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然这些射电望远镜没有实际连接,但借助氢原子钟精确计时,各台望远镜实现了数据记录的同步。这些数据被存储在高性能的充氦硬盘上,随后被空运至马普射电所和麻省理工学院海斯塔克天文台,在那里,被称作相关处理机的高度专业化超级计算机对各个台站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借助合作开发的新型计算工具,这些数据被精心处理并用来生成图像。
2、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阵ALMA望远镜(图片来源:ALMA)
3、他们发现在一些被X射线望远镜发现的双星(由一个致密星和另一个正常恒星组成)中,致密星的质量比中子星的质量上限(约为3倍太阳质量)还大,但半径却差不多,因此认为这些引力极强的致密星只能是黑洞。(爱因斯坦简介图片)。
4、第大家可能会问,这颗超大质量黑洞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吗?
5、哥本哈根两派围绕着量子力学是否是完备的,波函数是否精准描述了单个体系的状态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结束。
6、(来源:SunshineLighthouse)
7、 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和瓦尔特·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和保耳·埃伦菲斯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公开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8、今天白天,就有不少媒体表示:黑洞的照片可能看不清!
9、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0、“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很多年的存在。目前,我们在理论上一直猜想黑洞是实际存在的,而且也在观测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在我们能够真正看到它的存在,这件事情非常值得期待的”。在发布会召开之前,DeepTech联系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他在解读此次发布会意义时如此说道。
11、美国东部时间4月10日上午9时(北京时间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组织(EventHorizonTelescopeCollaboration,以下简称EHT)在美国华盛顿,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等世界六地同步发布这张人类期待已久的照片。
12、当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战从1914年一直打到1918年,整个欧洲元气大伤。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不但在数学上太难,而且世界观看起来很奇葩,大家还没功夫搭理。1916年,爱因斯坦把自己写的德文版《广义相对论基础》单行本给了交给了他的朋友,荷兰莱顿大学的德西特教授。因为荷兰在战争期间是中立国,而德西特教授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秘书,所以德西特转身把论文寄给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爱丁顿教授。
13、和光学照片的清晰度问题一样,根源在于分辨率。
14、好了,你有问题要提问吗? 提问给你5分钟时间,你来提问。而且你必须提问。没有问题,你就没有看清楚我上面所说的事情。
15、但至今还缺乏对黑洞的直接探测和成像。黑洞最主要的特点是存在事件视界,大小为史瓦西半径。
16、尽管它们都十分巨大,在EHT的照片上却很小。据一位在EHT工作的天文学家说,人马座A*黑洞的大小大约是50个微角秒(角度单位)的宽度。一个微角秒大概是从月球上看地球上一篇文章末尾的句号的大小。
17、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就好比我问你:现在的光速值被认定为299,792,458 米每秒。假如100年后,光速值的测量,变为2997924001米每秒,那么你会说爱氏的相对论是错误的吗?
18、同样的思路也可以用来理解牛顿力学与维尔纳·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和保罗·狄拉克(PaulDirac)等人建立的量子力学的关系。量子力学把我们对力学的理解延伸到了非常小的尺度和时间间隔范围内,可以用于理解质量极小的粒子与光子的运动,但只要让物质尺度(适度的范围内)扩大,量子力学也会越来越接近牛顿力学。
19、1972年,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德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利用激光干涉法测定光速,得出c = 299,792,42±1 m/s,其精度比之前的测量高100倍。剩余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米定义上的不确定性。
20、 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21、第银河系中除了这个超大质量黑洞外,还有很多恒星级黑洞,它们和我们有关系吗?
