使,只有这样才能在竞赛中跑到终点。赛车不偏离赛道叫不失其所,因此上,为了在今后几年的强行快跑中顺利抵达终点,这是一个重要的注意事项。我们将这称之为:不失其所者久。

29、可以言说、可以区分、可以命名的道与名,是针对于具体事物、具有具体形态的,不是抽象、永恒、普遍的。所以真正的大道是不可言说、不可命名的。所有的事物都来源于无,所以没有形象存在也就无法给任何东西命名的时候,是万物的初始阶段。等到事物有了形象、有了名称,就生长、发育、自立、成熟,所以说名称是万物之母。道以无形无名的状态开始分化出万物。万物自出现到完成都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这样,所以说道是极黑的黑,深远而不可见。

30、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31、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32、宇宙万物生缘于有,有(有缘于爱取,爱取缘于受,受缘于触,触缘于六入,六入缘于名色,名色缘于识,识缘于行,行缘于无明)生于无明。

33、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仅此三者作为法则是远远不够的),

34、在本章老子举了三个十分生动的例子,车毂、埏埴与凿室,形象地说明了无的作用。古代大木车的车毂,中间是空的,三十根辐条连在这里,正是因为它的空,才有了它作为中心支点的作用,使车子能够远行千里,担当重物,旋转不休。这种车轮的形象极具启发力,中间空无的原点,向四方延伸,等距离地联结着真正接触土地的轮圈。它虚实结合,而不偏不倚,它没有固定的倾向,却能运转不休,永无止境。透过它,可以看到一种可用于修身治世的道:中心无物,通过自然的法则操纵万物,无偏无倚,合和众力。

3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6、“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它(指道)好像绵绵不绝地存在着,它的功能也永远使用不尽。道无迹可寻,可又无所不在地发挥作用。它先天地而生,亘古长存,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化育着自然万物;又像是天地万物的仲裁者,决定着物事、人世的沉浮兴衰。

37、所以圣人不必经历便知道,不必看见就明白,不靠努力而成就。

38、道博大无边、无所不能,又永恒不灭、无迹可寻。它是万物之母、一切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万物皆循道而白为自作,生生不息。

39、有人认为,嵇阮之徒行为狂荡,并非按照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来处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老子的“锉其锐,和其光,解其纷,同其尘”和儒家所讲的中庸之道并不相同。儒家所讲中庸,是孔子针对“过犹不及”这一现象所说,后世“小人之儒”常常将其理解为甘于平庸,也是对孔子的一种误解。而老子的思想,既不同于“甘为平庸”,也不同于孔子的本意。正如《淮南子》中曾云:“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挫锐解纷并不是像儒家要求的那样“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而是要摆脱世俗的条条框柜,顺道而行,随性而安,不为称贤封圣而戚戚焉,不为被世俗认可而劳神损形,不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嵇康、阮籍诸人正是如此,他们任性恣肆,不与世俗同流,举世誉之而不乐,举世非之而不惭。

40、然而这样一个人却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视为最聪明的人。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小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你觉得自己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如果,你觉得别人笨,那是你自己还不够了解别人。

41、所谓“常无”,就是一种永恒的无,或叫“大无”;与此相对应,“常有”就是一种永恒的有,也叫“大有”。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忘却自我一切的常无,体悟到天地初生时的“妙”;通过这种包容万物的常有,观察到万物未生前的“徼”。妙,按汉字的组字法,可以拆分为“少”和“女”,少女不但处于妙龄,而且是纯真、纯洁的象征,这里用在道中,可以理解为天地的本始。徼的本义为边界。这里引申为开端、端倪的意思。在这里,不论是常无还是常有,都只是对宇宙大道中的某一状态的描述,还停留在概念这一层面上,都是名。常无在前而常有在后,所以概念的“相名”也就不同了,但它们都是由大道生出来的,都是对大道的发展和变化,统称为“玄”。玄意为深奥而不可理解、不可测知。“大道无形”,变化多端,变化来变化去,就构成了天地万物的“众妙”,即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2、人民若不怕死,以死来恫吓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先使人民惧怕死亡,有为非作歹的人再处死,这样谁还敢为非作歹呢?

43、老子通过本章,对‘’道‘’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取名之为‘’象元‘’者。‘’象‘’为象征,‘’元‘’即‘’玄‘’,玄妙幽微之意,是道的代名词。老子认为道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质。它产生于天地之前,永远运动着(周行而不殆),为万物的本原(为天下母)。道本无名,且难于用言词来表达,故名之为‘’道‘’而已。或以其无所不包而勉强名为‘’大‘’;以其周行不息而称为‘’逝‘’;以其到处都有它的踪迹而称为‘’远‘’;逝而远去而又返还本根,故又称为‘’反‘’(返)。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人合为‘’三才‘’,配道为‘’四大‘’。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自根自本,无所取法,因此说‘’法自然‘’。人能法自然,则‘’大宇宙‘’(自然)和‘’小宇宙‘’(人)浑然一体,物我无间了。

44、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能充足,而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纯真状态。