22、191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以其天才的想象力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一年后,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发表了第一个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完全解,计算出了“史瓦西球体”的出现,这一版本的“黑洞”不带电荷,也不旋转。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们尝试各种办法来验证“黑洞”是否真实存在。
23、犹太人有做善事的习俗,每周四爱因斯坦家都会请慕尼黑大学的穷学生泰尔米吃饭。泰米尔每次来都会带许多关于自然、天文、数学的书籍。通过阅读,爱因斯坦揭开了指南针的奥秘,并深深被知识的力量吸引,最终引领他走上科学之路。
24、1950年,路易斯·艾森用谐振腔所得出的光速值为299,75±1 km/h。这在1957年的第12届无线电学联合会大会上得到采纳。1960年,米被重新定义,基础是氪-86的某个谱线的波长。1967年,秒也被重新定义,基础是铯-133基态的超精细跃迁频率。
25、进入19世纪后,随着衍射现象的发现,光的「波动说」开始重新引起注意。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率先发难,指出衍射的光遵循波的叠加原理,松动了「微粒说」的根基,电磁学巨匠詹姆斯·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研究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这一观点在当时得到了海因里希·赫兹的实验证明,波动说终于扳回了一城,获得了胜利。
26、问题2: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卡冈图雅”黑洞有着深不见底的黑色中心与立体清晰的气体圆环,此次发布的照片里的M87为何模糊许多?
27、宇宙自身膨胀的速度大于光速,肯定是以现在的光的速度而言的,至于几百亿年前宇宙爆发时候,光速是多少?我们其实很难知道了。但我在我的书中提到过,我其实是反对大爆炸理论的,至少持高度怀疑态度。原因也是出于上述原因。承认大爆炸理论,就必须承认那个时候,相对论不管用。这仅仅是其一。更多的大家思考一下吧。也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的文章。
28、但当时的牛顿拥有无与伦比的学术地位,这点让他的「微粒说」有了更大的市场,使得“波动说”逐渐被人淡忘,第一次关于光的本质的争论,也最终以微粒说获胜收场。
29、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和反对美国国内右翼极端分子的运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30、问题3:视界面望远镜2017年开始给黑洞拍照片,2019年才发布成果,为什么这张简单而“模糊”的照片“冲洗”了两年之久?
31、好了,关于等效原理等,其实也值得深入分析。你分析一下吧。看看有什么值得分析的地方。
32、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经典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在描述微观系统时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境地,物理学界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力学理论,用于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
33、陈学雷则对DeepTech表示,这张图片可以帮助了解黑洞周围以及黑洞本身的信息,比如它的质量、自旋和它对周围的影响等。而在验证广义相对论上,“如果预测不完全一致的话,我们可以期待是不是有更深层的理论能够解释其中一些不一致的现象。在广义相对论提出之后,科学家们也产生了很多修改的理论,和此前的一些理论相比更复杂一些,通过这次观测,我们可以观察实际的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另外,他还提到,除了验证广义相对论以外,其他的物理理论,如经典相对论,也可以得到检验。如果再考虑到量子力学,我们还需要用原子级别的照片去检验模型,当然,这就需要非常高精度的照片才能实现。
34、据科普中国解释,首先,黑洞自身是不发光的,我们看到的发光实际都来自于事件视界外面的物质,并不来自于黑洞本身,但黑洞的存在会在照片上留下 “阴影”。其次,由于黑洞强引力导致的相对论效应,如光线弯曲、引力红移等,会导致黑洞周围物质发光的不对称和扭曲。
35、好吧,没有时间等你了。但肯定有聪明的朋友会问:“你说了什么啊!上面说光速不变,现在说100年后光速值比现在每秒快10米,你不自打脸吗?赶紧回家,别丢人了!这么弱智的问题,你都想不到!”
36、所以说,爱因斯坦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名,更不是一夜爆红,而是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准备的爆发。
37、这张照片拍摄于车上,当时爱因斯坦刚出席完普林斯顿大学为他举办的72岁生日宴会。当时爱因斯坦的无意之举,造就了一个十分经典的形象。
38、第黑洞和它所在的星系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领域。黑洞自身有一堆秘密,让人着迷。
39、路如森表示,创建EHT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升级和连接部署8个现有的射电望远镜来组成全球网络,这些望远镜分布在各具挑战性的高海拔地区——包括夏威夷和墨西哥的火山、亚利桑那州的山脉、西班牙的内华达山脉、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以及南极点。
40、第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量非常庞大。 2017年时8个望远镜的数据量达到了10PB(=10240TB),2018年又增加了格陵兰岛望远镜,数据量继续增加。庞大的数据量为处理让数据处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41、早在1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与此相联系,他非常想探讨与光波有关的所谓以太的问题。
42、爱因斯坦的思想延伸了牛顿理论,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当引力变得很强、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会发生什么,而这种极端情况是牛顿理论无法处理的。不过,爱因斯坦理论在引力较弱、物体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的情况下跟牛顿理论非常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把牛顿理论视为爱因斯坦理论的一个有限的近似。我们可以说爱因斯坦理论在应用范围和描述的情形上超越了牛顿理论,但牛顿理论仍然可以非常有效地描述我们低质量低速的日常生活,这就是为什么工程系的学生学的仍然是牛顿定律,而我可以很有信心地保证,哪怕再过一千年,他们学的仍然会是牛顿定律。
43、一年半以后的1917年8月,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爱因斯坦首次把广义相对论应用到了整个宇宙的模型中。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组有多个解,每一个解都描述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宇宙,但现实中,宇宙似乎只有一个,那其他的解到底是怎么被排除的呢?这个问题困扰了爱因斯坦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他认为宇宙是无限大的,他的方程在无穷远处就没法收敛,但如果宇宙的大小是有限的,那该如何解释空间中并不存在类似“边界”一样的地方?
44、蒸汽时代末期,环境破坏严重,蒸汽机的消耗和安全性也饱受质疑,人们开始对动力和能源有了更高的要求。
45、其实说100年增加10米,有点夸大,但不是不妥。10米和1米,0.1米,在这里的性质是一样的。
46、约翰·D.巴罗(JohnD.Barrow),宇宙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巴罗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学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宇宙学、天体物理、引力理论、天体粒子物理等,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超过400篇。1986年,他和弗兰克·梯普勒合著的《人择宇宙原理》(TheAnthropicCosmologicalPrinciple)成为该主题的经典著作。
47、2016年探测到的双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更是让人们愈加相信黑洞的存在。但引力波是类似于声波的“听”的方式,而电磁方式是一种“看”的方式,对于更倾向于“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的人类而言,以直观的电磁方式探测到黑洞还是非常让人期待的。所以,在2016年初引力波被直接探测到之后,视界面望远镜并没有放弃观测,反而以全球联网的方式,把这一探测技术推向了极致。
48、因此,尽管我们对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的首张黑洞照片非常期待,但如果最终看到公布的照片不那么美观和清晰(比如像上图右边的样子),也请大家不必感到意外。
49、与此同时,电磁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麦克斯韦、赫兹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电磁现象的动力学理论——电动力学,并从理论与实践上证明光就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从而统一了光的波动理论与电磁理论。
50、之后的百余年来,无数的影视作品、科幻小说将黑洞作为宇宙神秘、迷人、凶险的重要意象之把它带到普通大众的认识中,包括诺奖得主基普·索恩和已故物理学家霍金在内,他们都曾专门著书阐述黑洞的奇幻场景。
51、爱因斯坦的理论容许这样一种斥力存在,但这个斥力更相当于一个额外选项,并非必需。目前看来,大自然并没怎么好好利用这个附加项——在地球乃至太阳系的尺度范围内,都找不到这种斥力作用的迹象。然而,这种斥力作用会随着天体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变强,这就意味着宇宙达到一定尺度以后,斥力就会与万有引力带来的吸引效果相当。大小恰好为这一特定数值的宇宙,就既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这就是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
52、牛顿的引力理论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会使它们倾向于向彼此加速前进,为了平衡这个加速效应,就需要有一个方向相反的斥力,因此,物体受到的整体加速效应就是:
53、“大熊阿比四部曲”的插图创作者朱里安诺为本书绘制了插图。朱里安诺为爱因斯坦的形象增加了童真的趣味,让人忍俊不禁。画面的丰富性也可圈可点,如在五线谱上以数学方程式代替音符,以烧瓶反映凸镜会造成影像的变形,在书海上行驶帆船等。
54、第恒星、气体的运动透露了黑洞的踪迹。黑洞有强引力,对周围的恒星、气体会产生影响,于是我们可以通过观测这种影响来确认黑洞的存在。
55、今天白天,就有不少媒体表示:黑洞的照片可能看不清!