45、天下人皆知“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醜”的存在。

46、一提起道,我们不免会在头脑中想象它的模样,然而我们的想象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但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所谓“大道无形”。我们凭主观想象臆造出的道的样子,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称为名。“名”这个概念也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形容的,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比想象的局限性更大。如果用语言文字来描述道,只能与道背道而驰。既不能用语言又不能用文字来描述道,那如何才能认识道呢?鉴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及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通过抽象的概念,即“无”和“有”这两个名来一窥道的真正面目。所谓无,是指天地生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说明天地是从无中生出来的。所谓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种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是万物的生母,即万物是从有中孕育生产出来的。

47、(对应通行本第九章)注:装的过满而溢出,不如适可而止。汇聚成一群,必不能长期保持。满屋子的金玉,必不能长久守护,富贵而骄傲,自己引来祸患。功德圆满而不执着,才是天道。

48、《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49、优秀的人听了道之后,勤勉地遵行。一般的人听了道之后,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无的样子。俗陋的人听了道之后,大声嘲笑。若不被这种人嘲笑,那还叫真道吗?所以《建言书》上说:

50、可以言说而无法概括全面的不是道,只有无法言说的,才具备抽象、普遍、本质的性质。现在我们说的仁、义、礼、智,就是大道里面可以拿来讲明白的一小部分。但是仁和义不同,礼和智也不同,仁或义它们个别的道是不能说明其他事物的,所以不是抽象、普遍、本质的大道。大道无法言说,它体现在仁中就是仁,体现在义中就是义,礼和智也是这样。像仁、义、礼、智这些都是具体的、表面的概念,而道是永恒不变的,道无法被言说、无法被辨识也无法被影响,所以保持了永恒不变的状态。道是不可言说的,当然更不可能给它定下名字了。有名字的都是可以言说的具体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名字既然有了,那么它圆、方、曲、直的特性也就与其他事物有区别,当然就是具体、个别的了。

51、在前四章里,老子集中提出了以下观点:道是宇宙本源,而且先于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相互矛盾存在的,并且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等等。此外,老子还提出了自己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处世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学说无不充满智慧。

52、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53、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理解道,如何遵从道?首先,我们应当敬畏道,敬畏遵从道而运作的大自然,敬畏天地间合理存在的万物,静心体会那些不可言说的宇宙奥妙,用心灵去感受世间一切;其次,我们要在纷呈的生活中寻找到自己应当坚守的一些道,不因为恶劣的环境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做到仰俯天地之间而无愧;再次,我们坚守道的同时还应认识到道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随时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们在生活中应当顺应道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与时俱进,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跟上周围环境的变化,不使自己成为“落伍者”。

5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55、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道到底是什么,其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古今中外学者对其争论不休,意见纷呈。有人说老子讲的道是基于世间万物运行之理而提出,是以物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有人则说老子的道是虚无缥缈,脱离现实的唯心主义,是他所认为存在于物质之上的超越万物的本源。与老子年代相距不远的韩非子在《解老》中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日道,理之者也。”他将道与物区分为两种不同的存在,即“道者,万物之所然也。”同时,万物还须遵循道,这是“之所然”的含义,这表明了道的二元属性,它不是像宗教哲学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哲学那样以一种存在掩盖另一种存在,也不是将两种存在的关系颠倒或模糊,而是清清楚楚地说明两种存在,一种是物,另一种是道,道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它是一种超越普通存在的存在。

上一篇: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短句69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短句69句精选)
  • 安全生产标语大全文库(短句12句精选)
  • 老子名叫魏无羡花千诚(短句35句精选)
  • 孟子全文及译文完整版(短句56句精选)
  • 七字网名大全文艺【网名精选147个】
  • 韩国网名大全文库【网名精选120个】
  • 仓央嘉措那一世完整全文(短句19句精选)
  • qq背景图片大全文字控(短句42句精选)
  • 老子说过的爱情名言(46句精选句子)
  • 道德经最经典十大句子(短句87句精选)
  • 道德经老子的名言(短句26句精选)
  • 二年级老子的名言(短句31句精选)
  • 老子的名言名句英语(短句91句精选)
  • 格林童话故事全文(短句35句精选)
  • 朗诵弟子规全文(短句48句精选)
  •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拼音版(短句34句精选)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闪闪发光aabc式词语(短句17句精选)
  • 乙肝五项是什么(短句78句精选)
  • 昆虫记摘抄1000字(短句58句精选)
  • 陈奕迅经典歌词励志(短句11句精选)
  • 换老师家长真心感谢老师的话(短句50句精选)
  • 词语接龙大全两字(短句15句精选)
  • 赞美龙的词语(短句8句精选)
  • 经典美文摘抄150字以及出处(短句106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短句56句精选)
  •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短句69句精选)
  • 关于雪花的古诗(短句51句精选)
  •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子(短句38句精选)
  • 关于读书的好段100字(短句61句精选)
  • 关于网络的名言名句大全(短句82句精选)
  • 天道经典语录全集(短句62句精选)
  • qq空间留言大全暖心朋友(短句77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