56、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大神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刷新了人类对时空的认识,爱神认为空间和时间构成了四维的时空,而时空的性质是通过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联系起来的。物质产生引力,并决定这时空的弯曲程度。引力场越强,那么时空的弯曲就越厉害。黑洞这样引力巨大的天体,周围时空极度弯曲,以致于连光也无法逃逸。
57、能否测出偏转角,取决于望远镜的角分辨率。我们可以看看哈勃天文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哈勃天文望远镜的口径是4米,对于480纳米附近的可见光,可以达到的角分辨率是很高的——只要把这两个数值相除,就可以得到最小的角分辨率:
58、广义相对论预言,由于黑洞的存在,人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视界而形成的阴影,周围环绕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黑洞阴影则是人类能看到的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
59、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60、爱因斯坦的一生是动荡不安与波澜壮阔的结合体。他不但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同时还作为一位逆向思维和特立独行、在政治上善于思考的人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爱因斯坦用他的公式 E=mc2 书写了历史,而他那张对着全世界伸出舌头的著名照片同样广为流传。
61、智商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
62、这个圆环的一侧亮一些,另一侧暗一些,原因在于吸积盘的运动效应 ——朝向我们视线运动的区域因为多普勒效应而变得更亮,远离我们视线运动的区域会变暗。中间黑色的区域就是黑洞本身——光线无法逃离之处。
63、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袁峰周三表示:“目前来看,这张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后续的观测将解决一些还没搞清楚的问题。”
64、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环球物理立场。
65、五岁时,爱因斯坦生病卧床休养,爸爸送给他一个指南针。他对这个永远指向同一方向的玩具产生了浓厚兴趣,感觉事物背后隐藏着神秘的、不为人知的强大力量,他非常渴望了解。
66、那我再问你,10米和一百万亿分之一1米在这里的性质一样吗?各位是不一样的。现在给出的光速定值299,792,458 m/s,一定是确定的吗?没有一百万亿分之1米的差吗? 也就是我说现在的光速值是299,792,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对吗?肯定是对的,没有人敢否定这个误差,即使现在国际协议规定它是定值。
67、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黑洞阴影的尺寸限制中心黑洞的质量了。 这次就对M87中心的黑洞质量做出了一个独立的测量。在此之前,精确测量黑洞质量的手段非常复杂。
68、既然我们可以将两个望远镜放置得很远从而实现更高的分辨率,那么我们能否只用两个望远镜来完成黑洞照片呢?
69、1919年爱丁顿抓住日全食的机会,领导天文学家利用日全食的星光照片宣称:他们精确测量了光经过太阳附近的偏折角,从而证明了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这一下子把爱因斯坦送上了神坛。当时的媒体报道是“英国科学家帮助德国科学家验证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文章突出强调了战后两国关系的修复。
70、科学家之前探测黑洞,是通过探测黑洞周围的吸积盘或者黑洞喷流产生的辐射,来间接地探测黑洞的存在。
71、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有效口径,其实取决于望远镜网络当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望远镜之间的距离。2017年有8个亚毫米波望远镜加入了观测,2018年北极圈之内格陵兰岛的亚毫米波望远镜也加入其中,基线长度进一步增加,也进一步改善了望远镜的分辨率。
72、这只是爱因斯坦一鸣惊人的第一年。此后到广义相对论正式发表之前的十年里,爱因斯坦陆续发表过一些关于量子论的研究,虽然并没有光电效应那么闻名于世,但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是量子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73、“这是一项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完成的非凡的科研成果。”EHT项目负责人、哈佛大学教授谢泼德·多尔曼(Sheperd S. Doeleman)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
74、问题5:如此大费周章,除了满足人们“眼见为实”的心愿,黑洞照片对于验证相对论、揭秘星系演化有何意义?
75、它们北至西班牙,南至南极,向选定的目标(两年前视界面望远镜选定了两个观测目标,一是银河系中心黑洞SgrA*,二是位于星系M87中心的黑洞)撒出一条大网,捞回海量数据,以勾勒出黑洞的模样。
76、要对这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的事件视界附近照像,望远镜的分辨率需要达到十个微角秒(一微角秒为百万分之一角秒)左右,这相当于要分辨出月亮上的一个乒乓球,对于人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分辨率也只有0.05角秒。
77、1933年1月纳粹d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担任新建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与普林斯顿大学非同一机构),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78、2000年,英国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活动,邀请广大民众票选过去一千年里最伟大的英国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竭尽全力说服大家重视经典文化与科学,不要把戴安娜王妃排到莎士比亚的前面,也不要把贝克汉姆排到达尔文的前面。有一份主流报纸考虑过牛顿,但编辑并没有选他,因为“爱因斯坦已经证明牛顿的一些理论‘完全错了’”。
79、1891年,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80、这个黑洞的面积达到400亿公里,是地球面积的300万倍,并被科学家称为“怪物”。它距离地球5亿兆公里,由世界各地的8个天文望远镜网络拍摄。
81、黑洞的名字,乍一听,黑的洞,那是不是表明没法看见;如果没法看见,那怎么就知道它存在呢?
82、(EventHorizonTelescope;EHT)
83、科学家们在这些观测台站昼夜不停地记录、分析,2017年4月的EHT观测中每个台站的数据率达到惊人的32Gbit/s,8个台站在5天观测期间共记录约3500TB数据。如果是这么多电影的话,至少要几百年才能看完。
84、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85、在你要分析我给你列出的这四个关键词时,我要告诉你分析它们能让你开始怀疑人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就怀疑过!
86、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的射电天文学家HeinoFalcke曾如此评价黑洞:“它们是空间和时间的终点,可能也代表着人类知识的最终极限。”
87、对质量为几十个太阳质量的银河系内恒星级黑洞而言,史瓦西半径只有几十公里,而这些黑洞距离我们都有上万光年(1光年约为5万亿公里)之遥,事件视界的大小相对于距离实在太小了,所以完全无法探测。最可能对其事件视界直接成像的黑洞是离我们很近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即人马座方向银河系中心和室女座方向射电星系M87中心的黑洞。
88、他介绍称:“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比我们整个太阳系要大。”
89、对于我们日常接触的光学照片来说,它反映的是光学波段不同颜色或者频率的光子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情况。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亚毫米波段“黑洞照相馆”的原理了。
90、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Ulm,KingdomofWürttemberg,GermanEmpire)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
91、受限于观测分辨率和灵敏度等因素,目前的黑洞细节分析还不完善。未来随着更多望远镜加入,我们期望看到黑洞周围更多更丰富的细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黑洞周围的气体运动、区分喷流的产生和集束机制,完善我们对于星系演化的认知与理解。
92、下图是爱因斯坦17岁时报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证明,证明材料上写明了他的各科成绩,在当时的瑞士最高分是6分。从证明上可以发现,爱因斯坦有好几科都是满分,其他几科也非常优秀。
93、同时还发表了量子论,后来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爱因斯坦便直接在专利局工作,回到德国之后,爱因斯坦在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担任教授。
94、偏转角Δθ是一个无量纲量,它其实是表示弧度。我们知道一个圆周的弧度是2π,所以,太阳对光线的偏转角度大约是一个圆周的百万分之一。那么,如此小的数据,在当时可以测量出来吗?
9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kNrMfLMOs
96、关于爱氏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找找。回到我们的主题,来介绍一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而且我尽可能讲一些你们在网络上没有看到过的,你们在平日里,没有思考到的。我觉得这才是你们要的,也是我要给你的。
97、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发布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98、我们还得从现代科学的起点说起。最早是地心说,哥白尼发起了革命,提出了日心说。在伽利略,开普勒的努力下把地球从宇宙中心贬成了宇宙中一个不起眼的行星。
99、那么为什么说超光速下,爱氏的理论是错误的? 再思考一分钟,你再往下看。
100、人们常说,爱因斯坦是天才。他当然是天才。“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因斯坦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无限勤奋,是因为他符合时代要求,不倦探索,敢于创新。
101、根据天文学家所了解的知识,要想提高望远镜的分辨率,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降低观测频段光子的波长(等价于增强能量),二是增加望远镜的有效口径。这一次, 通过VLBI技术对全球8个不同地方的望远镜进行联网,我们得到了一个口径达1万公里的望远镜, 在VLBI技术相对成熟的射电波段之内,科学家们选择了能量最高的区域——毫米和亚毫米波段。
102、何出此言?原来爱因斯坦一生拥有德国、瑞士、美国等多重国籍。他生于德国,是犹太人。为追求自由,放弃了崇尚军国主义的德国公民权,成为瑞士公民。二战时,为躲避纳粹的迫害移居美国,任教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他心中,真理是无国界的。他也用上述这段有趣的话让人们更易理解相对论。
103、据介绍,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
104、爱丁顿他们当时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到,他们画的示意图是这样的——叠加两张照片来比星星的位置:
105、在照片问世的过程中,不同的望远镜要对各自采集的数据进行时间和相位的重新矫正,以实现多个数据的同步。这本身就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而数据的后期处理更加耗费精力。如此巨量的数据,网络带宽不够传输,研究人员转而将数据拷贝到硬盘上,通过快递硬盘实体来交换数据,这竟然成为了比网络传输更快的方式。
106、这是人类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黑洞。这张来之不易的黑洞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一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这一图像的捕获意味着,百年之前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得到了首次试验验证。
107、19世纪末,马赫在所着的《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这给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5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与一个朋友贝索讨论这个已探索了十年的问题,贝索按照马赫主义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两人讨论了很久。突然,爱因斯坦领悟到了什么,回到家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明白了问题。
108、 联系方式:hr@mittrchina.com
109、他有一句更为人知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热爱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他也爱上了音乐。六岁起,他开始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叔叔雅各布则带他走进数学的大门,用有趣的讲故事的方式教他代数。
110、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卡冈图雅”黑洞(图片来源:《星际穿越》)
111、(来源:J.A.MARCK/J.-P.LUMINET)
112、1638年,法国数学家皮埃尔·伽森荻提出,光是由大量坚硬粒子组成的,艾萨克·牛顿随后对这个观点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在1675年提出了光的「微粒说」。1678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公开表示反对,并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两种假说都能各自解释一些状况,但却不能解释所有状况,这让争论陷入了僵局。
11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1yIApZtLos
114、小时候的爱因斯坦曾经被老师称为“笨小孩”,大学毕业后也曾经失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科学研究,在“科学王国”里他得到了很多快乐和自由。
115、时间来了20世纪,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也进入了第三场争论。在第二次战争中,「波动说」阵营几乎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但爱伊斯坦通过光子这一概念,成功的开辟了另一个战场:光不仅有波动性,也有粒子性质。